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银联国际支持、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首次过亿,达到1.07亿人次,与2013年相比,同比增长19.49%。尽管我国出境游已经进入“亿人次”时代,但从客源产出、空间流向、市场规模、消费结构等方面来看,中国出境市场仍处于与国情相适应的初步阶段。
1、出境市场仍属初步阶段
报告显示,尽管我国出境游已经进入“亿人次”时代,但从客源产出、空间流向、市场规模、消费结构等方面来看,中国出境市场仍处于与国情相适应的初步阶段。
从客源产出来看,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并不是一个整齐划一的整体渐进过程,由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使出境客源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长期以来,东部地区占据着中国出境旅游客源产出的主要位置,而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客源产出能力梯次下降,出境旅游还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大众化消费活动。
从市场规模来看,基于人口总量的相对规模,特别是严格意义上的出国旅游率,与发达国家、金砖国家比较均相对滞后。从消费结构而言,购物已成为旅游消费的主体项目,表明中国的游客消费行为还处在从尝试性向成熟型逐渐发展的阶段。
2、消费能力推动签证环境优化
报告指出,出境规模与消费能力的不断扩大,推动了发展环境的优化,特别是与“出境大国”相匹配的签证环境正在形成。中国出境旅游庞大的市场与巨大的消费能力,使得境外目的地越来越重视如何保障中国公民在旅行和旅游活动中得到公正、公平、优惠的待遇,包括提供更宽松优惠的签证权利、设立更多的中文标识与服务、提供更符合中国游客喜好的产品等。
3、出境游以近程市场为主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出境旅游空间格局仍以近程市场为主,突发事件对部分地区的旅游流量影响比较显著。2014年,中国(内地)出境旅游目的地前两位依然被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占据,分别占总量的39.94%和26.89%。由于港澳台地区吸引了70%的内地游客,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出国旅游规模仅为3100万余人次。
2014年我国出境旅游以近程目的地为主,即使不把港澳台市场纳入统计范围,亚洲市场仍然在洲际市场上占居首位,其占比达到65.4%,其余依次为欧洲(11.7%)、非洲(9.4%)、美洲(9.0%)、大洋洲(3.9%)。其中,赴非洲游客同比增速达到80.9%,这也成为赴非洲游客数量超过美洲的重要原因。另外,赴大洋洲游客同比增速也达到24.3%。
在出国旅游的目的地中,韩国、泰国、日本、美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是前十位目的地,并且这些目的地占到了出国旅游规模的65.4%,其中,赴韩国、日本旅游人数同比增长率分别高达43.3%和50.8%。
2013年由于《泰囧》这部电影在中国上映十分火爆,推动了赴泰国人数的大幅增长。2014年虽然赴泰国的人数规模基本与2013年持平,但仍然令泰国在目的地中位居前列。
报告指出,2014年近程市场与远程市场均出现大幅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短程的多频次旅游与长距离旅游同步增长。但是,2014年3月8日的马航MH370航班失踪与7月17日一架客机在乌克兰境内坠毁、2014年5月越南对中国南海钻井平台实施非法干扰等事件,直接影响了中国游客赴上述国家旅游的意愿,年内赴马来西亚、越南游客同比下降了29.0%和3.8%。
另外,2014年4月15日内地小孩在港便溺事件的后发效应也逐渐显现,2014年3月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约为396亿港元,同比下降1.3%,“五一”假期共有38.8万人次内地游客入境香港,较上年39.4万人次有所降低,为多年来首次下滑。
4、“避税和避费消费”成重要推手
世界最主要购物退税机构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游客购物退税消费总额约42.5亿欧元,连续第七年居全球首位。国民购物的境外延伸不仅与中国品牌竞争力偏弱、旅游购物品质有待提升有关,同时也有国际高端品牌定价差异、国内分销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但其中不可回避的是,部分商品的综合进口税率与流通环节的费用较高,导致了境内外的高额价差。尽管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其关税尤其是进口关税多次下调,关税占税收收入比重一直在下降,但是加上进口增值税、消费税后,国际贸易税占税收收入比重仍呈上升态势,由2008年的13.6%上升到2012年的17.5%。对于在中国制造与销售的商品,在生产和流通环节中实际需要缴纳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等,同时还需要承担相对高昂的物流成本与销售网络分销成本。因此,中间费用过高成为推高商品售价的重要原因。这一状况表明,国民购物需求的境外释放,在一定程度上是高额价差背景下游客的“避税消费”与“避费消费”。
5、需求多元化令满意度下降
报告显示,需求多元化导致了出境旅游满意度的下降。2014年出国游客满意度呈下降趋势,处于77.15的“基本满意”水平,低于2013年的平均水平(79.17)。
2014年我国游客对国外目的地形象、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的期望趋于平稳,全年出国游客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目的地国家的形象、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公共服务、行业服务等方面以及国外目的地的总体旅游服务质量、满意程度略有下降。
2014年24个样本国家中有17个达到75分以上的“基本满意”水平。样本国家游客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新西兰为80.55、新加坡为80.
24、美国为80.11、加拿大为79.99、澳大利亚为79.53、意大利为79.31、英国为79.16、法国为78.72、日本为78.54、西班牙为78.22、泰国为78.21、韩国77.77、德国为77.46、马来西亚为76.68、印度尼西亚为76.18、俄罗斯为75.44、菲律宾为75.25、南非为74.84、阿根廷为74.75、柬埔寨为74.64、巴西为74.38、印度为72.88、越南为72.71、蒙古为72.25。
2014年仅有美国、泰国的游客满意度指数与去年持平,其余24个境外目的地国家的游客满意度指数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阿根廷、南非、巴西、德国、法国、西班牙的指数下降幅度较大。而新西兰、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游客满意度排名稳居前列。
2014年在网络上的负面评价有明显增加,全年中国出国游客对投诉处理的平均满意程度与上一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仅为69.61;赴越南、马来西亚、阿根廷等国家的中国游客对旅游投诉处理的满意度最低;泰国、韩国等热点旅游国家的投诉处理满意度也不高。
6、出境游推动目的地经济发展
报告指出,中国出境旅游在推动目的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促进我国“大国公民”养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首先,中国出境旅游对目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2013年中国赴美人数180.7万人,旅游开支211.15亿美元,较2006年分别增长464%和439%,目前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入境消费国,仅次于墨西哥,旅游项目占到美方向中国出口的服务贸易总额的56%。2014年韩国的国外入境者为1268.2万人次,其中来自中国的人数为556.3万人,占比44.7%。2014年外国人在韩信用卡消费额分析报告指出,外国人信用卡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8.8%,高达10.9万亿韩元(1美元约合1096韩元),其中,中国游客消费额逾一半,为6.1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62.6%。
日本政府观光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大陆赴日游客约241万,人均消费23万日元(1美元约合117日元),位居各国游客之首。2014年旅游业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率0.4%,中国大陆和港澳台游客贡献率占一半以上。
德化牛母岐层林尽染五彩斑斓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