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看日本65年,这必将是未来20年中国最有钱途的机遇

要闻回头看看日本65年,这必将是未来20年中国最有钱途的机遇2019年3月23日10:03:44

我在日本看零售企业时,有一种看到未来中国的感觉。所以今天我想探讨三件事情:为什么要学日本,要向日本学什么,以及怎么样去学日本。

首先,我们为什么选择研究日本?有四个原因:

第一,日本面积小,民族单一,消费社会变化步幅相对整齐,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样本,易于把脉络梳理清楚;

第二,中日零售商业模式的底层要素更有相似性。文化上的共通性无需多言,在社会层面上,中国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和日本的关东关西都市圈,在人口密度、城镇化发展水平上都很接近。整体上而言,20年后,中国的人口结构也会非常接近于当下的日本;

第三,中国作为后来居上者,更应借鉴日本如何做到对于先进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成功转化。我有个观点,研究美国,我们可以看到possibility,但研究日本,我们知道如何将这些possibility变成reality。日本的消费零售业师承于美国,70年代把美国的便利店业态移植到国内,最后做到了世界第一。

(一)

日本消费社会变迁史,可映射到中国各线城市的消费现状

但中国其实是一个地理和阶层分化非常复杂的国家,所以日本横向演变的业态变化逻辑,放到中国会纵向地映射到不同的城市里。

我会用一个二级市场的分析框架“康波周期理论”来讲日本消费变迁的趋势。

图:康波周期理论

大家知道经济是有周期变化的,这里面又有四个嵌套的小周期,如上图所示,第一个叫在库投资,就是企业的库存投资周期,时长5年左右;再往下是设备投资周期,是10年左右;然后是房地产投资周期,是25年左右;而社会的基础设施投资期,是在56到60年左右。

总体来说,经济存在周期性的变化,而它反过来也会周期性地影响消费者心理。通过“康波周期理论”,我们就可以把整个日本宏观经济的发展历程给梳理出来,再结合消费者心理以及企业端的变化,基本上就可以把整个日本的消费社会全部复原。

图:日本第一消费时代(点击图片可放大)

举个例子,上图是用“康波周期理论”复原的日本第一消费时代图。红色区域代表这个周期属于上升阶段,灰色代表衰退阶段。四个周期叠加的地方,就是消费发展的黄金周期。

我们先分别看看日本的三大消费时代有什么特征和业态,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思考它们分别对应着中国的几线城市。

日本第一消费时代(1954年-1971年)总体面貌是,吸收前三波科技革命成果,社会&企业设备投资空前活跃,消费者全民奔小康。人口从0.9亿上升到1亿,出生率5%,人均GDP从400美元上升到4000美元,城镇化发展水平急剧上升,东京的地价也疯狂上涨。

1975年左右,整个日本社会有将近90%的人都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这就是日本的“一亿总中流”现象。整个社会大量生产、大量消费,需求同质化导致消费同质化,消费同质化之后就是生活方式的同质化。

这个时期的代表性的消费品是“三大神器”,电视、冰箱、洗衣机。代表性零售业态是百货和GMS,GMS=连锁+超市+折扣店,主要满足“新中产”standardpackage和onestopshopping的消费心理。

图:日本第二消费时代(点击图片可放大)

我们再看日本的第二消费时代(1971-1991)。在1980年之前,由于两次石油危机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整个日本经济都很低迷。

与此同时,日本在第一消费时代经历了一个粗犷扩张时期后,很多企业意识到对于资源匮乏的日本来说,低成本,低消耗和高效率的运营是至关重要的,于是开始转向精细运营,比如柔性制造、工程管理,一些极具性价比的业态慢慢兴起。

1980年之后,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日本泡沫经济时期。这里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标志,比如奢侈品狂欢,房地产泡沫(比如当时银座周边的地价,能买下美国整个德州)。这个时期出生率降低,已经出现老龄化的端倪了。

我们知道,第一消费时代同质化消费现象严重。但到了第二消费时代,出现了一些阶层分化。消费主题是从量变到质变,整个日本市场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用户画像:

