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里,一群身着耀眼橙马甲的外国志愿者在三里屯当起了“洋雷锋”,为中外游客提供生活、工作、居住、游玩指导及文化交流服务,努力让中外游客在三里屯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
Whycan'tmynavigationsoftwarebeusedinChina“为什么我的导航软件在中国用不了?”“Oh,I'llhelpyougetanEnglishversionofthemapapp……”“我来帮您下载一个英文版的地图软件……”不少外籍游客会遇到语言障碍、软件不能使用等问题,一个身穿志愿者马甲的外国女孩活跃在三里屯商圈,为游客们提供服务。
女孩名叫颜芯洁,是一名马来西亚籍的外国留学生,熟练掌握汉语、英语、马来西亚语三门语言,是三里屯国际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外籍志愿者。
“身为马来西亚华人,我从小就希望能有机会到中国学习和生活,感受世代相传的中华文化魅力。”由于热爱中华文化,2023年,颜芯洁选择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金融专业。
颜芯洁与志愿者服务队的缘分始于2023年暑期前的个周末。在一场校招会的TBB无边界国际人才摊位上,她了解到了三里屯国际志愿服务队伍,于是决定暑假期间留在中国成为一名志愿者。“我在马来西亚很少看到有这种志愿服务项目,但自从来到中国,我时常会在不同地方遇到不同类型的志愿者,觉得他们的工作特别的有意义,我也想尝试帮助其他人。”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出后,三里屯的客流量大幅上涨,三里屯国际志愿小屋每天都会接待不计其数的外国游客。
面对五花八门的求助,颜芯洁显得应对得游刃有余。原来,为了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颜芯洁除了熟记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信息外,还在队长袁乾铭的带领下走遍三里屯太古里、西五街等景点、街巷,熟悉每个区域的特点。在游客询问时,出行方案脱口而出,尽心尽力服务好每一位来此寻求帮助的人。虽然有时说到喉咙干哑、嘴唇破裂,但她觉得志愿者的职责十分重要,并乐于成为三里屯的“活地图”。
作为第一批加入到三里屯国际志愿服务队的外籍志愿者,颜芯洁参加了很多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前往三里屯老年家园,和老人们一起学习剪纸。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老人们的业余生活,还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最让我感动的是老人们对我们的到来表现得非常高兴,还希望我们能经常去看望他们,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在马来西亚的外婆和奶奶,这种亲切感让我特别难忘,希望能多去那里陪伴他们。”
自从颜芯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以来,不仅自身工作非常投入,还持续带动身边的同学朋友,为三里屯国际志愿服务队伍注入了不少新鲜力量。
三里屯作为第二使馆区,拥有众多国际资源,辖区内涉外公寓集中,但碍于语言、文化和职业等隔阂,在太古里路口值守的街道公共文明引导员通常只能向外国游客简单介绍地址的大概方位,无法深入交流。“这一带居住的外籍人士很多,外籍志愿者的加入,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不少便利。”引导员们纷纷感慨道。
在颜芯洁看来,三里屯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国际化街区,生活在这里的人不分国籍、地区,都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这也鼓励着她以国际志愿者的身份,为“第二故乡”的和谐宜居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这几个月的志愿服务,让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甚至考虑将中国的志愿服务体系引入马来西亚,发扬这种服务社会的理念。如果有机会,我会继续参与志愿服务,并将志愿者精神带到更远的地方。”
外籍志愿者在三里屯,“丰盈”着城市的文明细节。从去年5月1日成立国际志愿服务队,到今年7月20日,三里屯国际志愿小屋正式对外试运营,这支国际青年志愿服务队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有来自中国、埃塞俄比亚、老挝、巴西、印度、越南、韩国、巴基斯坦、加纳、尼泊尔等国家的71多名国内外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