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数据

“十三五”时期,是天津市加快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期,是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的城市定位要求,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天津市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并切实组织实施,对于推进口岸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口岸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口岸承载能力,保障国家战略顺利实施,实现天津城市定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中国北方对外开放门户作用,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国务院大通关改革方案,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口岸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编制《天津市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口岸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天津口岸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口岸经济规模实现新跨越,口岸开放大格局基本形成,大通关体系建设取得新发展,跨区域口岸合作不断深化,电子口岸功能日臻完善,整体通关环境明显改善。

(一)口岸经济规模实现新跨越

“十二五”时期,天津口岸主要客货吞吐量指标实现平稳发展,总体运行质量有所提高。2011年至2015年,天津海港外贸货物吞吐量由2.23亿吨增加到2.99亿吨,年均增长7.6%。集装箱外贸吞吐量由648.98万标箱增加到737.17万标箱,年均增长3.2%。海港出入境旅客由7.20万人次增加到48.97万人次,年均增长61.5%。空港国际及港澳台地区货邮吞吐量由11.02万吨增加到12.57万吨,年均增长3.3%。空港出入境旅客吞吐量由74.99万人次增加到204.78万人次,年均增长28.5%。2011年至2014年,天津口岸进出口贸易额由1972.50亿美元增加到2285.04亿美元,年均递增5.0%。2015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及天津港“8.12”事故等综合因素影响,天津口岸进出口贸易额降至1874.29亿美元,同比减少17.9%。

(二)口岸全线开放大格局基本形成

2014年,国务院批准新一轮天津港口岸对外扩大开放,海港口岸开放水域从“十一五”时期的470平方公里扩大到1590平方公里,批准大港港区、高沙岭港区、北塘港区等新建港区对外开放范围,批准新增的开放水域和岸线覆盖了天津港所有作业港区,为实现天津海港口岸由南至北全线开放大格局提供了国家级政策保障。天津港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截至2015年,生产性码头岸线总长34.6公里,拥有生产性泊位157个。“十二五”期间,大沽口港区口岸开放通过国家验收,天津港“一港八区”中已有5个港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大力推进大港港区等新建口岸尽快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天津港南北双港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三)口岸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期间,天津港口岸正式对外开放了中海油LNG、孚宝、思多而特、中粮佳悦、远航矿石、汇盛、博迈科等17个码头27个泊位,新增货物通过能力7600多万吨,功能涵盖液体化工、液化天然气、海洋工程、粮油、件散杂货等业务,支持了石油化工、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散货物流、粮油加工等产业发展,为优化口岸经济产业结构,增强口岸承载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口岸开放促进港口转型升级,服务保障了南港奥德费尔、中船重工、太原重工、临港博迈科、邮轮母港等新建大项目码头泊位口岸涉外使用,支持了船舶修造、海洋工程、邮轮客运等新兴产业发展。

(四)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五)口岸服务机制进一步创新

(六)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

天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信息系统于2015年7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天津口岸实现“互联网+”免费报关和港口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免费报关的重大突破。天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建成涉及11个单位的6项通关服务功能、9项港口服务功能和130多项在线查询和办事服务功能,完成了天津口岸原有各通关信息系统的全切换,“单一窗口”成为天津口岸办理通关业务的唯一信息化渠道,实现了口岸通关服务功能全覆盖。

(七)无纸化通关取得实质进展

(八)“三个一”通关模式扎实推进

(九)服务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完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服务模式、提升超大超限货物的通关、运输、口岸服务等综合能力、完善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通关业务一体化改革、进一步优化无水港布局、完善天津口岸与无水港之间在途运输监管模式、推动与内陆口岸通关协作等6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任务。推动海关备案清单、检验检疫监管、国际船舶登记等业务模式创新。实现了国内首单跨境跨关区海关异地监管船舶出口融资租赁业务。二是推动自贸试验区口岸设施建设。东疆保税港区全部10平方公里实现封关运作。东疆30万平方米现代化查验示范场所投入使用,实现了进出口集装箱顺势查验。专业化保税仓库、葡萄酒检测实验室、游艇保税仓、进口汽车检测线等一批新型口岸设施建成投用。东疆国际商品直营中心建成运营,成为水果、冻肉、水产品、集装箱装粮食和汽车进境指定口岸。

