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国际贸易论文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跨境电商国际贸易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从近年来的就业情况来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并不乐观。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课程改革不能适应我国外贸发展形势的需要。

1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1课程体系中缺少跨境电商方面的内容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于2017年5月的《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为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传统进出易额。和传统进出口贸易相比,跨境电商在成本节约、信息公开、信息传播、支付的便捷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可以为我国中小型企业迅速进入海外市场开辟了一条便捷的通道,同时也为我国知名品牌提升国际知名度及打开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然而,目前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没有将跨境电商的内容进行及时地补充,而且跨境电商实训的环境大多是进行软件模拟,缺少真实项目的支撑,同时课程的内容相对于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也显得较为滞后。

2.2课程之间存在内容重复和矛盾现象

在课程标准制定和修订的过程中,每一门课程标准大多由授课教师本人来制定和修订的,而课程标准是授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与工作经验来制定和修订的,由于课程标准制定和修订的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导致课程内容存在重复甚至矛盾的现象。比如在“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中,其内容会涉及海运提单、运输方式、货运保险、结算工具和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其他课程如国际货运、外贸跟单、报关报检等课程中往往也会涉及。再比如,有的课程将信用证的基本当事人界定为开证人、开证行和受益人三方,而有的课程将信用证的基本当事人界定为开证人、开证行、受益人和通知行四方,如果教师在授课时没有对此作必要的解释,学生就会显得无所适从。显然,授课教师间缺少有效的沟通造成了课程内容的重复和矛盾,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3课程内容不能及时更新

2.4授课教师外贸实践经验不足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应注重对学生外贸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其专业课程的教学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既要求授课教师拥有较深厚的外贸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外贸外语水平,又要求有较丰富的外贸实践经验。然而,承担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大多是研究生毕业就承担专业课的教学,这些教师大多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往往缺乏外贸实践经验。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只能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对于国际贸易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往往从外贸专业教材的阅读中体会外贸工作的情景,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5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一般会安排一到两个学期的顶岗实习,但是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外贸企业往往处于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考虑,而且由于一家外贸企业短期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有限,导致了学生在实践环节很难接触到相对真实的进出口业务。所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大多采用基于外贸业务的模拟或仿真软件实训。由于学生缺乏对真实进出口贸易的感性认识,对专业教学中涉及的贸易术语、结算工具和方式的选择和应用、报关报检等业务环节和具体的业务操作也就缺少真实的了解和理性的感悟,从而导致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3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改革的对策

3.1将跨境电商的内容融入课程体系

在“互联网+国际贸易”大背景下,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形式,优化和调整课程体系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适应跨境电商迅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职业标准和区域外贸转型升级的需要,有选择地补充跨境电商方面的课程,如跨境电商操作、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跨境电商网络营销等,同时把真实的项目融入跨境电商及其实训内容中,并根据跨境电商的发展对课程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

3.2加强沟通和协作,确保课程体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制定和修订各门课程标准,应依据职业标准和区域外贸转型升级的需要,在对进出口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国际贸易专业负责人进行协调,对课程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进行合理的分工,并加强课程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者之间的沟通,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梳理,明确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安排教学进度时,注意课程之间的前后逻辑关系,使专业课程内容上做到无缝对接,确保课程体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3.3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和外贸发展形势相适应

3.4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真正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国际贸易专业方面的教学研讨和培训,使教师在提高理论知识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外贸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使其熟练掌握真实的进出口流程和业务操作,并严格执行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考评制度,杜绝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形式化;鼓励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外贸技能竞赛,在指导活动中锻炼和培养教师的外贸实践能力。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现状;问题;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30日

近几年,河北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先进省份相比,河北省跨境电子商务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因此,在“互联网+”战略下,分析研究河北省跨境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对于促进河北省外贸行业转型升级,促进河北省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河北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为了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河北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15年11月,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河北省将实施跨境电子商务“2212工程”,引导企业积极体验“互联网+进出口”商业模式,多措并举力促河北省跨境电商驶入快车道。清河羊绒、安平丝网等一批外贸优势行业,利用国内外第三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开展零售出口业务。部分企业自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公共海外仓启动建设,中东贸易平台总部结算中心落户承德。省电子口岸实体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确定了建设方案,成立了电子口岸公司,基础平台开放完成95%,2015年底已上线运行。但是,在河北省跨境电子商务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对电子商务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河北省很多外贸企业的思想还未转变,认为电子商务高深触不可及,尤其是一些农村的农产品基地和个体生产商墨守成规,仍守着传统外贸订单式进出口,这些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与应用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二)河北省专业性网站较少,而且已建成的网站利用率低。同时,因为河北省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不够熟悉,导致其很难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最终结果是浪费了资金,错失了良机。

(四)跨境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在跨境电商贸易中,物流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跨境电商市场的迅速发展,作为第三方物流的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电商企业的合作日趋密切。可以这样说,跨境物流企业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到跨境电商的发展。目前,河北省跨境物流企业发展缓慢,技术水平低。虽然,河北省有相当数量的仓储物流企业,但是在服务、规模、效益、运作成本、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还处于较低层次,做大做强的很少。河北省跨境物流企业发展滞后,直接制约了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

(五)跨境电商人才匮乏。跨境电子商务属于交叉性学科,既有国际贸易的特点,也有电子商务的特点。现在河北省设立国际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如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等学校,每年向企业输送大量的国际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但是,目前河北省尚无设置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特征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综合性需求较强,单一的专业可能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业界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发出这样的声音:招不到合适的跨境电商人才。另外,河北省又与北京、天津毗邻,跨境电商高端人才对京津的依赖程度较高,河北省吸引人才的环境有待改善。

二、促进河北省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策略

在“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抓住机遇,促进河北省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健康的发展。

