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买保险后不想要了有人说“帮你全额退保”?监管:当心被骗
买了保险却不想要,这样的情况或许在不少人身上都发生过。不过,买过保险的人都知道,超过可以无条件全额退保的犹豫期后操作退保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资金损失。
正因“退保让人头疼”,在保险市场里出现了一些专门以帮人退保为生的不法中介或个人,他们打着“全额退保”“无损失退保”的旗号,号称“快速”“合法”“维权”,为擅自违约的保险投保人提供恶意退保协助。
↑保险示意图图文无关据视觉中国
深圳海南发布警示:犹豫期后操作“全额退保”非法
↑某网购平台上的“全额退保代理”业务
↑商家声称可提供“全额退保分析”“理赔被拒止损”“条款内容解读”等服务
保险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保险投保是合同行为,险企与消费者双方签订合同内容,各自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合同内容负责。在规定的犹豫期之后退保,这一行为本来就是单方面违约行为,同时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提前退保的投保人需承担不同程度的毁约损失。因此,从法律角度来说,单方面违约的退保行为本身就不存在“合法”一说。
↑商家展示的成功案例合同
记住“四点建议”远离非法“恶意退保”操作
二是切实维护自身消费投诉权益,勿让不法分子从中牟利。保险消费投诉是保险消费者的权利,保险消费投诉应由保险消费者本人或其合法受权人提出,由其他人员提起的消费投诉,监管部门不予受理。保险消费者就保单问题需向保险公司咨询反映情况的,需直接联系保险公司询问协商解决,而非让不法分子非法代为投诉并从中牟利。保险“恶意投诉”人捏造事实,采取“恶意投诉”方式为消费者“维权”的行为,违背诚信、突破法律底线,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的保险经营秩序,消费者应当通过合法渠道,理性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是保障个人资金安全,勿轻信高收益承诺。部分不法分子打着为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的旗号,在诱骗保险消费者退保后转而购买其代理销售的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并从中牟利。广大保险消费者需增强自我风险防范意识,不轻信高收益承诺,避免资金损失。
四是勿轻信传播虚假信息。当前自媒体平台门槛低、发布主体多、缺乏内容审核,消费者在接收此类非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时,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自身权益受侵害。消费者对于保险“恶意投诉”虚假信息,请勿轻信传播。
保险合法退保怎么办?尽量犹豫期内退
保险投保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合同行为,一份保险合同承担的是未来很多年的风险保障。但事实上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大多数人购买保险是因为身边从事保险销售的朋友或亲人的推销,也正因如此,部分投保人在选择保险时未加以比较,买到了并不适合自己的产品。如果您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合理合法的退保应该是怎样的呢?
↑图文无关图据东方IC
保险业内人士坦言,有两种情况适合选择退保,以便及时止损。其一是产品非常不合适,因为每个人对保险产品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产品本身与自己的保障需求非常不匹配,则建议退保重新选择产品。其二是保险产品存在问题,例如几年后交的保费就要比保障额度还要多,那么也建议尽早退保,及时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