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变保单屡禁不止新华保险夸大收益骗老人2010年10月29日08:08新华网www.cnfol.com
如今,银行卖保险可以说是乱象丛生。业务员含糊其辞,故意把保险说成储蓄、理财产品或是“有保险功能的理财产品”,夸大收益,忽悠客户购买。而这群受骗的人中,又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
日前,世纪保网接到上海陈先生的投诉,他母亲成为了银保销售欺诈的又一名受害者。
存款变保单,屡禁不止
2009年12月28日,陈先生母亲到上海市建设银行某支行办理1年定期存款,一位银行职员极力向老人推荐她们的新业务(后来才知道是新华红双喜新C型两全保险分红型),称这样存比存定期强多了,1万存一年除了利息还有分红。老人强调这钱一年后是肯定要用的。她说没有关系,要用就可以全部取回来的。老人糊里糊涂就买下了保险,还以为钱存在银行里了,因为建行的职员给老人开了一张存折。
最近要用钱.老人拿出了存折和一张A4纸。我们这才发现存折上的钱已经被转到新华人寿去了,那张A4纸就是新华人寿所谓的保单。保单粘在那本保险说明书上,第一面印满内容,就是缴费期限、保险期限等等,背面是空白的。最应该明确告诉我们的内容,“本保险单保险利益摘要表”被悄悄附在背面上半部分,刚好也是新华人寿和银行职员刻意隐瞒的内容。
投诉人细数银保欺诈罪
陈先生向世纪保网阐明了他的观点,他认为新华人寿这份保单不应该生效。
第一,这个保险需要每年存1万,连续5年。老人根本没有这个经济能力,而且银行职员从未与老人提起过缴费年限。
第二,如果一年后取出,本金要损失3000多,也就是说只能拿回6000多。银行人员闭口不提提前退保会有损失,及十年后才能取钱。这很明显是欺骗消费者,这种极不负责任的骗保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保监会监管政策余音未绝
近年来,针对乱象丛生的银保销售市场,保监会连续发布了《关于规范银行代理业务的通知》和《关于进一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银保销售要有合规的产品销售话术,不得片面强调保险产品的收益,宣传材料上不得出现“存款”、“储蓄”等字样。银行销售人员应将载有姓名、照片、资格证书编号等内容的工作名牌置于显著位置,并应主动明确告知投保人其所购买的产品为保险产品。
欺诈老人何日是休止?
银保之乱乱如麻,销售人员的骗术层出不穷。最为可恨的是,销售人员将目标锁定在60岁以上的老人,利用老人或文化不够或视力受限或心肠太软,欺骗诱导他们购买根本不适合的银保产品。
将心比心,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试想如果哪天我们被年轻人骗走了养老救命钱的时候,会面对如何的处境。真的希望所有的银保销售人员都用良心好好想一想,别被利益蒙蔽了双眼!(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