(四)在跨境物流配送方面。跨境物流的发展,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河北省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跨境物流企业的建设,促进跨境物流企业开拓国际物流服务,鼓励河北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要进一步推进全省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快递配送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秦皇岛与曹妃甸海港,发挥沿海港口优势,加快建立物流信息网络。另外,建设仓储物流中心和集中监管场所,也非常有必要。当然,仓储物流中心的建设,要进行科学的选址,降低城市系统的干扰。可以支持邮政和国内外快递、物流企业依托石家庄综合保税区和武安保税物流中心设立仓储物流中心和集中监管场所,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物流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依托海外仓在境外建立快递物流分拨中心。

(五)在人才培养方面。首先,希望河北省有更多的高校来设置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出企业所需的跨境电商人才。据统计,跨境电商企业最需要的是有一定技巧和经过实战训练的中级人才,因此河北省企业要积极与高校、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企业与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和实习机会,学校也为企业提供服务,如学生可依托全球速卖通、Ebay、阿里巴巴等跨境电商平台,来帮助企业从事产品、邮件处理、回复询盘等工作,实现共赢。对企业而言,学校为企业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场所,提高了企业的利润,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培养了跨境电商人才;其次,河北省应出台相应措施,吸引电子商务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⒂氲胶颖笔】缇车缱由涛竦慕ㄉ柚欣础T谡飧鑫侍馍希可以借鉴浙江省的先进经验,如建立电子商务奖励专项资金,对于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个人给予奖励。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京文.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河北学刊,2016.1.

[2]尹珊.河北省与浙江省外贸电子商务的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2.

[3]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2015.11.

国际贸易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大数据时代的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摘要:时至今日,大数据作为海量的数据存储,将我们的日常生活囊括其中。徜徉在数据的海洋中,由数据信息挖掘和利用所带来的技术创新、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以及新的竞争优势和新价值的产生已成为新一轮的生产力增长点。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国际贸易

一、引言与理论研究综述

二、大数据时代国际贸易学的新发展

2.大数据促进了贸易方式的多样化

3.大数据充实了国际贸易的内容

4.大数据为改变世界贸易格局提供了机遇

自二战以后,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便形成了南北两极分化的格局,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或资源因素占据着贸易优势地位,主导着世界贸易长达一个多世纪并呈长期保持优势的态势。近百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曾尝试多种改革手段,企图实现贸易额的快速增长、贸易条件的改善和贸易地位的提升,但一直收效甚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大数据发展的大环境下,国际贸易并不太多强调国家的天然资源基础而依赖于数据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其优势的获取能力具有后天的可培育性,这为发展中国家的赶超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大数据信息的充分识别和挖掘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对国际市场消费需求的合理定位和预测,从而减少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实现资源的最合理配置。这样,发展中国家在新一轮的贸易竞争中有望提升其竞争力,获取贸易地位的提升,进而改变世界二元贸易格局。

5.大数据带来了新的贸易风险

三、结论与展望

时至今日,大数据作为海量的数据存储,将我们的日常生活囊括其中。徜徉在数据的海洋中,由数据信息挖掘和利用所带来的技术创新、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以及新的竞争优势和新价值的产生已成为新一轮的生产力增长点。在此大环境下,我们分析国际贸易的新发展是可行且必要的。同时,在厘清新的时代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之余,还应将其上升到理论层次,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后续研究者做出更为具体而实际的理论政策建议。本文在对大数据时代下国家贸易理论层面可能发生的变化做了基本研究,不足之处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得以完善,也期待更多的理论研究者将目光延伸到大数据时代国际贸易学理论新发展这一领域,以共同探讨贸易理论的时代特点。

参考文献

1、我国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基于1991-2005年数据的实证研究曲建忠;张战梅;国际贸易问题2008-01-15

2、论国际文化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李怀亮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20

国际贸易学毕业论文范文二: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变革

摘要:传统的国际贸易在运营上是以单向物流为主,而电子商务实现了四流一体的全新战略,即形成以物流为依据,以资金流为形式,以信息流为核心,以商流为主体的新的经营管理模式。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

一、电子商务的兴起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交易各方不相谋面,通过电子交易方式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它不仅简化了国际贸易程序,而且成本低廉、大大提高了国际贸易的运行效率,实现了国际贸易活动的全球化、简易化、信息化、智能化、无纸化,目前已经广泛存在于商业贸易活动中,并在推动经济全球化方面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基本应用

传统的国际贸易活动环节众多,业务操作过程复杂繁琐,费时费力。电子商务将交易各方连成一体,把原来传统商业模式中的各项活动转移到互联网上,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实现如下基本应用:

1.选定贸易伙伴。

2.便捷贸易磋商。

3.网签与支付。

贸易双方运用电子商务,可以在建立的网站中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来彼此沟通,实现各种交易信息的传输。若想达成交易可以签订电子合同,并可通过网上银行和信用卡公司的参与实现网上支付。在网上进行的这些业务,过程快捷方便、节省开销,有专门的电子加密等技术保证客户和商家的商业信息不致泄露。

4.网上交易管理。

三、电子商务推动了国际贸易发生变革

1.改变了国际贸易的运行环境。

传统实体市场的低速度决定了商品交易规模和范围的有限性,而电子商务的兴起,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市场空间,出现了电子化的虚拟市场。在电子商务这种虚拟化的业务运行环境中,商务活动中的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以数字方式开展交互式的商业活动,通过网上虚拟信息的交换,商务信息的传递被高速流转,商务主体之间的距离被缩短,商务交易的时空限制被突破,商务交易的范围被全球化。因此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为交易各方创造了更高效的贸易市场。不仅如此,电子商务中网上的咨询、订货、促销与谈判也为国际贸易开辟了新的发展形势。但另一方面,有时交易者本身的直觉会被虚拟的网络所埋没,这样会使交易出现不确定性。另外,一些网上交易风险也要引起重视,如来自网络黑客的攻击或病毒的人侵。

