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险业再次爆出员工实名举报事件。中国平安人寿前员工许英琼实名举报平安人寿重庆分公司强迫她买“自杀保单”,平安人寿原重庆片区总、现任湖北平安人寿副总张扬阳实施骚扰并迫使她买“自杀保单”。
该名女员工在抖音平台上发布视频并公开举报信、信访告知书等内容,控诉平安公司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并要求返还已交170余万元保费以及银行利息,并开除湖北平安人寿副总张扬阳。
今年以来,保险业并不太平,因员工与保险公司发生纠纷而“出圈”的事件并不少。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距离“保险一哥”中国人寿被自家前员工实名举报一事仅过去半年。
员工“自杀”19件保单
已交保费超过170万元
从平安人寿前员工许英琼的实名举报信来看,其于2010年入职平安人寿,并一路晋升至营业部经理,她的团队最大规模曾接近200人。
此外,许女士还在信中举报,原重庆平安人寿片区总张扬阳曾以完不成保费目标为由,胁迫许女士打上百元的麻将,并唆使营业区区经理“扣罚许女士所在部门经理的钱,并要求现金支付”。
所谓“自杀保单”,又称为“自保件”。部分险企员工为了完成相应保单任务,会选择自购保险充当业绩,并因此获得奖励、佣金或保住工作,这种现象在保险行业较为普遍。
有业内人士透露,有保险机构甚至设置各形式的业绩考核或业务竞赛,从而促使员工“自保”或“互保”。
许女士在举报信中写道,“11年以来,她总共‘自杀保单’19件,合计应交保费超过273万元,已缴纳保费超过170万元。”
更有营销员购买共计1480万的“自保件”
事实上,此次平安人寿前员工实名举报事件并非近期发生。
事实上,段女士同样是平安人寿的代理人,早在2006年就加入了平安保险,并一路晋升至总监,管理团队规模最高时接近1500人,年薪超过500万元。在2021年5月的平安全国高峰会上,她还获得“综拓全国收入第一”的称号。
而级别达到总监级的段女士也透露,曾购买共计1480万的“自保件”。
重庆银保监局回复:已转办
许女士公开的另一份文件则是“重庆银保监局群众告知书”。该材料文件显示,平安人寿前员工许英琼于今年6月7日递交信访材料,并于7月8日来访重庆银保监局。
平安人寿回应:
均无明确证据证实胁迫
8月23日,针对许英琼举报的情况,平安人寿重庆分公司总经理张志鹏表示,根据目前调查结果,许英琼在重庆分公司自购保单情况属实,存在购买自保件获得佣金、激励费用和晋升的情况,其反映的“张阳阳以各种手段威逼利诱其自购保单”、“张阳阳对其职场性骚扰”等情况,均无明确证据证实;“张阳阳违规收取外勤费用”事项属实。
同时,针对本次调查发现的管理问题,重庆分公司将“加强自保件管控,从问题根源入手,全面梳理管理机制、制度流程,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代理人渠道崩塌?
平安人寿投诉量激增
段女士称,受许女士投诉事件影响,她所在营业区的业务员被公司停售6个主打产品,而且被告知取消所有特保资格,不享受公司任何方案。
随着两位女士的爆料,平安人寿内部问题被逐渐暴露。
事实上,从2019起,平安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成立寿险改革领导小组,由马明哲亲自挂帅担任组长,目标瞄准“强化科技转型力度,优化代理人队伍,提升代理人素质”,打造“高产能、高收入、高质量”的代理人队伍。
从2018年132万人,到2019年的116.7万人,再到2020年的102.38万人,平安的代理人数量确实持续下降。直到2021年一季度,国平安的代理人数量已经降至98.57万人。
然而,中国平安的代理人收入并未有增加。年报显示,2020年中国平安代理人人均每月收入从6309元下降至5793元,同比下降8.3%。此外,2020年中国平安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亦下降了28.4%,而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样下降37.1%。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寿险的消费投诉情况同样出现恶化。南都记者通过分析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保险消费投诉情况得知,平安人寿近年来消费投诉量逐步增加,并与其他机构拉开差距。
2017年,平安人寿合同纠纷量4345件,低于中国人寿的11159件;平安人寿涉嫌违法违规投诉量187件,低于中国人寿的442件和新华人寿的210件。
2018年,平安人寿合同纠纷投诉量4985件,低于中国人寿的7134件;平安人寿涉嫌违法违规投诉量272件,低于中国人寿的187件以及新华人寿的210件。
然而,在2019年,平安人寿合同纠纷投诉量上升至8476件,同比增长70.03%,而中国人寿为4685件,同比下降34.3%;平安人寿涉嫌违法违规投诉量2180件,同比增长超过7倍,而中国人寿为320件。
而在今年一季度的保险消费者投诉情况中,平安人寿以5213件投诉量位列人身保险公司第一,同比增长229.52%,投诉量超过第二位的一倍。其中平安人寿销售纠纷投诉量尤为突出,是位列第二位的近2.5倍。
据中国银保监会
1-7月保费收入情况:中国平安独降
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平安业务发展亦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上周,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五大A股上市保险公司全部披露今年1-7月原保险保费收入。上述五家险企前7个月保费收入分别为4689亿元、3754.31亿元、4775.36亿元、2449.86亿元和1099.3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03%、1.21%、-5.19%、3.17%和2.50%。
具体来看,寿险业务方面,1-7月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同比上升,而人保寿险、平安寿险两家分别同比下降3.57%、3.56%。不过,从7月份单月保费来看,人保寿险同比增长16.4%,而平安寿险仅增长0.8%。
财险方面,人保财险、太保财险两家前7月保费同比上升1.24%、5.41%,而平安财险则下滑较大,同比下降8.45%。
截至8月23日收盘,中国平安A股报收52.7元/股,A、H股同样创历史新低。
(原标题:员工自曝被迫花百万买“自杀保单”?知名保险公司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