(十)口岸“一站式”通关服务模式复制推广

(十一)京津冀通关一体化取得重大突破

(十二)无水港建设成效显著

天津与内地合作共建无水港项目25个,其中,“十二五”期间新建10个。无水港项目覆盖了华北地区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北京、河北、内蒙、山西等地无水港18个;宁夏、陕西、新疆等地无水港4个;山东、河南等地无水港3个。无水港运营质量不断提高,实际投入运营无水港18个,“十二五”期间,无水港运营总量达124.88万标箱。

(十三)口岸服务区建设稳步推进

推动港口核心资源向我市开放型区县延伸,建设了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8.2万平方米货场及验放中心,年通过能力8万标准箱。实施了天津口岸第七类固体废物全部集中转运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办理通关,形成了海关、检验检疫、环保和园区“四位一体”的监管服务体系。

(十四)空港口岸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十五)电子口岸建设迈出新步伐

天津电子口岸已建成政务执法、综合物流、电子商务、电子货运、宏观决策和口岸信息等6个业务平台,拥有68项在线办事功能、89项信息查询功能,为企业提供全程口岸通关和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口岸与口岸单位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提供信息互换服务。

(十六)口岸机制建设得到新加强

天津口岸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港口集疏运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海港口岸查验场所和口岸物流流程有待整合优化,空港口岸运营规模和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二是口岸综合成本偏高,不利于进一步增强外贸导向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以港口为核心的国际贸易、航运、物流、金融和信息等服务业产业不强不大,高质口岸服务供给不足。四是口岸发展治理体系尚不完备,持续改进和完善工作以适应口岸发展新趋势的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五是面对国际贸易便利化新态势和国务院“三互”大通关建设改革要求,服务促进“一带一路”和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口岸工作还有很大发展和提升空间。

二、口岸发展面临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

(一)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加快实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叠加期。天津口岸建设与发展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天津城市定位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天津口岸要抓住重大历史使命和发展机遇,努力实现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

1.全球经济贸易新形势和我国经济新常态需要创新口岸管理与服务模式

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主体经济体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分化,区域合作呈现新趋势,各类自由贸易协定大量涌现,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加快重构,将对经济全球化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科技创新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大国推动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手段。我国经济发展动力转换逐步加快,产业向中高端、消费结构升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不断成长壮大,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加工贸易面临转型升级,服务贸易比例逐年上升,一般贸易向精品化、差异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贸易形式将成为口岸外贸的新业态,外贸结构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升级,这些改变必将带来口岸服务机制的变革,必将带动口岸监管与服务模式的转变,对天津口岸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服务能力、口岸集疏运能力、口岸物流及信息化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全球航运业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和物流重心持续向亚洲转移,大量优质的航运要素正加速向亚洲尤其是中国集聚,航运重心东移为天津国际一流口岸建设带来了历史机遇。发达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一流口岸越来越重视通过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来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迫切要求天津营造良好的口岸环境,吸引航运要素集聚,提升天津国际一流口岸的功能和地位。同时,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航运市场运力过剩等因素影响,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将影响天津口岸经济规模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口岸服务业的集聚与发展。天津口岸应把握国际航运业态发展新趋势,积极探索新业态下口岸管理与服务改革创新,通过完善口岸服务功能,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程度,提高通关效率,降低贸易成本,增强高端航运服务业集聚发展能力,适应全球航运业发展新要求,提升天津口岸国际影响力。

3.积极对接国际通行规则与惯例成为口岸发展的新要务

4.落实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天津口岸进一步发挥功能作用

5.新业态发展需要天津口岸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系列重要要求,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服务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实现天津城市定位为目标,推进口岸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口岸服务,增强口岸承载能力和服务辐射能力,提高口岸竞合能力,建设国际一流口岸,构建对外开放新平台。