1.注重标签的差异化,于是日本的潮牌诞生了,如Stussy

2.注重个人喜好而不是别人的目光,“创费”萌芽开始出现,如东急手创

4.注重精神和文化消费,文化和产业开始互相渗透,如众多文化研究所的诞生

同时零售业也随着变化:GMS(大型综合超市)依然是市场主力,但品类杀手(CategoryKiller)开始崛起,尤其是在服装、家居、家电这些品类选择深度和性价比上,比GMS更有优势。

另外就是,极致低价和极致性价比业态,如百元店和SPA业态(企业全程参与商品设计、生产、物流、销售等产业环节的一体化商业模式)开始出现。1985年后,便利店业态强势崛起。因为当时已经出现了差异化消费的主题,便利店主打高频刚需,动销特别快。

图:日本第三消费时代(点击图片可放大)

接着,在泡沫经济破碎之后,日本的房地产周期开始上升,日本又出现了一个GoldenCycle。

这个时期,日本已经出现了人口减少的趋势,出生率降到0.8%,老年人口占比30%,人均GDP低速增长,城镇化发展水平上升(主要因为老龄人口住在郊区不便)。

当时的消费特征是:

1.Brandless。从差异化时代走来,当泡沫破碎时,人们开始撕掉标签、隐藏标签,MUJI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2.注重高性价比。因为收入紧缩,人们不再为商品的高品牌溢价和高流通成本买单,优衣库这样的企业才能起来

3.注重感情寄托和连接,宠物经济市场开始兴起

4.日本开始步入了超老龄化社会,养老地产和老年劳动力再回流支援等新经济开始兴起

5.开始步入单身社会,单身人口占比35%,开始出现了孤独死现象,一些生活支援服务和便利型消费受到青睐

第一个阶段,大家没什么钱了,在日本代表大消费升级的百货业开始迅速进入萧条;

第三个阶段,极致低价业态迅速崛起,大创、Seria等日本百元店收入增长迅猛。

而2008年到2016年,又有一些比较小的变化:

1.零售企业开始进行企业并购和业态融合,永旺和7&i(7-11母公司)开始长期霸占行业头部位置

2.堂吉柯德这样的折扣店,商业模式非常抗周期,现金流很好,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并购经营不善但资产优质的企业,业绩增长迅速

3.便利店业态开始积极探索Omni渠道,进行线上线下的融合

4.在人口减少、社会人口老龄化、外国游客增加、国民收入停滞等影响下,日本药妆店企业开始崛起,成为目前日本增速最快的零售业态

图:日本零售市场业态分布

图:中国零售市场未来发展预测(点击图片可放大)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中国市场上有一个被忽略的部分——也就是下沉市场,这里目前线上是有拼多多,线下只有一些规模很小的连锁低价业态,还有一些夫妻老婆店。

(二)

中国下沉市场解法一:拼多多的终局可能是最懂零售的价值投资机构

针对中国下沉市场的解法,我要先讲两家企业。第一家是日本的折扣店堂吉诃德,我称之为“线下版拼多多”。第二家是日本的百元店大创产业,我称之为“下沉版名创优品”。

其实拼多多的出现已经验证了下沉市场对于低价商品的需求,但线下版拼多多和连锁5元店业态尚处于缺位状态。那我们就来看看,堂吉诃德是否会是中国下沉市场的解法之一?

我认为,尾货的价格优势天然适合快速切入中国的下沉市场,但核心有两个点:一是如何把尾货的潜在价值发挥到最大;二是如何管理极为复杂的尾货商品和尾货供应链。中国目前的零售企业皆缺乏这样的能力,堂吉诃德是一个好的参考样本。

我们先来看堂吉诃德是一种怎样的存在?2018年,其销售额超过了500亿人民币,门店数有400多家,单店销售额有一亿多人民币,SKU在10万以上,整个公司客流量3亿人/年。

图:堂吉诃德的收入变化趋势(点击图片可放大)

