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讲,中国传播创新应当以公众创新为动力。当前,公众创新以变革的姿态进行社会交往与政治参与,创造资源共享与网络经济的空间,从而成为媒介改革的重要力量。公众的传播创新基于公众的集体智慧,是一种分布式的创新,也是一种渐进式的、迭代式的创新,具有极大的韧性与活力。2020“传播创新蓝皮书”主要包括19个最新看点。
看点1:下沉市场成为互联网的蓝海市场
下沉市场已成为争夺的热点,趣头条、拼多多、快手等抓住下沉市场的社交属性、价格敏感等特点取得了成功,各大头部电商平台也纷纷加速渗透下沉市场,淘宝打通聚划算、淘抢购、天天特卖三大平台,京东推出京东拼购等,通过低价和熟人裂变的方式,获得了下沉市场用户的增长。CNRS-TGI数据显示,自2018年起,四线城市互联网日到达率已经赶超一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也在快速提升,一二线城市互联网市场日趋饱和。2019年末,三线城市互联网日到达率为78.9%,较2018年提升1.1个百分点,四线城市互联网日到达率为83.1%,较2018年提升0.8个百分点,同时三四线下沉市场互联网日到达率增幅远超一二线城市。
看点2:“耳朵经济”崛起,网络音频市场迅速发展
看点3:“新红利人群”显现,互联网市场持续向中高龄人群渗透
看点4:电视、报纸下滑趋势减缓,15-34岁人群带动杂志周到达率回升
看点5:泛娱乐消费显著提升,内容红利未来依然可期
在泛娱乐消费方面,80后、90后作为第一批内容付费用户,推动了音乐付费、视频付费、知识付费等行为从0到1的转化。2019年,直播、短视频迅速蹿红,尤其以小镇青年为代表,在短视频、游戏、直播等泛娱乐领域的消费有显著提升,进一步证实了下沉人群的消费升级。2019年,城市居民对“我会考虑付费购买在我手机上使用的内容,比如音乐和视频”的认同比例达67.9%,相比于2018年提高20.8%。预计未来随着他们逐步替代没有付费习惯的年长用户后,整体付费用户规模将持续增长。未来10年,互联网音乐、互联网视频行业将处于内容红利期。
看点6:在线教育、知识付费领域需求激增
看点7:新闻和游戏深度融合,主题宣传成“爆款”产品
看点8:“侠客岛”报网深度融合的四个维度
“侠客岛”是《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的新媒体品牌,在海内外舆论场获得了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其在报网融合方面的新探索主要体现在四个维度,包括产品定位、内容生产、媒体融合、体制机制等。准确的产品定位,体现在站位高、把握准、好理解。“侠客岛”内容生产具有四个特色:精准解读最高领导人的讲话和活动;把重大政策和新闻摊开来读;建设性介入社会热点新闻;在国际舆论斗争中敢于“亮剑”。互联网因技术驱动,更新迭代速度快,各种平台层出不穷。要适应这样的变化,必须迅速反应、扁平决策、鼓励创新,“侠客岛”这几年的成功实践得益于此。“侠客岛”要保持舆论场“轻骑兵”的优势,还需要不断稳中求进,一方面稳住已有的新闻产品优势,在政治上站稳脚跟,在新闻专业品格上坚持高标准,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尝试,在形式表现和落地平台上进一步丰富、优化,打造更为多彩的品牌生态。
看点9:在线数字社区助力西部农村治理新模式
看点10:微博有效支撑传统媒体的融合创新
微博主旋律、正能量宣传热度已远胜其他新媒体平台。微博平台集图文、视频、直播等形式于一体的全媒体特点,有效地丰富了媒体发布内容的表现形态,为主流媒体带来更加活跃年轻的用户。2019年上半年,微博媒体认证蓝V数量实现了10%的增长,主要体现在地方电视台和县融账号的增加。目前微博已经帮助一大批县报纸、广播、电视台完成了向县级融媒体的转型。微博平台利用自身优势帮助传统媒体找到了新的下沉渠道出口,实现了对受众的“再触达”。2019年数据显示,微博激增的月活跃用户中超过55%来自三、四线城市和县域地区。
看点11:品牌传播呈现“智能决策”的中心导向
5G、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正将人类置于一个智能、可互动的网络空间中,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决策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在此背景下,中国品牌正面临新一轮的传播变革和营销创新。从品牌传播运作模式的创新来看,主要以“智能决策”的中心导向,在技术驱动下,品牌传播趋于精准化、自动化与智能化;内容运作不断实现批量化、个性化与场景化发展;品牌服务呈现出纵深化与整合化的趋势。从品牌传播过程的创新来看,首先,机器作为生产内容的主体比重提升,其次,品牌传播内容表现形式呈现原生化与沉浸化;最后,品牌传播方式创新表现在传播载体的边界拓展,以及基于感官的交互传播。
