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49万人,9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通过落实新一轮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开展就业服务攻坚行动,重启失业保险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取得积极成效。
真金白银助企稳岗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认为,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因此需要选择最大化吸纳就业的发展方式。
前三季度,一揽子援企稳岗政策延续实施,多项经办服务持续优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人社部失业保险司副司长刘鹏介绍,今年延续实施1%的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前三季度,各地全面实行系统办理,提前设定缴费比例,通过“直兑直达”的方式,共减收失业保险费1309亿元。
为大学生等青年群体量身定制的一次性扩岗补助,发挥了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根据规定,对招用毕业年度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6岁至24岁登记失业青年,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可按每招用1人最高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今年以来已向17万户企业发放扩岗补助9亿元,惠及62万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
技能培训拓宽空间
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就业市场。一系列新职业如数据标注师、人工智能训练师、机器人操作员等,为劳动力市场带来新机遇。
借助招聘大数据与微观调查数据,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春超发现,对高技能劳动者而言,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是就业机会增加、就业质量提升;对低技能劳动者来说,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出现挤出效应,带来就业质量下降的风险。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介绍,围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重点领域,各地落实差异化培训补贴政策,试点推行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支持企业建设实训基地,提高培训针对性。2019年以来,我国深入实施技能中国行动,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过1.2亿人次。同时,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已为企业培训出年轻一代技术能手225万人。
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的同时,动态发布技能人才薪酬价位信息,引导企业逐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成为激励劳动者的重要方式。北京市近日发布的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薪酬报告显示,随着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新型技能人才需求较大,薪酬保持稳健增长。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通过加强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体制、制度、机制和能力建设,我国就业质量和充分度随之提升。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巨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有待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夯实充分就业的基础;同时,就业歧视、欠薪欠保等现象时有发生,高质量就业目标需持续推进。”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全兴说。
王全兴建议,适度扩大劳动法保护范围,并分类配置保护手段,从而将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覆盖范围。同时,积极吸纳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探索集体协商和劳动者民主管理的新机制,创新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机制,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畅通维权渠道。(敖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