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通常一买就要持有几十年甚至一辈子,
我们难免会担心:
如果像当初P2P那样,万一爆雷、保险公司倒闭了,我的钱怎么办?
关于保险公司会不会倒闭这个问题,奶爸曾经多次科普过,
但毕竟年金险、增额寿的保费动辄几万、几十万,
为了让大家安心,奶爸还是再来给大家详细说说。
想直接咨询的,点击下方图片即可:
01
保险公司很难倒闭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一个底层逻辑是:
在我国,金融业要遵从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原则中,安全性永远排在第一位。
保险作为金融业的重要支柱,监管比任何人更担心保险公司出问题。
只要是正经持牌经营的公司,都会受到严格监督,同时受保险法的约束和保护。
在经营稳健性、破产倒闭风险方面,我们不必过分担心。
很多人都知道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面对雷曼兄弟这个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的破产,美国政府袖手旁观,却反手掏出850亿美元去救AIG保险集团。
为什么?
因为保险有“社会稳定器”之称,它遍布社会各行各业,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样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保险公司的安全等级是一定要优于银行的。
美国如此,中国大陆对保险的监管机制,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了防止保险公司出现倒闭风险,影响消费者的保单利益,
监管设计了事前、事中、事后多重安全机制,
我给大家划几个重点:
第一重:准入门槛
中国大陆的每一家保险公司,都要经过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严格审核,经批准才能设立。
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公司的注册资金不能低于2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目前保险公司的注册资金基本都在10亿元以上,注册资金较高的有200亿。
这样的注册资金,放在哪里都是行业巨头,可见哪一家保险公司的实力都不容小觑。
满足注册资本要求,要拿到保险公司牌照,还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经过层层审批。
保险牌照非常稀缺,每年都会有几百家公司排队申请,但能通过审核的却寥寥无几。
第二重:偿付能力监管
偿付能力,即保险公司履行所有保单责任的能力。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所有保险公司必须每个季度披露一次偿付能力数据,
设定的“红线标准”是100%,但其实一旦保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低于120%,就会成为银保监会的重点核查对象;
一顿操作下来,敲到保险公司把偿付能力提上来为止。
第三重:责任准备金
责任准备金,是指保险公司每收取一笔保费,就必须要从中提取一部分资金作为准备金,以备随时用来履行可能会发生的保险责任,确保责任发生时可以及时赔付。
这笔钱不是保险公司的营业收入,而是负债,是保险公司能够经营偿付的后盾。
例如,
其背后的承保公司和泰人寿2022年度信息披露报告显示,
截至2022年年末,其寿险、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合计约有50.74亿元,比2021年又增加了17.83亿元。
责任准备金越高,也代表着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越高。
第四重:风险再保障制度
除了自己储备偿付金外,保险公司背后还有保险公司帮忙承担风险,
这类公司就是再保险公司。
《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承保的责任超过一定风险,必须分给再保险公司,确保能把风险兜住。
而再保险公司之间,也会互相分拆风险。
如此一来,整个保险行业,是一个“你中我有、我中有你”的共同体。
第五重:保险保障基金
每个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除了会把保费的一部分放在自己手里作为赔偿的准备金外,还要再交一笔钱给国家保管,用以作为整个保险行业的保障基金。
这就是保险保障基金。
保险保障基金由国有企业——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集中管理、统筹使用。
当某家保险公司出现重大危机时,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就会出动保险保障基金进行救助。
过去,保险保障基金出手过三次,挽救了三家保险公司,它们分别是新华人寿、中华保险以及安邦保险。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保险保障基金余额2,032.98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障基金和人身保险保障基金分别占比61.19%、38.81%。
看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了,
保险公司有国家来严格监管经营,还有整个保险行业保障、兜底,就算垮了也会给注资重组,想倒闭非常难。
02
即使保险公司倒闭,也不影响我们的保单
当然,虽然保险公司很难倒闭,但这种可能性也不是完全没有。
像2022年7月,易安财险不就因为成为而出名了吗。
上个月,被接管了近3年的天安人寿,最终由中央汇金联合保险保障基金接盘,,继续履行对保单所有人的责任。
不过,即使保险公司真的倒闭了,也不会影响我们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的保单利益,
因为年金险和增额寿,都属于人寿保险。
而人寿保险,是安全性最高的险种!
《保险法》第92条规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破产或被依法撤销,人寿保单必须有其他保险公司接手,如果没有接收方,银保监会会强行指定。
其他保险公司接手以后,会将保单和责任准备金一同接管,然后按照保险合同继续兑付保险金。
但也有传言称,保险公司倒闭后,人寿保单只赔90%。
这里奶爸给大家辟下谣:
这90%,是指当倒闭的保险公司清算的资产不足以偿付保单利益后,保险保障基金会对接管的保险公司提供救助金额比例:
其中保单持有人为个人的话,保险保障基金则提供不超过保单利益90%的救助金额,如果保单持有人为机构,则为80%。
而接手的保险公司在兑付我们的保单利益时,还是会严格按照合同执行,该赔100万,就绝对不会只赔80万。
说白了,这是保险保障基金跟保险公司之间要处理的事,保险公司对消费者该承担的义务是不变的。
这一点,同样在《保险法》第九十二条里有规定。
但要注意的是,像分红险、万能险这类原本收益就不确定、不会刚性兑付的部分,就要看新公司的经营状况给付了。
03
奶爸总结
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本质是保险,而保险是有托底的行业。
在多重保障机制兜底的情况下,投进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的钱可以说是最安全的,收益也是最稳定的。
所以大家不需要担心保险公司会破产,也不用担心我们的保单利益无法兑付。
最近,监管明确了寿险3.5%预定利率要下调到3%甚至更低,
超过3%的储蓄险产品在7月31日前都要下架,
想要找个地方安全存钱、锁定长期稳定收益的朋友,要尽快找到合适的产品上车了。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对比产品,不妨找文末规划师1对1咨询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