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费用,管定价,赔付率连续两年低于30%须停售!千亿意外险新规征求意见赔付率意外险费用率险企利润销售数据

继2020年密集出台健康险系列新规之后,2021年,监管显然又将重点转向了“意外险”。4月13日,中国银保监会向各险企下发《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监管办法》”),在对此前各类有关意外险的制度文件进行归纳的基础上,针对意外险市场各种乱象进行规范。

人身险三大类产品中,相对于寿险、健康险,意外险一向属于“保费规模较小”的险种,但其实早在2018年,其保费收入就已经突破了千亿大关。2020年,因疫情影响出行,意外险保费收入略降,但也仍录入1174亿元原保险保费,同年,其理赔金额也达到了316亿元。

意外险费率低,杠杆高,是人们补足人身保障不可或缺的产品类型,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由于其风险较易控制,利润水平也往往不错。但也正是因为这些特征,长期以来,意外险市场也常常为各种乱象所困扰,例如与贷款捆绑实际增加中小微企业负担、携程等旅游类互联网平台倚仗渠道优势对航意险等收取畸高手续费、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甚至利用意外险为某些人输送利益等。而这些乱象无疑正是监管出台各项制度对意外险市场进行规范的根本原因所在。

其在试图管住意外险“费用率”“利润”“定价”“赔付率”的同时,也反不当利益输送,反欺诈,还拟定了包含13项禁止项的负面清单,包括禁捆绑销售、禁强买强卖、禁无资质销售、禁误导、禁利益输送、禁炒停售等等……从2022年开始,还要求险企逐步试点披露意外险数据。

根据《监管办法》,个人短期意外险平均附加费用率不得超过35%;利润测试结果显示新业务价值为负的新产品,银保监会将不接受其审批与备案;过去三年平均赔付率低于50%的短期意外险产品应及时调整定价;连续两年保费收入超过200万元且赔付率低于30%的产品应停售。

以下就是《监管办法》的详细内容:

集大成者

《监管办法》:

【原有监管制度废止】《关于印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经营标准>的通知》(保监发〔2009〕91号)、《关于短期意外伤害保险产品管理有关问题的复函》(保监函〔2003〕1076号)、《关于规范激活注册式意外险业务经营行为的通知》(保监寿险〔2010〕921号)、《关于加强航空意外保险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07〕94号)、《关于意外险出单管理有关问题的复函》(保监寿险〔2010〕1066号)、《关于银行为信用卡客户赠送意外伤害保险有关问题的复函》(保监厅函〔2010〕34号)及《关于界定责任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通知》(保监发〔1999〕245号)自本办法发布之日起废止。

很显然,《监管办法》不仅是新规,更是对过去诸多有关意外险的政策的一次大汇总,其实施后将废止的制度,涉及7项。这同时意味着《监管办法》实施后,将一改过去意外险监管制度过于庞杂的缺陷,成为意外险监管的基础性制度之一。

管费用率

个人短期意外险平均附加费用率不得超过35%

保险公司在厘定保险费时,应符合一般精算原理,采用公平、合理的定价假设。

(一)保险公司在厘定长期意外险保险费时,应根据公司历史投资回报率经验和对未来的合理预期及产品特性按照审慎原则确定预定利率。

(二)保险公司应以行业公开发布的意外伤害经验发生率表为基础,结合公司实际经验数据,按照审慎原则确定预定发生率。

(三)各保单年度的预定附加费用率由保险公司自主设定,但平均附加费用率不得超过下表规定的上限。

《监管办法》对于不同类型意外险的附加费用率做出详细规定,但是否能彻底杜绝手续费率畸高问题,仍有待观察。

管利润

利润测试结果显示新业务价值为负的新产品,银保监会将不接受其审批与备案

对长期意外险,保险公司应进行利润测试,并在精算报告中包括利润测试参数、利润测试结果以及主要参数变化的敏感性分析。对利润测试结果显示新业务价值为负的新产品,中国银保监会将不接受其审批与备案。

费用率、赔付率直接影响意外险承保利润率,监管要求险企对长期意外险进行利润测试,并拒绝审批或备案新业务价值为负的新产品,在健全意外险精算体系的同时,也是在倒逼险企树立长期经营的意识。

管价格

过去三年平均赔付率低于50%的短期意外险产品,保险公司应及时调整定价

【价格调整机制】保险公司应根据产品的赔付率进行定价调整,长期意外险产品以及年度累计规模保费收入低于100万元或年度累计销售件数少于5000件的的短期意外险产品除外。对过去三年平均赔付率低于50%的短期意外险产品,保险公司应及时调整定价以确保下一年度赔付率不低于50%。

其中,赔付率的计算公式为:(年度赔款金额+年末未决赔款准备金-年初未决赔款准备金)÷(年度保费收入+年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年末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在管住附加费用率、管住利润测试的同时,《监管办法》还要管住赔付率,要求意外险赔付率不得连续三年低于50%,否则就要调整定价。三管齐下,这次能管住畸高的手续费率么?

