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2年秦皇岛市接受检测和调查的曾有过同的1043例男性。
1.2方法及内容
1.3统计学处理
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调查资料数据进行双录入并核对校正,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见表1。1043例MSM接受调查者年龄14~59岁,平均(26.9±7.160)岁。16~40岁年龄段占本次调查群体的93.48%,本市常驻的本省籍、汉族、未婚、高中中专以上文化是接受本次调查的主要人群。
本次调查知晓艾滋病知晓919例,知晓率88.11%,具体情况见表2。
2.3及安全套使用情况
2.4药物滥用情况
3讨论
1资料
1.1一般资料2009~2010年来本院检测产前免疫血清学检测的夫妇共计68对。
1.2检测方法检测男方女方ABO血型和RH血型,发现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的夫妇,进一步应用二巯基乙醇法检测女方血清中IgG性质抗-A或抗-B效价或抗-D抗体效价,检测女方血清中是否含有不规则抗体,如果有不规则抗体,也需要鉴定其特异性并测定效价,血型和不规则抗体检测均采用微柱凝胶配血卡进行检测。
1.3检测结果血型分布和女方IgG抗体效价统计情况68例检测中女方血型为O型RH阳性,同时男方血型为A型RH阳性的共有32例,占总检查例数的47.05%,其中IgG抗-A效价>64的共有15例;女方为O型RH阳性,男方血型为B型RH阳性的共有21例,占总检查例数的30.8%,其中IgG抗-B效价>64的共有2例;女方血型为A型RH阳性,男方血型为B型RH阳性的共有13例,占总检查例数的19.1%,其中无IgG抗-B效价大于64的血清;另外,女方ABO血型和男方ABO血型相同,女方RH血型为阴性而男方RH血型为阳性的为2例,占总检查例数的2.9%,均未产生不规则抗体。
2讨论
母婴血型不合由于母亲的血型与胎儿(或婴儿)的血型不合,如Rh血型不合或ABO血型不合引起同种免疫性溶血病,可致胎儿的间接胆红素因红细胞的破坏而增高。
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是胎儿由父亲方面遗传来的显性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胎儿血因某种原因进入母体,母体产生相应的IgM抗体,当胎儿血再次进入母体,母体发生次发免疫反应,产生大量IgG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使胎儿、新生儿发生溶血。只要0.1~0.2ml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循环就足以使母亲致敏。
ABO新生儿溶血病可发生在第一胎,由于母体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中,接受了不同程度的A(或B)类抗原物质的刺激而产生抗体,故ABO类新生儿溶血病可发生在第一胎,其发病与胎次无直接关系,但与母亲是否有过输血史有关[2]。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定期检测孕妇体内的IgG抗A(B)的效价来判断胎儿的受害程度。通常以孕16周前血型抗体测定作为基础水平,28~30周复查1次,以后每隔2~4周重复测定抗体上升程度[3]。一般认为,只有当抗体效价>64时,才有可能使新生儿发生溶血病[2]。若孕妇体内的IgG抗A(B)的效价随着孕期的增加而升高,当抗体效价≥128时,就应给予药物治疗,以降低抗体效价或控制其效价使其不再增高,并定期监测。假如抗体效价继续上升,胎儿已达成熟,应终止妊娠[3]。
Rh血型不合溶血病多数是母亲为Rh阴性,但Rh阳性母亲的婴儿同样也可以发病。第一胎发病率很低,因为初次免疫反应产生IgM抗体需要2~6个月,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多数发生在妊娠末期或临产时,故第一胎常处于初次免疫反应的潜伏阶段。当再次妊娠第2次发生免疫反应时,仅需数天就可出现,主要为IgG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并能迅速增多,故往往第二胎才发病。Rh系统的抗体只能由人类红细胞引起,若母亲有过输血史,且Rh血型又不合,则第一胎也可发病。母亲的母亲(外祖母)为Rh阳性,母亲出生前已被致敏,则第一胎也可发病,此即外祖母学说。
另外,对新生儿应在出生时立即进行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对降低新生儿溶血病的产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但是,母体内的IgG抗体效价的高低与新生儿溶血病的严重程度之间关系并不密切,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婴儿抗原的强弱、血型物质的含量、胎盘的屏障作用及不同IgG亚类等[2]。RH新生儿溶血病对胎儿的危害较大,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的概率也较大,因此,妊娠早期及时测定ABO血型和Rh血型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对Rh(D)阴性孕妇尤为重要。对于初次妊娠者,还应注意保胎,避免流产。
参考文献
[1]魏家余.O型孕妇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探讨.临床血液学杂志,1998,11(4):170.
