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血清学检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serummarkersoftransfusiontransmittedinfectionsinpretransfusionpatientsandinvestigatethecauseofclinicaltransfusionrelatedinfections.Methods:HbsAg,Syphilisantibody,AntiHCV,andAntiHIVweredetectedbyELISAin4700Cases.Results:Among4700patientsdetected,HBVpositive,USRpositive,HCVpositiveandHIVpositivewere664cases(11.5%),97cases91.70%),59cases(1.82%)and4cases(0.08%),respectively.Conclusion:Throughtheserologydetectionsinpatientsbeforetransfusion,Wecanidentifythepatient’shealthstate,avoidthemedicaldisputeresultedfromtheiatrogenicdisseminationdiseasesandeventuallyprotectthebenefitsbetweenpatientsandmedicalpersonnnels.
【Keywords】Bloodrecipient;Serology;Medicaldispute
1.2仪器与试剂雷勃Accent酶标仪,wellwash4洗板机。检测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均为有效期内的批检合格产品。
1.3检测项目及方法检测项目为乙肝五项、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实验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严格按仪器和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操作,结果判定以酶标仪读数为准。对抗HIVELlSA初次阳性者进行双孔复测,复查仍阳性者送艾滋病初筛中心实验室复检。最后,由省艾滋病监测实验室确诊抗HIV阳性。
2结果
4700例患者血清学检测阳性者为1100例(20.91%),其中HBsAg阳性664例(11.5%),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80例(1.70%),丙肝抗体阳性39例(1.82%),艾滋病抗体初筛试验阳性4例(0.08%),初筛阳性经双孔复检后送初筛中心实验室检测,后经省艾滋病监测实验室确诊为阳性。
3讨论
参考文献
[1]宫济武,李淑萍,周航,等.血源性感染监测指标选择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2,12(8):567-568.
[2]杨天楹,杨成民,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419-420
[3]王锐,韩玲,赵伟萍.20例输血感染安全引起的思考[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3):216-218
[4]陶传敏,严可宁,陈宏斌,于建生,杨廷富,吕晓菊;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意义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5年02期
[5]刘艳芳.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基层医学论坛.2009(17)
[6]戴宏华.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04)
[7]胡斌,赖俊浩,杨喜民.1876名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指标检测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04)
[关键词]产前筛查;梅毒;血清学检测;诊断
梅毒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人类性传播疾病,其病原体主要为梅毒螺旋体,传染性较强,危害性较为严重。梅毒通常可分为先天性梅毒和获得性梅毒,其中先天性梅毒主要传播方式为母婴传播,母体携带的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组织传染给宫内胎儿,可能会导致胎儿早产、流产等妊娠不利结局。因此,有必要在产前对孕妇进行梅毒筛查,以便于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梅毒的传播,改善妊娠结局。本次研究为了探讨不同梅毒血清检测方法在产前梅毒常规筛查中的应用效果,特于2014年1月~2015年6月选取500例进行梅毒筛查的孕妇进行研究,分别采取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法)、免疫胶体金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法)进行检测。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4年1月~2015年6月,选取在我院进行产前梅毒常规筛查的500例孕妇进行研究,所有孕妇均进行产前梅毒常规筛查,孕妇的年龄分布于20~37岁之间,平均为(29.67±6.34)岁,孕周为12~32周,平均孕周为(21.94±9.57)周,其中有427例初产妇、73例经产妇。在进行研究前,孕妇及其家属均对研究方法和目的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通过。
1.2研究方法
1.3观察指标
对比三种单一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三种方法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
