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腿自救,刻章救妻,惨痛的新闻还没有被覆盖,庆幸的是,城乡居民医保人群迎来政策红利。其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已经试点一年多。目前,大病医保已有27个省份出台了实施方案,130多个城市开展了试点。
大病医保:托底
另外,保险替代率报销率偏低也是政策出台的一大原因。某证券(8.48,0.12,1.44%)分析师刘X表示,当前,我国城镇医保结余6180亿元,年增速超过20%,但是替代率依然偏低,并且储备厚薄区域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医疗健康基金储备偏弱。同时,我国保险医疗健康险报销比率偏低,城镇居民的医保保险比率在75%左右,新农合医保报销比率更低,且报销一般有上限要求,同时重特大疾病救助的范围有限。因此,充实大病保险对于提升报销比率意义重大。
国家发改委、人保部、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大病保险保障水平以力争避免城乡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为目标,合理确定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保障对象是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人,同时不再额外增加群众个人缴费负担。
可以说大病保险的出台,根本的是为人民患重大疾病“兜底”的,解决因病返贫。
人们盼望政策尽快落地,当然更希望政策不跑偏,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但是,在大病医保实施以来,我们依然发现一些问题。
据调查,大病医保已试点地区在筹资方面尚需进一步得到保障,部分地方仍把大病保险的保障范围限定在医保目录内,而不是政策提出的"实际发生的合理的高额医疗费用"。
在具体医疗中,有些费用并不属于“报销范围的费用”。比如说,有些医生推荐的药,有些效果比较好的药,这可能都是大病需要的“大药”,并不在报销范围内,既享受不到基本保险,也享受不到大病保险。这种“大药”费用,在现实中并不少见。
商业险:重要补充
尽管险企以极为开放的心态迎接大病医保的到来,但惹人担忧的是,报销额度并不低的大病医保是否会抢占商业重疾险的市场空间,并由此削减险企的盈利能力
那么,既符合大病医保承保条件,又购买了商业重疾险的消费者,一旦罹患重大疾病,在获取保障方面是否存在冲突呢庹教授[微博]教授解释,医疗保险并不能重复报销,选择大病保险还是商业健康险进行报销,取决于个人最终保费报销金额的多少。
当然也有险企负责人指出,由于两者都是针对大病进行保障,而且大病医保的覆盖面广,参保人群预计3年达到10亿人,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商业重疾险的市场空间。
但上述负责人认为,由于两者在费用报销方面不冲突,双重保障将更有利解决“大病”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商业重疾险的市场前景还是较为乐观。
险企参与医保:机遇挑战
或许基于服务民生的政策红利,是商业保险图强的一剂良药。但是,政策红利对于保险业来说,就像“玻璃门”——看得见,摸不着。
商业机构参与大病医保似乎与车险中的交强险有异曲同工之妙,后者在“不盈利不亏损”的原则之下,自开放以来已累计实现173亿元的亏损,却没有一家险企甘愿将之摒弃,看重的就是交强险带来的商业车险利润。那么,此番商业机构入驻大病医保,是否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呢
全国范围内开展大病保险对于商业保险公司和寿险行业而言,最深远的影响不在于当期保费的增长,而是通过大病保险的普及,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普及,居民保险意识将逐步提升,而商业保险公司在大病保险,包括经办新农合的业务中将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提高居民对公司的认可度,并在实际运作中积累经验数据,最终为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培育市场。
尽管如此,对于大病保险“赔本未必能够赚吆喝”的担忧也在滋长。国金证券(19.19,0.34,1.80%)分析师陈建刚表示,政府主导导致商业健康险公司无定价权、无拒赔权等,医院和社保机构不参与共保,无法避免过度医疗消费,同时以团险形式为主,暂无再保险安排等,都会导致大病保险的赔付率过高,导致此块业务能够保本已是不错。同时,陈建刚认为,目前大病保险的覆盖范围只包括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参保人,仍然只限于保障水平较低的层面,无法撬动商业健康险的二次销售。但是,如果未来大病保险的额度设置过高,由于政府主导的大病保险费率低、赔付范围广、无核保、必理赔等有利因素,又会对商业重疾险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