【关键词】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咐试验
血清学检测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同的检测方法都有其特殊的临床诊断价值,实验室如何更合理地选用检测方法,避免误诊、漏诊等问题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利用TRUST、TPPA、ELISA法检测分析梅毒检测呈阳性的血清样本及正常对照血清,以探讨3种方法对梅毒的辅助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资料为本院2008~2010年手术和输血前筛查的2340血清标本。男1330例,女1010例。年龄4~78岁,平均45岁。
试剂与仪器:TRUST试剂盒为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TPELISA为上海科华有限公司提供的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TPPA为日本东亚株式会社提供的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试剂盒。仪器:安图2010型酶标仪。
1.2方法TRUST、TPELISA、TPPA法均按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TRUST试剂盒检测2340例手术和输血前的血清标本,检出阳性的标本再用TPELISA试剂盒、TPPA试剂盒进行重复检测,对每项结果的阳性数与阴性数进行统计得出结论。
2.1三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2340血清标本中经流行病学等方法确诊的梅毒患者58例,占2.47%,非梅毒患者2282例,占97.53%。TPELISA、TPPA、TRUST方法
检测梅毒患者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00%(58/58),2.39%(56/2340),2.09%(49/2340)。
2.2三种方法检测结果特异性比较TPELISA、TPPA、TRUST特异性分别为99.8%,98.6%,99.2%。特异性以TPELISA法最高,TRUST法的特异性次之,TPPA法特异性最低[1]。提示TPPA法误诊率最高。
2.3三种方法检测结果灵敏性比较TPELISA、TPPA、TRUST灵敏性分别为100%(58/58),96.55%(56/58),84.48%(49/58)。在上述三种方法中。灵敏性以TPELISA法最高,TPPA法次之,TRUST法最差。提示TRUST法漏诊率最高。
梅毒是由梅毒(苍白螺旋体)引起,在不同感染时期机体产生的抗体也不同。一期梅毒抗体主要是IgM型,二期梅毒抗体有IgM、IgG型,三期梅毒抗体主要是IgG型。由于梅毒患者在不同分期梅毒抗体出现早晚有差异,故临床实验室应同时检测梅毒非特异性血清反应素与特异性抗体,以避免梅毒患者的漏诊。
用ELISA方法和TPPA试验可用来初筛梅毒,但由于TPPA采用手工操作,需主观判断且步骤繁琐,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价格昂贵,不适用于筛查。ELISA价格适中、操作简便,可在自动化仪器上直接读取数据,符合室间及室内质控要求,便于质量控制管理。TRUST法检测虽然价格低、操作简单,但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低,不适合于筛查。因此,目前梅毒血清学筛选试验应首选ELISA法。
临床应该同时检测非特异性抗类脂质抗原的血清反应素和特异性螺旋体抗体进行确诊。本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室应合理选用不同的方法平行进行梅毒的血清学检测,以减少漏诊、误诊率,为梅毒的确诊提供参考依据,并且在判定梅毒的发展、痊愈及药物疗效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梅毒检测TRUSTTPPA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efficientofthethreeserumtestmethodsforsyphilis.Methods:UseTPPAasastandardtestmethod,comparewithTRUSTandTheSDBIOLINESyphilis3.0test.Results:ThesensitivityofTRUSTislowertotheTPPA,andTheSDBIOLINESyphilis3.0testisnodifferentwithTPPA,andalsorapidlyandaccurately.Conclusion:TheSDBIOLINESyphilis3.0testisoneoftherapidlyandaccuratelyclinictestmethodforsyphilis.Itcanbeuseinmoreclinicsandhospitalforsyphilisscreeningandexamine.
