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保司最新投诉率和服务评级出炉,保险公司最怕的来了!

产品背后的承保公司,相比而言没那么重要。

但话说回来,产品好,承保公司的实力强,服务也更好,给我们的体验肯定会更好,也能更放心。

保险公司表现怎么样,除了我们消费者盯着,国家监管体系也在帮我们把关:

最近,银保监会公布了2022年度第三季度保险公司的保险消费投诉情况,以及第4季度的风险评级结果。

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保险公司投诉量更低,服务更好。

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并转送涉及保险公司的保险消费投诉32726件。

其中涉及财产保险公司12203件,占投诉总量的37.29%;人身保险公司20523件,占投诉总量的62.71%。

我们来看详细的消费投诉量及投诉指标情况:

1、财产险公司:理赔纠纷突出

财产险公司理赔纠纷的占比较多,一共9805件,占比高达80.35%,

其次是销售纠纷,一共851件,占比6.97%。

奶爸截取了投诉量前20位的财产保险公司:

从表格可以发现,投诉量排前的公司既有人保、平安、太平洋、国寿等大公司,也有众安在线这种互联网保险公司,以及众惠相互这种相互保险组织。

当然,投诉量的绝对数值不能跟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高低直接划等号,

毕竟保险公司业务量越大,相应的投诉量也会更多。

为了更加客观地评估真实的投诉情况,还需要参考消费投诉指标情况,

所以,为了更加客观地评估真实的投诉情况,银保监会另外给出了两个指标:

亿元保费投诉量和万张保单投诉量。

我们接下来看看投诉率排名情况:

按照各项投诉率排名,从高到低,进行了综合排序,奶爸截取了排名前20的公司。

其中,亿元保费投诉量中位数为4.37件/亿元,

投诉量前10位的保险公司,亿元保费投诉量在7.99件/亿元以上,最多的是众惠相互保险,达到了3.42.18件/亿元。

万张保单投诉量中位数为0.32件/万张,

投诉量前10位的保险公司,万张保单投诉量在0.92件/万张以上,最多的是阳光信保,达到了12.29件/万张。

总的来说,财产险公司在投诉率方面差别相对较大,投诉量排名前10的公司中,更多的还是小保险公司。

再来看看投诉涉及的主要险种,

机动车辆保险纠纷5333件,占财产保险公司投诉总量的43.70%;

去年第二季度新冠投诉超2000件,第三季度新冠投诉超3000件,可以预测的是第四季度的新冠隔离险投诉可能还是占大头。

毕竟全国半数以上人在年底的时候感染,这也就意味着出险率可能超过50%,

加上国内新冠病毒变异株不断出现,以及后期防疫政策的调整,

保险公司也不得已提高了理赔门槛,无法获得理赔的人多了,投诉量自然就多了。

再来看看人身险公司的情况:

2、人身险公司:销售纠纷突出

人身险公司销售纠纷的占比较多,一共10938件,占比高达53.30%,

其次是退保纠纷,一共5363件,占比26.13%。

提醒大家,投保的时候无论宣传页面和业务员说得多么诱人,一定要保持理性,落实到合同条款。

奶爸同样截取了投诉量前20位的人身保险公司:

从表格可以发现,投诉量排前的公司跟财产险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大部分都是平安、太平洋、国寿、泰康等大公司。

人身险公司公布了亿元保费投诉量、万张保单投诉量、万人次投诉量三个指标,

也就是每承保10000万名客户,所产生的投诉量,这项数据对消费者更有参考价值。

万人次投诉量中位数为0.09件/万人次。

投诉量前10位的保险公司,万人次投诉量在0.3件/万人次。

总的来说,人身险公司中大小公司在投诉率方面差别并不大。

大保险公司虽然总投诉量较多,但是三个关键指标数值并不算高,

小保险公司也并没有太大差距,总体上都还不错。

除了表现特别“突出”的公司,比如复星联合健康的亿元保费投诉量达到64.10件/亿元。

至于投诉涉及的主要险种,

普通人寿保险纠纷9939件,占人身保险公司投诉总量的48.43%;疾病保险纠纷4289件,占比20.90%。

也就是偿付能力和风险评级,

这也是评估一家保险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极端风险,在出现危机时能够保障客户权益的同时平稳渡过难关。

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险公司须同时符合以下三项指标,方为偿付能力达标:

奶爸给大家整理了2022年第四季度不达标的保险公司名单:

根据目前各大保险公司披露的数据,

人身险公司中,一共有7家公司不达标,

需要注意的是,合众人寿和渤海人寿两家公司,已经连续两个季度的风险评级为C类了。

另外,大部分人身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基本都是达标的,

唯一例外的是北大方正人寿,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33%、66%,低于50%、100%的监管红线。