再来看一下堂吉诃德的收入变化趋势,上图中,灰色的线是日本的经济增长率,黄色的线是堂吉诃德的收入增长率。可以发现,08年开始,它有非常明显逆周期的特点。

堂吉诃德的创始人叫安田隆夫,石油危机时期,他产生一个想法,既然很多公司开始倒闭清尾货,整个社会在消费降级,但市场上只有百货,GMS,品类杀手店等业态,这些业态的商品价格又做不到很便宜,那我能不能收尾货然后以极低价格卖出去?这就是他当时创立堂吉诃德的缘起。

他有三个营销策略一直被沿用至今的,也是堂吉诃德在早期致胜的法宝:

第一个叫“POP洪水”。拿到尾货商品,用手绘的海报把商品的亮点全部体现出来;

第二个是压缩陈列,看起来乱七八糟,和易寻易买易拿的原则相悖,但给你一种挖宝的感觉,很像拼多多娱乐式的消费体验;

第三个是深夜运营,夜间消费占日本整体消费的50%且市场空白。

单店模式跑通之后要想怎么样规模化地复制,建立处于Growth阶段的竞争壁垒,安田隆夫在这个阶段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扩大自己上游供应链的规模,正好当时泡沫经济之后有很多企业倒闭,他有更多可以收的尾货;第二,丰富自己的商品矩阵,尾货商品的毛利高,商品占比40%。一般商品和爆款商品,占比60%,但是他用市场价九折去销售。这两点加起来,一个是毛利最大化,一个是客流最大化,最后实现整体盈利。

除此之外,他将管理权下放,设置“个人店长”制度,从进货,到采购营销到库存管理,包括整个PDCA的流程全都是一线店员自己决定,同时导入“店员battle”制度激励一线员工。这使得堂吉柯德拥有了极其灵活的战斗模式,即使资产很重但也能实现门店的规模化复制。再之后通过既有供应链能力,以自建和收购两种方式创造cross-over业态,实现业态横向扩张。

我们知道,所有的零售公司都会做自有品牌,堂吉诃德也一样。它首先成立审批委员会,主要负责从店铺收集顾客需求,然后给到商品研发部门,中国的代工厂和品牌方负责生产,最后通过自有物流把商品配送到门店。

堂吉诃德自有品牌矩阵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情热价格”,这是它定位最低的自有品牌;第二个是PLUS,低于市场价格,但品质上乘;最后是Premium,更为综合考量价格、品质、设计。从数据来看,自有品牌贡献11%收入及16%毛利,这个战略是非常正确的。

2007年,堂吉柯德收购了一家即将破产的地方GMS企业——长崎屋,因老龄化程度加深,深耕日本二三线城市的长崎屋业绩严重下滑。堂吉柯德收购长崎屋后,对它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且做了一个融合业态叫“MegaDonki”使长崎屋成功扭亏为盈。

现在我们来画出堂吉诃德的“进化”过程,你可以看到,它的核心能力是“变废为宝”——卖尾货,收购运营不善的商业地产,并购破产企业,最后将他们变废为宝。

这就是一家卖尾货公司的终极形态——一家零售公司越来越像一个玩价值投资的PE机构。

图:堂吉诃德的“进化”过程

那这也会是拼多多的终局吗?

我认为,极致低价的商业模式是天然抗周期的,经济景气的时候,可能活得比较一般,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可以活得非常好。

所以,拼多多在未来扩张的过程中,如果从卖尾货培养出将商品、将企业变废为宝这样的能力,它最终形态就会越来越接近最懂零售的价值投资机构。

(三)

中国下沉市场解法二:

类大创的5元店可能是中国县域经济的下一个破局点

中国下沉市场的第二个解法,需要学习的样本是日本的百元店鼻祖大创产业,我称之为“下沉版名创优品”。

这里要先讲一下名创优品,看它未能满足的中国市场是什么。

名创优品比MUJI的定位低但比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大创定位高,你去东南亚会发现,名创优品的价格是大创的两倍,其实跟MUJI在2005年刚进中国的时候定位是一样的。所以,它可以在一二线城市利用“日本设计+中国制造”获得成功,打的是消费升级的旗号,但问题是很难下沉。