以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和VDRL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作为诊断金标准,显微镜下可见梅毒螺旋体,且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结果为阴性,即确诊为梅毒。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准确性=(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
1.4统计学方法
在SPSS17.0软件中录入数据,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n(%)],进行x2检验。三组之间的敏感度、特异度等数据采用2×3卡方表格检验,三组与三组联合检测之间的数据采用2×4卡方表格检验。当P
500例进行产前梅毒常规筛查的孕妇中,有448例孕妇被确诊为梅毒阳性,52例孕妇为阴性。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均不存在显著差异(x2=0.674、0.400、0.254、0.104、0.085,P=0.714、0.819、0.881、0.949、0.959),但三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一的检测方法(x2=35.953、14.484、50.323、26.975、50.381,P=0.000、0.002、0.000、0.000、0.000)。见表1~2。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入侵机体引发的感染性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其临床表现以生殖器官溃疡为主。一般情况下,梅毒可分为先天性梅毒和获得性梅毒,获得性梅毒是指通过传播的梅毒,先天性梅毒是指妊娠期孕妇体内的梅毒经胎盘组织进入宫内胎儿体内引发的梅毒。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变,梅毒的发病率逐渐增高,通常表现为潜伏性的梅毒,如孕妇携带有梅毒螺旋体,很可能会传染给其宫内胎儿,导致胎儿宫内死亡、胎儿畸形等妊娠不利结局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对妊娠期孕妇进行产前梅毒筛查,以尽早发现孕妇的梅毒携带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R737.31
【文献标识码】A
1肿瘤患者血清中基因改变的研究
1.2.2卵巢癌组织17号染色体(17p13.1,17q211)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l)梁惠琪、关明等利用新鲜卵巢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DNA中,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17号染色体上5个微卫星位点,它们都是(cA)n二核苷酸重复序列,D17S513、TP53、D17S855、D17S806和D17S579,分布于17号染色体不同位置。D17S513位于17号染色体端粒处,TP53定位于17013.1,在p53附近,D17S855、D17S806和17S579定位于17q21.1,在BRCA1附近。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SSCP)分析法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MSl),并用银染方法显示结果。其结果表明17号染色体定位于抑癌基因BRCA1附近的3个微卫星位点以及p53附近的微卫星位点均频繁地出现MSI。证实了频繁发生微卫星不稳定的染色体区域附近,可能存在抑癌基因,并且有可能引起抑癌基因功能的丧失。
2卵巢癌患者血清蛋白质类改变的研究
卵巢癌患者血清中蛋白类异常改变主要为促进
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是已知的作用最强、最专一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之一。Pdlar等[16]分析了68例临床Ⅰ、Ⅱ期的卵巢癌患者的VEGF表达水平,发现VEGF阳性者平均生存期为22个月,而阴性者的平均生存期大于108个月,两者的平均生存期限有着极显著性差异(P
3卵巢癌患者血清检测的意义及前景
【关键词】孕妇;梅毒;血清学检测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全身各器官,病程和表现多样化,显性和隐性期交替出现。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其次可通过胎盘传播,染病母亲通过胎盘将疾病传播给下一代而发生胎传梅毒。为了了解本县妊娠孕妇感染梅毒的现状,从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集河南省罗山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孕妇血清进行梅毒血清学检验,现将检验结果作如下分析。
1.1一般资料河南省罗山县妇产科门诊1247例孕妇。
1.2检验方法包括:①暗视野镜检。②镀银染色检查和直接荧光抗体试验找梅毒螺旋体。③梅毒血清学试验。因梅毒血清学试验(RPR)为临床检验科常做试验,所以本文只作此论述。它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试验:①吸取孕妇0.05ml血清放在卡片圈上,并均匀地涂满整个圈内。②将抗原溶液摇均,用标准针头吸取抗原,每个标本中加一滴抗原。③放入旋转器旋转8min,(100±5)转/min。④立刻在强光下观察结果。⑤结果判定:A.卡片圆圈中出现黑色絮状物即为RPR试验阳性;B.卡片圆圈仅见一点的炭颗粒为阴性。
1.3梅毒定性阳性孕妇的治疗原则①治疗越早开始越好。②治疗剂量必须正规、足量、足疗程。③治疗后应作2~3年的随访,治疗后一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以后每半年复查一次。治疗常应用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或四环素、或多西环素,孕妇性伴阳性者也应治疗。
