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高压氧舱的普及并非偶然,源于医学界、学术研究和企业科技的多年努力。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和临床数据验证,医学界深入研究了高压氧舱对人体的益处;学术研究为其提供了理论支撑,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使用标准;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界投入大量资源研发和生产高压氧舱,注重设备的性能、安全性及用户体验。总之,高压氧舱的普及与应用是建立在科学、安全和健康的基础上。
然而随着高压氧舱的普及,民用氧舱品牌逐渐增多,“争议”也随之而来。部分国产氧舱品牌与进口氧舱品牌围绕压力值与氧气浓度之间的纷争一直没有停歇。事实究竟是怎么样的?
关于氧舱产品的压力值,目前的争议点在于压力值的高低。行业普遍认为,民用氧舱的压力值应当严格控制在在普通用户能接受的范围内(1.1-1.3ATA),毕竟安全才是第一要务;但还有一些则主张将民用氧舱产品的压力值设定在1.5ATA以上,甚至达到1.95ATA,他们认为民用氧舱产品的压力值与医用氧舱(2.0ATA)越接近效果越明显。
事实上,从医学应用上来看,高压氧舱内氧气的压力值如果达到2.0ATA,氧气浓度接近100%,需要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操作监护下进行,若操作不规范很容易对人体带来伤害。这一论证,在由国家传染病诊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海道大学理学部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浙江省感染病医师协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免疫学会理事梁伟峰参与翻译的《Mildhyperbaricoxygen:mechanismsandeffects》(《轻度高压氧:机制和效果》)的一项研究中可以体现出来。
研究表明,在适度的高气压范围内(1266-1317hpa)以及轻度的高压氧暴露条件下,将氧气浓度提升至35%-40%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所需的氧气,同时避免气压伤和过量活性氧的生成。这种调整不仅有助于改善细胞和组织的氧化代谢,还能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促进人体健康。因此,维持氧舱内的压力值与氧气浓度的平衡对安全使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