2.扩大了国际贸易的经营主体。

贸易中介在在传统贸易方式下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把电子商务广泛应用到国际贸易实践,会引发贸易主体发生变化,随之催生了众多向全球市场提品或服务的虚拟公司,主要是指网上经营的公司或者服务公司等。这种虚拟组织在功能和效果上己经远远超出了原有的中介公司,并迅速成为新的国际贸易经营主体。电子商务条件下,信息网络技术将在专业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这些企业联为一体,利用互联网形成一个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在网络上高效、快捷地为国际市场提供更好地服务和产品,实现过去由单一公司或者企业无法承担的市场职责。同时,电子商务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不仅简化了传统国际贸易业务的操作程序,还能让比较薄弱的中小企业轻松地进人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扩大了国际贸易的经营主体。

3.创新了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

4.完善了传统国际贸易的经营管理方式。

【关键词】WTO,国际文化贸易,文化例外,案例分析

一、国际文化贸易与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

世界贸易组织对于文化贸易的约束相对灵活,“文化例外”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1993年,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由于其强大的文化实力,试图将影视业等文化产品与服务等同于一般商业,接受GATT(WTO的前身)的规制;但是法国和加拿大则提出“文化例外”的主张,认为文化产品具有特殊性,不应像其他商品一样进行流通。经过激烈的谈判,最终将影视产品排除在一般商品适用的GATT规则之外。自此,“文化例外”的概念被人所熟知。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的对外文化贸易在此过程中迅猛发展。2010年,中国文化贸易出口总额达978.8亿美元,相当于2002年文化贸易出口总额的3倍;2010年,中国文化贸易进口总额为79.6亿美元,相当于2002年文化贸易进口总额的2.9倍;从贸易平衡看,2002―2010年,中国文化贸易呈总体顺差、结构性逆差状态,且总体顺差随着出口额的不断增长逐步扩大。

二、中美出版物市场准入案

2007年4月10日,美国就“中国影响出版物和视听娱乐产品的贸易权和分销服务措施案”请求与中国磋商,随后欧盟也提出与中国磋商。2007年6月5日到6月6日,各方在日内瓦进行磋商,但是并未达成有效共识。

本案中,美国提出磋商的事宜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方面贸易权,美国认为,虽然中国在《入世议定书》中承诺,入世后3年内全面开放其贸易,但中国仍采取了多种措施为一些政府指定的企业以及国有合作企业保留了进口供影院放映的电影、家庭视听娱乐产品(如:录像带和DVD)、录音产品和出版物(如:书籍、杂志、报纸和电子出版物)的权利;第二方面分销服务,美国认为,中国虽然在其服务贸易具体承诺表中对分销服务业和视听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做出了承诺,中国仍采取了多种措施对致力于从事出版物和一些家庭视听娱乐产品分销的外国服务供应商进行市场准入限制。

三、总结与建议

本文以“中美出版物市场准入案”这样一个关于“文化例外”概念的案例论述并说明了正确运用WTO规则对于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基于WTO规则框架为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提出建议:

第二、保护中国的文化产业市场,进一步保护中国的意识形态不受侵犯。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不同于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在发展文化贸易之时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而不考虑对国家与意识形态的影响。美国等国家强势的文化侵入为中国的文化贸易发展增添了一份不稳定性,中国需在发展文化贸易的同时加大对外来文化的监管审查力度。

第三、发展文化贸易的同时,加大对中国自身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使我国的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在不违反WTO规则的情况下宣扬中国文化,而且还能使中华文化的良好形象牢牢屹立在国民心中,不至于被外来强势文化同化。

参考文献:

[1]李小牧,李嘉珊.国际文化贸易:关于概念的综述和辨析[J].国际贸易,2007,(2):41-44

[2]吴承忠,牟阳.从WTO与“文化例外”看国际文化贸易规则[J].国际贸易问题,2013,(3):132-142

[3]龚柏华.“中美出版物市场准入WTO案”援引GATT第20条“公共道德例外”的法律分析[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9,(10):30-37,44

[4]龚柏华.中国入世十年主动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实践述评[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1,(9):9-18

关键词:B2C;跨境电子商务;物流

中图分类号:F713.365.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B2Ccross-borderE-commercehasdevelopedrapidlyinourcountry,butthecross-borderlogisticshasnotyetadaptedtothedevelopmentof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bothcannotachieve.Thelagofcross-borderlogisticssystemconstructionandhighcross-borderlogisticscost,seriouslyhinderedthefurtherdevelopmentofB2Ccross-borderE-commerceenterprisesinourcountry.SothisarticleintoourcountryB2Ccross-borderelectricitybusinesslogisticsbasedontheanalysisofthestatusquo,explorethecountermeasure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cross-borderelectronicbusinesslogisticsinourcountry,inordertomeettheneedsofChina'sB2Ccross-borderE-commerce.

Keywords:B2C;Cross-borderE-commerce;logistics

0引言

B2C跨境电子商务就是国内企业和商家通过跨境交易平台或者自建外贸独立网站,借助廉价快捷的国际快递或者国际航空小包,将产品和服务直接卖给国外批发零售商或者终端消费者。从具体交易形式来说,跨境电子商务就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买卖双方利用互联网线上平台实现产品展示、市场推广、信息传递、合同签订、资金支付甚至物流配送及跟踪等交易环节。

1我国B2C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B2C跨境电商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态势,渐渐成为我国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因此跨境物流行业也被迫快速发展,以满足超负荷运作的市场物流运输需求。然而在跨境电商飞速发展的同时,跨境物流却成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短板。当前我国仍以粗放的物流模式把货物发送到全球,依然是靠低价来赢得市场,物流主要由TNT、联合包裹(UPS)、敦豪航空货运公司(DHL)、马士基国际海运、联邦快递(FedEx)等国际物流快递公司承运,而国内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的“国际e邮宝”由于入市稍晚,市场占有率比较低。