管赔付率

连续两年保费收入超过200万元且赔付率低于30%的产品应停售

【产品停售要求】对于连续两年保费收入超过200万元且赔付率低于30%的产品,保险公司应停售该产品。

赔付率连续过低怎么办?《监管办法》也进行了明确:连续两年保费收入超过200万元且赔付率低于30%的产品须停售,监管用意是显而易见的,杜绝赔付率过低,华而不实,甚至“不道德”的产品。

但问题来了,以航意险这种发生概率极低的意外险为例,其赔付率势必长期低于30%,该如何破解?

反不当获利

不得通过保险中介为其他机构或者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中介展业,支付的保险佣金应与实际中介服务相匹配,不得通过保险中介为其他机构或者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利用中介业务流程的复杂性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在实际操作中屡见不鲜,这一项规定显然正是针对此种乱象而制定。该项规定,同时要求险企强化对于中介的监管,并再度明确要求“佣金应与实际中介服务相匹配”。但相对于原则性的规定,如何将该项制度落地,仍是难题。

反欺诈

强化意外险客户信息真实性管理,对业务系统提出更高要求

【客户信息真实性】保险公司应加强意外险业务的客户信息真实性管理,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明确要求保险销售人员以及保险中介机构按照意外险业务经营和客户服务的需要提供真实、完整的客户信息,并对其所提供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

保险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银(邮)保通系统等有关业务系统应具备客户信息字段完整性和逻辑准确性的控制功能。

意外险由于杠杆率高,常常被不法分子用于“杀人骗保”——先是集中投保大量意外险保单,再通过杀人分别骗取保险公司赔偿。

为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就需要保险公司能够做到“互通有无”,一旦发现有人向多家保险公司为他人集中投保高保额意外险、寿险等险种,就及时敲响警钟。这不仅有助于减少骗保,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预防此类恶性犯罪事件。

该项规定在强化客户信息真实性管理的同时,也对险企业务系统提出更高要求,显然是为险企之间“互通有无”打下基础。

13禁

禁捆绑、禁强买强卖、禁无资质销售、禁误导、禁利益输送、禁炒停售……

【负面清单】保险公司开展意外险业务应自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不得存在以下经营行为:

(一)捆绑在非保险类商品或服务上向不特定公众销售或变相销售意外险。其中捆绑是指:意外伤害保险产品不单独标价向客户销售,或者不作为单独产品向客户赠送。

(二)直接或通过保险中介强迫消费者订立保险合同;

(三)通过无合法资质的机构、未进行执业登记的个人销售意外险;或委托经营区域外的保险中介机构或个人销售意外险产品;

(四)夸大保险保障范围、隐瞒责任免除、虚假宣传等误导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行为;

(五)以利益输送、商业贿赂等手段开展不正当竞争;

(六)通过增加特约条款扩展保障范围,或未经受益人或被保险人同意,将意外险赔款直接支付给事故责任方,恶意混淆意外险与责任险,扰乱市场秩序;

(七)通过保险中介为其他机构或者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虚构中介业务套取资金;

(八)向个人销售团体意外险产品;

(九)以激活注册方式销售乘客人身意外险、旅游景点意外险等极短期意外险;

(十)通过指纹采集或图像采集替代意外险出单管理中保单应当载明投保人及被保险人的身份信息;

(十一)距保单到期日前间隔60天以上预收下一保单年度保费;

(十二)以产品即将停售为由进行宣传销售;

(十三)中国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违规行为。

试点信息披露

2022年试点披露部分个人意外险数据,2023年全面披露个人意外险数据,2024年开始将披露范围扩展至团体意外险

【试点披露个险】自2022年起,保险公司应于每年4月30日前在其官方网站信息披露专栏对上一年度意外险业务经营情况进行公开披露。披露的内容应至少包括:

(一)上一年度个人意外险业务经营总体情况,包括销售渠道情况、产品情况、合作机构名称、保费收入、赔付情况、中介费情况、盈亏情况等。披露格式参见附表1-1。

(二)上一年度个人意外险业务分渠道经营数据,包括保费收入、赔款金额、中介费、赔付率等。披露格式参见附表1-2。

(三)上一年度航空意外险、借款人意外险、旅行意外险、交通工具意外险等险种经营数据,包括保费收入、赔款金额、中介费、赔付率等。披露格式参见附表1-3。

(四)典型理赔案例。

具体而言,2022年试点披露部分个人意外险数据,2023年开始全面披露个人意外险数据,2024年则将披露范围进一步扩展至团体意外险。

全面披露后,涉及的数据将十分丰富,包括但不限于:个人意外险的保费收入、赔款金额、中介费、赔付率等;团体意外险的销售渠道情况、产品情况、合作机构名称、保费收入、赔付情况、中介费情况、盈亏情况等,甚至还包括保险公司的典型理赔案例。