(三)基本原则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坚持全面落实和服务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及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的原则,加快实现天津城市定位,服务国际港口城市、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二是集约协同治理。加强部门间资源共享共用和集约统筹,充分发挥监管资源的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口岸管理服务部门现有职能作用,推进综合执法,形成合力,注重沟通协作和构建伙伴关系,实现单向管理向多元化治理的转变。

三是安全便利高效。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口岸管理与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切实做到管住管好又高效便利。

四是服务转型发展。丰富口岸服务功能,提高口岸服务水平,将口岸服务优势转化为产业促进优势,服务促进自贸试验区及临港、临空等新兴产业及现代航运、跨境电商等新型业态发展,推进天津口岸经济向稳规模、优结构、重创新方向发展。

(四)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分别在口岸运行规模、口岸通关效率、口岸扩大开放、口岸服务辐射、口岸与国际规则惯例接轨等五方面实现如下目标:

1.口岸运行规模目标

到2020年,天津海港货物吞吐量预期达到6.5亿吨,较2015年(下同)年均递增3.7%,其中,口岸外贸货物吞吐量预期达到3.6亿吨,年均递增3.8%;集装箱吞吐量预期达到1700万标箱,年均递增3.8%,其中,口岸外贸集装箱吞吐量预期达到900万标箱,年均递增4.1%。国际邮轮进出境人员预期达到80万人次,年均递增13.2%。空港旅客吞吐量预期达到2500万人次,年均递增11.8%,其中,进出境旅客吞吐量预期达到370万人次,年均递增12.6%;空港货邮吞吐量预期达到60万吨,年均递增22.5%,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预期达到38万吨,年均递增24.8%。

2.口岸通关效率目标

3.口岸扩大开放目标

实现天津港口岸全线对外开放,大港港区、高沙岭港区、北塘港区(中心渔港)等港区口岸通过国家验收,实现正式对外开放,新建并开放一批码头口岸,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形成商业港、工业港、邮轮母港、休闲娱乐港、渔港等产业齐备的天津港口岸全面对外开放大格局。

4.口岸服务辐射目标

加强跨区域口岸合作,畅通口岸集疏运通道,充分发挥中国北方对外开放门户作用,建成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东承日韩,西联中亚,北通蒙俄,南接东南亚的“一带一路”战略枢纽。支持天津机场强化枢纽功能,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开拓国际航线加密国际航班,不断提高天津空港口岸中转服务能力。推动天津口岸功能向京津冀各市区县延伸,形成以天津港为龙头、各开放型市区县为节点的口岸辐射格局,服务京津冀各市区县开放型经济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5.口岸与国际规则惯例接轨目标

建立国际一流口岸指标体系,积极对接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以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及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学习借鉴先进管理服务理念和经验做法,加快国际一流口岸建设步伐,把天津口岸建设成为高水平对接国际规则与惯例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平台。

(五)工作思路

“十三五”期间,天津口岸工作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简政放权为抓手,以协同发展为纽带,积极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采用新思路、新观念、新技术,开辟一块自贸试验区口岸试验田、畅通一条中蒙俄欧经济走廊大通道,构建一张海陆交汇大开放网络,打造三个通关便利化体系,建设三个口岸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简称“三个一、两个三”工程)。

1.开辟一块自贸试验区口岸试验田

开辟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试验田”,研究先行先试一批口岸通关便利化创新措施,形成国家和天津两个层面的自贸试验区通关便利化体系,在促进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同时,将口岸管理服务新模式推广到条件成熟的自贸试验区外口岸区域。

2.畅通一条中蒙俄欧经济走廊大通道

充分利用天津口岸作为亚欧大陆桥东部最近起点,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区位优势,推进内陆无水港、海铁联运枢纽建设,创新跨区域口岸合作模式,以畅通“津新欧”“津蒙俄”等中蒙俄欧经济走廊大通道为着力点,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

