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中国兽药典什么时候执行?

《中国兽药典(2020年版)》于2021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国兽药典(2020年版)》是兽药研制、生产(进口)、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活动应遵循的法定技术标准。《中国兽药典(2020年版)》包括凡例、正文及附录。自《中国兽药典(2020年版)》施行之日起,《中国兽药典(2015年版)》《兽药质量标准》(2017年版)及农业农村部公告等收载、发布的同品种兽药质量标准同时废止。

2021年7月1日起实施新版《中国兽药典(2020年版)》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规定,我部组织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20年版)》(以下简称《中国兽药典(2020年版)》)一部、二部、三部的编制工作,并制定了配套的说明书范本,现予发布,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

为满足市场需求,兽药企业将不断推出创新产品。2020年,预计将有更多高效和安全的兽药产品问世。这些产品将针对不同动物的特殊需求,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兽药行业也将受益于新技术的发展。2020年,预计将有更多的技术应用于兽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兽药产品的质量和效果将得到显著提升。

随着兽药市场的增长,外部竞争也将变得更加激烈。兽药企业需要面对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对手。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2020年将是兽药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年。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企业将转向数字化的运营和营销模式。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工具,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兽药市场一直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0年,由于全球疫情的爆发,整个兽药市场也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波动和变化。本文将对2020年兽药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各种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020年兽药市场的规模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尽管受到疫情的冲击,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体市场规模仍在扩大。兽药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养殖业和宠物市场,驱动着市场的发展。

展望未来,2020年兽药市场将继续向着更加专业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科技创新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智能化兽药生产和供应链管理将得到进一步推动,同时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也将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2020年兽药市场虽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依然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随着全球兽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将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兽药品牌很多,30强每年都有不同,但好的品牌的也就那么几个,像齐鲁、上海申亚、大北农等,都是很不错的企业品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兽药管理,保证兽药质量,防治动物疾病,促进养殖业的发展,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兽药的研制、生产、经营、进出口、使用和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兽药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兽药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实行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办法和具体实施步骤,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第五条国家实行兽药储备制度。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灾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时,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紧急调用国家储备的兽药;必要时,也可以调用国家储备以外的兽药。

第二章新兽药研制

第六条国家鼓励研制新兽药,依法保护研制者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研制新兽药,应当具有与研制相适应的场所、仪器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规范和措施。

研制新兽药,应当进行安全性评价。从事兽药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应当遵守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兽药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和兽药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兽药安全性评价单位是否符合兽药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和兽药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并公布监督检查结果。

第八条研制新兽药,应当在临床试验前向临床试验场所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并附具该新兽药实验室阶段安全性评价报告及其他临床前研究资料。

研制的新兽药属于生物制品的,应当在临床试验前向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将审查结果书面通知申请人。

研制新兽药需要使用一类病原微生物的,还应当具备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条件,并在实验室阶段前报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九条临床试验完成后,新兽药研制者向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新兽药注册申请时,应当提交该新兽药的样品和下列资料:

(一)名称、主要成分、理化性质;

(二)研制方法、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三)药理和毒理试验结果、临床试验报告和稳定性试验报告;

(四)环境影响报告和污染防治措施。

研制的新兽药属于生物制品的,还应当提供菌(毒、虫)种、细胞等有关材料和资料。菌(毒、虫)种、细胞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机构保藏。

研制用于食用动物的新兽药,还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进行兽药残留试验并提供休药期、最高残留限量标准、残留检测方法及其制定依据等资料。

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决定受理的新兽药资料送其设立的兽药评审机构进行评审,将新兽药样品送其指定的检验机构复核检验,并自收到评审和复核检验结论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审查合格的,发给新兽药注册证书,并发布该兽药的质量标准;不合格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条国家对依法获得注册的、含有新化合物的兽药的申请人提交的其自己所取得且未披露的试验数据和其他数据实施保护。

自注册之日起6年内,对其他申请人未经已获得注册兽药的申请人同意,使用前款规定的数据申请兽药注册的,兽药注册机关不予注册;但是,其他申请人提交其自己所取得的数据的除外。

除下列情况外,兽药注册机关不得披露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数据:

(一)公共利益需要;

