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沟通→获取资料→签署协议→实施对接
4月15日,大熊猫园园在四川卧龙神树坪基地享用了十多斤新鲜竹子和1公斤窝头后,启程前往奥地利美泉宫动物园。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将与美泉宫动物园,加大在大熊猫繁殖、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力度。
大圆脸、大眼睛、喜感的黑眼圈儿、圆乎乎的身体,一脸呆萌的神情。作为靠脸吃饭界的泰斗,大熊猫除了“卖萌”,还肩负着“和平使者”的职责。
不少人好奇:我国旅居国外的大熊猫有多少?大熊猫会一直在国外吗?它们的健康如何保障?
4月11日,游客们在丹麦哥本哈根动物园熊猫馆参观。(新华社记者郭晨摄)
59只大熊猫旅居海外,在海外产下的幼崽也属于中国
蓝蓝天工作室了解到,早年间,大熊猫被当做国礼赠送给其他国家。资料显示,从1957年到1985年,我国先后赠送给苏联、朝鲜、美国、墨西哥等9国23只大熊猫。这些大熊猫受到受赠国人民极大欢迎,为发展我国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作出重要贡献。
大熊猫的寿命一般在25年左右。当年为我国对外友好作出重要贡献的“和平使者”都已去世,如今仅有两只后代还健在,生活在墨西哥,它们的所有权属墨西哥,是仅有的两只所有权不属于中国的大熊猫。
目前,大熊猫国际交流主要形式是国际科研合作,这些大熊猫的“留洋”期一般为10—15年,在海外产下的幼崽也属于中国,大熊猫幼崽长到2—4岁后要回到中国。
截至目前,我国已与美国、英国、奥地利等18个国家的23个动物园开展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旅居海外的大熊猫达到59只。作为开展大熊猫国内外科研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与13个国家15家动物园建立大熊猫科研合作关系,先后有33只大熊猫旅居海外,共繁殖存活19仔,其中有14仔已经回到国内生活。
“国外合作单位在自然保护方面起步早、起点高,在保护管理、社区发展、生态旅游等方面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以大熊猫物种保护为契机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可以将国外好的技术、理念引入国内,提升大熊猫科研保护水平,进一步促进保护工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有关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国际科研合作为公众提供了就近观赏大熊猫的机会,让更多人领略到大熊猫的魅力,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展示、宣传等活动,还能提升公众保护意识,凝聚全社会力量保护大熊猫等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在国外有的动物园,看大熊猫需要“摇号”
大熊猫在国外有多受欢迎?恐怕很多人想象不到。
今年4月4日,中国大熊猫星二和毛二抵达丹麦哥本哈根。丹麦为两只熊猫修建了占地2450平方米的熊猫馆。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亲自为哥本哈根动物园熊猫馆揭幕,丹麦王储妃玛丽、丹麦文化大臣梅特·博克、中国驻丹麦大使邓英等出席了熊猫馆揭幕仪式。
“我们将尽最大努力照顾这两只非凡的动物,并为它们提供最佳的成长环境。”博克说。
2017年,大熊猫香香在日本东京都恩赐上野动物园出生,一下子就成了万人迷。每天都有游客排着长队,就为一睹香香的风采。在日本,不仅小孩子喜欢大熊猫,就连很多大人也非常喜爱,最著名的要数“每日panda桑”的记录者高氏贵博了,他专门买了上野动物园的年票,几乎每天定时定点来拍摄香香,记录观测香香的结果。
每天来看大熊猫的人太多了,上野动物园不得不采取摇号的方式。游客摇不上只能悻悻而归,摇上了也得忍受排几小时队的苦恼,不过很多人依然乐此不疲。统计数据显示,自香香与公众见面以后,2018年上野动物园游客量比2017年增加了100万人次。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资料照片)
出国大熊猫往往雌雄成对出行,不能是近亲
熊猫如此受欢迎,很多国家申请和中国进行大熊猫国际科研合作,但从中国带走大熊猫可不容易!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有关负责人向蓝蓝天工作室表示,进行科研合作的熊猫,往往雌雄成对出行,要满足遗传多样性要求,不能是近亲,这样才能进行繁育合作研究。我国会根据大熊猫人工繁育情况、保护管理需要,有针对性选择具备条件的合作单位开展国际科研合作。“符合条件的大熊猫圈养种群资源有限,国际科研合作会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有人担心,国外养大熊猫没经验,大熊猫健康出了问题怎么办?
“大熊猫保护是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一面旗帜。大熊猫国际科研合作开展以来,大熊猫受到国外当地人民的欢迎和喜爱,成为友谊的使者和桥梁,也进一步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动植物保护领域的合作。”这位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大与国外动物园在大熊猫繁殖、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力度,推动大熊猫保护研究取得新成效。(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寇江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