3.构建一张海陆交汇大开放网络

形成以天津口岸为门户的中国北方对外开放与服务辐射网络。对外,实现天津海空两港口岸全线开放,提升口岸承载能力,推进通关便利化;对内,加强腹地与天津口岸的大通道建设,推动口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区域间执法互助体系。

4.打造三个通关便利化体系

一是深化“单一窗口”服务体系,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信息平台升级版,按照一次受理、一口对外的模式提供公共服务,为口岸查验单位搭建统一高效、安全规范的数据传输通道,为政府部门服务企业通关和贸易提供平台支撑保障,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口岸大数据信息服务。二是建立口岸综合执法体系,研究探索行政执法权相对集中行使和跨部门联合执法,实行联合审批、并联审批,做好监管设施资源整合,在有条件的口岸区域开展创新查验综合执法机制试点。三是建立口岸权责清单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研究探索制定公布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把制约口岸通关效率的因素减到最低。

5.建设三个口岸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一是口岸治理体系,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口岸服务效能,构建符合国际一流口岸建设发展需要的口岸治理体系。加快口岸工作机制创新与口岸立法步伐,营造便捷、高效、安全、法治的口岸环境。二是口岸诚信体系,建立经营人诚信评价体系,加强口岸部门、经营人间交流联系,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联合规范口岸经营行为,优化口岸市场环境,进一步树立天津口岸良好形象。三是口岸评价体系,参照国际规则和惯例,建立口岸运行监测体系和绩效评估机制,实行监测评价和持续改进完善的工作模式,服务天津国际一流口岸建设。

(六)战略步骤

——中远期(2018-2020年):实现天津港口岸全线对外开放。跨部门、跨区域、跨口岸的大通关协作机制有效建立,信息共享共用,同一部门内部统一监管标准、不同部门之间配合监管执法,互认监管结果,优化通关流程,形成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口岸管理服务体制机制。

三、口岸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深化口岸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

1.提升天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

2.创新口岸监管服务模式

3.推行口岸“一站式作业”改革

科学配置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等部门执法力量,建立协同配合机制,对职责任务相近、执法对象相同的,在条件成熟的区域,试行一个口岸执法部门联合其他有关部门联合协同执法,推行“联合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模式,逐步扩大“一站式作业”适用范围,推行到天津口岸所有具备条件的通关现场。海港、空港、口岸服务区等监管场所为联合查验提供基本保障条件。建立口岸电子化放行与信息反馈机制,实现电子化“一次放行”。一是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等口岸查验单位需要对同一运输工具进行检查时,实施联合登临检查;二是需要对同一进出口货物查验时,全部集中在符合口岸各查验部门规定的监管场所实施联合查验,实现共同到场、一次开箱、分别查验;三是在旅检、邮递和快件监管等环节,全面推行关检“一机两屏”。

4.拓展和规范通关服务

5.建立口岸发展与持续改进指标体系

(二)加强跨区域口岸合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完善跨区域口岸合作机制,深化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通关业务一体化改革。加强京津冀海空港口岸协同发展。深化与东、中、西部地区口岸合作。推进亚欧大陆桥建设,优化内陆无水港布局,推动内陆无水港扩能升级。深化区域通关改革,服务促进区域贸易便利化,服务促进天津港打造成为亚欧大陆桥东部起点、中蒙俄欧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

6.加强京津冀区域口岸大通关机制建设

7.服务促进京津冀海空港口岸合作

8.推进内陆无水港建设

一是进一步优化内陆无水港布局,加强与甘肃、青海、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合作,推动当地无水港或物流节点建设。加快推动在建无水港项目进度,积极推动内地政府在土地、财政等各方面对内陆无水港或物流节点建设给予支持,促进内陆无水港尽早具备口岸功能。二是支持和推进无水港转型升级,探索内陆无水港向物流园区、产业园区等模式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以宁夏惠农无水港为依托的惠农物流园区建设,积极推动在北京平谷无水港发展以冷链运输、红酒展示为核心的特色业务,研究探索以特色业务为基础的特色无水港建设。三是完善天津口岸与内陆无水港之间在途运输监管模式,推动内陆无水港在“一体化”通关模式下开展申报和验放等通关业务。研究提出内陆无水港出口集装箱扶持措施。探索内陆无水港启运港退税政策。

