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模式下,仓库数据主要依靠人工记录在纸质文档或电子表格中。员工在繁忙的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笔误、数据录入错误或遗漏等情况,导致库存数据与实际库存不符。这种不准确的数据会影响生产计划的制定,可能造成原材料短缺或积压,进而延误生产进度或增加库存成本。
2.数据更新不及时
(二)作业效率低下
1.依赖人工操作
2.缺乏自动化流程
传统仓库管理缺乏自动化的工作流程和任务分配机制。例如,在领料过程中,需要人工层层审批和传递领料单,容易造成流程延误,影响生产的连续性。
(三)库存控制困难
1.难以准确预测需求
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工具,企业难以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趋势准确预测原材料和成品的需求。这可能导致库存过多,占用大量资金和仓储空间;或者库存不足,影响生产和销售。
2.缺乏库存动态监控
无法实时监控库存的变动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库存异常(如呆滞库存、缺货风险等)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某些物料长期积压在仓库中,占用资金且可能因过期而造成损失;而关键物料缺货时,又会导致生产线停工。
(四)追溯性差
1.信息记录不完整
纸质记录难以全面、详细地记录货物的所有信息,如原材料的供应商、批次、生产日期、检验报告等。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无法快速准确地追溯到问题的根源,难以确定责任和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2.追溯流程复杂
(五)空间利用不合理
1.缺乏科学布局规划
传统仓库布局往往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货物存放随意性较大。可能导致空间利用率低,通道狭窄,货物搬运不便,增加了货物损坏的风险。
2.无法实时监控空间使用情况
难以实时掌握仓库各个区域的空间占用情况和剩余容量,无法及时调整货物的存放位置和优化布局,影响仓库的整体运营效率。
二、这些问题的解决思路是什么?
1.实施WMS作为ERP的补充
根据计划指令实现指导式作业环节:通过计划指令来引导仓库作业,使操作更加有序。岗位职责更加明晰,流程更加完善: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优化仓库作业流程。扫码作业减少手工录入:利用扫码技术减少人工数据录入,提高数据准确性。实现供应链管理透明化:使供应链管理更加透明,便于监控和管理。
2.按计划扫码完成收发作业
出库入库源头来自于计划指令,仓库执行按计划办事:仓库操作依据计划指令进行,确保操作的计划性。计划导入作业流程的起点指令,仓库直接根据指令打印收发指令单,扫码执行出入库作业:通过计划指令生成收发指令单,然后扫码执行出入库操作。
3.打印张贴库位标签、物料标签
将物料标签、库位标签打印后张贴于合适位置:将标签贴在合适的位置,便于识别和管理。物料标签、库位标签双向关联互相查询,仓库入口处摆放物料查询大屏,物料存放一目了然:通过标签的双向关联和查询大屏,方便查看物料存放情况。
4.物料标签分批次
物料标签可以按照不同供应商、不同批次进行标记,物料存放按日期有序排放,先进先出账实相符:对物料进行批次标记,按照日期有序存放,确保先进先出。
5.物料数量实时统计
给物料加上来料批次信息、订单/项目/生产批次的专属状态信息,防止物料混放、混用:通过添加批次信息防止物料混放。既可以让质量部门按来料批次向前追踪直到供应商,又可以看计划和实际的齐套性对比:便于质量追溯和计划与实际的对比。
6.邀请供应商加入协作,统一送货单
利用企业互联功能,让供应商参与协作:通过企业互联让供应商参与仓库管理。采购登记采购单以后,供应商可以在平台上选择相应的采购单填报送货单,打印送货单二维码,随货一起发到位:供应商通过平台填报送货单并打印二维码。仓库收货时,可根据规格统一的送货单样式执行收料作业:仓库按照统一的送货单样式收料。
三、系统具体有哪些功能模板?
(一)基础信息管理
1.物料信息管理
记录物料的详细属性,包括物料编码(唯一标识物料,便于系统识别和管理)、物料名称、规格型号、材质、单位(如个、箱、吨等)、重量、体积等。可以添加物料的图片或文档说明,方便仓库人员更直观地识别物料。维护物料的分类信息,例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便于按类别进行统计和管理。
2.供应商信息管理
3.客户信息管理
(如果涉及成品销售发货)保存客户的基本信息,包括客户名称、客户代码、联系人、联系方式、收货地址等。记录客户的订单历史、偏好、信用状况等,有助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销售管理。
(二)入库管理
1.采购入库
2.生产入库
接收生产部门提交的成品入库申请,申请中包含成品的生产批次、数量、质量检验报告等信息。仓库人员对成品进行入库操作,记录入库库位,更新成品库存数量。同时,与生产订单关联,便于跟踪生产进度和成本核算。
3.其他入库
(三)出库管理
1.销售出库
2.生产领料出库
3.其他出库
(四)库存管理
1.库存盘点
制定库存盘点计划,包括盘点周期(定期或不定期)、盘点范围(全库或部分区域)等。生成盘点任务清单,仓库人员按照清单进行实物盘点,记录实际库存数量、状态(正常、损坏、过期等)等信息。系统自动对比盘点数据与系统库存数据,生成盘盈盘亏报表,分析差异原因,并提供调整库存数量的功能,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2.库存调拨
当需要在不同仓库之间或同一仓库的不同库位之间转移物料时,创建库存调拨单。调拨单包含调出仓库/库位、调入仓库/库位、物料信息、调拨数量等内容。经过审批后,执行库存调拨操作,系统自动更新调出和调入库位的库存数量,实现库存的动态管理。
3.库存预警
4.库存查询与报表
(五)库位管理
1.库位设置与维护
对仓库进行库位规划,定义库位编码规则(如区域-货架-层-位等),创建库位信息,包括库位编号、库位名称、库位类型(普通库位、冷藏库位、贵重物品库位等)、库位容量、可存放物料类型等属性。可以绘制仓库库位布局图,直观展示库位分布情况,方便仓库人员进行货物存放和查找。
2.库位分配与调整
在货物入库时,根据物料特性、库位规则和库存情况,系统自动分配最佳库位或允许仓库人员手动选择合适库位。当库位需要调整(如因仓库布局优化、物料存储需求变化等)时,进行库位调整操作,系统更新物料的库位信息,确保库存数据与实际存储位置一致。
3.库位状态监控
实时监控库位的使用状态(空闲、占用、锁定等),提供库位占用率统计报表,帮助仓库管理人员合理规划仓库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六)追溯管理
1.批次管理
2.追溯查询
(七)系统管理
1.用户管理
创建不同角色的用户账号,如仓库管理员、采购人员、销售人员、生产人员、系统管理员等,并为每个角色分配相应的操作权限。权限设置应精细到功能模块和具体操作(如查看、新增、修改、删除等),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操作的规范性。管理用户账号信息,包括密码重置、账号锁定/解锁等功能,保障用户账号的正常使用。
2.数据备份与恢复
制定定期的数据备份计划,备份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包括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入库记录、出库记录、库存数据等)、用户数据等。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位置,防止数据丢失。提供数据恢复功能,在系统出现故障、数据损坏或误操作导致数据丢失时,能够快速恢复到最近的有效备份状态,确保企业业务的连续性。
3.操作日志管理
4.系统参数设置
配置系统的各种参数,如库存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小数位数保留规则、打印格式设置(入库单、出库单、报表等的打印模板)、预警通知方式设置等,以满足企业特定的业务需求和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