与国内物流相比,跨境物流除具备其共性外,还伴随国际性等特点,涉及范围更大、影响更深远,跨境物流不仅与多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活动紧密相连,更受多个国家间多方面、多因素的影响。物流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存在国家差异,不同国家其标准也不同,国内物流、国际物流与目的国物流在衔接上会存在障碍,导致顺畅的跨境物流系统难以构建。物流环境的差异,导致在跨境物流、运输与配送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的法律、文化、习俗、观念、语言、技术、设施等,增加了跨境物流的运作难度和系统复杂性。此外,如关税、非关税壁垒、物流成本、空间距离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制约跨境物流。目前,我国跨境物流还停留在传统的商品运输、配送、货代等层面,物流高端服务与增值服务缺失,无法提供物流系统集成、供应链优化解决方案、大数据物流、云计算信息平台、跨境物流金融,海外即时送能力不足等。同时,国内物流、国际物流与目的国物流在衔接、可视化、信息透明度等方面表现较差,影响并降低了顾客对跨境物流的满意度。

2我国B2C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

2.1物流运营成本高

对于B2C跨境电商卖家来说,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网络订单产生之时更快地把货物发到国外去。目前,像敦煌网、速卖通、环球资源等国内知名的跨境电子商务网站,主要与国内最大的物流快递EMS合作。以一件空运美国600g的货品举例,EMS需要118元,7~15天可以到达;如果用国际上FEDEX、DHL、UPS等快递公司运输速度快,3

2.2物流配送速度慢

如果B2C跨境电商卖家选用成本较低的国际小包或者集中发货的方式,其时效性不能得到保证。国际小包或集中发货的时效通常为20~30天才能到货,与本地快递和其他物流方式3天左右的到货时效相比较而言,国外消费者更愿意从本地消费。采用成本较低的国际小包,虽然其价格较低,如空运美国每千90元,但速度很慢,而且容易出现丢包的现象。目前卖家采用“小包”发往欧美等成熟市场需要10~15天,到达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则需要45天以上,甚至经常有包裹超过半年才送达目的地,买家体验极差。此外,单个“小包”限重2公斤,如买家单次购买的数量较多,则卖家需要将商品拆分成多个“小包”方能邮寄,这样给买卖双方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3国家政策法规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建立基础信息标准和接口的规范准则,陆续出台关于跨境电商的政策,如“国六条”明确支持跨境电商发展,并通过税收、海关、质检、支付、信用和外汇等六项措施来落实,财政部联合国税总局明确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税收优惠政策等。而这些政策对所有零售出口企业来说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一些试点实现了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与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套企业之间的标准化信息流通,但服务产业链的发展依然滞后,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尚未形成,配套的法律法规和信用体系等也有待健全,这些在无形中都阻碍了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

3促进我国B2C跨境电商物流健康发展的对策

现如今,跨境电子商务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却跟不上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满足不了跨境电子商务的需要。因此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需要不断改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B2C跨境电子商务。

3.1建立B2C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战略联盟

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角度出发,单独自营物流会增加企业的物流成本,但是,从规模经济效益来讲,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之间可以进行物流合作,建立物流战略联盟。由多个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分别在国内外各成立一个物流仓储中心,联盟的会员可以将货物运输至国内物流配送中心储存,海外买家下单后,物流配送中心根据发货指令发货至海外配送中心,海外配送中心再根据送货指令将货物配送至海外买家反之亦然。

3.2为顾客提供定制化跨境物流服务

3.3健全标准规范和法律机制

[1]曹淑艳,李振欣.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3(3):23-25.

[2]金明,刘盈丰,郭泉.浅析跨境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问题[J].商场现代化,2014(30):43-44.

关键词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09.021

InnovativeExplorationofEconomicandTradeApplicationTalentsTrainingModeofMultipleCooperationbetweenSchoolandGovernmentandEnterprises

――TakingtheInternationalEconomyandTradeofWuzhouUniversityasanexample

WEIGekun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WuzhouUniversity,Wuzhou,Guangxi,543002)

AbstractAtpresent,Localuniversitiesareinthecriticalstageofapplicationtransformation.InternationalEconomicsandtrade,astheearliestestablishmentoftheprofessionalinWuzhouUniversity,hasachievedgoodresultsthroughtheuseoftheschoolandenterprisemultiembeddedcooperationinpersonneltraining.Thispaperexpoundsthepracticalexplorationintheaspectsoftalenttraininggoalorientation,professionalcurriculumreform,practicalcurriculumreform,theconstructionofdoublequalifiedteachersandstudentactivities,inthecourseofinternationaleconomyandtradespecialtyconstructionofWuzhouUniversity.

KeywordsWuzhouUniversity;InternationalEconomicsandtrademajor;talentcultivation

1依据禀赋条件,确立协同育人培养目标

区别于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学校顶层设计的“实基础,适口径,重能力,能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凸显学校“紧贴业界,校地协同,东融西联,通江达海”的办学特色,重点面向“一区一带”(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以及东南亚地区,辐射两广,为了实现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广泛联合企事业和政府等部门,以培养从事涉外经济管理及操作的外向型和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

2积极吸进广泛社会优质资源

3采取“模块定课”的专业课程改革

由于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区别与科研型高校人才培养,要求在学生适度掌握经贸理论基础上,重点在于应用型专业技能培养。依据当前国际贸易热点以及所在地方经济发展重点行业,结合专业所在院校具有的教学资源条件,将专业限定选修课分模块进行设置,主要有划分为国际物流、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培养三个模块方向。模块方向下设特色化的多门专业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专业方向不同意愿选择其中一个模块方向课程进行学习,既为学生提供了差异化的教学服务,同时又可以深化学生专业课学习。考虑到课程模块设置需要学生对专业发展以及职业规划有较准确的定位,在入学之初,由开展系列针对性较强专业素质培训讲座及学生活动,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行业发展动态及市场人才需求等使学生能够明确培养目标以及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较为准确的把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为保证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要求,构建并优化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拓展课为主要内容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拓展课三大模块中,嵌入由行业专家参与的实践性课程,构建多层次的实践课程体系,使实践性课程所占学分比例进一步提升,以强化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精品课为龙头,加强重点课程、优秀课程的建设。通过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训”、“国际结算”等专业核心课程开展系列课程改革,加大实训的课时比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思中学”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的实践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4采用“请进来”与“送出去”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5教学规模、学生受益面和社会效益

