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76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65例(广东41例,上海8例,北京3例,内蒙古3例,辽宁2例,黑龙江2例,甘肃2例,天津1例,山东1例,四川1例,云南1例);本土病例3696例(广东1599例,北京547例,福建310例,重庆271例,云南263例,湖北112例,四川110例,湖南93例,上海79例,天津57例,黑龙江41例,河南34例,浙江32例,陕西25例,江西23例,山东23例,山西18例,河北15例,广西15例,内蒙古13例,海南9例,江苏2例,青海2例,贵州1例,西藏1例,宁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本土病例(均在北京)。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150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69例,本土病例2081例(广东972例,北京272例,山西263例,重庆103例,福建91例,四川71例,山东54例,天津44例,河南42例,浙江26例,辽宁24例,云南24例,上海23例,吉林15例,黑龙江12例,江苏10例,湖北10例,河北7例,内蒙古6例,陕西5例,贵州2例,宁夏2例,安徽1例,江西1例,青海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0372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42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471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888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8418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2月22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9355例(其中重症病例41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48357例,累计死亡病例5241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93067例,现有疑似病例2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5369289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67935人。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9139608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93234例(出院107869例,死亡11327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819例(出院1426例,死亡18例),台湾地区8644555例(出院13742例,死亡14999例)。
2022-12-23光明日报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为了加强近期全国的医疗救治工作,特别是对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三级医院要充分发挥综合救治能力强的作用,不仅要加强对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救治,还要加强对于核酸阳性合并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救治。“对于低龄儿童以及高龄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的高风险人群,要直接转诊到三级医院,不必再通过分级分类的收治进行逐级转诊。”
焦雅辉介绍,会议明确各地要建立三级医院分区包干责任制、明确三级医院与县医院对口支援关系、二级以上医院与养老院对口协作关系,压实牵头医院主体责任,任何医院不得以划定区域为理由推诿、拒收其他区域转来的重症患者。“分区包片是相对的,也就是说综合医院不得以不在划定的区域范围内拒绝患者。三级医院要落实首诊负责和急危重症的收治,对于转运来的患者,要无条件地进行收治。”
随着元旦和春节的临近,人员流动性随之增加,会增加农村的疫情防控压力。“所以要提前进行布局。一方面是药品能够发下去,另一方面是农村的重症患者,特别是老年重症患者要能够及时转诊上来。可以说,县医院这一级是做好农村医疗救治工作最重要的一道关口。”焦雅辉指出,要充分发挥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机制的作用,三级医院要分区包片,要和县医院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同时,县医院要做好相应准备,包括床位、设备设施,还有人员准备。
近期,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于社区的老年人进行了健康状况的摸底调查。“对于养老院和福利院的老人,各地的卫健部门要和民政部门建立联系,要指定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定期为这些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一旦发现健康状况发生变化,要及时就医和转诊。”焦雅辉强调。
2022-12-22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
会议指出,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做出重要部署。各地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扎实做好医疗救治和资源准备工作,全力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会议强调,牢牢抓住抓好重点人群和关键环节,把各项救治工作扎实做到位。三级医院要兜住医疗救治和生命保障的底线,全力做好老年和儿童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各地要建立三级医院分区包干责任制、明确三级医院与县医院对口支援关系、二级以上医院与养老院对口协作关系,压实牵头医院主体责任,任何医院不得以划定区域为理由推诿、拒收其他区域转来的重症患者。县医院要守住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关口。同时,要紧盯养老院等重点场所、120急救等重点环节,确保医疗救治有序开展。
2022-12-23新华社
(新华时评)全社会都要统筹起来
近来,全国不少地方接连开工、竣工一系列重大项目,烟火气、忙碌劲儿逐渐回升,折射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
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再到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三年来,我们在统筹中有效应对了全球五波疫情冲击,保持了4.5%左右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们要继续做好有效统筹衔接,既要妥善收治新冠患者,又要维护日常医疗服务;既要加快药品流转速度,又要保障生活物资供应;既要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又要实现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牢牢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
