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位咨询储蓄险的朋友聊天,聊到他妈妈时,能感受到他非常头疼。
阿姨参加线下保险代理人饭局,被安利了一款非常棒的产品。
不仅好礼相送,还有一笔不错的投资,净收益非常高。
宣传页面就是这样的:
这个星级权益2,健康权益卡,其实找第三方健康公司采购也就几块钱、十几块钱一张,宣传之时,被放大到价值上万。
保险公司真会玩,拿着健康焦虑,花微薄的成本,就能戳中老年人的痛点。
星级权益三,投入100万,看着账户的净增收益,动不动就是比银行收益高了好多好多。
你看多正式,下面还有领导审批意见栏,还能领导签字。
看到这里,想着热血沸腾的阿姨,真的挺忧愁。
保险的口碑,就是这样被慢慢破坏的,但是你有什么办法,总有比卖保险认知水平更差的客户,尤其是中小地方的老年人。
看完这张宣传图后,这位朋友给我发来了代理人的计划书。
原来是中国人寿年底冲业务的产品,“鑫瑞稳赢年金保险2023”,搭配“鑫尊宝终身寿险(万能账户)”;
老套路,依旧是老套路。快返年金+“高结算利率”的万能账户,这个伎俩真的屡试不爽。
阿姨的这笔投资:57岁女性,10年缴费,每年交2万元,同时花50块钱买了万能账户。
我们先不谈万能账户,看主险鑫瑞稳赢2023年金保险的收益。
大家跟着下方的测算来看:
每年保费支出2万元,保单第5年末到第9年末,每年返还2万,第10到第14年末返还10146,满期的时候给付50730元。
得到最右边总的现金支出和流入,最后测算复利,只有可怜的
0.13%!
存了15年啊,才0.13%的复利!
中国人寿,你们心不痛嘛?
现在的储蓄险,再差再差,随随便便保证个2%的复利没有问题吧?0.13%,简直了。
关键这个责任设置还挺顺人性,让你交10年,从第6年开始又把交给你的保费还给你,让你感觉好像没交后面的保费似的。
把你套路的明明白白。
除了年金主险之外,我们再来聊一聊这个万能账户。
万能账户这个东西,完全不可能去弥补你主险的低收益。
道理很简单,如果说你不要万能账户,主险年金发给你之后,你自己也是可以拿着这笔钱去投资产生收益的。
现在倒好了,人家给你一个万能账户,来了一个连环套。
这个万能账户,保证结算利率是2%。
我查了一下,历史结算收益率符合一直往下掉的预期,已经从08年最高的6.05%,掉到了现在的3.5%。
如果你加上这个万能账户,不乐观情况下,我们按照2%利率一直结算,大家看最后的复利结果:
57岁的老人,到69岁irr是0.21%;75岁irr是1.09%;85岁irr是1.46%。
好吧,你觉得我故意在为难保险公司,那我们就乐观一点,把结算利率调整到3.5%。
请注意,这已经非常乐观了,按照目前的形式和历史结算情况,结算利率下行不敢说100%,至少也是95%的可能性。
按照3.5%的结算利率,大家继续看一下:
57岁的老人,到69岁irr是0.33%;到75岁irr是2.04%;到85岁irr是2.66%。
依然,这个复利也不高,而且你很难拿到,很难保证一直3.5%复利结算。
这么一份拆,但凡有一点辨别是非能力的朋友,应该是碰都不会碰了吧!
这种形式的保险,为什么保险公司屡试不爽?一句话,保险公司能赚钱,客户还挺上套。
你买保险公司的年金主险,保证利率非常低,保险公司就可以获得非常高的利差收益。
然而,光卖主险是不行的,因为收益确实低。为了掩盖低收益,给你搭配一个保证收益比较低的万能账户。
宣传中不提保证收益,只提万能账户的历史结算利率高,然后用历史结算利率代表未来给你做一套利益演示,用着小学生水平的非正规收益率计算方法,算出完爆银行的收益水平。
因为万能账户保证收益低,保险公司在未来还不用产生很大的资本压力,你看着小学生水平算出来的收益率,动辄4%,甚至6%的年化,一股脑就买了。
买完之后,大多数人就那么低复利的增值着,也不会再管了,即使你恍然大悟,再来分析一下当初的决策,可能也不好再退了。
我就亲身经历过一位客户,前5年在预定利率4.025%时候,买过一个比较差的产品,差不多保证3.5%复利,现在去回顾这个产品,依旧是不错的,只是站在当年,这个产品就不值得。
讲真的,不是我矫情,看到这种产品套路,我真的挺心痛。
换位思考,如果是我的家人被套路,而且还开开心心接受,这会让我受不了。
老百姓赚钱本身就不容易,还要被割。
我曾经也是一名央企精算师,我的工作就是开发保险产品,保险产品的终极追求是权衡客户、公司、渠道三方的利益。
蛋糕就那么大,想实实在在去满足这三方的利益,是非常难的。所以,就有各种各样的责任设置套路出现。
我曾在工作中,也同样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可能是性格原因,我认为这样的工作毫无意义,没有成就感(仅代表我本人,没有冒犯之意)。
内心的渴望,让我走上了测评保险的道路...
最后再给大家补充一句
利息的计算是大学金融数学中的一门课程,较为复杂,加之保险产品的现金流又非常的绕,一般人想测算对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