门诊1247例孕妇中,检出梅毒阳性8例,检出率0.64%(8/1247)。其中20~26岁5例,26~35岁3例。8例梅毒孕妇的血清反应素定量试验的滴度≤1:8的2例,1:16的3例,1:32的2例,1:64的1例。8例梅毒孕妇中,5例是一期梅毒,占梅毒孕妇的63%,3例是二期梅毒,占梅毒孕妇的37%。另有4例RPR试验定性阳性,但定量试验在1:8以下为阴性。
[关键词]乳腺癌;癌胚抗原;糖类抗原;TNM分期
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是受限于筛查技术,早期发现和诊断的情况并不理想。血清学指标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下列研究中,我分析了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将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12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观察组,纳入标准:(1)通过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明确乳腺癌的诊断;(2)收住院后行乳腺癌根治术;(3)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将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纳入良性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每组各12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2~58岁、平均(51.8±7.3)岁;良性对照组患者年龄40~57岁,平均(50.7±6.7)岁;健康对照组年龄40~60岁,平均(51.8±5.7)岁。三组受试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观察指标
观察组和良性对照组患者均在入院当天采集静脉外周血5mL、健康对照组在体检当天采集静脉外周血5mL,离心后收集血清检测CA153、CA125、CA199、CEA含量。检测方法: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仪器:RocheElecsys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试剂:Roche公司购买。按照下列标准判断检查结果为阳性:CA153>25U/mL、CEA>5ng/mL、CA125>35U/mL、CA199>35U/mL。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
1.3统计学方法
2.1三组待检者血清学指标
观察组患者CEA、CA125、CA153、CA199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恶性肿瘤最大的生物学特征是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在起浸润和转移的过程中可生成并分泌大量的蛋白类、糖类等肿瘤标志物,这也是近年来乳腺癌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3]。肿瘤标志物既包括由癌细胞合成和分泌进入血液循环的物质,也包括由宿主对肿瘤细胞发生反应而产生的物质[4]。目前的研究表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糖类抗原(carbohydrateantigen,CA)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与肿瘤分期具有密切关系[5]。这就提示癌胚抗原、糖类抗原两类血清学指标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CEA和CA199均最早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发现,多用于消化道或乳腺肿瘤的诊断,但是部分吸烟者、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非特异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CEA的含量也会发生升高;CA125最初被作为诊断卵巢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但近年来的研究同样发现其含量升高还可见于胰腺癌、肺癌等患者[6]。上述三项指标用于诊断乳腺癌时特异性不佳。CA153则是乳腺细胞上皮表面糖蛋白的变异体,针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但是在疾病早期时升高并不明显,难以检出,因此敏感性不理想[7]。通过分析四项指标联合检测时的诊断价值可知:CEA、CA125、CA153、CA199四项指标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四项指标单独检测。
[参考文献]
[1]田满福,韩波.检测CA199、CA125、CA153及CEA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7):483-485.
[2]洪锡田,王景萍,张瑞丽.血清CA153、CA125、CEA、SF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3-24.
[3]潘杰,拜红霞.乳腺癌肿瘤标志物CA153和CEA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6):265-266.
[4]高东平,刘慧,池慧.乳腺肿瘤超声图像特征娄得化研究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1,36(6):656-660.
[6]邢福军,田卫花,杨巧林.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结果的对比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9):153-154.