我们知道,中国一二线城市的人均收入是三四线的2-3倍,名创优品的15元价格带在三四线城市难以被接受,但拼多多的定位又太低,在这之间就存在一个5-10元的价格真空地带。

我觉得中国现在的市场可以用日本打消费降级的逻辑去做,类似于大创的5元店(所谓日本的百元店,折合人民币就是6元左右),有可能是中国县域经济下一个破局点。

我们来看看日本百元店的进化史。

大创是日本百元店的鼻祖,百元店一开始的逻辑跟堂吉诃德比较像,石油危机中大家都没什么钱,开始追求性价比,大创就诞生于此。但当日本慢慢从石油危机里恢复,大创也就不温不火了。直到1991年泡沫经济低迷,大创迎来飞速增长,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其他百元店公司。

2000年左右,因为日本百元店的上游供应渠道多在海外,日元贬值使得原材料价格上涨,百元店又是薄利多销的逻辑,所以当时死了一大批小的百元店公司,进行了一次行业洗牌。

现在整个日本百元店的市场格局是:大创、Seria、Cando和Watts。其中大创占了约60%的市场份额,可以说是一家独大。

图:大创产业销售额和店铺推移(点击图片可放大)

再来看一下大创的销售额和店铺推移。从上图可以看出,大创从1990年到2003年是极速增长的状态,这受益于经济危机。但是为什么在2003年增长放缓了?原因就是日本的百元店处于饱和状态,所以大创之后一直在做出海,但它的出海做的并不顺利,比名创优品差很多,也是因为出海定位没找对的问题。

大创商业模式的进化也有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特点是:

1.大创从上游批发商收购低价商品(如尾货),再利用卡车进行移动销售,其实就是移动式地摊。而且所有商品限定期间销售,让消费者一直保持新鲜感,这也一直融入到了大创的基因里。大家现在去日本大创逛,不会发现第二家一模一样的门店。

2.全品100日元。好处是,一计数方便,二缩短消费决策流程,更易产生冲动消费。大创不管进货成本多少,它的核心是保证商品的质量,所以一部分是赚着卖,一部分是亏着卖。

3.在超市门口人流量特别大的地方开店,并从中国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进货,商品价格在0.5-3元人民币左右,在日本能卖到6、7元。

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去寻找海内外大量的代工厂。现在大创有1400多家工厂,SKU在7万左右,上新速度是每个月800个SKU。

这里我举两个大创做OEM的例子。第一个案例,是包下泰国代工厂全年产能生产和纸(日本的一种纸制品),泰国树林多,离原材料产地近且产地原材料足够充足,所以价格比较便宜;造纸属于当地传统行业,技术难度不大,下沉到东南亚村镇,人力成本也低。大创会包下整个工厂全年的产能,把单均成本压到最低,最后除掉关税门店,毛利率能达到95.4%。

另外,他还用杂货的逻辑去做书籍杂志,新刊出来后,如果进书店是要给书店新刊门费的,但以杂货去做,就可以省掉这笔钱。其实拼多多也是一样的逻辑,9.9包邮倒逼中国很多制造商将潜能发挥到最大。

图:日本百元店行业总览

这里我对比了日本的几家百元店的数据的特点,会发现大创的毛利在30-35%左右(估测,大创未上市),而且在6-10元这个价格带不会出现第二名;主打中高端女性消费的Seria,毛利在45%左右,净利率高达7%。运营效率方面,各家百元店都差不多,人力成本和租金各占10%左右。

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中国没有类似于大创这样的公司出来?

