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重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病患的年龄越来越低,重疾险也就越来越受欢迎。尽管许多消费者都知道重疾险在转嫁重疾风险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但对重疾险的了解仍然不够深,因此也有不少误解,所以买重疾险注意避开误区,下面来看看都有哪些误区需要避开。
一、保障疾病越多越好
因此很多包含了上百种重疾的的重疾险,只是把病种分得很细,或者将重大疾病和轻症疾病合计,显得保障范围很广。但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些产品的实用性不强,性价比不高。而且保障疾病越多,保费越高。一味的追求保障疾病的数量,可能会花冤枉钱。
二、保额越高越好
虽然我们说,重疾险的保额越高越好,但也要看消费者的家庭经济情况。一场大病的治疗费用少则十几万,多则上百万,高保额固然能提供一个更好的治疗环境和减轻家庭的负担。但在缴费过程中,同样过高的保费也会给家庭带来负担。
三、一次性缴费
很多经济状况较好的消费者在购买重疾险时会倾向于一次性缴完所有保费,尽管重疾险可以一次性趸交,但消费者应该据自己的年龄和收入水平来设定缴费年限。重疾险本质是转移风险,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分期缴纳的重疾险说不定实际保费比一次性缴费的重疾险更低。
四、理财型重疾险更好
很多人也会很犹豫,如果缴纳了保费却无灾无难,那保费不就白交了?这一类人群就可能倾向于购买理财型的重疾险,那是否是如此呢?
五、多次赔付
多次赔付指的是保险公司在第一次赔付后,保险合同继续有效,如果被保险人再次发生重疾,依然可以获得赔偿。听起来很好,那么事实是什么样的呢?
这其中有这些因素,首先是患者的存活率,然后是再次赔付的间隔期,并且要确保再次患病的重大疾病也在保障疾病范围内。而拥有多次赔付条款的重疾保费要增加10%到30%。根据保监会统计,实际上能够获得二次赔偿的概率仅仅不到20%。很明显,付出和保障不成比例,所以其实不一定就非常值得购买。
六、香港重疾险
香港重疾险最近被越炒越火,它的保费更低,而且带有分红,对部分疾病的定义也更加宽广,对于治疗手段的要求较国内更少,免责条款也更少,的确拥有很多好处。但是近年来,国内重疾险产品也在快速发展,差价已经越来越小,而且国内的重疾险对原位癌的保障更全面,也有针对轻症的单独赔付。所以,消费者不需要一味追求香港重疾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