关键词β-HCGβ-HCG检测试纸(胶体金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β-HCG(化学发光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273
KeyWordsβ-HCG;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3月对100份早孕妇女和葡萄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β-HCG检测。
试剂:ELISA试剂盒,胶体金试纸,发光试剂盒,质控血清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内说明书操作。50例筛查患者的血清标本同时酶联采用法和β-HCG检测试纸,胶体金法法进行检测,对其中一种或两种试剂检测阳性的标本采用β-HCG化学发光法。
结果
敏感性与特异性,见表1。
讨论
一般正常人β-HCG放免测定值<3.1,如果>5就可以考虑受孕可能,如果>10基本可以确定怀孕。宫外孕的早期诊断主要是检测血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因HCG是妊娠时所分泌的特异性激素,所以β-HCG可用于协助宫外孕早期未破裂的诊断。正常发育的绒毛所分泌的HCG量很大,每天的滴度不断的快速上升,每48小上升66%以上。即如果β-HCG每2天增加的量>66%,可以诊断为宫内妊娠;而如果增加的量<66%,则宫外孕或宫内孕发育不良的可能性很大。对于宫外孕,由于输卵管肌层菲薄,血供不良,HCG分泌量很低。每天升值较少。48小时上升
【关键词】血型血清学抗体特异性鉴定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unehemolyticanemi,AIHA)为自身抗体引起红细胞破坏的一种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在多次输血免疫刺激后,可产生同种免疫性抗体,此类抗体由于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的自身抗体的掩盖作用而不易被发现。研究AIHA患者自身抗体的类型及其血型同种抗体的特异性,对确保输血安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和吸收放散试验,对54例AIHA患者自身抗体的类型及同种抗体的特异性进行了鉴定,选择不含相应抗原及交叉配血试验相合的血液进行输注,避免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抗A、抗B、抗D、抗C、抗c、抗E、抗e、广谱抗人球蛋白血清、抗人IgG血清、抗人C3血清、抗体筛选细胞(Ⅰ、Ⅱ、Ⅲ号)及抗体特异性鉴定谱细胞(1~10号)均购自上海市血液中心;凝聚胺试剂盒购自台湾贝索公司;微柱凝胶卡及其配套设备购自瑞士达亚美公司;磷酸氯奎、乙醚(分析纯)系西安化学试剂厂生产;ABO血型反定型试剂红细胞系3名献血员的血液洗涤后混合而成,由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输血科制备。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就诊的AIHA患者54例(男20例,女34例,年龄10~58岁),均经抗人球蛋白试验及结合临床表现确诊。
1.2方法
1.2.1抗人球蛋白试验抽取患者静脉血6mL(ACD保存液抗凝),2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与红细胞,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配成30mL/L的红细胞悬液备用。(1)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antiglobulintest,DAT):取30mL/L的红细胞悬液1滴加入试管中,再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1滴,摇匀3000r/min离心15s观察结果,若为阳性,再用抗IgG和抗C3抗体进行分型;(2)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ndirectantiglobulintest,IAT):取患者血清(或血浆)2滴加入试管中,再加入30mL/LO型RhD阳性红细胞悬液1滴,摇匀放37℃水浴30min,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1滴,3000r/min离心15s观察结果,阴、阳性对照参照文献[1]。
