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开某小程序盘点了一下名下的保单,震惊。
30张保单,竟然有30张保单。
看到这个数字,大家有两个反应:
怎么这么多啊?都买了什么保险,会不会太多了。这是消费者大人。
还好吧,也就比我少十几张。这是同事大大。
但对我来说,确实已经不少了。毕竟我只买了五年保险,而有的同事,从业都二十年。
但我最近有点后悔。
后悔几点:
一、保单太多了,完全没法管理。我基本上每一款保险,都是买的当时最好的几款产品之一,那么肯定是属于不同公司,这几年下来,买了十多家公司的不同产品,并且好多短期险种只有电子保单,已经找不到了。又没有自己的保险经纪人,自己服务自己不大行。
二、平台太混乱,除了在自家公司,还在市面上其他一些平台买了一些当时网红产品,图一个性价比。其实长期来看,一时的性价比根本不重要。。。核心还是保额和全面,我省一丢丢钱买了那些网红产品,但是很多平台都倒闭了,续保有时候都找不到人,又没有业务员可以咨询,一塌糊涂。
三、公司没有优选,其实很多客户跟我一样,有两种极端,一种是非大品牌不可,一般这种人群是刚接触保险,觉得必须某安某寿,接受一些信息,对比之后,会大骂这些保险公司,觉得太坑,转而认为保险就得买便宜的,高性价比的。我曾经也痴迷这一套,直到发现了性价比拐点。当我们在谈性价比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如何挑选保险公司?高频看公司,低频看产品
并且,如果你有三十张保单,且是不同保险公司,那么某一天,假如你换了手机号,假如你要变更受益人,如果这个公司不能网上变更,还得打客服,发邮件,去柜台,你知道这个工作量有多么让人崩溃么?
曾经有客户问我,有没有像平安福那种,一张保单保全家的产品?其实我也很想有,不过目前来说,不同类型的产品,确实分布在不同公司,投保系统和服务系统还不统一,我们经纪人也只能做信息汇总,服务汇总,还没有一个集成的系统,可以一家公司做一揽子方案,方案还非常棒。
但我越来越觉得,保单服务的重要性。
保单要尽可能少,保额要足够高,那么可以买一些免体检保额高的产品,或者体检,一家多买一些。
公司要尽可能不太坑,其实目前确实有一些公司的售后,有点不忍直视,反正我是不会做这些产品,性价比再高也不做,何况又不是没有替代产品。
专注一个平台,我司目前可以说是行业最全面的,一家公司投保,服务,省时省心,其他平台有啥好产品,只要不是突破天际,我也不买了,何况现在确实没这样的。曾经我发现某平台有一款性价比爆炸的意外险,398保100w,自驾车叠加赔付,意外医疗5w额度,保社保外,还给客户推荐了好多,结果一个月就没了,导致一堆客户没有续保产品,有些甚至就不续保了,反而成了我的过失。
很多平台,为了获得流量,会做一些爆款产品,但是保险是有内在规律的,要么削减了责任,要么服务不稳定,否则所谓的极致性价比如何而来呢?难道是削减成本么,殊不知要让一款保险产品,传到你的耳朵,成本是极高的。
接下来,我也打算退掉一些低额的短期险种,把意外险和医疗险,都配上长期稳定的,减少了太多的操心事儿。
p.s.这个小程序可以看到名下几乎所有保单,除了少数公司,其实我还有几张保单没有被录入系统。
以上是我的牢骚,读者可能更关心:这些保险都是怎么配置的?
这些保单主要是五种保险,这五种保险,也是我认为家庭必备的“4+1”体系,我说一下我买这30张保单的心路历程,读者基本上也会知道应该怎样配置自己的家庭保障~
一图胜千言—家庭保障规划的“4+1”
家庭保险规划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首先是寿险~
寿险是这么一个玩意儿,可能是消费者最不愿意买的保险,但是是我个人最推崇的保险。
寿险就是保身故,死了才赔,不死不赔。如果风险意识不到一个程度,别人让你买寿险,你会犯嘀咕,这不是在咒我么?
但实际上寿险不是给自己买的,是给家人买的,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尤其是作息不规律,熬夜,缺乏运动的都市人群,一家人都依靠自己的中年人,如果有什么不测,还可以有个几百万给家人过好下半辈子,实在是比劳力士更适合作为成功男士标配。
我常说,人固有一死,或三五百万,或一两千万。指定受益人,留点确定的现金,据说已经是日本男人标配?
