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获得较快增长。例如,2021年-2023年,中国人寿财险新能源车险保费增速分别为52%、86.5%、42.6%。但作为新生事物,新能源车险仍面临一系列难题和挑战。
吕飞认为,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财险公司承保新能源汽车仍面临不小的压力。未来需要在风险定价、产品创新、客户服务及产业链融合等方面深耕细作、提质增效,扎实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
《中国银行保险报》:请介绍一下贵公司近3年新能源车险经营情况。
不过,保费增长并没有给公司带来预期收益。保单成本率一直维持在110%左右,3年合计亏损超12亿元。短期看,亏损仍将持续。
《中国银行保险报》:新能源车险为何会出现经营亏损的情况?
吕飞:出现经营亏损主要是因为赔付率高。从中国人寿财险的数据看,新能源汽车出险率高于燃油车两倍多。
《中国银行保险报》:有消费者反映,新能源车投保较难、投保贵。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
吕飞:根据商业车险保费计算公式,影响车险保费的因素主要有3个:一是NCD系数,简单来讲就是出险越少保费越低,反之则越高;二是交通违章系数,违章行为将导致保费上升,不过这仅在个别地区使用;三是自主定价系数,目前是[0.65,1.35],这是保险公司对客户及车辆风险的综合判断。
2021年,行业上线《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据测算,新能源汽车在条款切换后投保三者险和车损险,保费整体略低于切换前。其中,79.3%存量保单保费持平或有所下降;20.7%保单保费出现一定上浮;车价25万元以下的新能源汽车投保车损险时,保费不会上涨。
目前市场上集中反映的投保难、投保贵主要存在两类情况:一是客户心理预期与风险实际之间存在差距。从定价机制看,新能源车险保费主要受出险率和赔付成本影响,基于客户安全驾驶情况及不同车型赔付成本差异,有新能源车险保费上浮幅度高于客户心理预期的情形。二是险企愿保尽保与风险定价之间存在矛盾。新能源汽车交强险由行业统一定价,险企无自主定价权限;商业险由公司在[0.65,1.35]范围内自主确定,由于新能源家用车疑似营运车、新能源商用车较多,造成亏损幅度较大,部分业务即使达到“限高价”也难以实现其与实际风险对价。
《中国银行保险报》:保险业应如何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理赔服务,更好服务绿色发展理念和国家新能源战略?
吕飞: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同时,在促消费、固基建、补强链的产业主基调下,受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进程加快、乘用车新车型发布迎来高峰、智驾进入探索落地阶段等因素影响,新能源车险将保持高速增长。
为进一步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理赔服务,更好服务绿色发展理念和国家新能源战略,针对当前行业经营现状,建议如下:
一是保险业优化新能源车险定价机制。适度扩大自主定价系数上下限,提高部分高风险板块的保费充足度,充分让利于低风险消费者,使保费更贴近于实际风险水平。同时,提升市场经营主体的定价能力,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根源上解决投保难问题。
二是保险业加强产品创新探索。研究产品创新机制,准确识别车辆自用与运营状态,为兼职运营网约车的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加全面、合理的保险保障。同时,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将缩短传统车险产品的重塑周期,传统险种边界逐渐被突破,建议以经营效率最高、资源配置最优、客户体验最佳为目标,推动实施产品创新。
三是保险业加强与汽车产业协同。建立保险业与汽车产业会商机制,共同制定新能源汽车理赔维修标准,形成明确维修指引;定期开展事故成因、维修情况、赔付成本复盘,推动改进车辆设计,降低新能源车辆零整比;共同探索驾驶行为的风险研究,为车主做好风险减量服务,从源头降低出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