(二)已采取措施确保该类信息不会被不正当地进行商业使用。

第三章兽药生产

第十一条从事兽药生产的企业,应当符合国家兽药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并具备下列条件:

(二)与所生产的兽药相适应的厂房、设施;

(三)与所生产的兽药相适应的兽药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的机构、人员、仪器设备;

(四)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生产环境;

(五)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规定的其他生产条件。

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申请人方可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附具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4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发给兽药生产许可证;不合格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二条兽药生产许可证应当载明生产范围、生产地点、有效期和法定代表人姓名、住址等事项。

兽药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生产兽药的,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到发证机关申请换发兽药生产许可证。

第十三条兽药生产企业变更生产范围、生产地点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申请换发兽药生产许可证;变更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的,应当在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后15个工作日内,到发证机关申请换发兽药生产许可证。

第十四条兽药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组织生产。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兽药生产企业是否符合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

第十五条兽药生产企业生产兽药,应当取得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产品批准文号,产品批准文号的有效期为5年。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核发办法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十六条兽药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兽药国家标准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兽药生产企业改变影响兽药质量的生产工艺的,应当报原批准部门审核批准。

兽药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生产记录,生产记录应当完整、准确。

第十七条生产兽药所需的原料、辅料,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所生产兽药的质量要求。

直接接触兽药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应当符合药用要求。

第十八条兽药出厂前应当经过质量检验,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不得出厂。

兽药出厂应当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禁止生产假、劣兽药。

第十九条兽药生产企业生产的每批兽用生物制品,在出厂前应当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审查核对,并在必要时进行抽查检验;未经审查核对或者抽查检验不合格的,不得销售。

强制免疫所需兽用生物制品,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企业生产。

第二十条兽药包装应当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标签,附具说明书,并在显著位置注明“兽用”字样。

兽药的标签和说明书经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后,方可使用。

兽药的标签或者说明书,应当以中文注明兽药的通用名称、成分及其含量、规格、生产企业、产品批准文号(进口兽药注册证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休药期、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运输贮存保管条件及其他应当说明的内容。有商品名称的,还应当注明商品名称。

除前款规定的内容外,兽用处方药的标签或者说明书还应当印有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警示内容,其中兽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还应当印有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特殊标志;兽用非处方药的标签或者说明书还应当印有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非处方药标志。

第二十一条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保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需要,可以对新兽药设立不超过5年的监测期;在监测期内,不得批准其他企业生产或者进口该新兽药。生产企业应当在监测期内收集该新兽药的疗效、不良反应等资料,并及时报送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第四章兽药经营

第二十二条经营兽药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与所经营的兽药相适应的兽药技术人员;

(二)与所经营的兽药相适应的营业场所、设备、仓库设施;

(三)与所经营的兽药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者人员;

(四)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的其他经营条件。

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申请人方可向市、县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附具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的,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附具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审查合格的,发给兽药经营许可证;不合格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三条兽药经营许可证应当载明经营范围、经营地点、有效期和法定代表人姓名、住址等事项。

兽药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兽药的,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到发证机关申请换发兽药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兽药经营企业变更经营范围、经营地点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申请换发兽药经营许可证;变更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的,应当在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后15个工作日内,到发证机关申请换发兽药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遵守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兽药经营企业是否符合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

第二十六条兽药经营企业购进兽药,应当将兽药产品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核对无误。

第二十七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向购买者说明兽药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销售兽用处方药的,应当遵守兽用处方药管理办法。

兽药经营企业销售兽用中药材的,应当注明产地。

禁止兽药经营企业经营人用药品和假、劣兽药。

第二十八条兽药经营企业购销兽药,应当建立购销记录。购销记录应当载明兽药的商品名称、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购销单位、购销数量、购销日期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九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兽药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保持所经营兽药的质量。

兽药入库、出库,应当执行检查验收制度,并有准确记录。

第三十条强制免疫所需兽用生物制品的经营,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

第五章兽药进出口

第三十二条首次向中国出口的兽药,由出口方驻中国境内的办事机构或者其委托的中国境内代理机构向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并提交下列资料和物品:

(一)生产企业所在国家(地区)兽药管理部门批准生产、销售的证明文件。

(二)生产企业所在国家(地区)兽药管理部门颁发的符合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证明文件。

