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骗老人”到“站在客户身边”:保险行业的理性回归寿险大陆保险业保险公司

2000年,有位保险业务员为了向一个餐馆老板卖出一份保险,每天都在这家店自掏腰包吃早餐,临走还主动帮老板收拾桌椅,坚持半年才终于感动对方,成功卖出了一单。这个故事一度在各家保险公司的晨会上流传,业务员们以此互相鼓励:只要足够坚持,哪怕铁板也会被撬开。当年对保险营销的共识是,成就一张保单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和锲而不舍的执着,而站在“对立面”的客户,则对上门陌拜的业务员避之不及,听到保险两个字摇头摆手,转身就走。改变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2021年,年轻的“码农”李楠刚刚迎来女儿的降生,就被确诊为恶性淋巴瘤。不幸中的万幸是,高达360万元的医疗费因为一张张保单而“清零”,这个年轻的家庭得以重启,李楠经过手术也得到新生。保单,正在把无数人拉回生命的正轨。20年间,保险已经深刻融入公众的生活。人们不再对它避之不及,相反,保险已经成为家庭财富管理最重要的安全垫之一。随着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保险又担负起了养老第三支柱的责任。从“营销”到“顾问”,从跑马圈地到成熟理性,一个行业的腾飞里折射出了时代的嬗变。1

越来越年轻的客户

1992年的电影《白玫瑰》里,张曼玉扮演的保险业务员对自己看中的潜在客户说:“我看你的劳斯莱斯比你的命都值钱,因为你替你的车都买全了保险,自己却没买。”

人们可以从影视作品中窥见此时保险客户的标签:中年、高薪、豪车,因为年轻人并没有这份“闲钱”用来投保。业务员们纷纷盯上四五十岁、事业有成的生意人和从政者,为了卖出一单软磨硬泡,这便是保险行业起步先于大陆近百年的香港在当时面对的客户。

影片上映之时,绝大多数大陆居民尚不知保险为何物,尽管80年代陆续恢复了财险和寿险业务,整个市场体量却小得几近忽略不计。然而行业很快迎来巨变:1992年,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进驻上海,并引进了寿险代理人制度,随后,夹着公文包挨家挨户敲门的代理人席卷全国,把保险这个新名词推向公众。从此,大陆的保险业和客户之间也开始建立起一种复杂的情感。

这是相当漫长的历程,但每个从业者都在其中感受到了微妙的变化——买保险的人变得越来越年轻。在20年前的代理人眼中,宋轩这样的年纪并不是目标客户的首选,因为这位“小老板”虽然有两个快要读书的小孩,却只有三十多岁,事业蒸蒸日上,未来能赚钱的机会有大把。普通人看来,哪怕不买保险,他的存款也足够应付意外。

出乎意料的是,宋轩不但买了,而且一投就是保额500万,因为保险经纪顾问严锦霞一直提醒他:“假如有一天你不能再为家里带来现金流,所有开销的压力都转移给太太,她会不会很有压力”

宋轩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于是在严锦霞的规划下,他在2018年一次性配齐了包括重疾、意外、医疗在内的各类险种。不料就在第二年年初,宋轩踢球时被迎面飞来的足球砸中左脸,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竟在自己家小区里遭遇意外,并导致左耳永久性失聪。后怕之余,他不禁庆幸自己还有保单傍身,出险后两个月,八家保险公司陆续为他办理了总额141万元的赔付。

在这一行里摸爬滚打多年的严锦霞,已经服务过太多像宋轩一样正值当年的客户。他们有些起初也认为“买保险等四十岁以后再说”,但经过她的劝告,或多或少都意识到意外并不会等他们四十岁以后再发生。还有些刚上班的年轻人则相当有危机意识,指名要她介绍重疾险,因为等到三十岁以后再投保,保费要多付不少钱。