全社会都要统筹起来,树立全局观念。当北京快递业面临运力短缺、货物大量积压的燃眉之急,一些快递企业从各地增派了2300多人进京支援。三年疫情防控,中国人民始终风雨同舟、众志成城,一次次的千里驰援、逆行出征感天动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在疫情防控新阶段,我们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取长补短、相互支撑,继续凝聚起举国上下同舟共济、同心抗疫的团结伟力。
以统筹之策应对非常之难,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筑牢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坚强防线,我们一定能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迎来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记者:赵超、马晓澄)
(新华时评)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时值冬至,我们进入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此时,全国多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持续增加,有的地方正在经历疫情高峰。
回望三年疫情防控取得的坚实成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坚信:越过这个寒冬,我们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面对世纪疫情,我们用艰苦卓绝的三年,赢得三个宝贵的“窗口期”:新冠病毒变异株毒性持续下降的窗口期,药物研发、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的窗口期,全民广泛接种疫苗的窗口期,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新冠发病、重症和死亡比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这为我们战胜疫情提供了信心和底气。当前,最关键的是坚持人民生命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实施好“二十条”和“新十条”,把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以保健康、防重症为工作目标,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
面对今冬疫情,按照党中央部署,各地区各部门正在积极解决群众就医用药问题。在河南周口,政府首批采购13万片退热药免费发放给市民,百姓连称“雪中送炭”;在福建福州,首批1万个装有退热药、抗原检测试剂等物资的“健康包”,免费发放给居家治疗的市民;在江苏,南京一些公交车被改装成发热流动诊疗车到社区问诊,苏州一些核酸采样亭改为“发热诊疗站”,从诊疗、开具处方到完成配药,全程约10分钟。
面对今冬疫情,互帮互助的微光凝聚起温暖的火焰。送一支体温计、送几粒退烧药、送几个抗原检测试剂……当空巢老人患病卧床,当牙牙稚童高烧不退,当物流不畅、药品紧张,不仅有亲友邻里的帮助,还有陌生人伸出的援手。大家守望相助,传递关爱与温暖,让浓情暖意充盈这个冬天。
面对今冬疫情,我们的认知更加科学深入。三年来,从新冠原始毒株到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株,我们对病毒有了更多了解,掌握了更多防护知识,应对更加沉着从容。每个人继续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把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人,也就把抗击疫情的信心和能力传递给更多人,最终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近日全国多地陆续恢复餐饮堂食,马路上车辆穿梭,商场里人头攒动,熟悉的“烟火气”正在回归;从南到北的工地上、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忙碌,复工复产的节奏持续加快。
越过这个寒冬,前方就是春暖花开!(记者:熊争艳)
(新华时评)巩固疫情免疫屏障
我国近期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提高防控科学精准水平。守好保健康、防重症防线,既要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也要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坚持做好新冠基本防护措施。面对持续变异的病毒,主动接种疫苗是保护脆弱人群、抵御疫情冲击、巩固免疫屏障的关键举措。
目前,我国全人群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率已超过90%,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34.6亿剂次。其中,60岁以上及8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分别为86.6%和66.4%,8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仍亟待提升。
接种疫苗有助于保护脆弱人群。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为重症的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带来的获益最大。面向全国2.67亿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又有200多万人筑起免疫屏障。
接种疫苗有助于巩固免疫屏障。研究表明,通过加强免疫接种,不仅可以唤起机体免疫记忆细胞,还能提升抗体水平。近期,国家正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开展第二剂加强免疫接种,出台《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等。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呼吁,没有完成加强免疫的人群,只要符合接种条件,应尽快完成加强免疫,以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我们看到,有的地方设立绿色通道、流动接种车等,最大限度为老年人接种疫苗提供便利;有的地方选派医务人员组建接种小分队,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有的地方积极开启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多地正在优化便民措施,打通老年人接种、加强免疫接种“最后100米”。
坚持做好新冠基本防护措施,就是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对防疫大局的有力支持。当前,新增感染者处于快速增长期,新一波疫情高峰来临。做好新冠防护措施,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就能更好筑牢应对疫情的“免疫长城”。(记者:顾天成、王琳琳)
2022-12-21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此次会议督促了各技术服务机构充分落实北京市放射卫生项目工作事项,发现了部分机构在日常技术服务过程中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等不规范的问题,为今后对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2-12-23科技日报
英国《自然》杂志22日发表了一项大鼠研究,首次阐明了使人工耳蜗恢复听力的神经机制。这项研究有助于改善这些广泛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性能。
人工耳蜗植入可帮助全聋患者恢复听力,但患者反应差异很大。有些接受植入的患者可在植入物激活后数小时内理解谈话,但有些人即使在数月之后仍无太大起色。