我认为,5元店需要极强的供应链规模效应壁垒,大创SKU有七万多,其他几家也就两万左右,这就对供应链的整合管理能力要求非常高。

其实大创的供应链基本在中国,也就是说他们中国的工厂一开始都被训练的很好,供应链能力很强,但问题是,中国企业缺乏供应链管理和整合的能力。

所以,中国下沉市场解法之二,就要看能不能建立类似大创这样的供应链管理和整合的能力。

(四)

中国未来新零售的展望:

7-11的全渠道模式和日本的药妆店模式

讲完了中国下沉市场两个解法,接下来是我对于中国新零售模式的两个展望:一个是7-11便利店的全渠道(Omni)模式,一个是日本的药妆店模式。

先来看7-11便利店的全渠道(Omni)模式。

7-11推出的全渠道模式,就是为了满足用户心理上的需求和便利。不同于纯粹的线上线下整合,要做成理想的全渠道,首先要保证线上和线下都有足够丰富和高密度的货和场,然后基于此,和大量的顾客形成触点连接。

如果这样的描述太过于抽象,我们可以看看7-11是具体怎么打造全渠道的:

7-11从2005年开始就进行各种业态整合,设立自己的控股子公司。它旗下除了便利店外,已经有多种业态:比如有西武百货店,Loft专门店,还有Supermarket和金融业务等。如下图所示,业态整合后的7-11,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的战略闭环。

图:7-11的业态整合和战略闭环

反观中国,虽然近几年的新零售发展也很迅速,线上和线下渠道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模式。但这离7-11的全渠道模式,其实还有很大差距。

图:中日新零售对比

日本的便利店更像下面这一业态,当消费者需要进行购买决策时,要经历信息知晓、调查,购买和取货等环节,日本便利店就是根据这些消费者的需求,搭建足够多的线下场和货,进而去组合这些渠道。

场的密度上,7-11日本有2万多家门店,已经可以从物理空间上实现最后一公里全覆盖。货的丰富度上,7&i拥有西武百货,伊藤洋华堂,loft等为它输送全品类各价格段的商品。在此基础上7-11每天还能和2500万用户形成触点。加上自身成熟的物流和金融服务等,已经离理想化的omni渠道越来越接近了。

而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做新零售线下扩展时,其实依然还是站在卖方角度,给消费者推很多酷炫的商品,展现模式的独到之处,核心还是引流和转化,缺乏对消费者痛点和需求层次的考虑。

有人会问,日本的线下零售业那么发达,那最终线上线下谁会胜出?我认为在日本不存在线上和线下之争。7&i并不是因为日本乐天的崛起而去发力omni,其核心还是为了解决社会的“不安,不便,不满”的问题。

所以中国企业必须要面对的事实是,在线下零售基础设施水平上,中国和日本还存在巨大差距。中国未来的全渠道要想发展起来,绕不过这个问题。

对于7&i来说,如果当整个供应链系统和基础设施越来越智能化,覆盖掉日本当前较高的物流和人力成本,那么,7-11就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新零售模式最为先进的企业之一。这里我有个看法,中国的美团,或许有机会和7-11相对标。

接下来是我对于中国未来零售模式的第二个展望,是日本的药妆店业态,目前也是日本线下零售增速最快的一个业态。

因此,药剂师师资比较稀缺,这就导致日本很多药妆店相对来说比较分散。但也由于这种稀缺性,药品和化妆品的毛利往往更高,相较于便利店,药妆店也更有核心竞争力。

松本清是药妆行业里面,最典型的药妆店,因为它的化妆品和药品占比最多,高达72%。从一开始它就定位为日本最便宜的药妆店,它的创始人曾经是千叶市长,有一定的资金库和知名度。在早期,松本清主要是通过补贴收获人气,当订单开始变多时,采购成本就会相应降低,自然实现盈利。

1987年,松本清的一项革命性举措奠定了它在日本药妆店的地位。当时的日本,如果你没有生病,一般不会选择去药妆店,但是松本清在日本医药分离政策出台后,选择把门店的灯光调亮,大幅扩张商品的品类和SKU,另外还增加了化妆品试用的自由度。正因为这一颠覆性创新,才有了现在的日本药妆店形态。

而松本清最吸引人的地方其实是它的店铺。它的定位是,一个最懂年轻女性,而且要让顾客不能产生抵抗力的店铺。在松本清上市之后,又做了很多创新和规模上的扩张,并积极探索新店型和新业态。比如Beautyu是专门为职场女性打造的线下店。

