4月1日,历经一天停牌后的碧桂园发布公告称,中国平安通过旗下平安人寿将认购碧桂园9.9%的股份,成为碧桂园第二大股东。这当然不是愚人节玩笑,而只是近年来险资与地产界的又一次“联姻”。近两年以来,尤其
及时楼市资讯,就上楼盘网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详情!
而南都记者调查多家房企发现,“险资”早已位列多家知名房企的股东名单上,甚至包括万科、万达商业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一边是财大气粗的保险企业,一边是寻觅资金、谋求转型的房地产企业,双方一拍即合,业内人士预计险资“牵手”房企的趋势还将继续。
险资大举进军房地产
碧桂园愚人节这天的一纸公告,再次向大众展现了险资与房企的亲密关系。公告显示,中国平安人寿保险以每股2.816港元认购碧桂园22.362亿股新股份,认购股份约占后者现有股本的10.99%,占发行后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约为9.9%,禁售期为1年,涉及资金约63亿港元。
而碧桂园也强调说,平安的此次入股将使两家公司建立战略合作,社区服务将成为合作重点。据此二者可联手对接及开发碧桂园集团逾200个现有项目及这些项目所涉及的逾35万户业主的社区资源,藉此加强社区产业链及发展涵盖人们全生命周期的综合业务平台。
安邦保险和生命人寿这两大保险巨头,一度通过二级市场轮番增持争夺对金地的控股权,最终生命人寿以“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H”账户,持有21.81%的股权成为金地集团第一大股东,而其三个账户加起来,持有股权达到29.99%.南都记者查阅金地最新发布的2014年年报显示,其前十名大股东中8个来自险资。
多家知名房企第二大股东为险企
除了上述房企外,南都记者近日调查多家房企看到,其股东名单上,保险企业赫然在列。如同碧桂园,保险企业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的房企还有佳兆业和金融街。生命人寿在融创中国收购佳兆业近半股份的同时,仍保留了佳兆业29.96%的股份,是其公司第二大股东;安邦集团大幅增持金融街股份,持股比例达20%,仅次于金融街控股母公司金融街集团的30%.
而房企龙头老大万科,也在去年下半年成为险资的“心上人”,去年三季度报告起,安邦旗下的安邦人寿持有万科近2.35亿股,占总股本的2.13%,登上第四大股东的位置。而财大气粗的万达商业,在香港IPO的时候,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均是其基础投资者。
当然还有更多保险公司与房地产企业有着各种合作,中国指数研究院金融研究部研究总监杜丙国就介绍说,根据他们的监测,目前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安邦保险、太平洋人寿、泰康人寿、生命人寿、前海人寿、珠江人寿等大小保险公司均与房地产公司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
据杜丙国介绍,目前保险企业与房企的合作形式比较多样,直接投资范畴有项目收购、股权投资、直接开发、债权投资;间接投资范畴主要是购买上市房地产公司股权和购买信托和理财产品。仅仅从目前保险直接投资不动产的规模看,2014年保险另类投资整体规模1.42万亿,预计有20%-40%的资金投向不动产,估计投资规模在3000亿-5000亿。如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不动产就在去年以24.1亿元拿下了天河区华美牛奶厂两地块。
为啥险资这时候进楼市?
地产行业已不处于原来的暴利阶段了,为何险资仍“钟情”房企?杜丙国认为保险投资房地产主要考虑尽管地产业毛利下降,但部分企业和部分城市的安全边际和收益性仍较理想,对于长线投资的险资来说,长期稳定的收益是其重要投资目标。因此在选择具体房企、具体项目合作时,险资通常更加注重企业信用,尤其债权投资计划对担保的要求非常高,通常都要求AAA的担保。
而对房企来说,保险资金成本相对较低,且使用灵活。以债权投资计划为例:险资债权投资的平均成本在6%-8%,投资期限普遍在3-10年。这对于行业平均融资成本逾10%的房地产行业来说,保险资金具有很强吸引力。
“一边是房地产经营方面仍有很大的潜力,但因为不像此前那样资金快速周转,需要大量资金保持运营,所以要与资金方联姻。另一边是拥有大量现金的企业寻找各种投资机会,包括银行、保险机构,他们看好房地产行业。”戴德梁行广州及郑州公司总经理黎庆文认为,险资与房企走到一起很多时候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因此预计今年这个趋势还会继续,资金规模还会持续扩大。
险企与房企的合作形式:
直接投资范畴:项目收购、股权投资、直接开发、债权投资
间接投资范畴:主要是购买上市房地产公司股权和购买信托和理财产品。
[数说]
仅仅从目前保险直接投资不动产的规模看,2014年保险另类投资整体规模1.42万亿,预计有20%-40%的资金投向不动产,估计投资规模3000亿-5000亿。
他们都在与险资“联姻”
金地:生命人寿、安邦保险共持有近一半股权
生命人寿通过“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H”、“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与“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G”三个账户,已持有金地29.99%的股权,其中“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H”为金地第一大股东。同时,安邦保险也以两个账户持有金地20%股权。
金地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8名来自险资,除上述五个股东外,还包括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碧桂园:中国平安投资63亿港元成第二大股东
4月1日,碧桂园公告以约63亿港币引入平安保险成为第二大股东。中国平安透过中国平安人寿持有了碧桂园约9.90%的股份,股权仅次于碧桂园董事局副主席杨惠妍的53.60%.
佳兆业:生命人寿持29.96%股份,为第二大股东
2013年10月,生命人寿首次出现在佳兆业前十大股东名单。随后生命人寿通过二级市场不断增持。最近一次增持是在去年12月3日,至此生命人寿系累计持股增至约29.96%,逼近要约收购临界点,成为佳兆业单一最大股东,公司第二大股东。
金融街:安邦大幅增持股权达20%,为第二大股东
2014年4月,安邦集团通过旗下子公司大举购入金融街控股股份,至去年12月再度出手后,安邦保险对金融街的持股比例已经达到20%,仅次于金融街控股母公司金融街集团的30%.
万科:安邦人寿为第四大股东
2014年10月26日,万科发布三季度报告显示,安邦人寿通过“安邦人寿保险公司-稳健型投资组合”持有万科2.35亿股,占总股本的2.13%,是万科的第四大股东。目前万科的市值在900亿-1000亿之间,安邦持股2.13%,由此估算,安邦为此次投资花了21亿。
万达商业: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均是基础投资者
去年万达商业地产在香港IPO的时候,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都是基础投资者,分别投资3亿美元。到了2014年12月,多次增持之后,中国人寿持股4844.5万股,持股比例达到8.07%.此外,万达本身也进入了保险业,去年就耗资1.225亿元接盘百年人寿4.2%的股份,将触角伸向保险业。
中国奥园:子公司广州奥誉46%股权属于华夏保险
2014年12月1日消息,据财华社报道,中国奥园旗下全资附属广州奥誉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华夏保险作为战略投资者,保资10亿元人民币(约12.63亿港元)。增资完成后,公司及华夏保险将分别持有广州奥誉约54%及46%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