9.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口岸通关协作

一是畅通“津新欧”“津蒙俄”货运通道,发挥天津港作为亚欧大陆桥桥头堡作用,加强与满洲里、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地口岸合作,服务促进与俄罗斯、蒙古国、中亚、欧洲的贸易往来,适时争取中日韩自贸试验区先行启动条件。二是完善多式联运口岸服务体系,建设多式联运物流监管中心,设立海铁联运业务通关服务窗口,建立多式联运便捷通关模式,实现多式联运一次申报、指运地(出境地)一次查验,对换装地不改变施封状态的予以便捷通关。三是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建立覆盖口岸与腹地的保税网络系统,推动启运港退税政策加快落地,加强保税港区对内陆腹地的服务辐射带动作用。研究实施进出天津港集装箱车辆天津境内高速公路通行费优惠政策,降低口岸物流运输成本。四是加强跨区域口岸合作,深化跨区域通关服务体系,加强对内陆腹地、东部沿海地区进出口企业服务力度,为重点货类区域通关提供便利,推动天津口岸成为各省区的便捷出海通道。加强与各地口岸部门信息化合作,实现跨区域口岸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三)扩大口岸开放,提升口岸承载能力

进一步推进天津港口岸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口岸资源,扩大各新建港区口岸开放范围和运行规模,提高口岸承载能力,丰富口岸服务功能,服务促进港口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10.推进口岸扩大对外开放

11.整合口岸监管服务设施资源

12.优化口岸执法资源

13.加强口岸开放管理服务

(四)增强口岸服务功能,带动提升天津口岸整体通关环境

14.增创口岸服务功能新优势

一是探索支持新型贸易业态发展的口岸监管服务措施。建立健全与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规模、市场贸易方式转变、外贸综合服务试点发展相适应的通关管理服务机制。完善与服务贸易特点相适应的通关管理模式。探索支持租赁业发展的监管创新措施,做大做强融资租赁业。二是大力发展航运服务业增强口岸功能。服务小白楼、东疆港、于家堡、北疆南疆及空港经济区等航运功能集聚区建设,支持航运保险、航运保理、航运交易、航运咨询、船舶登记、海事仲裁、航运人才、休闲旅游等高端服务业发展。积极推进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贸易、离岸金融、期货保税交割、跨境电子商务等口岸服务功能建设,聚集航运要素,提升服务辐射效应,增强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三是加快新兴产业口岸服务能力建设。服务促进邮轮游艇产业加快发展,推进国际邮轮游艇监管、保税配送、船舶保税维修模式创新,支持自贸试验区设立国际邮轮旅游岸上配送中心。支持开展汽车平行进口。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大宗商品集散地。完善免税店政策,优化口岸免税店布局,促进免税业务健康发展。

15.加快自贸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监管制度创新与复制推广

(五)提升空港口岸运营规模和服务能力,建设区域枢纽机场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发挥天津机场在京津冀地区民航运输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改善通关服务软硬环境,推动航空物流产业发展。通过空港与自贸试验区的协同发展,提升天津机场枢纽功能,推动空港口岸成为我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亚太乃至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

