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次马斯克没直接用人做实验,而是用已经植入该设备的三只小猪进行了演示。结果显示,这些猪的大脑活动可以无线传输到附近的电脑,当马斯克抚摸它们的鼻子,这些小猪的大脑神经元会有所反应。
脑机接口,顾名思义就是在人脑或动物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起直接连接的“桥梁”,从而实现神经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信息交互与功能整合的技术。
人类对脑机接口的研究已经持续了数十年之久,并且取得了不少成绩。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脑机接口也逐渐划分成两个派别:非侵入式和侵入式。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在技术层面会比较容易实现一些。例如我们去医院做脑电图,那些电极片贴在我们身上,就能够读取我们的脑电波,这就相当于一种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只不过脑机接口技术最终要实现的是“操控”,所以脑机接口在读取脑电波之后还会加以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传输给外部,达到用意念操控设备的效果。
该团队构建了一种新的框架,采用人机相互适应的训练方式,改进了脑机接口中“大脑”和“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脑电图源成像的方式提升了非侵入性神经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最终将传统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学习能力提升了约60%,将连续追踪电脑光标的能力提升5倍以上,这对于需要借助假肢的有障人士而言是绝对的福音。
而一些知名的科技巨头如Facebook也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方面有所动作。在非侵入式状态下,Facebook利用AR眼镜构建了一个“大脑-计算机”系统,能够快速获取人脑中构思的单词或短语。
在测试过程中,设备会通过信号对测试者大脑中负责语言的区域进行跟踪,再根据人类发声器官的运动学原理将这些信息解码成句子。研究表明,该系统解码生成和感知这两类语言的准确率分别高达61%和76%。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还在几名接受癫痫治疗的志愿者的大脑表面放了一片电极,能够直接显示大脑皮层的信号,所以该技术对于治疗类似的疾病也是有推助作用的。
可以看到非侵入式阵营取得了不少成绩。而对于侵入式“阵营”,许多支持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人也不太认同,甚至在非侵入式学派中,有种观点认为“侵入式可能在100年内都不会被正常人所接受,因为付出的代价并非每个人所能承受的”。
所谓的侵入式脑机接口的“代价”,是说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过程复杂,周期也比较长。而且说白了,侵入式就是要在脑袋上挖个洞,然后把芯片装进去,还得考虑人体的排异反应,这种事确实不是现阶段的大众所能接受的,戴个设备体验一下还行,真要弄个芯片在自己脑子这里,想想都觉得恐怖。另外这种芯片不是一劳永逸,芯片也有寿命,也需要更新换代,届时还得冒着风险再度接受手术,这种事一次就已经够惊险了,再来几次大家心里就更没底了。
只不过马斯克一直都是个“科技狂人”,他好像不太在乎某项技术风险有多高,能不能稳赚不赔,而只在乎这个技术够不够前沿,够不够“酷”。在外界看来,他的想法时常天马行空,并且总是在不可能中实现可能:电动汽车、太阳能、火箭、甚至想要移居火星。
就连乔布斯的密友、苹果公司初期的合伙创始人SteveWozniak都曾在一次采访中表露出“马斯克可能会成为下一个乔布斯”的观点,因为马斯克既具备乔布斯那样的前瞻能力,又具备足够的勇气将想法付诸实践。
不能否认马斯克确实具备Steve提到的这些能力。早在去年,Neuralink就曾在旧金山召开过发布会,会上马斯克表示要用脑机接口实现让瘫痪患者操控计算机的目标。Neuralink的总裁MaxHodak表示,研究人员会在脑颅上使用无痛激光钻孔的方法植入侵入式芯片,尽可能减少侵入式手术对大脑的损伤,预计在2020年开始临床试验。
当时科技圈一片狂欢,而马斯克自己也表示可以用芯片治疗大脑疾病,实现与人工智能的共生,创造一个“和谐一致的未来”。
把芯片植入人脑,然后通过意念操控外部设备,这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般的场景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兴趣。在这次发布会的问答环节,马斯克表示用户植入脑机接口之后还能“召唤特斯拉、玩星球大战、储存或替换记忆”。
这些设想中的功能真的是很让人心动,不得不说马斯克很懂得如何“画饼”,但是这些真的都能像马斯克所说的那般成为现实吗?或者说,马斯克如此热衷于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他的目的就真的那么纯粹吗?
如果马斯克对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仅停留于实验室阶段,那么或许我们还可以相信他是一门心思做技术,然而现在的状况是,马斯克一门心思想要将这项技术尽快推向消费级市场,使之早日实现商业化。
一项技术商业化的前提应该是足够成熟,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成熟,更是经历了实践之后各种意义上的成熟,可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目前尚难以达到这一点。
从技术层面来看,非侵入派对侵入式技术的评价不是没有道理的。或许没有100年不能接受那么夸张,但是按马斯克的那种设想几年之内就普及肯定也行不通。
从商业层面来看,马斯克是为了吸引资本。我们都知道,吸引资本的关键节点之一就是要会“讲故事”。对于马斯克而言,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当然就是他“科技狂人”的人设。要说这个人设完全是假的也不准确,因为马斯克的前瞻意识和在创新方面的勇气是有目共睹的。
也正是因为马斯克身上这些独特之处和以往取得的突出成绩,才让资本对他以及他旗下公司的信任度增加。过去屡次在这方面尝到甜头的马斯克更需要巩固这种“人设”以谋求更多利益。看看马斯克的其他公司和项目,特斯拉得到了不少来自官方的补贴,SpaceX与星链也需要大量的风投才能进行下去。马斯克即使再怎么对技术狂热,最终也还是要落实到生意上。
而马斯克做的这种生意,决定了他非常需要一个激进的极客形象作为人设。因为在这个时代人们厌倦千篇一律,喜欢特立独行,这或许也是因为人们不敢逃离“常规”,所以更想看到与众不同的人,听到不落俗套的故事。其中或许有些“叶公好龙”的意味,然而这就是现实,资本也是如此,因为资本背后也是人在操控,所以找到一个鲜明的人设更有利于撑起资本市场。
因此在看待马斯克对脑机接口的热衷之时,不应单纯地认为他只是热爱技术,在马斯克做这件事的同时他必然也对生意上的利弊有所权衡,实际上我们也能从马斯克的一系列观点和动作中,感受到他对于侵入式脑机接口商用的急切心情。
当然特斯拉不只欧洲一个市场,但欧洲市场出现此种情况仍不该被特斯拉忽略。聪明的马斯克不会允许事态一直向糟糕的方向发展,必然要做些什么进行挽救。可以看到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下滑多是不可抗力因素引发,所以在其他业务上多下些功夫或许也能未雨绸缪,脑机接口自然就成了首选。
马斯克为了立人设、引资本,而对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拔苗助长”,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但并非不能被理解。
在商场上,只有让资本看到某项技术的商用价值,资本才会乐于入场,只有让外界看到这项技术的可行性,大众才会认可。当然不是说这样做就一定能达成目的,可若是不朝这个方向努力一下,那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但是这个过程是正常的市场规律之下必然会发生的事,而且商业化也需要寻找最佳契机,即使没有马斯克牵头,待时机成熟也自然会有别人来促成,并且马斯克对脑机接口技术“拔苗助长”是事实。所以没必要对此过于兴奋,更没必要神化马斯克或他此次推出的脑机接口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