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起搏器手术是一项比较新兴的微创神经外科手术,它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特定的“穴位”,可以解决帕金森患者的手抖、僵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人的大脑就像电脑的主机,是整个人体的中央控制器,许许多多的神经核团如同“芯片”,只有它们正常运作时,才能维持人正常的生命活动。帕金森患者就如人脑“芯片”出现故障,怎么办?人工装一个。
近日,昆明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任杰主任又成功为一名帕金森患者颅内植入“电子芯片”(脑起搏器),帮55岁的罗先生解决了长达17年的帕金森困扰。“好几年没下地走路,又能走路的感觉真好。”罗先生很激动,在病房的走道上来来回回的走了好几遍。
帕金森不再是“老年病”年轻人也会得
提起帕金森病,许多人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才会得,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帕金森病患者队伍中。罗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罗先生,55岁,来自德宏。最初犯病的时候年仅38岁,当时出现右手手抖、无力的现象,没有出现其他的症状就没有引起重视。罗先生的家属介绍,“当时我是怀疑得了帕金森,但是他(罗先生)怎么也不信,不相信自己会得那怪病,毕竟自己还年轻。”直到病情加重,四肢均出现抖动伴无力,方才来到云南省城某大医院就诊,以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服药治疗后的罗先生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好景不长,未过多久病情愈发严重,走路和行动开始变慢,不能完成精细的活动,也不能自己吃饭。
5年前,前往北京一家医院做了“右侧苍白球损毁术”,手术之后手脚抖动的现象有了明显改善,生活基本恢复正常。但是,3年前手脚又开始不听使唤,出现不自主的甩手、抖动,已经到了无法独立进食,无法独立行走,生活无法自理的田地。
昆明三博脑科任杰主任:苍白球损毁术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展,这种手术方式能降低病人肌张力,对患者全身症状可以有所缓解,但毁损双侧苍白球或丘脑,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DBS(帕金森脑深部电刺激术)则很少出现副作用,且手术可逆、可调。
坐着轮椅进来,自己走着出去
得知要在自己脑袋里装一个俗称“电子芯片”的脑起搏器,罗先生既好奇,又担心“脑起搏器是个什么东西?”“手术安全吗?”。
任杰主任表示,脑起搏器手术是一项比较新兴的微创神经外科手术。它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特定的“穴位”,可以解决帕金森患者的手抖、僵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另外,脑起搏器手术是一项成熟且低风险的微创手术,不会对脑组织造成永久性损害,也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无需过度担心。
通过任杰主任的耐心讲解,罗先生决定一试,心想“反正不会比现在更糟了吧?”。手术首先局麻放置刺激电极,然后全麻安装脉冲发生器,整个过程十分顺利。术后罗先生恢复良好,没有出现感染及并发症,没有神经功能障碍。
于术后第14天为罗先生做了脑起搏器开机,在“芯片”的帮助下,依赖轮椅多年的罗先生能甩开轮椅站立起来了,无需家人的搀扶,他迈开了稳健的脚步来回走动、转身,走了一遍又一遍,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也都一一消失。医生交代慢点走注意安全,罗先生激动的说“好几年没下地走路,又能走路的感觉真好。”
手术后第16天,罗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一步一步的自己走着出了院。
Q:什么样的患者可以做脑深部电刺激术?
昆明三博脑科医院任杰:符合以下几种情况的帕金森患者可以考虑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术。
1、原发性帕金森病,服用药物曾经有效。
2、药物疗效已逐渐降低或出现副作用。
3、疾病已开始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4、没有明确智力障碍,手术和随访合作良好。
5、术中或术后的测试刺激能有效控制下状的。当然DBS技术还可以治疗特发性震颤、扭转痉挛、肌张力障碍,癫痫和强迫症、严重抑郁症、严重焦虑症和恐怖症、神经性厌食症等功能疾病。
Q:深部脑刺激术(DBS)术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避免暴力作用刺激器和电极及电极连线放置的部位,以免损伤设备造成设备故障。
(2)避免到强磁场的地方,如:大型的变电站、大型的工矿企业等;
(3)避免靠近有磁性的东西,如大型音响的扬声器、冰箱门的磁条等,可能会意外开、关刺激器但不会损毁刺激器。当发现症状突然出现时不用慌张,可使用病人程控仪再次打开机器。
(4)术后如果做核磁检查,要注意先自行用程控仪关闭刺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