这里特别一提的是松本清的供应链。以前的药妆店,商品一旦出现滞销就很难退货,但是加盟松本清之后,它的直营门店和加盟商的库存是打通的,即使加盟商有一颗药品卖不出去,也可以和直营店互相调配库存。松本清目前已经连接了4800多万用户,占据将近日本人口的一半,而且2018年年底会员数已经突破了2500万会员。

图:基于大数据的松本清CRM(点击图片可放大)

这些会员其实就是松本清的数据库。从上图可以看到松本清做CRM的逻辑。他们会把会员进行消费层级或者区域分类,针对性地推送内容或者策划活动方案。比如松本清几乎70%的来自于外国游客的销售额都是由中国人贡献的,所以他们就会举办国庆节、春节等专题活动。

关于药妆店,目前在日本大家有一个趋势共识,“便利店+药妆店”有可能成为日本未来零售市场的最终胜者。

在社会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便利店和药妆店定位越来越相似,两个业态也正在开始慢慢结合,比如最近日本的familymart就收购了堂吉坷德20%的股份,推出了一个联合业态,增加药妆类商品占比,用以对抗松本清的跨界经营。

所以这里有一个问题想跟大家一起思考探讨,“便利店+药妆店”也会是中国未来的零售市场最终赢家吗?

(五)

从日本少子老龄化,看中国的商业机会

最后,我想从日本的少子老龄化经济,来看看中国未来20年社会的发展趋势。

图:日本老龄人口发展(点击图片可放大)

我们先来看看日本老龄化的情况。以65岁作为老龄人口线,从上图趋势看,2020年的时候65岁以上人口将占比29%,至2065年时,这一比例将上升到40%。而目前中国的老龄人口占比是15%,和90年代的日本相当。

图:少子高龄化的商业机会(点击图片可放大)

先看“少子化”的结果,教育和高价商品服务市场会变大,因为这个时候可能会变成六个人共同抚养一个孩子,那么这一个孩子可消费的空间就变大了。

再将老年人市场细分。

1.65到74岁的人群是超中年人群,其实很多人依然在社会上工作,所以比如职能训练中心,或者体能补充商品、抗衰老商品、保健品,包括一些FitnessClub可能会比较火。

这里举两个日本高龄化市场的案例。

第一个叫Muscle,是一家机器人公司。机器人分两种,一种是产业机器人,一种是照看型机器人,这家公司做的就是照看型机器人。他有两个产品,一个是把老年人从床移动到轮椅的助力器,一个是自动排泄处理装置。日本照看型机器人的市场规模,这些年一直处于直线上升的状态。

第二个案例是永旺的养老地产,它是一个面向55岁以上老年人的消费购物区域——永旺Mall。这一商场里,不仅会放很多老年人听的音乐,它在很多的商品设计上也很有意思,比如杯子就有可能是这些老年群体年轻时期流行过的,走的是一种情怀路线。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公司大多诞生于90年代,而中国目前老龄人口占比正好相当于90年代的日本。因此,基于以上对日本老龄化的研究,我相信对于中国来说,当前是发展老龄经济一个合适的timing。

另外,目前的日本老龄化市场还是围绕老年人的刚需商品服务打造的,而这些刚需,相信在中国也需要被满足。

那肯定会有人疑问,日本的社会福利很好,但中国的老年人退休后其实享受不到较好的社会福利,消费能力会不会有所欠缺?但其实,年轻人对老年人消费的转移支付在中国很常见,在刚需类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上,中国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依然可观。

图:中日消费社会差距

最后用一张图来总结下中国和日本目前的差距,主要的差距体现在四个部分:新零售业态、下沉市场业态、生活方式业态和老龄市场,分别对应的不足是:商业理念和零售基础设施、供应链整合管理能力(上面讲的大创)、提案和设计能力,以及专业能力和基础设施水平。

