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阳光保险公布发售价及分配结果,公司拟发行11.5亿股,香港公开发售占约1.26%,国际发售占约98.74%,超额配股权尚未获行使。最终发售价定为每股5.83港元。阳光保险H股将于12月9日上午9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这意味着我国保险业即将迎来第十家上市主体,阳光保险将成为继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太平、中再保险集团之后的第六家上市保险集团。同时将成为187家传统直保公司中,自2004年中国平安上市后,18年来唯一上市的民营保险公司。
成第十家上市险企
相比银行、券商等其他金融机构,当前235家保险机构中仅9家完成上市。其中,5家大型保险机构为A股、港股两地或三地上市,包括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三地上市)、新华保险;4家险企单独在港股上市,包括中国太平、中国财险(即人保财险)、中国再保险、众安保险(互联网保险)。
“行业集中度保费和利润比较高,各公司差异化不明显,利润波动受投资收益影响大。已上市的保险公司基本占到全行业超过七成收入和利润规模。”某证券公司非银分析师向《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这也是上市险企数量少的原因所在。
另一名保险分析师补充称,保险公司对融资的诉求主要通过发债实现,对IPO的诉求比较小,大的主体大部分已经上市或自身不愿意上市,小的公司则在经营、盈利、管理层甚至股东方面都没有很稳定,再加上近几年行情也不是特别好,诸多原因限制了保险机构的上市进程。
保费年均复合增长26%
根据阳光保险此前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公司初创于2004年,2007年成立阳光保险控股(后更名为阳光保险集团),先后设立阳光财险、阳光人寿、阳光信保等保险子公司,以及阳光资管、阳光融合医院等与主业高度协同的非保险子公司。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阳光人寿和阳光财险共拥有2895家分支机构,其中分公司68家,中心支公司、支公司及营销服务网点2827家,覆盖我国全部省、直辖市、自治区、94.6%的地级市及63.4%的区县。
数据还显示,2007年至2021年,该集团保费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6%,相较同期保险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高出11个百分点;其资产规模从2007年末的111.46亿元增至2021年末的4416.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高出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13个百分点。
从市场份额来看,截至2021年末,阳光人寿市场份额1.95%,位列91家人身险公司第11名;阳光财险市场份额2.96%,位列87家财产险公司第7名。虽然产寿公司市场份额同比小幅提升,但仍与头部公司规模存在一定差距。
核心管理层稳定优势凸显
除了保费和盈利均连续增长,核心管理层稳定、经验丰富也成为其冲刺上市的优势和亮点。
资料显示,董事长张维功出生于1963年,自2004年创办阳光保险至今,一直带领公司“从0到1”创新式发展;副董事长赵宗仁,2007年加入阳光保险;董事、总经理李科自2005年加入公司。
王国军表示,若此次阳光保险集团上市成功,将有利于充实其资本金,发挥其稳健灵活的优势,做更宽更广的保险业务。正如其公告中所言,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拟用于强化其资本基础,以支持公司业务的持续增长。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公司在品牌认知和客户经营上未体现明显差异化属性,考虑到未来行业步入稳定增长期,公司如何体现自身特色的成长路径,值得思考。此外,目前港股保险板块估值严重低估,公司首日交易或面临较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