16.拓展空港口岸服务功能

一是借助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区位优势,吸引全球航空资源在空港口岸聚集,推进空港口岸扩展保税仓储、商品展示、跨境电商、包装、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和采购等业务。支持空港口岸申报和建设国家指定水果、鲜花、冻品、粮食、肉类、整车等进境口岸。二是服务促进天津机场区域枢纽机场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构建功能完善的区域机场体系,强化货运枢纽功能,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加快推进航空物流园区建设,建设空港货运口岸大通关基地,促进区内报关报检、监管查验、保税仓储等通关资源整合,开展“一站式”口岸通关服务,全面提升天津航空物流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水平。三是进一步提升空港口岸进出境旅客通关服务保障能力,改造查验通道,优化通关流程,完善要客通关协调联动服务机制,营造良好的空港出入境服务环境。四是增强空港服务辐射能力,服务促进空铁联运、空陆联运向京冀地区拓展延伸,承接首都机场溢出客货流。优化区域机场航线网络,鼓励航空公司转移航班至天津机场,加大货运航线开发力度,提高航线网络通畅性,加密连通重点城市航班频次。五是服务临空经济加快发展,做大做强航空制造、航空金融、快递物流、飞机维修等航空产业,服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17.推动空港口岸通关监管模式创新

(六)提升科技信息化水平,打造智慧口岸

广泛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及移动网络等先进信息技术,促进口岸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资源按权限实现共享共用,大力实施“单一窗口”、跨境电商等重点信息化项目,全面提升电子口岸服务功能和水平,健全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构建集口岸执法、口岸物流、电子口岸为一体的通畅便捷、现代高效的口岸信息化体系,高标准、全方位打造智能化、网络化、可视化、协同化的“智慧口岸”。

18.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19.建立健全口岸信息共享共用机制

20.推进电子口岸升级发展

发挥电子口岸信息综合服务功能,整合口岸政务、通关监管、物流运输及公共服务信息,搭建高效畅通的信息传输通道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扩大一单多报系统应用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为政府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分析和决策依据,为口岸执法监管提供安全、稳定的信息技术服务,为进出口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综合信息查询和增值服务,提高口岸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大口岸信息化安全保障投入力度,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高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和应对系统安全突发事件能力。探索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推进天津电子口岸建设发展,探索具有天津特色的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发展路子。

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完善口岸发展领导和协调机制

(二)推进口岸治理体系建设

(三)加强口岸研发体系建设

加强口岸与港口航运政策体系研究,建设我市“国际口岸航运研究中心”,引进专业人才,与有关政府部门、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业内领军企业等建立广泛联系,加强口岸发展政策研究,用好、用足、用活港口口岸核心资源优势,为口岸统筹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和国际一流口岸建设提供口岸与港航方面的智力支撑。加强口岸与航运专业人才的开发、引进和培养,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开展人才教育培训,完善人才服务和评价体系,建设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的口岸人才队伍。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境外先进口岸管理和运行经验,加快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步伐。