当我们在讨论寿险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真正体现“保险本质”的险种——定期寿险
然后是意外险
寿险我是后来才买的,因为最开始还没有那么多好的定期寿险,终身寿险我还没买,因为我tooyoung。
定寿有一个好,保赚钱的时候,意外险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有客户问:买了寿险,干嘛还需要意外险呢?意外身故寿险赔么?当然赔啊,不过意外险有一个别的保不了的,就是意外伤残,比如天上掉烟灰缸,被砸成了瘫痪,比如摸电线截止,成了神雕大侠,都是非常可怕的事儿,属于意外的伤残,只有意外险能保,按照伤残等级,打折赔付,比如你买个100w意外险,断了一只手,可能就赔一个60w,你觉得一只手60w够么?
我觉得不太够,意外的概率贼低,保费也低,但要买个三五百万以上,还真的挺难的,保险公司都怕亏,我目前主要是买三个:
一个300w的高额意外险,全球理赔;一个200w的长期意外险,自动续保;一个可以保特需国际和私立的意外险,品质。
保额买多少,其实没有一定的说法,100w肯定是起步,跟年收入匹配就行,5-10倍,我觉得都可以接受。
医疗险和重疾险
99%的人,都把重疾险当作医疗险买了
医疗险?重疾险?你还是傻傻分不清楚么
比如我现在有几百万的医疗险和几百万的重疾险,小毛病,医疗险就报销了,花多少报多少。
如果发生了大病,病榻缠绵,花费几百万的时候,医疗险照样可以报销,但是与此同时,我可能就没法继续卖保险了,收入可能得中断好久,那像我这样的工种,就必须靠重疾险,一次性给付个几百万,弥补收入损失。凡是大病会导致经济损失的(除开医疗费用),都需要重疾险,因为这种给付的功能,是其他险种没法代替的。
医疗险简单来说就三种:
百万医疗,保住院,公立二级以上普通部,0-1w免赔额。
中端医疗:前者基础上,可以保特需部,国际部,部分有直付功能(直接结算,不用自己出钱)
高端医疗:地区可以从大中华到全球,享受最顶尖的医疗资源,医院没限制,体检、疫苗、牙科眼科应有尽有,刷卡就医,基本不排队,住单人病房,美滋滋。适用于不那么差钱的人群,追求服务品质。
我自己是买了公司的团体高端医疗(经济版),可以内部报销,所以说保险福利挺好,欢迎你来。(狗头)
重疾险
我的投保有几个特点:
一、保额第一,最常见的重疾,其实大家都差不多,就看能赔多少,一定要和年收入匹配,动态调整,差不多达到,重疾后,这笔钱可以让你安心养病三五年,家庭储蓄不变就行。保额真是太重要了,不同家庭肯定不一样,有的50w起步,有的可能300w只是打底,按需分配,不要盲目模仿。
二、当预算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低配版重疾险:比如不保终身,只保个30年,或者到70岁,不要多次赔付,不要恶性肿瘤多次赔付,公司也尽可能比较小众,节省成本。
三、但如果预算开始充裕了,就一定要加保,买保终身的,多次赔付的,恶性肿瘤多次赔付的,服务品质也不错的重疾险,尤其是,条款好的,比如不分组比分组好,分组的要看条款,轻症当中,轻微脑中风、心梗、糖尿病并发症这些常见的,条款宽松么?容易理赔么?
年金险
以上四类,是有杠杆的基础保障,而我保费开支最大的,却是年金险保单(包括一张增额寿险)。
为什么买这种险种呢?
其实再简单不过了。当你有一些现金流和资产之后,就肯定要做资产配置,明确一个计划,按照你的用途,把不同的资产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进去。
我肯定是需要30%+的无风险资产,那么短期的我就用万能险,保底3.0%-3.5%的利率,每个月波动。
长期的我就用年金险,长期复利差不多4%,完爆余额宝,收益比这高的肯定有,但是风险也肯定更高,年金险基本0风险,而且还有一些其他理财产品没有的功能:
设定缴费年限,定投,设定被保人,可以给别人做养老金,教育金,到期自动领取,婚前资产,不被挪用,真正的财务自由,是被动收入的自由,年金险就是积累被动收入。或者是给子女,给父母,给配偶,给老年的自己。
买保险只有一个目的:提高生活下限,降低不必要波动
我们为什么要买年金?
用+ev的思维理解储蓄险and生活
简单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能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把保单数量缩减一半,再找一个靠谱的经纪人。当然,保额第一,保障全面,“4+1”是不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