(四)兽药的标签和说明书样本。

(五)兽药的样品、对照品、标准品。

(六)环境影响报告和污染防治措施。

(七)涉及兽药安全性的其他资料。

申请向中国出口兽用生物制品的,还应当提供菌(毒、虫)种、细胞等有关材料和资料。

第三十三条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组织初步审查。经初步审查合格的,应当将决定受理的兽药资料送其设立的兽药评审机构进行评审,将该兽药样品送其指定的检验机构复核检验,并自收到评审和复核检验结论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发给进口兽药注册证书,并发布该兽药的质量标准;不合格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在审查过程中,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对向中国出口兽药的企业是否符合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的要求进行考查,并有权要求该企业在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机构进行该兽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

国内急需兽药、少量科研用兽药或者注册兽药的样品、对照品、标准品的进口,按照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四条进口兽药注册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向中国出口兽药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到发证机关申请再注册。

第三十五条境外企业不得在中国直接销售兽药。境外企业在中国销售兽药,应当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销售机构或者委托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代理机构。

进口在中国已取得进口兽药注册证书的兽药的,中国境内代理机构凭进口兽药注册证书到口岸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进口兽药通关单。海关凭进口兽药通关单放行。兽药进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海关总署制定。

兽用生物制品进口后,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进行审查核对和抽查检验。其他兽药进口后,由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通知兽药检验机构进行抽查检验。

第三十六条禁止进口下列兽药:

(一)药效不确定、不良反应大以及可能对养殖业、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者存在潜在风险的;

(二)来自疫区可能造成疫病在中国境内传播的兽用生物制品;

(三)经考查生产条件不符合规定的;

(四)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禁止生产、经营和使用的。

第三十七条向中国境外出口兽药,进口方要求提供兽药出口证明文件的,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出具出口兽药证明文件。

国内防疫急需的疫苗,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限制或者禁止出口。

第六章兽药使用

第三十八条兽药使用单位,应当遵守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兽药安全使用规定,并建立用药记录。

第三十九条禁止使用假、劣兽药以及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目录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公布。

第四十条有休药期规定的兽药用于食用动物时,饲养者应当向购买者或者屠宰者提供准确、真实的用药记录;购买者或者屠宰者应当确保动物及其产品在用药期、休药期内不被用于食品消费。

第四十一条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公布在饲料中允许添加的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禁用药品。

经批准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的兽药,应当由兽药生产企业制成药物饲料添加剂后方可添加。禁止将原料药直接添加到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或者直接饲喂动物。

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

第四十二条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国家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动物产品中兽药残留量的检测。兽药残留检测结果,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权限予以公布。

动物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组织实施兽药残留检测的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上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检验机构进行复检。

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和残留检测方法,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发布。

第四十三条禁止销售含有违禁药物或者兽药残留量超过标准的食用动物产品。

第七章兽药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行使兽药监督管理权。

兽药检验工作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兽药检验机构承担。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认定其他检验机构承担兽药检验工作。

当事人对兽药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验结果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实施检验的机构或者上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检验机构申请复检。

第四十五条兽药应当符合兽药国家标准。

国家兽药典委员会拟定的、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其他兽药质量标准为兽药国家标准。

兽药国家标准的标准品和对照品的标定工作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兽药检验机构负责。

第四十六条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对有证据证明可能是假、劣兽药的,应当采取查封、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并自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需要检验的,应当自检验报告书发出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解除行政强制措施;需要暂停生产的,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权限作出决定;需要暂停经营、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权限作出决定。

未经行政强制措施决定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不得擅自转移、使用、销毁、销售被查封或者扣押的兽药及有关材料。

第四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兽药:

(一)以非兽药冒充兽药或者以他种兽药冒充此种兽药的;

(二)兽药所含成分的种类、名称与兽药国家标准不符合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假兽药处理:

(一)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二)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经审查批准而未经审查批准即生产、进口的,或者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经抽查检验、审查核对而未经抽查检验、审查核对即销售、进口的;

(三)变质的;

(四)被污染的;

(五)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第四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劣兽药:

(一)成分含量不符合兽药国家标准或者不标明有效成分的;