THE END
1.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微博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官方微博。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微博主页、个人资料、相册。新浪微博,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https://weibo.com/singlewindow
2.中国(天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1 2 中央标准应用 地方特色应用 政务服务 产业服务 通关物流服务 贸易服务 口岸合作 客服中心https://www.singlewindow.tj.cn/
3.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统一门户网站是全国“单一窗口”的统一入口和口岸综合资讯服务平台,由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主办,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负责运行维护,于2016年12月31日正式上线运行。“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统一门户网站目前开通信息动态、标准规范、政策法规、服务指南、我要办事等五大板块及相关辅助功能,及时发布有...http://www.zzdh.net/wz/wzll25388.html
4.中国(内蒙古)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内蒙古)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温馨提示:推荐您使用谷歌浏览器或IE11浏览器! 中央标准应用 MORE>> 特色应用 MORE>>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MORE>> MORE>> 1 2 3 4 内蒙古电子口岸公司与中国交通信科集团成功牵手 31 2023-03 2023年3月27日上午,内蒙古电子口岸公司与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在北京举行项...http://www.nmgeport.com/
5.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单一窗口”?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单一窗口”? 据悉,长江海事部门在今年1月份推出了新举措,重点深化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单一窗口”全面应用,推行国际航行船舶航行维护“一对一”服务举措,实施口岸管理一次告知,助力国际贸易便利畅通。 “单一窗口”是国家为广大进出口企业搭建的公共信息平台,是国际通行的贸易便利化措施。我国拥有...https://www.zgsyb.com/news.html?aid=647179
6.中国(江苏)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关总署公告2024年第153号(关于进口老挝蚕茧检疫和卫生要求的公告) 2024-11-11 查看详细 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草局公告2024年第152号(关于优化进境植物繁殖材料检疫监管的公告) 2024-11-11 查看详细 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4年第151号(关于防止北马其顿蓝舌病传入我国的公告) 2024-11-06 查看详细 ...http://www.jssinglewindow.cn/more.html?type=2
7.中国(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24年9月23日,一艘来自悉尼的国际班轮(YM ETERNITY)顺利靠泊南沙港,企业通过中国(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口集装箱电子放货平台分别获取广州港中联国际船务代理有限公司签发的提货单、深圳市俊励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签发的设备交接单,顺利办理了进口提货手续。 https://www.singlewindow.gz.cn/gzsw/
8.中国(广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线咨询 点击与在线客服沟通~ 95198热线 95198(省内用户) 020-95198(国内用户) 微信咨询 助手下载 扫码关注广东电子口岸公众号 扫码下载广东电子口岸APP 中国(广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China (GuangDong) International Trade Single Window 版权所有 @ 广东省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 粤ICP备16092381号-1 ...http://www.singlewindow.gd.cn/
1.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助力第七届进博会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越办越好”总体要求,全力做好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通关服务和贸易便利化保障工作,根据市商务委(市口岸办)的有关部署,通关协调处会同亿通国际和报关协会等组建临时党小组和突击队,入驻场馆开展“单一窗口”服务站现场服务,并在中国银行综合服务区进行保障,为参展企业提供现场咨询和宣介...https://kab.sww.sh.gov.cn/xwzx/001001/20241111/0417f62b-c417-42f6-9cb3-022a4dd510fa.html
2.“跨境易融”平台在中国(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外贸物流金融...11月12日,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获悉,由该局联合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商务委等单位协同搭建的“跨境易融”数字金融服务平台(重庆自贸试验区陆路贸易金融服务平台),已于近日正式在中国(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 “这一平台的推出,标志着重庆在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国际陆路贸易便利化和金融服务创...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QMUAG605346936.html
3.中国(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面向厦门自贸片区及厦门口岸,为厦门口岸通关、商贸、物流及厦门自贸片区建设创新提供服务。单一窗口实现一个平台、一点接入、一次申报、一次办结,为企业提供更便捷、更便宜、更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实现口岸单位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主要https://www.singlewindow.xm.cn/index
4.中国(长沙)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长沙)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长沙“单一窗口”是长沙市人民政府物流与口岸办公室根据“单一窗口”国家标准,以及省市政府相关要求,为提高本地口岸通关效率,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而搭建的跨境贸易“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http://www.cssinglewindow.com/
5.全国首个!海南成为对境外游艇开展临时开放水域审批试点省份目前海南海事局已实现海事业务系统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家标准版的“互联互通”,船舶进出口岸申请数据和海事许可审批数据可“双向”传输;明确电子申报信息可作为许可审批依据。经核准并加盖船舶进出口岸审批电子印章后,企业可自主打印《船舶进口岸手续办妥通知单》《国际航行船舶出口岸许可证》等证书。船舶进出口岸海事行...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291916
6.中国(长沙)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长沙)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长沙“单一窗口”是长沙市人民政府物流与口岸办公室根据“单一窗口”国家标准,以及省市政府相关要求,为提高本地口岸通关效率,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而搭建的跨境贸易“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https://www.cssinglewindow.cn/portal
7.什么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到2017年底前,实现“单一窗口”标准版在全国推广应用。 到2020年底前,实现“单一窗口”功能由口岸通关执法环节向前置和后续环节拓展,进一步覆盖国际贸易链条各主要环节,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单一窗口”互联互通,使“单一窗口”成为中国全面参与塑造国际经济治理新格局的重要贸易基础设施。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4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