1.2.2同种抗体检测(1)氯奎放散试验:将AIHA患者DAT为阳性的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取压积红细胞0.2mL,加入200mL/L氯奎生理盐水溶液0.8mL,在37℃水浴震摇5min,再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取1滴配成50mL/L的悬液作DAT,乙醚放散试验参照文献[2]。(2)自身温抗体吸收试验:将IAT阳性患者的红细胞用37℃生理盐水洗涤3次,取1mL压积红细胞,加10mL/L菠萝酶1mL,混匀1000r/min离心洗涤3次,将压积红细胞分成2等份,1份压积红细胞加2mL患者血清,混合放37℃水浴30min,1000r/min离心2min,将血清移到第2份压积红细胞中,混匀放37℃水浴30min,1000r/min离心2min,吸出自身红细胞吸收后的血清,用IAT进行同种抗体的检测与特异性鉴定。
1.2.3ABO、RhD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对血型鉴定困难及交叉配血试验不合的患者血液标本,采用经吸收放散后的血清及红细胞进行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ABO血型鉴定采用盐水法进行正反定型;疑难ABO、Rh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采用微柱凝胶法(microtubesgeltechnology,MGT)及手工凝聚胺法(manualpolybrenetest,MPT)进行检测[3]。
2.1抗人球蛋白试验54例AIHA患者的DAT和IAT均显示阳性反应,凝集强度DAT~,IAT~。将患者红细胞检测结果(即DAT阳性)分为3组:(1)广谱抗人球蛋白组;(2)抗IgG组;(3)抗C3组。(1)、(2)组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为IgG型;(1)、(3)组阳性为C3型;(1)、(2)、(3)组均阳性为IgG+C3型(表1)。
2.2ABO、RhD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患者原血清及未洗涤红细胞,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交叉配血试验不合及抗体筛选阳性者54例,RhD定型均为阳性,Rh血型其他抗原误定者10例;吸收后的血清及洗涤后的红细胞,ABO血型正反定型相符、交叉配血试验相合及抗体筛查阴性者50例。同时将AIHA患者原血清及自身红细胞吸收后的血清进行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的检测,结果所有原血清与抗体筛查细胞在盐水法、IAT、MPT及MGT法中均发生凝集反应;而经患者自身红细胞吸收后的血清有50例与抗体筛查细胞不再发生凝集反应,有4例患者血清仍与抗体筛查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表2)。
表154例AIHA患者抗体类型的分布(略)
表254例AIHA患者血清吸收前后与抗体筛查细胞反应结果(略)
*受检血清与谱细胞均呈非特异性凝集反应.
2.3同种抗体的特异性鉴定采用谱细胞对仍与抗体筛查细胞发生凝集反应的患者血清,分别在4℃、22℃及37℃用盐水法、抗人球蛋白试验、MPT及MGT法进行抗体特异性的鉴定。结果检出抗C抗体1例(与CCDee细胞凝集,与ccDEE细胞不凝集),抗E抗体2例(与ccDEE细胞凝集,与Ccdee细胞不凝集),抗e抗体1例(与ccEee及ccdee细胞凝集,与CcDEE细胞不凝集),从而证实了患者血清中存在具有Rh血型特异性的同种抗体。根据患者Rh血型及自身抗体的血型特异性,选择相容或交叉配血试验相合的洗涤红细胞悬液输注后,检测结果显示患者血红蛋白上升,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
本研究在对75例疑似AIHA患者的检测中,发现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54例,女性的阳性率(62.96%)高于男性(37.04%)。抗体类型以IgG+C3型最多(62.96%),其次为IgG型(20.37%)及C3型(16.67%)。IgG+C3型的临床症状、溶血及贫血程度均较严重,发生溶血危象者较多,而IgG型、C3型者贫血及临床症状较轻。AIHA患者因体内免疫系统功能的紊乱,除产生自身抗体而引起溶血性贫血以外,还可对输入血型不相合的红细胞产生同种免疫性抗体,本组检出具有Rh特异性的同种抗体4例。因此,对AIHA患者尤其是有妊娠史和输血史的患者,在输血前进行同种抗体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AIHA患者存在自身抗体的干扰,难以检测或排除血清中同种抗体的存在。目前检测同种抗体的最好方法,是应用酶处理细胞或用患者自身红细胞对自身血清作抗体吸收,排除自身抗体的干扰,然后再用谱细胞对吸收后的血清进行抗体检测,90%以上的AIHA病例可检出同种抗体[2]。
[1]杨世明,张勇萍,杜润家,等.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IgG抗体的实验研究与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07,4(1):21-24.
[2]肖星甫.输血技术手册[M].成都:四川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89-98.
