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建功立业风采张卫:深耕芯片领域细培创新人才

【校友建功立业风采】张卫:深耕芯片领域细培创新人才

张卫,1984—1988年、1988—1991年、1991—1995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电气绝缘技术专业学习,分别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集成电路工艺、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自1997年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上海市重大重点项目等20多项,在集成电路先导工艺技术、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材料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并取得很多创新性成果。自1992年以来在Science,NatureNanotechnology,NatureMaterials,AppliedPhysicsLetters,IEEEElectronDeviceLetters,IEEETran.onElectronDevices等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0多篇,申请专利180多项。

5月1日早上7点,不少人还在睡梦中享受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小短假,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张卫教授就已走进办公室,开始为学生修改论文。知悉自己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时,张卫放下手中的论文简单庆祝了一下。他说:“荣誉只代表过去,我得继续努力工作,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

疫情期又值毕业季,张卫格外忙碌。他每天从住所到办公室两点一线,除教学和科研外,还要审阅、修改学生论文,担起疫情防控的责任。用张卫的话说,他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这平淡平凡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

搭建第一套原子层沉积实验平台

时光回到20多年前。1995年6月,张卫博士毕业后到复旦大学做博士后,合作导师是电子工程系教授王季陶。在这期间,他瞄准本领域的国际学术前沿,开展了铜互连技术和低介电常数互连介质等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学术成绩。博士后出站后,张卫留校工作,继续专注于集成电路领域的创新研究。

之后,张卫在德国做了一年半的“洪堡学者”,2002年5月他回到复旦大学。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支持下,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原子层沉积(ALD)高k栅介质的研究。

2003年,他搭建了国内第一台原子层沉积实验设备,随后他组织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原子层沉积技术学术会议,邀请了国内外ALD领域专家参会,迅速扩大了复旦大学在集成电路前沿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做科研就是要锲而不舍”

2004年,微电子学院青年教师孙清清还是一名大四学生,当时他在张卫课题组做毕业设计。每次跟来自美国的工程师一起安装设备时,他发现张卫总在旁边。

“几天接触下来,我感觉张老师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能从他身上学到东西。”本科毕业后,孙清清跟着张卫攻读研究生。如今,孙清清也已成长为一名学科带头人。“有时候,在大家觉得‘没必要’或‘不可能’的时候,他就不放弃,死磕,最后成功推进了。”孙清清说。集成电路领域的研究需要产学研深度合作。据孙清清回忆,张卫经常带着他们跟企业去谈,有时候每周都要飞过去。“是张老师的坚持打动了对方,最终合作得以成功。”孙清清说,“如果中间不坚持,事情肯定就‘泡汤’了。”

微电子学院2019级博士生徐航说:“老师对科研的态度非常认真严谨。有问题找他时,讨论中,他连一些小细节都不放过。他还会就你提出来的问题发散到面上,让你看到一些之前没考虑的问题,帮你理清科研思路。”

凭着这份韧劲,张卫几十年如一日,在科研路上孜孜不倦。近年来,他牵头承担了8项国家和上海市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在《科学》《自然》《自然-材料》《电子器件快报》等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30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180多项。

做有价值的人生导师

“作为一名老师,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为行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张卫说。除了潜心科研,张卫坚守在教学一线。他给本科生讲授《半导体材料》课程。一位复旦大学微电子专业20年前毕业的学生,现在已是企业高管,依然对张老师激情讲授的《半导体材料》课程印象深刻。

在张卫看来,“大学教育对一个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和选择非常重要。作为老师,我想不仅是做科研,更是作为人生导师。不仅传授知识,更要活用我过去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引导他们成长”。

多年来,他培养了一大批集成电路领域的优秀人才,其中5人获得国家高层次人才等称号,40多人担任我国集成电路头部企业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成长为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领军人物。

这两年,张卫还为高中生先修课堂上课,讲授“改变世界的芯片技术”。他说,芯片是现代工业的粮食,是我们国家高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希望通过先修课堂,让中学生对研究有了解,激发他们对科研世界的思考。

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谈到未来微电子学院的发展,张卫说,学院将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的需求,在平台建设、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进取,特别是要探索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解决产业核心技术问题,培养产业急需的创新型领军人才,走出一条新路径。

张卫说,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复旦大学集成电路学科成为教育部公布的新一轮“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全国高校唯一入选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已是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典型代表,将努力建设成为集成电路基础源头创新、前瞻性技术攻关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际一流微电子学院,为建设特色鲜明、引领创新、享誉世界学术殿堂的“第一个复旦”作贡献。

离开科研、教学,张卫的生活很简单,平常他最喜欢的活动就是跟家人一起打乒乓球或羽毛球。长期以来,他保持良好作息习惯,每天晚上11点之前睡觉,早上6点钟起床,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新的一天。