通过多向嵌入式共同培养专业人才,使得梧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于贸易专业在校学生约500人均得到不同层次的应用型高水平培养,保证培养过程能实现学科竞赛、项目驱动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实现实践实训综合课程和体系的改革。由此,每年可以培养100名左右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学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4%以上,30%以上学生在梧州市或梧州地区就业,20%以上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一些经验在其他高校和同行教师中得到了推广,且得到了较好的评价。

本论文是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5JGA350);梧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5Wyjg2015B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1]李国安,童百利,沈光生.“三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

[2]方杰,钱叶舒,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就业竞争力[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9).

[3]广银芳.《进出口业务综合实训》课程项目教学的实践[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综述

一、实践教学改革

改革培养模式,抓住国贸专业实践改革建设“牛鼻子”。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在环境变化下,动态稳定性与开放性相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生态教学系统。作为培养方式在学校教学系统与社会大环境之间得到一定的重视,某些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实践、理论)教学的结合构筑了一套完整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二者交叉进行,互相兼顾,形成理论服务于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良性循环发展。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关于实践教学目标的研究

1.强调实践教学以素质拓展为目标

有研究观点表明,实践教学是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实践教学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自我教育,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创新能力(曹亮,2007)[1]。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真实社会环境,开放的,动态平台。一方面利于学生吃透理论概念能综合运用于实践,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在实验平台掌握操作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找出问题所在点针对主要矛盾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也利于在学生思维,观念上的自主创新。强调实践教学以素质拓展为目标是在动态变化发展的社会下不可忽视的一项时代主题。

2.注重实践教学以专业素养拓展为目标

实践教学更能体现培养专业素养能力,更能为进出口外贸企业培养胜任工作要求的专职人才。实践教学的操作性和素质教育性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学上更接近于培养社会所需求的能力这一目标,因此从满足社会角度剖析理应多加重视。有研究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为满足企业,社会所需为目的,技术应用型复合能力培养为主线,提出应以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改革目标,而对实践教学进行合理的优化整合,形成混合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王萍,2004[2]。国际贸易活动中一批优秀的外贸人才理应是能适应现代贸易活动的各种挑战,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必须以国际贸易所需的技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但由于各方面因素国贸专业在实践过程中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训练效果不佳,实践项目流于表面,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操作性的掌握”因此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落到实处很关键。

(二)关于实践教学改革方式的研究

1.结构优化论

结构优化论研究体现对“实践体系”层面的梳理和归纳,具有逻辑性格系统性,宏观知识点的教学结构构建。该模式下网状系统结构模型和线性结构模型是最典型的。

一种是网状系统结构模型,它具有纵横二维性。纵向的教学内容以(知识能力)为一维度,横向的教学内容在教育形式(教学实践活动)方面为一维度。二者对实践教学的如何开展提出一套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开发方案,包括对内容,方法,目标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利于实现现代对外贸易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例如,有研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即(思想道德、心理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四项素质提出要求、在创新潜能方面以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为纵坐标提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综合创新训练体系及评价方法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显然学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提出的全新教学理念对大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建设有提升,达于此教学管理的名度化,科学性可得以显现出来。若理念不付諸行动流于表面,形式主义任然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

2.内容优化理论

(三)关于实践教学发展趋势的研究

1.教学体系设计趋向于多元性、时代性和国际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教育市场必定是多元化,多样化,灵活的体系,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通过研究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结合国贸实时发展情况,动态发展趋势,综合调整教学策略。外贸领域新发展,,而教学体系设计对结构的构造方面突出“国际化”“时代性”的专业特征(王亚新,2010)[6]。现代,由于经济全球化形成人才全球性竞争,在教育方面综合性,开放性,国际化是现展的趋势,教育也应与此形式相适应。

2.实践教学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

国际贸易活动复杂性、流动性、对于从事国际外贸活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高要求,在实践教学中为丰富课程体系增添新要素,个创成分可满足教育需求的多样化。通过分析有学者提出在对实践教学的成果评价中除了基本的素质,综合素质的提升才是重中之重,综合素质即包含思想道德,文化科技,业务知识,身心,心理各方面,都应全面整体把握。通过开发综合素质训练内容,将形成更加科学、全面的实践课程结构,通过开发综合训练内容,将形成更加科学,良性健康的课程系统,将对培养一批外贸经济管理人才起着过渡性的作用(翁伟,2013)[7]。

3.实践教学打造一批“双师型”师资队伍

通过研究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连接理论和实际的桥梁,二者是互为补充的关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之丰富理论,因此,两者综合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双师型”教师则要求具备有着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对商务环境和外贸流程非常熟悉结合中国教学实践的情况,派教师到外贸企业学习,熟悉外贸操作流程,参加企业培训,对以后积极指导学生实践学习有着重大的作用(唐卫红,2015)[8]。另一方面院校作为教师教学的支持,应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培训,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研讨会,培训会,积累教学经验,也要加强教师实物操作能力。总之,实践课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改革上,坚持教学过程中的产学结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

总的来看,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改革在方式,场地,设备,实施的可能性方面更为复杂是一项系统和艰巨的工程。无论是单方面强调目标、方式的改革都不可能全面的达到教学改革的最佳效果,国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明确理论学习是手段,实践操作是目的,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科学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研究。