今天,年轻的投保人已经日渐占据主流。一份《城市新中产保险消费生态报告》显示,近十年的新增保单里,80、90后的保险购买占比越来越高,到2019年,这一比例已达48.9%。进入“筑巢期”的年轻人,越来越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沉重责任,也因而更需要一道风险屏障。保险不再和是否有“闲钱”挂钩,而是取决于人们在社会和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

与客户同频改变的,是整个保险行业的心态。过去,行业里每个人都在做销售员,拼命卖“人情保单”,却不在乎对方是否真的需要那些产品。今天的从业者,更希望以顾问的视角帮助人们看见自己家庭的保障缺口,严锦霞便是其中的一员。严锦霞所供职的明亚,接轨国际先进模式,将经纪人的理念与服务引入中国个人寿险营销领域。保险经纪人的视角是“买方视角”,这意味着他们不为某一家保险公司服务,而是必须和客户站在同一侧。

洞察客户的需求,并代表客户的利益,这是严锦霞为宋轩设计保障体系的初衷,也是最终能实现“一案八赔”的关键所在。在宋轩背后,是一个庞大、且日渐年轻化的投保人群体,他们积极而理性,比上一辈人有着更高的风险意识,更强的信息甄别能力,也有着更多元的需要。面对他们,这个行业能够做出的应对,唯有让自身变得更专业、更理性。

从“骗子”到“第三支柱”

今天的保险从业者无疑赶上了“好时代”,上个世纪的每个业务员都有被人拒之门外的经历:听到来意,对方立刻翻起白眼,防盗门重重一拉,往往还会留下一句抱怨,“卖保险的又来骗人了”。

在商业保险尚未被社会接纳的年代,“骗子”是社会对保险业务员的统称。直到今天,不少年轻的代理人进入这个行业,仍然会被家人劝阻“干点什么不好,为什么去卖保险”,因为在90年代,每个业务员的亲戚朋友都曾经被营销得不堪其扰,甚至许多人因此被从社交圈里“踢出去”。

问题并不在保险本身。一个尚在摸索中的行业从零起步,面对着巨大的市场,因为缺少监管而产生乱象几乎是必然结果。跑马圈地时期,保险公司曾一度开出40%的天价佣金,引来大批家庭主妇、下岗职工加入推销行列,“杀熟”、虚假宣传和夸大收益,很快招来了全社会负面评价的反噬。

愿意主动了解保险的客户越来越多,背后映射出的是公众对商业保险的认知刷新。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过去20年间发生了巨变,健康观念和风险管理意识也随之升级,从治病到“治未病”、从养儿防老到银发经济的繁荣,商业保险逐渐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安全垫——不但支撑着个体家庭,也逐步走上更宏大的舞台,支撑起整个社会的根基。在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下,商业保险作为养老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政策层面的认可。经过漫长的努力,不断向着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保险行业,终于得以为自己“正名”。

寿险曾经是被铺天盖地推向市场的唯一产品,但当下的行业已经可以用丰富的险种应对人们在各种场景下的需求,大到求医问药,小到商旅出行,人们已经习惯于用一笔负担范围内的保费撬动全方位的保障。

陈晨买过一张880元的旅行险保单,没想到她的非洲之行还没走到一半,就在撒哈拉沙漠里被骆驼摔到地上。语言不通、地处偏僻,又遇上了误诊的医生,四处碰壁的陈晨求助保险经纪顾问郑笠,寄希望于那张保单。

郑笠成了陈晨在撒哈拉唯一看得见的绿洲。在她的沟通下,保险公司迅速安排陈晨到合作医疗机构住院,发现骨折竟远比预想中严重,于是又制定了严密的转运回国方案,并赔付了超过26万元的费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保险中寻找能够抵御生活中各种风险的方法,而经纪人所做的,就是在纷繁的市场里找到那款最能贴合客户需要的产品。“一边是越来越丰富的保险供给,一边是越来越多元化、差异化的客户需求,专业的保险中介更像在做连线题,两边各有一组词,怎样连线才能让词在连成句子后最恰当合理。”明亚保险经纪副总裁王鹏这样描述经纪人的定位。