目的通过对347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的检测,协助临床早期诊断MP感染。方法运用微粒凝集试验,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3470例患儿中检测出1054例MP-IgM呈阳性,检出率为30.37%,其中男622例,女432例,0~2岁组、3~6岁组和6~14岁组MP-Ig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60%、43.16%和50.79%;男女阳性检出率之间和各年龄组阳性检出率之间,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凝集试验免疫球蛋白M
肺炎支原体(myeoplasmapneumoniae,MP)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临床上大多数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综合征,仅根据临床表现常难与病毒、细菌和结核感染鉴别,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对2007年1月~11月3470例门诊和住院患儿采用明胶微粒凝集试验检出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进一步提高MP感染诊断的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2007年1月~11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患儿共3470例,其中男2280例,女1190例。年龄0~14岁,其中0~2岁1985例,2~6岁1170例,6~14岁315例。
取患儿静脉血2ml,取血清作为待检样本,采用明胶微粒凝集试验检测MP-IgM,SerodiaMycoⅡ(MycoⅡ)诊断试剂盒由日本瑞比欧株式会社生产。操作过程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血清稀释度≥1∶40为阳性。
各年龄组间病例的阳性率比较运用SPSS10.0软件包行χ2检验。
2.1不同年龄患儿MP-IgM阳性率比较
1054例MP-IgM阳性患儿中,6~14岁阳性率高于2~6岁组和0~2岁组,见表1。表1各年龄组MP-IgM检测结果(略)注:与6~14岁组比较,a:χ2=145.60,P
2.2不同性别间MP-IgM阳性检出率对比
女性患儿MP-IgM阳性率高于男性,见表2。表2不同性别之间MP-IgM检测结果(略)注:与女性比较,a:χ2=30.09,P
[1]张凤莲,张莉,付惠玲,等.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快速检测方法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2):119-120.
[2]谢国艳,高志生,郁淼,等.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的评价[J].世界感染杂志,2005,5(5):444.
[3]BeersmaMFC,DirvenK,VanDamAP,etal.Evaluationof12commercialtestsandthecomplementfixationtestforMycoplasmapneumoniaespecificimmunoglobulinG(IgG)andIgMantibodies,withPCRusedasthe“goldstandard”[J].JClinicalMicrobiology,2005,43(5):2277-2285.
[4]曹玉璞.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J].实用儿科杂志,1993,8(3):203-204.
[5]曹兰芳,徐凌云,卢燕鸣,等.肺炎支原体感染4种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2):143-146.
【关键词】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检测
输血在临床抢救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由输血后传染病引起的医患纠纷也逐年增加[1]。《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规定受血者输血前常规检测血清学九项指标。笔者对住院患者输血前血清学九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本院2008年11月~2010年11月在我院输血科接受配血试验并在临床进行输血者的输血前血清标本2656份,男1620例,女1036例,年龄2个月~89岁,平均(40.5±30.6)岁。
1.2检测项目及方法
采集输血前患者的血液标本,分离血清,做输血前项目检测。ALT采用IFCC推荐方法(试剂由四川新成公司生产);乙肝5项采用ELISA法(试剂由上海科华公司生产);抗-HCV(试剂由上海科华公司生产);梅毒采用TURST法(试剂由上海科华公司生产);抗-HIV采用ELISA法(试剂由北京金豪公司生产)。所用试剂均经过卫生部生检所批批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2656例患者输血前血清检测结果显示,总异常率为29%(771/2656)。其中,ALT升高(以>40U/L判为异常)258例(9.7%);HBsAg阳性206例(7.8%),HBsAg和HBeAg双阳性49例(1.8%),HBsAg和HBeAg及抗-HBc阳性25例(0.94%),HBeAg和抗-HBc及抗-HBs阳性21例(0.79%),抗-HBc阳性29例(1.1%),抗-HBc和抗-HBe阳性18例(0.67%),抗-HCV阳性103例(3.9%);抗-HIV初筛试验阳性3例(0.11%),报疾病预防中心确证实验室确证阳性3例;梅毒阳性6例(0.22%);HBsAg阳性和抗-HCV阳性2例(0.075%);HBsAg阳性和ALT升高35例(1.3%);抗-HCV阳性和ALT升高16例(0.6%)。
3.1本次检测结果表明,受血者输血前血清学九项指标的总异常率相当高。尽管输血在临床治疗中是不可替代的方法,但输血引起的血源性传播疾病也时有发生,并由此引起医疗纠纷[2]。因此,一旦受血患者因输血引起医疗纠纷,输血前的检测结果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对患者负责,而且为患者的输血安全起到监控作用。另一方面,输血并非是HBV、HIV、TP、HCV传播的唯一途径,能否明确是否为血源性感染显得日趋重要,由此体现了受血者在输血前做血清学检测的重大意义。