(二)不标明或者更改有效期或者超过有效期的;

(三)不标明或者更改产品批号的;

(四)其他不符合兽药国家标准,但不属于假兽药的。

第四十九条禁止将兽用原料药拆零销售或者销售给兽药生产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

禁止未经兽医开具处方销售、购买、使用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实行处方药管理的兽药。

第五十条国家实行兽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兽药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兽药使用单位和开具处方的兽医人员发现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五十一条兽药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停止生产、经营超过6个月或者关闭的,由发证机关责令其交回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

第五十二条禁止买卖、出租、出借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和兽药批准证明文件。

第五十三条兽药评审检验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并予以公告。

第五十四条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兽药检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兽药生产、经营活动,不得以其名义推荐或者监制、监销兽药。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取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核发许可证、签署审查同意意见,不履行监督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无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兽药的,或者虽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假、劣兽药的,或者兽药经营企业经营人用药品的,责令其停止生产、经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及生产、经营的兽药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经营的兽药(包括已出售的和未出售的兽药,下同)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货值金额无法查证核实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无兽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兽药,情节严重的,没收其生产设备;生产、经营假、劣兽药,情节严重的,吊销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生产、经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终身不得从事兽药的生产、经营活动。

擅自生产强制免疫所需兽用生物制品的,按照无兽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兽药处罚。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提供虚假的资料、样品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或者兽药批准证明文件的,吊销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或者撤销兽药批准证明文件,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终身不得从事兽药的生产、经营和进出口活动。

第五十八条买卖、出租、出借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和兽药批准证明文件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或者撤销兽药批准证明文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兽药安全性评价单位、临床试验单位、生产和经营企业未按照规定实施兽药研究试验、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兽药研究试验、生产、经营活动,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研制新兽药不具备规定的条件擅自使用一类病原微生物或者在实验室阶段前未经批准的,责令其停止实验,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开展新兽药临床试验应当备案而未备案的,责令其立即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兽药的标签和说明书未经批准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生产、经营假兽药处罚;有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撤销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兽药包装上未附有标签和说明书,或者标签和说明书与批准的内容不一致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六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境外企业在中国直接销售兽药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没收直接销售的兽药和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进口兽药注册证书;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照国家有关兽药安全使用规定使用兽药的、未建立用药记录或者记录不完整真实的,或者使用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的,或者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对饲喂了违禁药物及其他化合物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违法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销售尚在用药期、休药期内的动物及其产品用于食品消费的,或者销售含有违禁药物和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产品用于食品消费的,责令其对含有违禁药物和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转移、使用、销毁、销售被查封或者扣押的兽药及有关材料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兽药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兽药使用单位和开具处方的兽医人员发现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不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的,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生产企业在新兽药监测期内不收集或者不及时报送该新兽药的疗效、不良反应等资料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该新兽药的产品批准文号。

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兽医开具处方销售、购买、使用兽用处方药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兽药生产、经营企业把原料药销售给兽药生产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的,或者兽药经营企业拆零销售原料药的,责令其立即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禁用药品,依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直接将原料药添加到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或者饲喂动物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兽药的产品批准文号或者吊销进口兽药注册证书:

(一)抽查检验连续2次不合格的;

(二)药效不确定、不良反应大以及可能对养殖业、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者存在潜在风险的;

(三)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禁止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兽药。

被撤销产品批准文号或者被吊销进口兽药注册证书的兽药,不得继续生产、进口、经营和使用。已经生产、进口的,由所在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监督销毁,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十条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决定;其中吊销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撤销兽药批准证明文件或者责令停止兽药研究试验的,由发证、批准、备案部门决定。

上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违反本条例的行政行为,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有权予以改变或者撤销。

第七十一条本条例规定的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经营兽药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兽药的市场价格计算。

第九章附则

第七十二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含药物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血清制品、疫苗、诊断制品、微生态制品、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外用杀虫剂、消毒剂等。

(二)兽用处方药,是指凭兽医处方方可购买和使用的兽药。

(三)兽用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兽医处方就可以自行购买并按照说明书使用的兽药。