二、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高校院系、专业、课程的增加,国贸专业教学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而在实践教学框架下系统性和完整性是衡量其科学性的重要标准。在现今实践教学中存在课程设置中存在门数多泛而不精,实践课和理论课结合欠科学,课程中存在较多的累加现象,创新度不够等问题成为了高校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如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教学效果,方式的管理成为国贸专业在当今时代下不可回避的焦点。学者们关于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实务类课程教学改革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未来教育要朝着面向社会,服务学生,走以特色需求的道路,实务类课程教学改革更应突出它的知识性,实用性和合理性。实务类课程对学生综合培养素质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对于实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中大多学者都强调了实务类课程教学改革要与实际相结合,并从多个层面进行。有学者通过研究从科学调整实务类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打造师资队伍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处在当前的教学阶段,国贸专业的实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实施,课程设置紧跟市场和企业变化,加强教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将结合学生发展特征,市场需求,教材跟新三者有机的结合创新,这样才能够为理論和实践的结合打下坚实基础(朱桥艳,2016)[9]。

(二)金融理财类课程教学改革

金融理财类课程作为国贸专业,金融学专业,市场营销,等经济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时代性和专业性并重的课程特点,其主要特点在于要求学生掌握金融理论知识如何熟练运用于市场的操作。在金融理财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中,学者们将侧重点放到了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上。通过研究有学者认为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的创新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探索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理论高效运用于实践意义颇大。在此基础上他给出了理论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加深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建议(孙阁斐,2009)[10]。另一位学者亦给出了相似的理解和建议,她认为金融理财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在于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经典案例的课堂教学,金融类专家进行讲座关于金融知识的讲解,让课堂上学生直接与经验丰富的实际工作者交流金融问题,从而达到学生与新思维触碰的教学效果,拓展学习的目的以及强化知识吸收,金融理财类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在于先进的理论成果应用于金融实践中需要新知识,新方法,新知识的融合(陈汇才,2009)[11]。

(三)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

回顾高校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国高等教育在某些程度上取得一定的成果,比如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数量的增加,如何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面向社会,服务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新需求,对全新课程体系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系统的改革和创新,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实践性专业,加强毕业生实践的任务十分紧迫,以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不容回避。

1.强调课程设置上要“精益求精”

有学者分析了当前国贸专业在课程安排、教学方法、实训教学三个方面的不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从纵向结构上将持续三大板块论:公共教育课程板块,学科基础课程板块,专业课程板块组合模式,这三种板块的组合模式更改不易,而不断调整,优化,不失为有效的方法。基于第一板块的公共教育课程,加强对通识教育课程的细化和整合,可达到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基于第二板块的学科基础课程,重点突出学校及学科的优势,基于第三板块的专业课程,在全新课程体系下面向学生扩大课程选择范围,利于课程的组合弹性的安排(俞毅,2009)[12]。

2.强调教学模式“推陈出新”

课程教学模式可定义为一套框架下的课程安排体系,具有稳定性和程序性,灵活性,变通性稍差。改革的基本理念,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改革的目的之一突出教学模式的结构性和可塑性。以服务学生、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应摆脱“填鸭式”教学,课堂活跃性和学生积极配合度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重要尺码,而提高参与度与满意度,打破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主动探究新领域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就是“推陈出新”,可以通过课程案例教学、校内实验室模拟仿真教学、校外实训体验教学等方式实现(秦声,2012)[13]。

三、实训教学改革

我国高校国贸专业的开展已经有20多年的进程,对外贸易从数量到规模,从点到面,由浅入深,不断深化。我国高等院校在实训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院校从本专业的情况出发建立实训基地,使得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能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国际贸易实物,外贸单证业务,外贸函电知识提升谈判能力,英语运用能力,实战能力。不可否认实训教学改革的好坏是衡量高等教育高低的重要指标,在当前国际化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训教学改革必须要以输送合格的适应外贸需求的人才为目标,高校输送的人才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理论联系实际落实实践,达到培养实践性强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使其能够切实符合当前出口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针对国贸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我国学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方法改革方面

(二)教学体系改革方面

(三)教学模式改革方面

通过对国贸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模式进行研究,有学者先分析了专业实训教学的难点,然后针对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指出在跨境电商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创新,通过“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将来的成长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刘秀玲等,2008)[17]。

所谓的任务驱动主要指在自主探讨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下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师生则以任务为课堂的中心,展开学习和探讨,通过真实的场景模拟以及企业项目,在实训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平时学习的专业知识不断融入到实践当中。案例教学的方法可使教学课堂生动活泼,作为任务驱动的引子,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印象,一方面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作为引导作用的学习平台,应该大力提倡。有研究者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外贸实习难度大,企业接受实习生数量有限,外贸公司对应聘者条件严苛,而提出转变教学模式“由学生走出去”到“企业走进来”(韩常青,2011)[18]。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将学生“走出去”分散实习的传统模式改为企业“走进来”集中实习的新型模式,具有时代特点和实效性。而达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目的需要政府的鼓励,企业的配合,学校积极推动。

四、总结

[关键词]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货代;人才;培养;路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108

1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背景下国际货代人才需求的变化

11对货代人才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随着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程推进、广东自贸区的设立,珠三角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国际联系更加密切,对国际货代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国际货代人才的外语交际能力,一个优秀的国际货代员不仅仅只是掌握英语,应会多种语言。国际货代人才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12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广州国际货代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国际货代业社会需求不断扩大。国际货代人才不仅需要懂得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运、法律等专业知识(如熟悉国际贸易流程、海运的常规路线、海运运费的构成等),还需要掌握人际沟通协调、国际商务谈判、外语交流等技能(如处理英文函电、信用证审核、善于货代营销、商品报关报检等)。国际货代人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取得广州国际货代业的“一席之地”。