3.2输血前血液结果指标检测已被列入我国制定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可使医院掌握并保留患者有关资料作为依据,以备以后信息反馈和临床需要。通过输血前检测不但能帮助患者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又可提示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严格消毒措施[3]。医务人员可针对血清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加强防护和消毒处理工作,特别是实施穿刺、注射、手术等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减少和避免医疗损伤,对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他物品严格消毒,以防交叉感染。工作过程中要细心谨慎,思想高度集中,养成有秩序的良好工作习惯,防止差错发生。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及供血者的血样,交叉配血前应复检受血者、供血者的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的Rh(D)血型。正、反定型可发现亚型或血型抗原减弱,对可疑血型还必须进一步做其他血清学检查。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输血科最关键的工作,进行血清学检测,对患者而言,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并得到及时治疗;对医务人员而言,发现潜在的传染源,有助于在诊疗和护理时加强自我保护,避免感染;同时,也有利于明确医疗责任,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对患者、医院和供血单位都有重要意义。
[1]马洪亮,赵俊杰,徐志新等.1008名受血患者输血前血液5项标志检测的调查.中国输血杂志,2006,13(3):204.
【关键词】前白蛋白;腹部肿瘤;血清学诊断
血清前清蛋白(PA)由肝细胞合成,因在电泳分离(pH=8.6)中移动速度比清蛋白快而得名。其半寿期很短,仅约12h,测定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对于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不良和肝功能不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1]。有研究显示,PA的检测对于某些癌症诊断也有极其重要的价值[2]。为探讨PA测定在腹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59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和30例腹部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PA测定,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59例为腹部恶性肿瘤组,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史、体征、CT、B超、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等综合诊断确诊,其中男31例,年龄41~69岁;女28例,年龄41~69岁;胆囊癌5例、直肠癌5例、结肠癌7例、胃癌21例、胰腺癌11例、肝癌10例。腹部良性肿瘤组(3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1~59岁,子宫肌瘤14例、结肠腺瘤7例、直肠腺瘤9例。健康对照组(60例)均为本院体检中心提供的健康体检结论正常者,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38~66岁。三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试剂与方法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mL,置于速凝真空管,3500r/min离心3min,分离血清,并且要确保所采集的标本无脂血和溶血现象。PA测定方法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试仪器为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由德赛公司提供。操作时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要求设定参数,随机与质控血清同批检测,并详细记录检测结果。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三组受试者PA含量比较腹部恶性肿瘤组PA含量[(156.1±44.7)mg/L]与健康对照组[(320.4±52.6)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良性肿瘤组PA含量[(301.2±50.5)m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腹部恶性肿瘤组不同病种PA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腹部恶性肿瘤各组的PA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肝癌组PA含量与其他腹部恶性肿瘤各组比较含量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1]康格非,巫向前.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9.
[2]张玉,陈娟,钱小伟,等.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3):149.
[3]牛俊奇,王玉英,蒋立会,等.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检测中临床意义的再评价[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7,23(3):274-275.
[4]栾永明.血清降钙素原和血清前白蛋白的检测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CD].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8(1):63-65.
[5]黄波,鲍依稀,钟方才.血清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检测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7):668.
[6]张敏,薛承岩,刘晓东,等.前白蛋白在急性肝炎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1995,10(2):85-86.
[7]孔梅,王莺,林宇静,等.PRL-3在癌症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2):1505-1506.
[8]范荣钢,凌林,查明,等.EMMPRIN及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0,8(8):977-979.
[9]田景碧.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1655-1656.
[10]李莺,王霞.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在肝脏疾病中的敏感性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83-84.
[11]王海英,梁化岐,樊卫红.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5):3480-3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