然而这样的“连线”并不好做。经纪人必须抵御利益的诱惑,真心实意地和客户站在同一边——这很像一个孤勇者,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拼命平衡整个保险行业的生态。

THE END
1.华夏保险公司虚假销售,夸大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诱导用户购买保险...本人及家人于2016年6月买了华夏常青树重疾保险; 已交6年总共11万6千多的费用。 现投诉华夏保险公司虚假销售,夸大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隐瞒犹豫期及投保人在犹豫期的权利、未讲清楚断缴后对我的影响,送礼返现(引诱性销售)。 业务员当时利用朋友介绍的名义,说都是朋友但介绍的不会骗我们,让我们放心买,天天上门来...https://jiangsu.tousu.sina.com.cn/complaint/view/17377497400/?sld=c3ddb687bbdd43637282a2fd447f5fc9
2.保险不靠谱?细数中国人讨厌保险的两大真相!十年来,李先生母亲一共交了 61150 元保费,此时想退保,却只能拿回58000。 而根据当初的计划书,显示这时候退保,收益应有16万,现实与业务员口中的收益相差甚大。 后来弄清楚了原因,李先生母亲买的是5万保额的方案,但业务员在推销时却拿了10万保额的计划书来展示收益,赤裸裸的销售误导。 https://www.meipian.cn/3n1dnhiz
1.太平洋保险销售误导及不合理退保金额315消费保用户盛某某投诉太平洋保险保单问题,销售误导,称我父亲(盛长财)于2019年1月31日经太平洋保险工作人员极力推荐下购买了人身保险 主险+副险总计六千多元 太平洋保险王道利LYIE9623(现已离职)告知我父母说 保险时间接清可包终身 并且可随时提取 (并没有讲述副险https://www.xfb315.com/tousu/97886070
2.永法同行丨保险公司业务员夸大宣传,构成欺诈吗?原告王某根据向被告某人寿公司投保一款年金保险(分红型),交费期间为5年。保险业务人员介绍了该产品理财计划的投资分析,结合宣传资料分析了每个年度的投入资金、各项明细项目的收益、每年度末的身价账户金额和账户赎回金额。 原告连续交了五年保险,后来因资金紧张,先后两次年在累积生息账户中两次共支取了4万余元,同时用保...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78618
3.买了600万的年金险,现在发现被骗,该怎么办?经常有粉丝来咨询保哥,被销售误导后如何挽回自己的损失? 如果去保险公司申请解除合同,只能按照现金价值退保,如果保单生效时间较短的话,那么现金价值是很低的,将损失大半的本金。怎么破? 1、买错了保险,怎样才能申请解除保险合同,全额退还保费? 《保险法》规定,保险合同一旦生效,是只有投保人才有权解除合同,保险人无...https://www.fobmy.com/news/show-1617352.html
4.中邮网院2018年地市区(县)中邮保险局(中心)专岗人员岗前业务...OD 仍需承担保险责任,理赔时需扣除欠缴保费 ◎C 仍需承担保险责任,理赔时无需扣除欠缴保费 答案:D,您所做答案是”错误”的 9、保险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我公司保险条款约定投保人、被保险人 或者受益人应当在知 道保险事故发生后的 日内通知我...https://www.360docs.net/doc/bce88e8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f5.html
5.公司2022年年终工作总结一,坚决用心调整保费结构,提高保费内涵价值,稳定收展队伍。 进入——年以来,收展部紧密围绕公司工作指导方向,以10年期及以上期交产品为——年的主要业务指标,深挖——年期及以上期交产品的卖点及价值,及时向全体收展伙伴贯彻宣导,销售——年期及以上产品的好处,全体收展伙伴用心响应,截止6月27日,二部收展部已...https://www.yjbys.com/gongzuozongjie/niandu/4095138.html