只有明白差距在哪里,我们才知道去日本看什么、学什么。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外媒:日本9月家庭消费支出减少1.1%日本新浪财经中新经纬11月8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8日报道,日本总务省8日公布的9月日本家庭收支调查结果显示,两人以上家庭户均消费支出为287,963日元(约合人民币1.3万元),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实际较上年同期减少1.1%,连续两个月下滑。 该报道指出,受台风影响,日本汽车购买势头低迷;由于物价高涨,对蔬菜和肉类控制支出的节约意识也依然...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24-11-08/doc-incvisym2037014.shtml
2.日本生活一年究竟要花多少钱?在2023年的6月5日,我从京都搬到东京,也算是体验了日本两座城市不一样的生活形态。 这12个月的时间里,平均每个月的消费如下: 1月:106631日元 一月和朋友们一起去岐阜旅行了,集体出行好省钱哦。 2月:122714日元 二月去淡路岛旅行了,再次感慨集体出行真是好省钱。还因为去了好几次整骨院花了一万多日元,这些钱...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14/21/78059899_1120389542.shtml
3.你岂止是“职场焦虑”?论现代社会下的“全民焦虑症”!消费水平的“真实性报告” 现代人的普遍焦虑,是因为穷么? 有可能,但你要看和谁比。 我在04年的时候,最喜欢用的一款手机是HTC,那个时候的手机想要打开一个小视频,是很有难度的,而HTC虽然有点卡,相比其他手机已经好很多。 而今天,随便一个几百元的手机,在线看部电影是一点问题没有。 https://www.jianshu.com/p/76a8ea4e4647
4.照理说事古巴的医疗体制有多先进?150个家庭配一个诊所,联合国都...日本的消费水平远低于我们 为什么说印度不值得我们同情? 什么是外汇储备?有啥用 日本偷袭珍珠港,真相大曝光 为什么印度会如此狂妄自大? 沙特阿拉伯不可能成为中东霸主 为啥伊朗敢跟美国处处做对? 原来最早的柏林墙在我们国家 在美国遇害的,多是亚洲女性! 冈仁波齐脚下的朝圣之路 日本人非常害怕李鸿章! 石油大国,却穷...http://www.qiyi.com/v_19rr36wgyw.html
5.2022,送你3句话领导力日本经济在1992年后出现企业解体现象,就是企业开始出现极端分化,一端是大量的企业使用优衣库或者无印良品这样的模式,产品质量不错,价格非常低的批量生产;另一端是日本出现设计师,日本的一些IP动漫产品,他们要不是非常有个性,要不非常有共性。 第三,国民消费的转变。 https://www.ceconline.com/leadership/ma/8800112810/01/
1....日本的便利店里可以直接购买成人杂志和CD。日本的消费水平较...日本的宾馆一般不提供矿泉水,需要自费购买,价格在100日元到150日元之间。 日本的饮料机随处可见,投币即可使用,非常方便。 日本的便利店里可以直接购买成人杂志和CD。 日本的消费水平较高,物价不便宜。 日本的蔬菜和水果价格较高,因为耕地面积有限。一小盒水果在便利店购买需要约二十元人民币,并不便宜。 日本的很多店...https://www.yoojia.com/article/5279685873430892087.html
2.在日本生活有多贵?用人民币感受日本的物价日本留学日本,以其独特的文化、先进的科技和高生活水平闻名,吸引着无数旅行者和长住居民。然而,这里不菲的物价水平也常常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那么,日本的物价究竟如何呢?让我们通过更直观的人民币视角,来一探究竟。 一、日常食品 在日本,食品价格会因地区、超市或餐馆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来看,生活成本不低。 https://www.jiemo.net/news/show-2775282.html
3.揭秘日本日常消费,7500日元背后的消费智慧与文化内涵经验在探索全球消费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被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数字所吸引,比如7500日元,这个数字,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可能只是普通一天的餐饮预算,但对于日本,它却承载着丰富的生活哲学和消费习惯,让我们一起走进7500日元的世界,感受日本人的精打细算和生活美学。75https://jyxxjiancai.com/post/30751.html