(四)兽药生产企业,是指专门生产兽药的企业和兼产兽药的企业,包括从事兽药分装的企业。

(五)兽药经营企业,是指经营兽药的专营企业或者兼营企业。

(六)新兽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兽用药品。

(七)兽药批准证明文件,是指兽药产品批准文号、进口兽药注册证书、出口兽药证明文件、新兽药注册证书等文件。

第七十三条兽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

第七十四条水产养殖中的兽药使用、兽药残留检测和监督管理以及水产养殖过程中违法用药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负责。

第七十五条本条例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的兽药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截至目前,中国兽药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那么,中国到底有多少家兽药企业呢?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兽药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个可观的数字。据了解,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有多少家兽药企业。

兽药企业作为兽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企业涵盖了从兽药研发、生产、销售到技术服务等一系列环节。在中国,兽药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兽药行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下是中国兽药行业的一些发展趋势:

中国兽药企业的发展状况多种多样,有些企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有些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以下是中国兽药企业的一些发展特点:

中国兽药市场在未来几年内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以下是关于中国兽药市场的前景展望:

总体而言,中国兽药产业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快速发展。在市场需求增长、技术升级、国家政策支持和绿色发展要求的推动下,中国兽药企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兽药知多少

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和控制动物疾病的药物,是保障动物健康的重要领域。中国作为众多养殖业的大国,兽药产业在国内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中国兽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行业从业人员和广大农户都具有重要意义。

兽药市场中主要以抗生素、消毒剂、疫苗、驱虫药等为主要品种。其中,抗生素类兽药因其广谱性和疗效显著等特点,在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消毒剂等低价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养殖业向规模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的趋势推进,兽药市场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型兽药的不断研发和推广,促使兽药市场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

兽药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解决兽药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兽药生产企业应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兽医师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合理使用;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兽药市场的检查和惩处力度。

中国兽药行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动物养殖方式的改变,兽药行业将朝着专业化、绿色化、创新化方向发展。

未来,兽药行业将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中国兽药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为保障动物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兽药管理政策和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同时伴随着兽药市场的快速增长和发展。

然而,兽药安全问题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未来,随着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兽药行业将朝着专业化、绿色化、创新化方向发展。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兽药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0全国兽药市场规模是当前兽药行业的热点话题之一。兽药市场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受到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意识的影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全国兽药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为兽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遇。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兽药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兽药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功能多样化,满足了不同养殖环境和养殖方式的需求。同时,随着人们对兽医保健意识的提高,兽药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020年,受全球疫情的影响,兽药市场规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兽药市场逐渐回暖。未来,随着养殖业的进一步规范化和产业升级,兽药市场的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2020年全国兽药市场呈现出竞争激烈的格局,各大兽药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在市场营销方面,企业纷纷采取多种方式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只有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养殖业的规范化和产业升级,兽药市场在未来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在政策的引导下,兽药行业将逐步向着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市场竞争格局也将趋于理性。

未来兽药市场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健康安全,推动兽药产品朝着绿色、环保、安全的方向发展。企业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上需要更加注重环保理念,推动全国兽药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