6.违规案件风险排查报告12篇(全文)XXX公司要求落实到各部门排查是否存在公款私存形成账外账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排查:不存在通过个人账户归集保费;不存在出租房屋租金不入账;不存在收取销售人员建档费、培训费、客联会门票费、礼品费等不入账;不存在虚列费用;不存在套取佣金、手续费等现象。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ejutbmfg.html
7.精选公司年终工作总结范文(通用20篇)一年来,保险公司在省市公司准确领导下,依靠我公司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公司业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率先在全省突破保费收入千万元大关。今年,我公司提前两个月完成了省公司下达的全年营销任务,各项工作健康顺利发展。下面结合我的具体分管工作,谈谈这个年来的成绩与不足。 一、工作思想 积极贯彻省市公司关于公司发展的一系列...https://www.unjs.com/gongzuozongjie/2669653.html
8.4家险企被罚,涉及数亿保费!全网揭秘6个保险套路然而这些被“免费”吸引来的客户往往并了解自己买的是份医疗险,不清楚自己的保障内容,甚至不知道自己之后每月还要交保费。 保费可以月交本身是好事,降低了投保门槛,但是不能被用在邪门歪道上呀。 02 重疾险免一年保费的诱惑 有读者曾经问我,这份XX福重疾险要不要买呢?原来20年交的保险,现在买可以免交一年保费,...http://m.trust-one.com/news/293344
9.我去年在邮政存钱结果被骗买了保险一年存一万存三年六年之后就...您好,我是华律网西城区地区值班答疑律师,擅长债权债务类法律专业,若问题紧急,可直接向我电话咨询。(咨询请说明来自华律网) 债权追讨智囊团 帮助64409人· 响应3分钟内 咨询我 肯定会的,保险产品提前支取,实际是退保,是按照现金价值计算,对投保人来说,损失大了。 到银行存款变保险是保险行业销售误导中,最常见的...https://mip.66law.cn/question/14686975.aspx
10.保险投诉又攀升消费者需炼就“火眼金睛”才能不被“套路”据2019年保险消费投诉总体情况显示,保险合同纠纷投诉是2019年保险消费投诉的“重灾区”。去年,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接收并转保险公司处理的保险合同纠纷投诉88745件,占比达到了总投诉件数的9成。其中涉及财产保险公司48789件,较上年增长1.02%,占比54.98%;涉及人身保险公司39956件 ...https://www.aifound.cn/consultingResult/74843.html
11.银保销售话术(精选8篇)销售误导现象, 是我国寿险市场最主要的投诉类型。2013年, 中国保监会共收到针对人身险保险公司违法违规的投诉3493件, 其中针对销售误导问题的共计2979件, 占违法违规投诉总数的85.2%。从险种来看, 分红险和银邮代理渠道的销售误导现象是投诉频率最高的两项。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60wlhlw.html
12.保险公司十大排名曝光!理赔服务安全度哪家强?(2022年排名有变)3、服务 -- 会不会夸大其词?销售误导? 4、安全 -- 保险一买可能就是一辈子,以后不会破产吧? 5、产品 -- 保障好不好?性价比怎么样? 脱离这几点和你聊其他的,就是耍流氓。 下面我针对这几个原则,各个击破,让你快速摸清2021年的各项榜单排名,了解保险行业的真实水平。 https://www.shenlanbao.com/zhishi/12-490865
13.29场"产说会"变"忽悠会"上海生命人寿销售误导被重罚保险资讯7月18日,上海保监局连发6份行政处罚决定书,集中披露了生命人寿上海分公司的销售误导行为:该公司在2013年12月~2014年2月期间召开的75场产品说明会(以下简称产说会)中,有29场存在以下行为 (占比为38.7%):将保险产品解读为理财产品,将保险产品的利益与银行利率作比较夸大保单利益,进行 “全国让利”、“终止销售”...https://www.p5w.net/money/bxzx/201407/t20140723_6866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