13拥有洞悉市场的商务应变能力

2广州国际货代企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政府

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政府对国际货代人才培养的支持不够,缺乏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和学校进行国际货贷人才培养,没有政府支持单独依靠企业和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略显力量不足。缺乏针对国际货代行业准入机制,许多从业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基础知识不牢固,导致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22企业

221企业资金投入较少,培养机制不够健全

222盲目认同员工工龄,不愿提供实习岗位

223薪酬待遇起点过低,职场发展空间有限

23学校

231专业课程设置欠缺,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备

3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背景下广州国际货代企业人才培养路径

31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更精准地增设对口专业,并鼓励各高校增设,重点培养保税物流、集装箱物流、跨境电商、现代航运物流、航运电子商务、智慧型国际航运物流,整合政务、物流、通关、交易、金融等领域方面的综合人才。促进专、本、硕、博教育层次分明化,扩大专业宣传力度,设置专业资格证考试制度。利用亚投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增设专项国家级竞赛和奖金,辅以学费减免、工作保证的鼓励政策,重视国际货代人才培养。引国际港口协会、国际航运协会等世界著名航运组织在广州设立分支机构、成立研究中心等。南沙自贸试验区、南沙保税港区、白云空港综合保税区、广州经济开发区相互合作,建设航运物流信息平台和航运交易信息平台,制订《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十年行动计划》,试点支持广州航海学院、广东交通职业学院等高校专业对口的学生与各机构平台合作,让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

32促进货代人才流动,实现物流资源共享完善的就业平台,提供优质就业保障,促进国际货代人才信息的流通。针对211、985重点大学高校(武汉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学院等)优秀毕业生制定优惠政策,加强与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合作,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货代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与经验交流。给予本地优秀人才留学、见习出国交流政策福利与资金支持,并支持他们实习后回国工作。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依托,以泛珠三角地区为腹地吸纳人才,并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加强与波罗的海航运公会(BIMCO)、英国劳氏船级社(LloydsRegister)以及马士基(MAERSK)、日本邮船(NYK)等世界著名的航运公司、国际组织、造船企业、海运企业、货主企业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吸纳优秀人才。

3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行“传帮带”指导

对于大型货代企业,可以专门成立人才培养机构,建有专门的培训教室以及场地,建立一支培训师团队。通过人才培训,可以保证人才的效用,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以及减少离职率。对于中小货代企业,可以以老带新。企业派老员工对新员工进行为期3个月的一对一培训,并以一套严格的制度进行约束以确保培养效果。同时,企业要对员工进行绩效管理,通过奖励制度来体现人才的价值,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34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改善员工薪酬福利

建立国际货代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制度,定期安排企业骨干、操作能手赴高校或标杆企业培训学习,举办国际货代技能竞赛,提高员工职场能力。货代人员通过报关员、报检员、物流师等考试的,参加考试培训费用的50%由国际货代企业承担,且每月给予相应的津贴奖励。建立一个合理稳定的职业等级,根据职业等级确定员工薪酬。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员工薪酬与绩效挂钩,让员工有薪酬公平感。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提高员工的养老金,激发货代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每半年开展一次旅游活动,由企业承担费用。设立企业工龄奖金,每工作一年奖励100元/月,货代员工有归属感,减少货代人员流失。每月开展一次企业员工集体生日聚会,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员工素质,改善员工薪酬福利。

35优化货代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3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

[1]苏明,孙明月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广州国际货代业的影响探析[J].商业经济,2016(5):66-68

[2]刘淑娟国际货代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企业研究,2013(8):107-108

[3]李瑜生深圳国际货代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业,2010(5):94-95

[4]王丽丽新形势下推进我国货运企业人才培养研究[J].物流技术,2013(6):44-46

[5]校企合作培养国际货代人才的创新模式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08(18):39-40

[6]王雨外贸转型下高职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31):44-46

[关键词]经管类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

经管类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存在着创新教育缺乏系统组织保障、创新教育培养环节薄弱、课外创新实践平台不完善、综合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广东财经大学作为一所经管类本科财经高校,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培养方案、分层分类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对经管类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式

在经管类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通过政策引导、资源配置等多种举措和方式,鼓励支持二级教学单位采取嵌入式、项目驱动式和集约式三种培养方式,积极探索经管类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

集约式人才培养方式是指实行特殊政策,集中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绩效,尝试在普通本科院校培养未来经管精英的可行路径。学校赋予各类实验区和实验班“特区”政策,具体包括在全校范围内整合资源、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学生、教师在实验区或实验班新开发课程的教学工作量翻倍、分别按1∶0.8和1∶1给予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配套建设经费、在实践教学师资培养和国际交流师资培养中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给予倾斜,不断健全经管类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有效提升了经管类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B质量。

二、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经管类专业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强化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等原则,不断优化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和综合运用课五大课程模块体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还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做到“以知识学习为基,以素质教育为本,以能力培养为重”,促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并将知识内化为素质,外显为能力。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开辟创新创业模块,开设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一系列开放式课程(项目),鼓励学生以创新创业设计、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创业孵化等方式获取相应学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优化各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的综合改革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综合改革专业教学计划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重视学科交叉融合,优化辅修、双学位教学计划,有效推动了经管类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构建课程、专业、跨专业层面的分层分类教学改革体系

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质的培养和挖掘,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嵌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模拟体验实验创业项目设计创业项目孵化为核心链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五、构建经管类本科创新型人才综合评价体系

为客观公正地测评经管类本科创新型人才的各方面表现,使学生及时认清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在实践中扬长避短,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学校以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试点单位,结合该实验区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培养情况,构建了一套较为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生综合考评体系。该考评体系以核心素质为根本,以思想道德素质为基础,以专业素质为支柱,以能力素质为拓展。核心素质侧重考评学生的创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追求效率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财务运用能力;思想道德素质侧重考评学生的政治素质、法律观念和个人素质;专业素质侧重考评学生的专业素养、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能力素质侧重考评学生的决策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该考评体系的构建,实现了学生自主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较为全面、科学地体现了对经管类本科创新型人才的激励、约束和引导机制。该考评体系经过三年的实践证明,同样适用于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新型人才的测评,在校内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I]

[1]杨晓慧.我国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2]徐小洲,叶映华.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结构与生成转化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

[3]曾月征,袁乐平.创新型人才培养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6(18).