THE END
1.北上广与贵川鲁等地宠物政策详解(商机)政策对宠物行业的影响 这些政策的出台对宠物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政策的出台提升了宠物行业的规范化水平。通过明确相关法规要求、加强监管执法等方式,政策推动了宠物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减少了行业中的乱象和违法行为。其次,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宠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鼓励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加强标准化建设等方式,...https://www.360doc.cn/article/82486323_1139106829.html
2.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政策法规 09-27 2022 247个职业本科专业目录 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序号专业代码专业名称21农林牧渔大类2101农业类1210101现代种业技术2210102作物生产与品质改良3210103智慧农业技术4210104设施园艺5210105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2102林业类6210201智慧林业技术7210202园林工程8210203木业产品智能制造2103畜牧业类9210301动物医学...http://www.hvust.edu.cn/eduOrganization/introductionDept/69/731?pageNum=4
1.宠物医疗服务行业法律法规与监管政策.pptx宠物医疗服务行业法律法规与监管政策宠物医疗保健监管目标及领域宠物医疗机构经营标准与规范动物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细则宠物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保障兽医准入资格、学历和技术标准动物传染病防控法律责任与义务动物诊疗收费以及投诉与争议机制宠物医疗行业职业道德规范ContentsPage目录页宠物医疗保健监管目标及领域宠物医疗服务行业法律...https://m.renrendoc.com/paper/307469357.html
2.2024三、宠物食品行业所处阶段 12 第三节 宠物食品行业传统商业模式分析 13 一、生产模式 13 二、采购模式 13 三、销售模式 14 第二章 中国宠物食品行业发展环境多维分析 15 第一节 宠物食品行业政策维度分析 15 一、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15 二、行业管理体制 16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43417936&efid=co-wrmKTrwgHUzozKVzGBQ
3.2022年中国宠物经济行业洞察报告零售政策端:多层次法规落地,为行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009年,国内关于宠物饲养的政策从禁止饲养向开放转变,并对宠物医疗、药品、食品、防疫等方面提出管理办法和规范政策。2018年,农业部发布《宠物饲料管理办法》、《宠物饲料生产许可条件》、《宠物饲料卫生规定》、《宠物饲料标签规定》、《宠物配合饲料生产许可申报材料要求》...https://www.ebrun.com/20220920/499528.shtml
4.2024年家政行业现状分析:我国出台多项家政行业政策法规报告网网讯,家政服务一般包括家庭服务、家庭护理、家宴服务、母婴护理、幼儿托管、孝心服务、导游导购、宠物托管、公司保洁、维修服务、家庭保洁、园艺服务、配送服务、汽车保洁等,以下是2024年家政行业现状分析。 家政行业现状 《2024-2029年中国家政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https://www.baogao.com/chanye/1236879.html
5....监管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福田区支持宠物行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直属各单位,市驻区各单位: 《深圳市福田区支持宠物行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已经区政府八届六十二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深圳市福田区支持宠物行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福田监管局 2024年9月25日...https://www.szft.gov.cn/bmxx/sscjdgljftjgj/zcfg/content/post_11572858.html
6.商业物业管理指导手册(涉及人员配置参考标准)主要调研内容有:可比项目物业服务费收费标准,员工薪酬水平及专业能力,专业管理水平,物业管理地方法规及行业惯例,物业服务特色,市场分包方水平及能力等。 4、法规及政策调研 了解项目所在地工商、物价政策;涉及消防、安全及车辆管理的公安及消防政策;了解商业物业水、电、气及供暖消费政策和标准;了解当地环保政策要求;了解...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3/1108/09/82723471_1103188902.shtml
7....微信/支付宝/PayPal支付流程支付政策法规相关政策法规 支付风险 商户风险 平台风险 行业费率(参照微信) 代码地址(重点):GitHub - scorpion-lailai/pay-sdk-demo 接入指引:支付宝、微信v3、PayPal支付接入_「蝎子莱莱」的博客-CSDN博客 一、聚合支付 聚合支付的基本概念 一句话解释:融合了多种支付通道的支付工具就是聚合支付。 https://blog.csdn.net/qq_39906413/article/details/127802966
8.基层诊疗服务范文8篇(全文)法律是社会建设的保障, 是各行业规范发展的基础, 因此不断完善宠物诊疗管理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是做好相关监管工作的基石。 因此, 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并推动实施符合实际情况的地方性管理办法、 监管制度等。 进一步严格动物诊疗活动, 逐步实现监管制度化、 规范化和常态化, 形成动物诊疗机构监管长效机制, 切实保...https://www.99xueshu.com/w/ikeygvrmcor4.html
9.休闲生活馆创业计划书(精选6篇)十一、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加盟合同法》:全国在开放加盟市场,现在做全国加盟是未来商业的趋势和标准,全国首富国美集团是做连锁的,未来中国连锁行业肯定是服务专业化, 管理专业化,营销专业化,品牌专业化的格局。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交纳相应的社会保险。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81pletz.html
10.宠物用品行业市场环境和上下游产业链分析报告精读1. 政策法规环境:宠物用品行业的政策法规环境不断完善,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政府对于宠物行业的监管逐渐加强,包括宠物产品质量标准、安全认证等方面的法规陆续出台,这既提高了行业门槛,也促进了宠物用品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2. 经济环境: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为宠物用品行业提...https://m.vzkoo.com/read/20240621ea9f61e5cbe0093160588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