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有朝一日,人们能够利用大脑微芯片让那些处于“假昏迷”状态的人随心所欲地进行交流。
瑞士威斯中心的神经科学家乔纳斯·齐默尔曼(JonasZimmermann)说:“据我们所知,我们的研究是第一个帮助完全没有自主运动能力的人实现交流的研究,因此,芯片交流技术(BCI)是他们唯一的交流方式。”
假性昏迷也被称为“闭锁”综合症,因为虽然这些患者不能走路或说话,但他们仍然有清醒的意识,能够看、听、尝、闻、想和感觉。然而,如果没有移动嘴巴或舌头的能力,交流就会受到严重限制。如果眼睛仍然可以移动,患者有时可以眨眼或用他们的瞳孔“指向”以使自己被理解,但如果需要更高级的交流,这种基本的交流形式也无法实现。
本案中的男子就是这样一位患者。在确诊后的几个月内,他已经失去了走路和说话的能力。一年后,患者只能依靠呼吸机来进行呼吸。一年后,他失去了注视的能力。身体上极度的孤立,最终导致患者本人和他的家人都同意进行这项尖端实验。
在患者失去移动眼睛的能力之前,他同意进行外科手术,将两个微芯片植入他控制肌肉运动的那部分大脑。
每个芯片都配备了64个针状电极,可以感知他的意识移动。然后电极会将大脑活动发送到计算机,计算机将这些冲动转化为“是”或“否”信号。
过去,类似的大脑植入物允许一部分ALS患者通过计算机打字程序进行交流。但这是第一次让全身瘫痪、甚至没有能力转动眼珠的ALS患者能够做类似的事情。
“人们会去质疑这个项目的可行性。”未参与这项研究的脑机接口研究员MariskaVansteensel告诉记者。
*上图:大脑植入物的实验装置,加上生物反馈装置和拼写程序
这项技术需要数月的训练,但一旦患者学会了如何控制大脑信号的发射率,他就能够对拼写程序做出反应,并选择由程序大声说出的特定字母来组成单词甚至句子。
然而这项技术的准确性仍不完美。患者只能发出“是”或“否”的信号,准确率约为80%。有时他只能生成单词,不能生成句子。作者在他们的研究中写道:“这些明显的缺陷主要是由于这些系统是基于听觉反馈的,它们本质上比基于视觉反馈的系统要慢。”
ALS患者成功说出的第一句话,是对他案件的首席神经生物学家NielsBirbaumer的一句“谢谢”。接踵而至的一系列请求还有“妈妈我想按摩下头”和“我想大声放Tool乐队的专辑”等等。
紧接着,在手术后247天,患者在设备上给出了他的评价:“它真的有用”。在第251天,他给他的孩子发了一条信息:“我爱我酷酷的儿子”。然后他让孩子和他一起看一部迪斯尼电影。第462天,患者表示“最大的愿望是一张新床”,第二天可以和亲人一起去烧烤。
“如果有人表达出这样的句子,我会认为它传达出的信息是积极的。即使不是积极的,也不会是消极的。”该研究的第一作者UjwalChaudhary告诉记者。
“有一次我在那里,他对帮助照顾他的妹妹说:‘谢谢你所做的一切,姐姐'。在场所有人听闻后既感动又激动。”
然而这些患者的交流能力显然伴随着一系列伦理考虑。毕竟,谁会容忍在自己的脑子里植入芯片?一旦一个人再次学会了沟通,他们是否会对自己的未来、包括自己的护理方式提出要求?在我们充分理解和执行患者告诉我们的内容之前,这些系统需要有多准确?
我们还没有对这类技术制定规则,但如果该设备对其他患者也具有普适性,我们将需要开始面对这些伦理问题。
让晚期ALS患者恢复表达是一项巨大的医学突破,对个人及其家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解脱,我们如何回应这些声音取决于我们自己。
(科幻世界独家编译)
每日荐书
“目标已进入射程范围内,坐标(0,47,167)已锁定,请指......
不是狗的狗奔跑在不是天堂的天堂。...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Netflix电影。尽管Netflix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1990到2007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坏机器人制片公司最新的一部电影名为《霸主》(overlord),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很可能是一部在半遮半掩中秘密制作的科洛弗电影系列。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
科幻视听
尊敬的用户,您未能注册“中国数字科技馆”账号,请重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