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答案
1.课程概述
1.1课程目标
1.《第35次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的网民数量达到了()多人。
C6亿
2.《第35次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2014年总体网民当中遭遇过网络安全威胁的人数将近50%。()√
3.如今,虽然互联网在部分国家已经很普及,但网络还是比较安全,由网络引发的信息安全尚未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全民性的问题。()
×
1.2课程内容
1.()是信息赖以存在的一个前提,它是信息安全的基础。
A、数据安全
2.下列关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以上都对
3.网络的人肉搜索、隐私侵害属于()问题。
C、信息内容安全
1.3课程要求
1.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做到()。
2.信息安全威胁
2.1斯诺登事件
1.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主要是凭借“棱镜”项目进入互联网
服务商的()收集、分析信息。
C、服务器
2.谷歌、苹果、雅虎、微软等公司都参与到了“棱镜计划”中。()
√
3.“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的电子监听计划。()√
2.2网络空间威胁
1.下列关于网络政治动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这项活动有弊无利
2.在对全球的网络监控中,美国控制着()。
3.网络恐怖主义就是通过电子媒介对他人进行各种谩骂、嘲讽、侮辱
等人身攻击。()×
2.3四大威胁总结
1.信息流动的过程中,使在用的信息系统损坏或不能使用,这种网络空间的安全威胁被称为()。
A、中断威胁
B、可认证性
3.网络空间的安全威胁中,最常见的是()。
3.信息安全的概念
3.1你的电脑安全吗
1.造成计算机系统不安全的因素包括()。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BYOD设备?()
C、电视
4.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计算机系统病毒。()
3.2安全事件如何发生
1.计算机软件可以分类为()。
2.信息系统中的脆弱点不包括()。
C、网络谣言
3.机房安排的设备数量超过了空调的承载能力,可能会导致()。
A、设备过热而损坏
4.TCP/IP协议在设计时,考虑了并能同时解决来自网络的安全问题。()
5.人是信息活动的主体。()
3.3什么是安全
1.CIA安全需求模型不包括()。
C、便捷性
2.()是指保证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服务者都是真实声称者,防止冒充和重放的攻击。
C、可认证性
3.以下哪一项安全措施不属于实现信息的可用性?()
D、文档加密
4.对打印设备不必实施严格的保密技术措施。()
5.信息安全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用户、主机和节点。()
6.实现不可抵赖性的措施主要有数字签名、可信第三方认证技术等。
()√
4.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4.1伊朗核设施瘫痪事件
1.美国“棱镜计划”的曝光者是谁?()
B、斯诺登
2.震网病毒攻击针对的对象系统是()。
D、SIMATICWinCC
3.伊朗核设施瘫痪事件是因为遭受了什么病毒的攻击?()
C、震网病毒
4.离心机是电脑主机的重要原件。()
5.进入局域网的方式只能是通过物理连接。()
4.2信息安全防护手段的发展
1.《保密通讯的信息理论》的作者是信息论的创始人()。
C、香农
2.信息安全防护手段的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性成果包括()。
3.信息安全防护手段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是()。
C、信息保障阶段
CI是一个涉及美国国家网络空间防御的综合计划。()
5.网络空间是指依靠各类电子设备所形成的互联网。()
4.3网络空间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1.PDRR安全防护模型的要素不包括()。
C、预警
2.信息安全的底包括()。
3.网络空间信息安全防护的原则是什么?()
A、整体性和分层性
4.木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5.没有一个安全系统能够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
6.美国海军计算机网络防御体系图体现了信息安全防护的整体性原则。()×
5.计算机设备与环境安全——原理及分析5.1迪拜哈利法塔的机房
1.影响计算机设备安全的诸多因素中,影响较大的是()。
C、主机故障
2.计算机硬件设备及其运行环境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运行的()。
D、基础
3.计算机设备除面临自身的缺陷,还可能会受到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