KeywordsSyphilis;testmethod;TRUST;TPPA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P)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也是血液传播性疾病之一,可通过母婴传播传给下一代。梅毒自欧洲传入中国已有500年的历史,近年来我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因此,对梅毒的早期诊断及正确评价治疗疗效,为梅毒的筛选、为防治提供准确、及时的依据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梅毒快速检测试验(TheSDBIOLINESyphilis3.0test)三种方法进行比较。
材料与方法
试剂:TRUST试剂盒由上海荣盛有限公司提供,TPPA试剂盒由日本富士公司提供,梅毒快速检测试验试剂盒由韩国STANDARDDIAGNOSTICS公司提供。
操作方法:严格按照各厂家提供的说明书进行,且有质控品同时进行试验。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
结果
见表1。
在全部检测患者中,共检出TPPA阳性62例,阴性44例;梅毒快速检测法检出阳性61例,阴性45例;TRUST检出阳性53例,阴性53例。快速检测法与TPPA的符合率为98.3%,其中有1例结果不相符,该病例为刚出生的婴儿,其母亲为梅毒患者;TRUST与TPPA的符合率为80.6%,且3例TRUST假阳性标本TPPA及快速法均为阴性。
对以上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TPPA与TRUST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我们认为梅毒快速检测法在梅毒的检测上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是临床上进行梅毒检测的方法之一,可用于各医疗卫生单位对梅毒的筛查与诊断。
讨论
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可产生特异性抗螺旋体抗体(TP-Ab)和非特异性抗类脂质抗体,非特异性抗体出现晚于特异性抗体,使晚期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可能转阴,都会影响TRUST试验的敏感性。TRUST为非特异性血清试验,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期和晚期梅毒的阳性率只有53%~85%[1],在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以及治疗后患者可呈阴性反应,主要用于临床抗梅疗效观察和判愈[2],且受多种因素如类风湿因子、红斑狼疮的高球蛋白血症等干扰,检测结果中很难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有时会出现前带现象[3]。
梅毒快速检测法与TPPA一样,是检测血清中的梅毒特异性抗体,由实验结果可显示,该方法与TPPA的结果很相近,符合率高,且避免了TPPA法的繁琐的操作过程,避免了TRUST法中所出现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的现象,结果判读简单、快速,可直接用于孕产妇梅毒的检测及可疑献血者的检测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1俞树荣.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22.
关键词:同德县;奶牛;结核病;血清学;检测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umtuberculosis)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共患性和危害性较大的传染病。该病的病原有三个种:即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禽分枝杆菌,也称为人型、牛型、禽型结核杆菌。奶牛是家畜中最易感染结核病的动物,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同德县尕巴松都镇奶牛结核病的感染情况,对今后奶牛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2年4~6月对该镇部分奶牛进行了结核病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2)试剂。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由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药械厂生产,青海省畜牧兽医总站提供,批号:20100481。
(3)器材。酒精、酒精棉球、卡尺、1~2.5mL注射器、针头等。
(4)方法。①被检奶牛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农户饲养的成年奶牛中随机抽取。②抽检奶牛在检测前全部进行健康检查,确诊为临床健康后进行编号,再行检测。③检测步骤和方法及结果判定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布的《牛结核病提纯菌素变态反应操作规程》进行。④对检测结果数据用t检验的方法处理后,进行差异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在被检的225头奶牛中,初检检出阳性结核病牛2头,可疑似牛2头,对疑似牛进行复检后,检出阳性牛2头,共检出阳性牛4头,阳性率为1.78%(4/225);其中荷斯坦奶牛3头,阳性率为1.33%(3/225);当地黄牛1头,阳性率为0.44%(1/225)(表1)。
从检测结果看,荷斯坦奶牛的阳性率要比当地黄牛的阳性率高,经t检验分析,差异性极显著(P0.01),说明尕巴松都镇荷斯坦奶牛对结核病的抵抗力比当地黄牛相对较差。
(1)通过这次检测,说明在同德县尕巴松都镇的奶牛中存在结核病。因此,加强对奶牛结核病的防制工作,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奶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议业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此病的防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2)在保证经费的前提下,对所饲养的奶牛每年用结核菌素进行一次定期检测,并奶牛登记造册,健康奶牛发放《结核病监测合格证》。预防奶牛结核病最好的办法是对检出阳性奶牛进行淘汰处理,最终建立无结核病牛群。因此,今后对检出的阳性牛应采取果断措施坚决进行淘汰,以确保人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