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6日,今年经浦东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已突破1300万人次,较去年提前了4个月,其中内地居民、外国人、港澳台地区人员分别达891万人次、315万人次、94万人次。
“免签政策让出行更轻松、便捷。”昨天入境的德国籍旅客HAIDLANTONLUTZ对免签政策很是赞赏。不用申办签证,对临时来华商贸交流、旅游观光的外籍旅客非常友好。据统计,今年上海机场边检站已查验入出境外籍旅客超30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240%。这些外籍旅客以旅游、商务、探亲为主,其中美国、日本、韩国籍的旅客数量位居前三。
随着国家免签政策调整,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数量大幅增加至44.6万人次,约是去年同期的10倍,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成为今年出入境客流的一大亮点。其中,超七成免签人员来华目的为旅游或商贸,充分表明免签政策极大促进外国人来华热情,增强了国际社会对华投资信心。
据统计,今年以来,上海机场边检站共为64万余名短期来华外国人提供了“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边检手续”的中转便利,进一步提升浦东机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功能。
不少外籍游客入境游首站选上海
有人体验“做一天上海人”
过去,到访上海的外国人,“登东方明珠、游豫园、吃小笼、逛外滩”是最常见的“四件套”。现在,走马观花式的景点游览已不再新鲜。从标准化转向个性化的旅游线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
走进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广元市集,来自冰岛的游客Gudrun立即被五颜六色的蔬果、品种奇异的特产抢占视觉。走到水产区,她伸出一根手指戳了戳网袋中的牛蛙,表示惊奇:“竟然有活着的牛蛙摆在菜市场里!”
紧接着,她跟随导游走进一间厨艺工作室,从和面、擀面开始,学做上海小笼包。一个多小时后,亲手制作的小笼包出炉,鲜香四溢,“完美融合了甜和咸两种口味,回冰岛要做给女儿吃!”
Gudrun所体验的,是上海目的地国际旅游公司(以下简称“目的地国旅”)推出的“做一天上海人,学做中华料理”特色线路,该线路也入选了今年5月上海市文旅局推出的十条“看上海·游中国”精品线路产品。
曾几何时,移动支付是困扰外籍来华人员的一大难关。有人将问题归纳为“不能用”“不好用”和“不想用”——“不能用”即有时会遇到不支持境外银行卡支付的情况;“不好用”即有时消费超出一定金额,付不成账;遇到问题多了,支付不便利了,自然就“不想用”。
在全市增加外卡POS机部署外,今年5月,上海还推出了新版都市旅游卡“ShanghaiPass”,类似沪版“八达通”。用户只需将现金预存到该卡中,就能够在上海公共交通和部分旅游景区、文博场馆、商场、超市、便利店等场景进行小额支付,还支持在全国330多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出行。
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人发帖讲述外国人在中国旅行时一些细微的不便之处。比如不少景点需要线上预订、购买门票,虽然可以通过护照预约的景点不少,但是有些预约界面还没有英文。
“四年后再来中国,发现这里发展飞速,不变的是人们的热情和友善。”巴基斯坦小伙Alam说,体验过上海“新手村”后,他计划以此为起点,展开一场全中国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