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是衡量一个国际枢纽港口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该业务借助港口的地理区位、物流条件和政策优势,将来自全球各口岸的海运货物重新拆箱、拼箱,再根据客户要求运往全球的任意口岸。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开展,对于完善青岛口岸集装箱吞吐结构,吸引国际采购、分拨配送等高附加值物流增值服务向港口集聚具有极大推动作用。
今年9月份,海关总署发布《海关总署关于海运进出境中转集拼货物海关监管事项的公告》(2018年第120号公告),支持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发展。同时,海关开发上线了支持国际中转集拼的“金关二期”舱单子系统。至此,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得以正式落地实施。
青岛海关通过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建立了无需申报的便捷高效国际中转集拼监管模式。海关将国际中转集拼项目纳入“智慧监管”项目群,将“顺势监管”理念融入海运物流链条全程,利用信息化系统自动审核船舶到港信息,船舶自进境靠泊到卸货办理“零待时”。推广货物舱单更改、分票、企业车辆备案等业务网上无纸化改革,企业在办公室“一键操作”便可完成审核,舱单单票业务办理耗时从90分钟直降到5分钟,全年可为辖区企业节省600万元。依托“先期机检”提升港区集装箱物流效能,确保港口作业“零打扰”。实施海关卡口无人值守、电子放行,集装箱车从入卡、提货到出卡,流程缩短至13分钟。“智慧监管”各项成果的落地应用,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企业更加“省时、省事、省钱、省心”,更有获得感。
2017年,青岛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30万标箱,在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青岛口岸率先全国启动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将进一步吸引货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青岛港由单纯集装箱运输型中转向高物流附加值的集拼、拆拼中转转型,提升青岛港在全球物流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可以预见,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将成为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助推器,为青岛口岸、青岛市乃至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化、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