4.留学日本一月生活费需要多少?在日本留学一月的生活费因地区和个人生活习惯而异,每月的生活费需要 8 万日元至 12 万日元左右,为了节省生活费,建议选择住宿时优先考虑学生宿舍或民宿,自己做饭,购买月票或定期券,控制娱乐消费,寻找兼职工作等,也要注意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费用,避免超支,希望本文能为计划前往日本留学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http://waobjs.gzc.jdzol.com/hak6bo/29u6pg2i.html
5.日本整体消费水平怎么样?水瓶中的双鱼的回答中国中、高级城市去日本已经无压力了。https://ask.qyer.com/question/897963/answer/1671977.html
6.日本各个地区消费水平是怎么样的?日本各个地区消费水平是怎么样的? 获取验证码 开始计算 日本各个地区的消费水平因地理位置、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经济状况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消费水平高的地区通常是人口较多的城市或者经济发达的地区,而消费水平低的地区则相对较为偏远或者经济不发达。https://m.jjl.cn/article/1131114.html
7.中国未来到底怎么样?终于有人讲透了(深度好文)而作为曾经在追赶中的新兴国家,例如日本也在90年代以后开始进入了被追赶阶段。对中国来说,虽然不同观察者提出的具体时间不同,但大体上中国应该是在过去几年中已经越过了刘易斯拐点,开始进入到成熟的经济发展状态。如下面几张图所示,中国近些年的工资水平、消费水平、投资水平都开始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01776278&efid=KtPY2Mmk5XfbH7vy253tgA
8.深度长文近3万字,解锁7Eleven如何「站在用户立场思考」铃木敏文认为,经济的高速发展提高了日本人的消费水平,同时也压缩了他们的时间,越来越忙碌的他们不再有时间在家做饭,开始更多地选择在外面购买食物。“ 如果极致追求原材料的品质和美味,做出来的产品比家里做的更好的话,顾客就会发现「在便利店购买饭团和便当」很方便,这种以前没有过的体验会给他们带来价值感。我看...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250458.html
9.地理知识点总结②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日本、荷兰、比利时利用别国资源)。 ③本国自然资源:正相关。 ④生活质量、消费水平:负相关。 ⑤科技发展水平:当多开发的资源大于多需要的.资源:正相关;当多开发的资源小于多需要的资源:负相关。 ⑥贫富差距:负相关。 地理知识点总结6 ...https://www.ruiwen.com/zhishidianzongjie/7158534.html
10.日本的物价水平如何?100元人民币在日本能干啥?此外,100可以在日本买到两张坐摩天轮的票。另外日本的衣服比中国的便宜很多,以优衣库为例,优衣库在日本的售价比在中国便宜7%左右,100元可以买到一件优衣库的服装。最后,在奈良,100元可以买10包鹿饼喂鹿。 虽然日本的平均收入约为27万元,但总体消费水平几乎是中国的两倍。因此,27万年收入的购买力仅相当于中国10万元...https://www.lovechongbang.com/dogbaike/36827.html
11.酒类销售技巧和话术9、 对消费水平不高的客人的推销技巧 一般来说,工薪阶层的客人消费能力相对较弱。他们更注重饭菜的实惠,要求消费价廉物美。在向这些客人推销时,一定要掌握好尺度,要学会尊重他们,如果过多的推销高档菜品会使他们觉得窘迫,很没面子,甚至会刺伤客人的自尊心,容易使客人产生店大欺客的心理。所以在推销高档菜品、酒水时...https://www.yjbys.com/xinli/xiaoshou/190912.html
12.英国电影留学费用情况大揭秘!伦敦:作为英国首都,伦敦的消费水平一直为全英之首。伦敦地区生活费用每月1000镑左右,伦敦地区大学住宿费用最便宜100-150镑/周。 2)中等消费城市 伯明翰:生活费用每月800镑左右,校内住宿一般在154镑左右,校外住宿一般80镑左右。 曼彻斯特:生活费用每月800镑左右。 https://m.mxsyzen.com/news/17390.html
13.东京车展专访比亚迪李云飞:自主品牌出海需敬畏市场与消费者“本次车展每个品牌的主推车型、参展阵容、能源结构的变化,对日本的行业界、产业界包括日本的消费者,应该是一个很大触动,我相信这次的东京车展有可能会成为日本的新能源渗透率爆发的一个起点,后面会加速推进。”10月25日,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0/27/c824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