财产险公司中,一共有8家公司不达标,

从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看,财产险公司整体都很充足,

只有安心财险和长安保险两家公司低于监管红线,安心财险的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更是低至-1209%。

另外,安心财险、长安保险两家公司的风险评级连续两个季度达到D类,都邦财险本次评级也为D类,渤海财险也连续两个季度评为C类。

不过并不是偿付能力越高越好,有些新成立的保险公司业务量还不大,公司账上资金充足,偿付能力自然也高。

如果自己查嫌麻烦,也可以来咨询奶爸。

总之,保险公司服务水平的高低,不能只看公司大小。

这些不达标的公司,监管也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偿付能力拉回到标准线以上,保障客户的合法权益,

就算最后情况还进一步恶化,银保监会也会依法采取接管、申请破产等监管措施。

所以我们消费者还是把挑选重点放在产品本身就好,选择保障更好、更适合自己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

THE END
1.短期降险理赔数据出炉超七成人身险公司赔付率上升日前,多家保险公司披露2023年短期健康险赔付情况。《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梳理139家保险公司(80家人身险公司、59家财产险公司)年度个人短期健康险业务整体综合赔付率(以下简称“赔付率”)发现,行业整体赔付率仍偏低,超七成人身险公司赔付率上升,财产险公司则多数下降。 https://jrj.wuhan.gov.cn/ztzl_57/xyrd/bxy/202403/t20240318_2374249.shtml
2.保险十大品牌保险公司都有哪些2024年保险十大品牌最新发布,保险排行榜前十名品牌有中国人寿、平安、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新华保险、太平、泰康、友邦、阳光保险、中华保险。保险10大品牌排行榜由品牌研究部门收集整理大数据分析研究得出,帮助你了解买保险哪个保险公司好。https://www.maigoo.com/maigoo/919baox_index.html
3.中国靠前保险公司排名2022,干货全部甩上不少人提起买保险,在脑海中出现的就是国寿、平安、太平洋,当然,这些大型保险公司榜上有名是必然的,毕竟不论从保费收入、服务评级、风险评估、安全性和理赔性来看,都很均衡,那么除了耳熟能详三家保险巨头外,还有哪些保险公司可靠呢?今日,希财君整理了小伙伴们咨询已久的中国靠前保险公司排名2022版,以供大家参考。https://www.lilvbiao.com/wenda/238859.html
4.保险公司十大排名丨2019年上半年理赔数据告诉你:哪家保险公司好...“哪家保险公司好理赔?”“听说小公司理赔容易被拒?”“理赔难不难?怎么赔?”无论投保险还是投保后,大家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理赔问题。今日, 小编一口气整理了29家保险公司2019年上半年理赔报告,赶紧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究竟#哪些公司容易理赔?保险该怎么选?#答案全都在这里。哪些保险公司好理赔?保险在国内的名...https://www.kuaimenkeji.com/website/a/aWM3b0ZBc0JUeFJVOW9wdG9PRFc5QT09fGE/2.html
5.保险理赔半年报透视:赔付率赔付额哪家险企更高谁是头号降...理赔额度是披露率最高的一项指标,30余家公司累计赔付近千亿元。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以及太保寿险赔付额度位列前三位,分别为299.5亿元、216亿元以及110亿元,新华保险赔付80亿元排在第四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的日均赔付额度分别达到了1.65亿元以及1.21亿元。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7/30/c7945572.html
6.国内十大保险公司排名而在保费收入方面,前五名的保险公司分别为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平、中国太平洋和中国再保险,这五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较高。需要注意的是,排名并不代表保险公司的综合实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客户在选择保险产品和服务时,还需要考虑公司的专业水平、客户服务和理赔服务质量等方面。https://www.shenlanbao.com/wenda/topics/722434
7.国内车险公司排名前十车险口碑最差的十个保险公司Q4: 我该怎么选一个靠谱的车险公司? A4: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好!你可以看看那些排名靠前的大公司,毕竟大品牌相对来说更有保障,多问问身边的朋友、同事,看看他们的推荐和评价,别忘了上网查查各大保险公司的用户评价和理赔案例,做到心里有数,选车险公司就像选对象,得慎重!https://51jiehunla.com/zlan/202411-886.html
8.六大保险公司保险偿付能力与理赔比拼王小罡认为,非上市保险公司通过他方式很难募集到这么多资金,偿付能力水平应该都在200%以下。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的数据也部分证实了这一推断,太平人寿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87%和 148%,新华人寿二季度精算报告则显示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62%。 https://www.cntaiping.com/news/5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