THE END
1.人身保险保费的计算保险知识保险频道有寿保险以被保险人的死亡或生存为保险事故,因此,表示被保险人群死亡率及生存率的表格,l即寿险业经验生命表是人寿险保费计算的重要基础。1996年6月23日,我国保险监管机关颁布了第一回《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1990~1993)》,规定“从1997年4月1日起,在我国境内开展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当统一使用《中国人寿...https://www.pingan.com/pacms/baoxian/zhishi/96091.jsp
2.意外险大概多少钱意外险的价格因保险公司、保险类型、保险金额和个人情况而异。一般来说,意外险的价格可以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以下是一些影响意外险价格的因素:1. 保险类型:意外险有多种类型,如个人意外伤害保险、交通意外伤害保险、旅行意外伤害保险等。不同类型的保险价格会有所不同。2. 保险金额:保险金额是指保险公司在发生...https://www.xyz.cn/toptag/yiwaixiandagaiduoshaoqian-358700.html
3.开共享汽车出车祸伤者家属寄希望于车险理赔可行吗?现已有部分意外险可分担风险 此前的商业车险之所以需要区分营运车辆和非营运车辆,原因就在于保险公司无法区分风险,但是在网约车的运营模式下,平台积累了平台行驶数据,不少保险业内人士坦言,保险公司可以和平台合作,推出与风险相匹配的险种,满足分散风险的需求。 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ZjwA9lXfU8xQ4kkygopw190212
4.香港友邦意外险——意安心·升级版最多赔200万美金(1400万...如受保人在意外发生当日起计180日内因受伤而导致永久及完全残废,而该残废维持连续6个月,我们将支付永久完全残废赔偿,在困难时刻为您与家人提供适切的财政支持。 当该残废自确诊后持续6个月,受保人在第7个月开始将可每月获得相当于保额2%的赔偿,最长可达50个月(当残废持续),期间您可获豁免缴交保费。 https://www.meipian.cn/2btzflxe
1.汽车保险完全攻略!看完再被坑就是你的错了负责赔偿保险车辆交通意外造成的本车人员伤亡。一名司机加四名乘客。一般每人保险金额1万到3万,保费40左右保险金额一万,,乘客一人20元左右保险金额一万,四人保费100到300左右。建议车主,有了车上人员保险,还要提醒乘客,一定要给自己上意外险。意外险100到500的保费,保险金额几万至几十万。有几个案例,朋友搭车,出了...https://www.yoojia.com/ask/9-11916956835242060717.html
2.人身意外险保险费多少钱?导读:消费型保险费一年一百到一千,返还型,一年两千二,需要缴纳十年。保险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所了解,保险相当于给自己的未来买一份安心,如果缴纳了保费,就是投保人,当发生了保险事故之后,依法可以获得保险金额。 人身意外险保险费多少钱? 一、人身意外险保险费多少钱 ...https://www.64365.com/zs/1113565.aspx
3.人身意外险保费大概是多少人身意外险保费并非固定,受诸多因素影响。首先,保额为关键因素,预期越高则保费随之攀升。此外,被保险人的职业危险性亦决定保费支付水平,高风险行业缴费相对较高。再者,保障范畴及期限同样影响保费支出。简略而言,短期人身意外险,例如覆盖数日乃至数月之类型,其保费约在数十至数百元之间;而一年期人身意外险,保费范围可...https://m.66law.cn/v/wenda/3641216.aspx
4.2022年保险业原保费收入4.7万亿:意外险两位数下降,家财险爆发式...2022年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费收入3.21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78%,保险金额下降5.03%,赔付支出下降5.23%。 就险种来看,人身险公司寿险原保费收入24519亿元,同比增长4.02%;健康险原保费收入7073亿元,同比微增0.06%;意外险原保费收入499亿元,同比下降14.36%,成唯一负增长险种。 https://insurance.hexun.com/2023-02-01/207723690.html
5.太平意外险多少钱一年通过购买太平团体意外险,被保险人可以在意外伤害发生时获得及时的经济保障,减轻意外带来的负担。 意外保险 197 2023-10-13 22:12:19 太平福意外险多少钱一年 太平福意外险的价格因版本和购买渠道而异。一般来说,个人版太平福意外险的保费为299元/年,而家庭版的太平福意外险的保费为388元/年。另外,还有尊享...https://www.shenlanbao.com/wenda/topics/79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