看点12:跨文化传播日渐成为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有效路径
其一,国家媒体面对争议话题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有所增强。新疆反恐事件、中美贸易战、华为事件等,中央级媒体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对话,采取多种形式让世界聆听中国的声音,这种直面冲突、解释质疑的传播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二,个人化的跨文化叙事产生了较好的全球传播效果。如CGTN主播刘欣以个人身份与美国主播进行辩论;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多篇作品获得国际好评;企业家任正非回应华为之争;民间网红李子柒成为一种跨文化现象。这些个体叙事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释放出越来越有活力的全球传播能量,这表明,个人化的自传播将有可能超越官方叙事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新兴力量。其三,中国文化通过传播创新正在塑造全球倾听的可能性。如“新国风”已具有比较成熟的跨文化传播模式,从语言、非语言符号生产到全球视频播放渠道的分发和推广,特别是伴随中国视频平台的全球拓展,中国文化通过网剧、短视频等多种方式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全球倾听。
看点13:中国数据泄露与保护制度创新
研究从2019年公开报道的大规模数据泄露涉及领域事件中总结出国内外十大案例,通过与国外状况做对比,报告描绘出2019年中国数据泄露图景:数据泄露事件数量减少但规模扩大;电商零售、智能家居为重灾行业;缺乏安全保障为泄露主因。从数据保护制度建设来看,2019年是全球数据保护的“制度配套建设元年”,亦是“人脸识别元年”。中国的数据保护进入立法日程,专业细分的数据保护制度逐步建立,数据收集与交易不断国标化。未来,健康及生物识别等敏感数据的保护是重点;立法实现突破、国标配套完善是中国数据保护制度创新的总体趋势。
看点14:省级党报构建内容、平台、运作的融合传播创新
调研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后发现,省级党报正逐步形成内容、平台以及运作三个层面的融合传播创新路径。新媒体产品生产经验主要包括:以用户的情感诉求为切入点增加新闻的情感含量;保持对公众情感的灵敏感知,把握产品运作与分发的节奏;以不同的叙事视角适配不同的媒介平台,将细节刻画与宏大主题叙事相结合。省级党报融合传播创新体现在情感增量、节奏控制和适配视角等方面。
看点15:社会传播创新的主要表现
社会传播创新的主题丰富,涉及老人、儿童、视障人士、工人群体、贫困人群等群体,覆盖了公益传播、扶贫传播、儿童安全传播、交通安全传播等议题,体现了社会传播创新的活力与丰富性。不少社会传播创新具有公益性质,主动发动年轻人,也是发扬志愿精神的积极尝试。
看点16:经济传播创新的主要表现
看点17:政治传播创新的主要表现
政治传播创新探索的是政府与民众民主沟通的可能性。从本年度来看,它继续注重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媒介平台沟通政府与民众、开启对话,推动沟通和理解;注重用“惠民”的办法来促进沟通。有关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注重以游戏等方式抓住年轻人,是政治传播适应受众和传播生态变化的一种反应。发达地区基层政府的政治传播探索比较活跃,成效较为显著。同时,在国际政治传播中,民间视角开始受到重视,这是一种积极的趋势。
看点18:文化传播创新的主要表现
看点19:媒体传播创新的主要表现
媒体传播创新是中国传播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2019年的热点话题聚焦于新的技术形态(例如5G、AI、区块链技术等),多数创新是技术驱动的。不少媒体传播创新致力于探讨新技术形态带给内容生产与组织架构的新机会,但突出的创新实践集中于央视等大型媒体机构,分散化的或小平台的创新发展较为艰难。不过,县级融媒体建设中的创新为媒体传播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