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CABAd6—11dBbdb11--15dcbbc
16—20dcddb21—22daccc26—30bacda
31.(23分)
(1)22(1分)(2)丙(2分)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因而人口较少(4
分)
(3)画图略(2分);理由:沿等高线修建,地形平坦,工程量小,且工程难度小(2
分);连接更多的居民点,带动沿线经济发展(2分)
空间分布:东北(或东)部降水少,西南(或西)部降水多(2分)
形成原因:①该岛屿地处地中海气候区;②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
气候炎热干燥;岛屿东、西两侧降水都比较少。③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气候温和多雨。④岛屿东部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少;岛屿西部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多。(任答三点6分)
32.(16分)
(1)位于河谷,地形平坦;(1分);河流提供水源(1分);历史悠久;交通要道;(1
d.明代
解析:本题考点是唐代茶的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是在唐代。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a。
4、茶字萌芽于哪个朝代?(b)
a.隋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解析:本题考点是茶字的起源。
茶字萌芽于汉朝。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b。
5、茶字是由哪个汉字演变出来的呢?(a)
a.荼
b.槚
c.茗
d.茶
解析:本题考点是茶字的演化过程。
茶字是由汉字荼演变出来。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a。
6、我们常说的饮茶方式除了清饮还有哪种?(a)
a.调饮
b.煮茶
d.吃茶
解析:本题考点是饮茶方式。
我们常说的饮茶方式除了清饮还有调饮。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a。
7、在哪一时期的陶瓷茶具明显取代了过去的金属、玉制茶具?(c)
a.秦朝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解析:本题考点是陶瓷茶具的特点。
唐宋时期的陶瓷茶具明显取代了过去的金属、玉制茶具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c。
8、哪一个朝代紫砂茶具开始出现的呢?(c)
b.魏晋南北朝
c.宋朝
d.唐朝
解析:本题考点是紫砂茶具的特点。
宋朝出现了紫砂茶具。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c。
9、下列哪项不属于泡茶三要素?(d)
a.茶叶用量
b.泡茶水温
d.茶壶质地
解析:本题考点是泡茶三要素。
10、我们日常饮用绿茶适合用什么器皿?(d)
a.塑料杯
b.金杯
c.铁碗
d.玻璃杯
解析:本题考点是绿茶的饮用。
我们日常饮用绿茶适合用玻璃杯。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d。
11、茶马古道最初的主要作用在于哪一方面(c)
a.运送丝绸
b.运送大米
c.茶马互易
d.运送金银
解析:本题考点是茶马古道特点。
茶马古道最初的主要作用在于茶马互易。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c。
12、我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是什么(c)
a.《大观茶论》
b.《神农本草》
c.《茶经》
d.《天工开物》
解析:本题考点是《茶经》特点。
《茶经》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c。
13、《大观茶论》的作者是谁?(a)
a.宋徽宗
b.明太祖
c.陆羽
d.皎然
解析:本题考点是《大观茶论》特点。
《大观茶论》的作者是宋徽宗。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a。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大观茶论》概括的茶道精神是?(d)
a.致静
b.致清
c.导和
d.修身
解析:本题考点是《大观茶论》的茶道精神特点。
《大观茶论》概括的茶道精神是致静、致清和导和。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d。
15、首次在诗中提出“茶道”一词的作者是谁?(c)
a.陆羽
b.神农氏
c.皎然
d.李白
解析:本题考点是“茶道”起源。
首次在诗中提出“茶道”一词的作者是皎然。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c。
16、茶韵中有音韵、岩韵、雅韵、冷韵、幽韵与(a)
a.陈韵
b.香韵
c.味韵
d.形韵
解析:本题考点是茶韵的特点。
茶韵中有音韵、岩韵、雅韵、冷韵、幽韵与陈韵。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a。
17、茶韵中的韵味是按照什么而分的(d)
a.气味
b.味道
c.形状
d.茶叶的特质
解析:本题考点是茶韵中的韵味特点。
茶韵中的韵味是按照茶叶的特质而分的。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d。
18、东方美人茶实际上是下列哪种茶(a)
a.白毫乌龙茶
b.冻顶乌龙茶
c.安徽铁观音
d.普洱茶
解析:本题考点是白毫乌龙茶特点。
白毫乌龙茶被称为东方美人茶。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a。
19、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中的仙山灵草湿行云,其中灵草是指什么(a)
a.茶芽
b.灵芝
c.金银花
d.野菊花
解析:本题考点是仙山灵草湿行云中灵草。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中的仙山灵草湿行云,其中灵草是指茶芽。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