张卫寄语青年人:“你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要树立远大目标,将个人规划和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THE END
1.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及破局策略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高端通用芯片一直是各国前沿科技领域争夺的制高点,其制造技术代表着世界超精密制造的最高水平。毫无疑问,关注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厘清该领域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探索有效的突破之路,不仅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2024年经济工作“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部署,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515116
2.中国欲打造芯片制造强国是近年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的重要目标产业发展: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同时,必须认识到,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尤其是芯片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战略发展: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部署,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跃担任编写组组长、学科领域知名院...https://blog.csdn.net/blog_programb/article/details/140482962
3.中国政府为推动国产芯片发展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在全球经济的不断全球化背景下,半导体产业作为高科技领域的核心行业,其发展对国家信息技术、国防安全乃至整个经济结构都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随着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和贸易战的升级,中国芯片制造水平现状变得尤为敏感。面对这一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国产芯片的研发与生产,为国内外观察者提供了深入思考和分...https://www.twuzmdqk.com/qi-ye-dong-tai/171842.html
4.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府对芯片业的支持政策分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府对芯片业的支持政策分析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芯片产业不仅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键领域,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对高性能、高集成度、高精度芯片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为国内外多个参与者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https://www.wa3qj96hz.cn/zi-xun/708780.html
5.促进产业升级政府政策对中国芯片行业的支持人才是任何科技领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教育部和相关省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高等院校及其研究机构的人才培养投入,以及优化科研环境,为后续创新的需求做好准备。 国际战略布局调整 面对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环境,我国开始更加注重本土供应链安全性,同时也不断调整海外业务布局,以确保关键原材料供应稳定...https://www.wbhgwbnd.com/xin-pin/680506.html
6.科技部印发《“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二)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是国家战略需求 1.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需要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富国之基、强国之本。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要求制造业提供更先进的生产技术水平、高品质的消费产品、自主可控的重大技术装备。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增强制造领...https://www.miit.gov.cn/ztzl/lszt/tddsjcyfz/zctz/art/2020/art_93d9831d1da84c04ba19e3cf096e831e.html
7.郑力:百舸争流中国芯丨中国经营者曾晓洋:郑总说的应该是一个客观情况,在整个这个环节里面,应该是没有出大问题的,也体现了我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里面的供应链的完整性,稳定性上面还算是比较好的。 后疫情时代新场景对芯片需求量大增 刘晔:其实全球疫情爆发的时候,可能对于行业来说,影响会更大。那我们也知道,其实我们长电科技有一部分是海外销...https://www.yicai.com/news/100705067.html?spm=C73544894212.P59511941341.0.0
8....武器装备信息化的根基,军工电子迎来高需求报告精读军工行业作为国家层面的一个核心战略产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美国的技术、材料和设备等方面的封锁。在此背景下为保护国防安全,国家在军工电子产品领域投入较早,如 2010 年设立总额超过 1000 亿元的“核高基”专项基金,发布《信息产业发展指南》对芯片安全加固等核心技术做出指导等等。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2017...https://m.vzkoo.com/read/20220812d8cdc6e880e0b7ca892ff34a.html
9.2024年下半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深度分析工业自动化和医疗设备数字化正在推动对半导体芯片的需求增长。 ·需求新变化: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医疗机器人等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新型半导体技术如背面供电芯片和硅光子超高速芯片在2024年将取得重要突破。 3.4 5G网络部署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41276068&efid=ouXJ1y1-MWwpdcHwTozQ1Q
10.战略科技力量的内涵特征及对我国的意义学术博客的专栏战略科技力量如何定义?通过解析中央做出此项决策的背景,结合对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战略性科研组织的研究[1][2],笔者给出以下概括性定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指在战略必争的重点科技领域,体现国家战略意志、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直接支撑国家战略目标实现、代表国家战略科技水平的科技组织体系和能力的总称。 https://xueshu.blogchina.com/509695656.html
11.学习时报基础学科对关键领域的创新支撑意义重大,二者的有效结合是产生原创成果、攻克关键技术、破解“卡脖子”局面的不二法则。因此,强基计划主要面向有志于献身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优秀学生,胸怀国家大业,聚焦高端芯片、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及部分人文社科领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试点...https://paper.cntheory.com/html/2020-05/29/nw.D110000xxsb_20200529_1-A6.htm
12.报强基计划好不好?强基计划的好处与坏处?1、强基计划专业发展前景好,聚焦国家战略需求 强基计划是国家招生选拔的重大战略,招生专业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以及古文字、历史、哲学等学科领域。国家、社会、高校层面都非常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这些将是未来几十年内潜力无限的...https://www.gk100.com/read_3343066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