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3.06山西
酱卤类肉制品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比较传统的一类肉制品,按加工形式分为酱、卤、煮、炸、烤、熏等。不同的工艺最终产品的颜色、香型、形态又产生不同风味的代表性产品。但不论哪种工艺制作的肉制品,从质量角度来评价一般都按五个方面判断好环,即颜色(色),香型(香),口感(味),形态(形),保质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就食品而言,产品的味道应该是食品的灵魂,所以我们就先以产品的风味加以论述。就肉制品的风味而言,一般分为三段来品尝:
(1)头香:
即产品切开或打开后飘逸出来的香气,一般肉味清晰,带有一定诱人的风味,刺激味液的分泌,对人产生想吃的欲望为宜;
(2)口感香:
一般入口后肉味纯正,香味宜人适口,味由浅至深,且继续刺激味液的分泌,使产品很顺畅地下咽为宜:
(3)留香、回味:
一般指产品咽下后,留在唇齿之间的余味和回味,清新宜人,让人满意,且能够成再次需求的愿望为佳。
那么要想达到如上之效果,酱卤类肉制品制作的关键点有如下四点:
(1)原料、香辛料的选择与搭配;
(2)香辛料和其它辅料的准确添加量;
(3)酱卤过程中各段执行的温度;
(4)老汤的纯厚度。
传统的酱卤制品一般都以天然复配的香辛料为主要调香原料,因为天然香料能有效地去除肉制品的腥臭味;能有效地烘托出肉制品的原型香味;通过合理搭配能赋予肉制品独特的风味、香型;具有一定的药膳及防腐作用。
但现在制作肉制品一般也建议添加一点纯肉味增香剂,其原因主要是为弥补因近年畜禽饲养期大大缩短,其肉内的呈味蛋白、氨基酸等呈味物质成长不足等原因,而造成的肉的口感不纯厚的问题。
一般我们建议添加一定量的“骨髓浸膏”,因为骨髓浸膏的制作工艺,产品能够充分保留了骨与骨髓的天然营养成份与呈味成份;通过少量添加能赋予肉类制品天然纯厚的骨肉香气;具有超强的抗热敏性和稳定持久的留香。
世间任何事物都分内因和外因,肉制品的问题也不例外。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对食品的要求是: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基于此,配方设计也应如此。
1.色
1)着色剂:红曲红(色价100)6-9g/100kg,加上双倍焦糖(60-90g/kg),产品为红褐色至褐红色。
若用其它色素(红曲粉1000u/g相当于10个色价,高梁红40色价左右,胭脂红500色价左右,等等)按比例换算,同时应注意色素耐热性情况等有所增减。
2)发色剂:腌制用亚硝6-15g/100kg产品;直接煮制6-8g/100kg产品。
2.香
1)酱香王0.6-1%(去腥、提香)
2)骨髓浸膏0.4-0.6%(增加口感、留香)
3.味
1)食盐2.5%左右(2-3.5%)
2)白糖0.5-2.0%左右;葡萄糖或其它糖类适量。
3)味精0.1-0.4%
4)料酒1-2%
5)葱、姜各1-2%
6)其它,如面酱、豆瓣酱、辣椒等适量。
4.形
适合产品的外观和造型,并考虑保水能力、保油能力要求的相应工艺。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1.老汤制备
1)鸡、鸭类产品
2)猪类产品
2.自制焦糖
先用适量油烧热,加入糖,并不断搅拌、炒制,第二次起泡后加入热水,搅拌溶解即成。
3.高温软包装产品的制作要点
1)杀菌开始
为避免产品变形,软包装产品达到90℃以上应有压力。因此,为防止产品局部过热,无论汽杀菌,还是水杀菌,在加热前均应先加压再加热。一般来说0.1atm(1atm=0.1Mpa)即可。
2)杀菌压力
一般无需过高,控制在1.6-2.0atm为好。
3)反压冷却
1)一手熏酱
注:如果第一次酱卤,老汤中也必须按比例投放各种辅料(一手料总量的3%),在以后有老汤的情况下,只按被煮物品投入香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