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取消订单没有及时退钱怎么办”
......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维权日即将到来
小编针对游客最关心的
十大旅游维权问题
发布旅游消费提示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旅游维权也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这次发布的“3·15”旅游消费提示包括签合同、购物等十个方面,提醒广大旅游消费者理性消费、依法维权。
《旅游投诉维权指南》宣传片
问题一
出境旅游纠纷多,风险需防范
根据网上统计分析显示,出境游投诉综合占比63%。投诉中反映较多的服务质量问题为:退团退费、未履行合同约定、行程变更、购物消费、意外伤害、机票的退改费、酒店预订等纠纷。
解惑
温馨提示
随团出行的旅游者,务必留意组团社的资质,选择具有出境旅游业务经营权的旅行社,与旅行社订立书面的规范的旅游合同,并积极购买个人旅游意外保险。在旅游过程中遵纪守法、遵守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
旅游志愿者向市民倡导文明出游。
问题二
在线旅游产品受青睐,选择需用心
根据网上统计分析显示,线上投诉综合占比53%。投诉中反映较多的问题为:机票、酒店房间的退订、霸王条款、出境游行程变更或是与网络产品描述不一致等。
选择线上旅游出行的旅游者,多一份“用心”,定能少一份“闹心。“预订须知”应该仔细阅读几遍,全面掌握违规情况和免责条款后再下单预订,注意随时截屏保存信息,包括旅游产品的行程安排、酒店的房型介绍、机票的退改说明等,避免事后引发争议。
小小志愿者展示文明旅游宣传单。
问题三
问题四
取消出行退费纠纷多,责任需明晰
根据网上统计分析显示,退团退费纠纷占比旅行社投诉案件36%,主要表现为三类:因团费临时增加、行程线路调整等旅行社责任造成的退团费纠纷,因行前身体不适、签证拒签、证件失效等游客自身原因造成的退团费纠纷,因航班延误、目的地国突发情况等不可抗力造成的退团费纠纷。
此类纠纷案件大部分的游客都不能理解为啥有损失有的还是全损……旅游合同是为了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不止标明了旅行社的违约责任,若游客违约,需按照旅游合同的约定对旅行社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问题五
境外购物退换难,购物需理性
根据网上统计分析显示,境外购物纠纷占比旅行社投诉案件21%,2018年暑期,泰国、越南游购物退货纠纷达到65%,2017年至2018年此类纠纷案件累计142起。
随着出境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日本、越南、泰国等地成为购物纠纷重灾区,相较于境内,境外购物游客维权难度更高。在投诉案件的调查核实中发现,游客普遍存在跟风购买、冲动购买,或者事后比价认为不划算而要求退或换产生的各类纠纷。
需在境外旅游购买贵重物品的市民游客,事先做好功课。充分了解产品特性是否符合自身需要,避免冲动消费;购物时,对于导游的劝导、商家的宣传和口头承诺,游客要保持应有的警惕。购物后,要主动索取购物凭证,如发票及刷卡小票等,以便事后维权。
旅游志愿者们黄梅府宣传文明旅游。
问题六
出行约定不清晰,维权需有据
根据网上统计分析显示,旅游合同纠纷综合占比28%,主要表现为:擅自变更旅游行程、擅自增加自费项目、安排过多购物点等问题。
选择跟团游的市民游客,出行前一定要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旅游合同虽然冗长但并不复杂,主要分为采购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价格、旅游行程安排等内容,其中旅游线路、旅游价格以及旅游行程是重要部分,也是导致价格不同的关键所在。特别提醒,责任免除部分要认真阅读和仔细了解。现接到的很多投诉,都是基于对合同的误会和不了解引发。
问题七
代订、代办服务纠纷多,合同需签订
根据网上统计分析显示,旅游代订、代办服务纠纷综合占比12%,主要表现为:签证、机票、住宿、交通各类代办服务纠纷。此类纠纷缺少处理依据,处理协调难度大,耗时较长。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自由行成为一种时尚、充满挑战的旅游方式。旅行社目前操作的自由行服务,有“机加酒”、“签证加机”、“签证加酒”等形式。在此类纠纷案件的调查核实中发现,普遍没有签订清晰明确的代办服务合同,一旦发生像拒签导致高额费用损失的纠纷时双方各执一词,难以协调。
惑
问题八
合同违约赔三倍诉求需合理
根据网上统计分析显示,在旅游投诉案件中,65%的案件通过督促、要求可由企业自主协商结案,35%的投诉案件需经旅游投诉处理部门调解处理。这些案件中,有近一半的案件是由于投诉人对于《旅游法》第七十条中“造成旅游者人身损害、滞留等严重后果的,旅游者可以要求旅行社支付旅游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赔偿金”这一条款的误解导致赔偿诉求过高。
从目前投诉案件的调查分析可见,旅行社的违约行为均为一般违约,并非恶性违约,故一般违约仅适用于足额赔偿的规定,只有在恶性违约的情形下,才适用在损失足额赔偿的基础上再罚三倍旅游费用的规定。
消费者出行前可适当了解《旅游法》、《旅行社条例》、《最高人民法院旅游纠纷若干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旅游维权法律法规,依法要求退换或索赔,便于公正、准确、迅速解决问题。
我县市民在文明旅游横幅上签名。
问题九
奖励旅游诱惑大,防坑需理智
根据网上统计分析显示,奖励旅游投诉综合占比10%,主要表现为:市民游客参加“感恩答谢”、“回馈老客户”、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等活动送免费港澳游、海南游、泰国游或是被抽中外出旅游大奖,行程遭遇购物、奖励兑换遭遇纠纷等问题。
市场上各类奖励旅游产品层出不穷,一些企业商家相继推出买产品赠送旅游券、中奖送免费出境游、购买保健品赠送免费旅游等“噱头”。
消费者面对诸多诱惑时,应擦亮双眼保持理性,仔细甄别各类促销手法,避免盲目冲动,做到科学消费。警惕不具备组织旅游业务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以“获奖”、“赠送”、“低价”等形式的旅游宣传活动,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问题十
异地纠纷调解难,维权需新招
根据网上统计分析显示,线上投诉持续增长,异地游客投诉存在调查核实难、面对面调解难等问题。
针对如何做到让旅游消费者安心、少跑路也能办好事,长沙市开通了全国首个旅游投诉线上调解平台,“线下”调解延伸至“线上”,实现线上“面对面”调解,全程实录、当场完成、手机确认,让数据多跑路,让游客少跑腿。
旅途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或纠纷,切忌着急。发生纠纷后,市民游客可以与旅游经营者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旅游合同签订地、被投诉人所在地的旅游质监部门投诉,或是拨打全国统一的旅游咨询公益服务专用号码12301进行咨询、投诉,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