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INF-2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因免疫耐受复发病例报告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2岁。2014年2月初,因痔疮手术行常规检查发现:HBsAg阳性,转氨酶升高,HBVDNA2.71×108拷贝/ml;肝抗原谱M2-3E阳性,余阴性;腹部CT:肝脏Ⅳ段小囊肿,右肾上极小囊肿。诊断“慢性乙型肝
对于大多数医生,“两对半”肯定是知道的,但是每一个组合的意义是不是都清楚呢?乙肝病人常需要化验乙肝五项指标,俗称“两对半”。看到五个外文字母HBsAg(表面抗原)、HBsAb(表面抗体)、HBeAg(e抗原)、HBeAb(e抗体)及HBcAb(核心抗体),已让人眼花缭乱。再阅读
1、乙肝病毒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二对半: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原就是过去人们经常说的“澳抗”。“澳抗”是“澳大利亚抗原”的简称,因为它最早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所以称为“澳抗”。乙肝病毒虽然构造非常简单,但是,它也有一个外壳。这种外壳,是一种蛋白质,它就是“表面抗原”。它的出现,标
【摘要】目的对4种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GICA)试条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性能、结果等技术参数进行评价,为各实验室的选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ICA法和酶免疫(EIA)法对定值的HBsAg样品和2158份全血或血清标本同时测定,并结合有关物理现象作观察,对4种GI
某些地区7%~10%的新生儿在出生时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属嗜肝DNA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常存健康搜索在3种病毒颗粒:小球形颗粒、柱状颗粒和大球形颗粒前两种颗粒是在肝细胞质内合成后释放入血鶒的病毒囊膜蛋白,即乙肝表面抗原(HB
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表面抗原大蛋白水平与乙肝型炎病毒DNA之间的关系我国约1/3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但仍然伴有高水平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1]。在不能进行HBVDNA检测的单位,对这些患者HBV复制程度的判定难以进行。现探讨HBeAg阴
乙型肝炎病毒包膜上的前S1、前S2蛋白及表面抗原为HBVDNA的S区前S1、前S2及S基因的编码产物。preS蛋白参与HBV的组装、分泌和侵入肝细胞的机制,而机体对preS的免疫应答成为清除肝细胞内HBV以及阻止病毒侵入肝细胞提供重要的防御作用。本文讨论preS2Ag/Ab检测与乙型肝炎病
1、甲型肝炎病毒(HAV)为核糖核酸病毒(RNA),许多特征与肠道微核糖核酸病毒相似,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肠型病毒属T2型,病毒直径27~32nm,呈对称20面体,电镜下可见空心和实心两种颗粒,前者无核酸,染色可通透,后者含核酸,染色不通透,两者在免疫学上无区别,用福尔马林,氯,紫外线,加热
丁型肝炎抗体介绍: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DVirus,HDV)是一种缺陷性单股负链RNA病毒,直径为35-37nm,呈球形,其外膜为HBsAg,核心内含有特异的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和病毒RNA。HDV在成熟过程中,需要借助于HBsAg作为外膜蛋白而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HD
血清学检查常用检查指标的有1)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2)“乙肝两对半”,3)血清转氨酶。乙型肝炎的血清学检查,常用检查指标的有:1)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2)“乙肝两对半”,即检测血清中有无乙肝病毒5种抗原、抗体的简称。它们分别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
1.对HBsAg携带者升学、就业、结婚等有什么限制?由于人们对HBsAg携带者的认识不够全面,以至一些HBsAg携带者中的青年在升学、就业、结婚、甚至出国等都发生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其实有些问题并非那么严重。HBsAg携带者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0%,他们中不乏有科学家、名演员和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除了
参考值ELISA:阴性临床意义1、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有时检查出e抗体阳性,但肝细胞内仍然可以查出乙型肝炎病毒DNA,表明病毒仍然存在。2、阳性提示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变弱。3、表示HBV复制水平低[但有前C区/BCP(基
以下是乙肝核心抗体阴性常见的几种情况:1.乙肝五项全为阴性。表明本身没有感染乙肝,但也没有保护性抗体,建议及时注射乙肝疫苗。2.乙肝核心抗体阴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表面抗原是感染乙肝的标志物,一旦本身感染了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就会在1到2周后呈阳性。感染了乙肝之后,注射乙肝疫苗已经
一、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血小板在部分慢性肝炎病人中可减少。二、黄疸指数、胆红素定量试验均明显升高。尿检查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显著增加。三、血清酶测定①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炎潜伏期、发病初期及隐性感染者
乙肝两对半是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1、被检查者体内没
HBVDNA检测技术目前已经在临床中普遍应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临床医师对如何认识、评价和使用HBVDNA检测结果仍存在着一些困惑,甚至可能因认识不足、应用不当导致了错误的诊断和治疗。现就HBVDNA定量检测临床应用的基因诊断和临床治疗研究阐述如下。一、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HBV
临床意义HBcAb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它的检测能够检出HBsAg和HBsAb不能发现的一部分乙肝病毒感染者,在排除乙肝诊断上具有重要地位。1.单项HBcAb阳性见于乙肝急性感染后的恢复早期(窗口期),也可见于HBsAg消失而HBsAb尚未出现的时期,也可见于经胎盘由母体传播乙肝病毒的婴
1、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原就是过去人们经常说的“澳抗”。“澳抗”是“澳大利亚抗原”的简称,因为它最早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所以称为“澳抗”。乙肝病毒虽然构造非常简单,但是,它也有一个外壳。这种外壳,是一种蛋白质,它就是“表面抗原”。它的出现,标志着有乙肝病毒
临床表现1.妊娠合并甲型肝炎甲肝产妇在孕中期与孕晚期的妊娠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42.3‰和125‰,即孕晚期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升高。2.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乙肝对妊娠的影响:乙肝孕产妇的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明显增高,此与妊娠晚期患急性黄疸型肝炎特别是重症甚或
来自湖南大学、湖南省肿瘤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构建出了一种新型的人类肝癌细胞系,证实可在这一细胞系中演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完整生活周期。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湖南大学生物学院的朱海珍(HaizhenZhu)教授是这篇论文的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只要大于1mIU/mL,就是阳性的结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说明是乙肝携带者。对于乙肝携带者,建议进一步进行肝功能的检查,如果肝功能检查完全正常,就是健康的携带者,目前不需要任何保肝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而如果出现了肝功能的异常,表现为转氨酶的升高、胆红素的升高,就说明出现了肝
日前,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妇产科江红秀、韩国荣、王翠敏等人发表论文,旨在观察HBeAg阳性且HBVDNA高载量孕妇所生婴儿用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接种后的母婴阻断效果及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动态变化。研究指出,乙型肝炎疫苗联合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免疫接种能明显降低HBV母婴传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