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可以倒闭吗?万一倒闭,我的保单会不会受影响?”
很多朋友投保前,都会有这样的担忧。
先说答案:保险公司当然可以倒闭,但很难!
今天,大白带你一起复盘下,那些“出过问题”的保险公司后来怎么样了,保单又是怎么处理的。
新中国成立后,内地共有1家保司被停业,1家被撤销,另有5次接管事件,涉及8家保司。
1.一家被停业:东方人寿
于2002年1月成立的东方人寿,注册资金8亿,是中国加入WTO后,由原中国保监会第一批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人寿保司。
但就在不久后,东方人寿因投资失败出现资金周转困难,被保监会勒令停业。
据当时媒体报道,东方人寿是卷入了德隆集团的财务危机:
东方人寿注册资本金8亿元中约7亿元委托给了德隆系的证券公司“理财”,但最终委托资金不知去向,
导致东方人寿被保监会叫停整顿,成为国内第一家被监管部门明文勒令停业的寿险公司,至今依然为“存续”状态。
2.一家被撤销牌照:国信人寿
2005年2月成立的国信人寿,注册资金为5亿元人民币。
但成立后不久,总经理严峰与股东方产生分歧出走,保监会调查发现国信人寿有资本金出逃等违规问题。
最终于同年6月份,未出一份保单的国信人寿被保监会责令解散,成为中国最“短寿”的保险公司。
3.五次接管事件,涉及八家保司
第一次:永安财险
永安财险是我国保险业恢复18年来首例被接管的保险公司,主要原因是资本金严重不足。
当时第一部《保险法》才实施一年,规定保险公司注册资本最低为2亿元,其必须是实缴。而1997年永安被查出实缴资本只有8800万,还有违规展业行为。
由于当时保监会还没成立,1997年12月1日,永安财险被中国人民银行接管;1998年9月1日,监管结束。
2个月后,国务院决定成立保监会;后于2018年4月,与银监会合并为银保监会。很多人认为,此事加速了保监会诞生的进程,反向促进了保险行业进一步规范。
第三次:中华保险
作为我国唯一一家以“中华”冠名的保险集团,中华保险的前身是新疆兵团保险公司,2002年经国务院同意正式更名。
2007年,中华保险被曝出现64亿巨额亏损,甚至资不抵债。2009年,中华保险试图市场化重组,但没能成功,一度被认为会被破产清算。
但当时的保监会没有贸然让其破产,而是再度派出保险保障基金,前去接管救市并取得成效。2016年和2017年底,保险保障基金开始抽身,分2次卖出中华股票,共盈利约100亿元。
第四次:安邦保险集团
2017年,安邦因2款产品存在问题被罚;
2018年,董事长吴小晖因涉嫌集资诈骗、职务侵占被提起公诉,安邦也被查出619亿的注册资本只有10.96亿是真实资本,保险保障基金出资608.04亿,安邦被接管。
2020年9月安邦发布解散公告。
第五次:明天四兄弟
2020年7月17日,银保监通过官网公告,天安财险、华夏人寿、天安人寿、易安财险等4家“明天系”保险公司,因违反了《保险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将由银保监会依法接管。
目前,这四家保司分别由四位大佬接管:
接管期限原本为一年,但2021年,银保监会发文称,将接管期限延长一年,至2022年7月16日,很快也要期满了。
东方人寿没有正式开展常规业务就被勒令停业,且一直处于存续状态;
国信人寿没来得及签发一张保单,自然不存在客户保单权益受损的情况。
其余几家保险公司,也由银保监会或指定“接盘”机构接管,皆保证了原有保单的正常服务和赔付。
永安财险表现不错,2021年在87家财险公司中,永安的保费收入位列第11,达109.7亿。
中华保险目前注册资本已达153.1亿元,2021年,公司保费规模位居国内财险市场第5,农险保费规模位居国内第2。
至于安邦保险,被接管后顺利过渡成了一家新公司,也就是大家保险集团。旧的业务稳稳妥妥,新的产品也层出不穷…
再比如明天四兄弟,银保监明确回复:
可见,国家对保险行业监管的严格性,
十大安全机制保障+国家法律法规背书,
你绝对不用怀疑保险公司的安全性,更不用担心自己未来几十年的保障。
大白小结:
吃完保险公司的瓜,我们发现:
1.不是说只有“小”公司才会被接管,像安邦这样的全球性保险公司只要“有问题”,国家也会出手;
2.银保监会的身影无处不在,一旦保司经营异常,国家就会快速介入;
3.无论如何,保单利益都不会受影响,有国家法律法规明文保护。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好健康告知核对,如实告知个人既往病史及体检异常,如果需要推荐适合自己的产品,可以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