THE END
1.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WH 4.2 虹桥国际经济论坛 5.2 国家综合展 1.1 1.2 2.2 食品及农产品展区 2.1 汽车展区 3 4.1 技术装备展区 5.1 6.1 6.2 消费品展区 7.1 7.2 8.1 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 8.2 服务贸易展区 NH 创新孵化专区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1.1/1.2/2.2 馆 hall 食品及农产品展区 乳制品 蔬果和农产...https://www.ciie.org/zbh/index.html
2.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警告:请通过正确的地址访问系统http://smtp.chinaport.gov.cn/
3.传统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的4个不同点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是两种不同的国际贸易模式。虽然这两种模式都是为了实现国际贸易的目标,但是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以下是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的4点区别: 1.营销渠道的不同 跨境电商和传统外贸的营销渠道不同。传统外贸通常通过贸易展览、代理商和分销商等方式来销售产品。而跨境电商则是...https://www.ipaylinks.com/information_details.php?id=266
4.2025第八届全球跨境电商节暨第十届深圳国际跨境电商贸易博览会2025第八届616全球跨境电商节暨第十届深圳国际跨境电商贸易博览会,以文化跨境、品牌出海、智量强国为主题,集聚跨境电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链接中国制造与全球消费,展示跨境电商全行业最新的商业模式、顶尖的服务能力以及前沿的行业技术,进一步提升跨境产业高度。http://www.cbeeexpo.com/
5.[山西新闻联播]阳泉将打造跨境电商国际贸易集散地来源: 央视网 2019年03月03日 20:20 内容简介 阳泉,跨境电商 新闻栏目推荐 新闻联播 焦点访谈 新闻直播间 新闻1+1 朝闻天下 CCTV-1综合 CCTV-2财经 CCTV-3综艺 CCTV-4中文国际 CCTV-5体育 CCTV-5+体育赛事 CCTV-6电影 CCTV-7国防军事 CCTV-8电视剧 CCTV-9纪录 CCTV-10科教 CCTV-11戏曲 CCTV-...https://news.cctv.com/2019/03/03/VIDEDIhtXPoDnKYygs0GgJFm190303.shtml
1.阿里巴巴国际站你的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你的浏览器。推荐使用火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 360浏览器https://supplier.alibaba.com/
2.跨境电商平台:引领国际贸易新潮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跨境电商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样化的商品选择,也为商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本文将详细介绍跨境电商平台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新兴领域的运作机制和市场前景。 跨境电商平台概述 https://www.tianjinsc.cn/default/1941923.html
3.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从事跨境店铺运营、跨境物流、跨境网络营销、客户服务、单证处理、报关报检等工作,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跨境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 跨境网络营销、跨境商务外语(英语)、跨境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图形制作与处理、跨境电商多平台运营、跨境支付...https://zsb.zjtie.edu.cn/zysz/gjmysw_kjds_.htm
4.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运营有什么区别说明: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运营哪个工资高?国际贸易高于跨境电商运营。国际贸易平均工资¥10.1K/月,2024年工资¥10.5K,2024年工资高于2023年,跨境电商运营平均工资¥8.8K/月,2024年工资¥9.0K,2024年工资高于2023年,统计依赖于各大平台发布的公开数据,系统稳定性会影响客观性,仅供参考。 就业...https://www.jobui.com/gangwei/pk/guojimaoyi-kuajingdianshangyunying/
5.跨境电商和传统国际贸易有哪些相同点4、都需要考虑汇率风险和国际支付问题。 跨境电商和传统国际贸易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首先,它们都涉及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流通和交易。在跨境电商和传统国际贸易中,商品需要跨越国界进行销售和交付,这就意味着涉及到国际贸易条款和 手续等方面的问题。 https://h.chanjet.com/ask/f9b0ca5931b33.html
6.跨境电商的定义是什么?跨境电商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基金频道跨境电商,简单来说,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跨境电商的崛起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跨境电商极大地拓展了国际贸易的市场范围。传统贸易往往受到地理、渠道等因素的限制,而跨境电商...https://funds.hexun.com/2024-09-12/214507670.html
7.浅谈跨境电商对我国国际贸易与宏观经济的影响跨境电商在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中,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跨境物流的便利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企业选择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行购买和销售。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跨境电商贸易额已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逐渐占据了国际贸易总量的相当比例。同时,跨境电商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愈发显现。https://m.yunnan.cn/system/2023/12/25/032886123.shtml
8.跨境电商和传统国际贸易的区别跨境电商和传统国际贸易有许多区别,这些区别可以影响到跨境商家的运营策略以及销售模式。一些主要的区别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跨境电商销售方式更多样化。相对于传统国际贸易的B2B模式,跨境电商平台提供了B2C、C2C甚至是O2O等不同形式的销售模式。这为跨境商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因此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调整。不过,跨境电商...https://www.ihimall.cn/news/3642.html
9.跨境电商和传统国际贸易的区别是什么?深度解析在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跨境电商和传统国际贸易作为连接世界市场的两大桥梁,各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两者在运作方式、市场定位、交易流程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本文将深入剖析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的区别,带您领略这两种贸易模式的独特魅力与未来发展趋势。 https://www.073980.com/80696.htm
10.跨境电商是目前国际贸易最好的新模式!2020金华跨境电商高峰论坛顺利...其中,浙江省商务厅一级巡视员徐高春致辞中表示,跨境电商是国际贸易新模式,关键是目前最好的新模式! 金华市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的启动,将更好地帮助金华民营企业抢抓“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新机遇,高效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加强内外联系,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367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