为理解原因,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为16只耳聋大鼠定制了人工耳蜗,研究其与听觉恢复有关的脑活动模式。和人类一样,大鼠对植入物的反应差异也很大:在这项研究中,大鼠蓝斑核(一个与学习有关的脑干区域)的激活预测了正反应。当该脑区被人工激活后,观察到的动物间差异消失了——所有以这一方式刺激的大鼠,在植入后几天内都表现出了对声音的响应。
蓝斑核中的神经元制造并释放出神经调节物质去甲肾上腺素,随之会影响多个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这一大脑“重连”是学习的关键特征;当人工耳蜗不成功时,可能是由于蓝斑核没有充分参与,大脑未能重连神经网络。
研究人员认为,帮助这一目标脑区参与的治疗策略,可对优化神经植入设备起作用。
《自然·神经科学》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了一种神经影像特征,可用于预测药物和食物渴求的强度。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科学家们此次识别出一种神经标记,或生物指标,可以在尼古丁、酒精等使用者和匹配对照组之间,预测药物和食物渴求的强度。在3项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中,99名参与者观看了药物和非常可口的食物图片(例如一叠西式煎饼),并得到提示去想象一下使用图中药物或食物会带来的直接积极后果,或重复使用的消极后果。他们还给自己有多渴求这些物品进行了评分。研究团队随后用机器学习方法对神经影像数据进行了分析,识别神经生物学渴求特征(NCS),其中包含数个脑区,其活跃度可用于预测较高或较低的渴求程度。
NCS对于预测渴求药物和食物的准确度都很高。而且,从记录的参与者对药物和食物提示的NCS反应中,团队成功识别出了药物使用者和非使用者。研究人员还发现,对食物图像的NCS反应预测了对药物渴求的强度,反之亦然,这或许表明,食物和药物渴求共享神经通路。
研究团队总结说,识别NCS提供了一个潜在的靶标,可供开发治疗渴求的临床干预,以及改善现有疗法。
2022-12-23华南植物园
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是常见真菌,能够侵染农副产品、中药材和加工食品等物品。黄曲霉能够产生强毒性的次级代谢物——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是常见真菌,能够侵染农副产品、中药材和加工食品等物品。黄曲霉能够产生强毒性的次级代谢物——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是机会性致病真菌,可使免疫力低下人群患曲霉病,是侵袭性曲霉病的诱因,导致慢性肉芽肿性鼻窦炎、角膜炎、皮肤曲霉菌病、伤口感染和骨髓炎等临床综合征。
黄曲霉毒素具有强毒性和强致病性,因此研究并开发新型、高效、绿色抗菌化合物是防治黄曲霉的迫切需求。与化学合成的药物小分子相比,天然产物结构新颖、多样,生物活性更加独特,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型抗真菌药物是有效捷径。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邱声祥研究组在木豆Cajanuscajan(L.)Millsp.叶中发现了强效的抑真菌化合物PME(Pinosylvinmonomethylether)。抑菌谱显示,PME对农业真菌和三大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特别是PME能够抑制黄曲霉孢子萌发和黄曲霉毒素B1累积。研究表明,PME能够结合细胞膜磷脂,导致细胞膜流动性降低、渗透性增大、内容物外渗。PME处理的黄曲霉孢子表现出细胞壁自溶状表型,同时,代谢组分析发现PME结合细胞膜磷脂导致膜流动性和渗透性改变,并可进一步造成膜溶解,孢子结构坍塌,从而产生自溶状表型。PME的强抑真菌功效与良好的安全性,在农业、饲料和食品加工行业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PME抗黄曲霉机制及芪类化合物抗菌构效关系
2022-12-22生物谷原创
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三个基因及其表达的蛋白或许会参与机体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机制。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AnnalsofClinicalandTranslationalNeurology上题为“Brainproteome-wideassociationstudylinking-genesinmultiplesclerosispathogenesi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三个基因及其表达的蛋白或许会参与机体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机制。
原始出处:
TingtingJia,YanniMa,FengqinQin,etal.Brainproteome-wideassociationstudylinking-genesinmultiplesclerosispathogenesis,AnnalsofClinicalandTranslationalNeurology(2022).DOI:10.1002/acn3.51699
2022-12-22生物世界
这项研究显示,三种被被广泛认为可以延缓衰老的方法(间歇性禁食、mTOR功能丧失、抑制生长激素)并没有延缓衰老效果。
近年来,许多抗衰老方法,例如间歇性禁食、雷帕霉素、抑制生长激素等等,在动物模型上显示了有潜力的延长寿命效果。这些抗衰老方法也被用在了人类身上,但其抗衰老效果并没有得到充分证明。
近日,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DeepphenotypingandlifetimetrajectoriesreveallimitedeffectsoflongevityregulatorsontheagingprocessinC57BL/6Jmice的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表明,三种被广泛认为可以减缓衰老的方法,被证明基本无效。该研究还开发了一种新的衰老测量方法,这也解释了生物衰老的复杂性。
论文通讯作者DanEhninger博士表示,这项研究显示,人体内部没有可以通简单开关来调节的衰老时钟,至少这项研究中的三种抗衰老方法是这样。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验证了三种被广泛认为可以延缓衰老的方法,分别是间歇性禁食(减少热量摄入)、mTOR功能丧失(雷帕霉素治疗靶点)、抑制生长激素。
近几十年来,许多研究人员都使用寿命作为衰老研究的间接衡量标准,例如,小鼠能活到几岁?怎样才能延长寿命?
通常认为,如果活得更久,那么衰老速度也会更慢。但问题是,像许多其他生物一样,小鼠不会死于一般的衰老,而是死于特定的疾病。例如,高达90%的小鼠在老年时死于体内形成的肿瘤。因此,如果你在整个基因组寻找使小鼠长寿的因素,实际上会发现许多抑制肿瘤发展的基因,而不一定是在衰老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基因。
在小鼠模型上进行抗衰老研究时,研究团队对如何测量衰老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答案,采用大规模表型来分析衰老雄性C57BL/6J小鼠中的数百个标记。通过一系列分子、细胞、生理和病理标志物的年龄依赖表型变化来评估生物衰老。
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有个别老年小鼠看起来比其实际年龄更年轻,但这种影响不是由于减缓了衰老,而是由于与年龄无关的因素。事实上,在健康指标出现年龄依赖性变化之前,治疗方法已经在年轻小鼠身上产生了效果,这证明了这些是补偿性的、一般的促进健康的作用,而不是针对衰老机制的。
“抗衰老”效果在本质上通常与年龄无关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显示,三种被被广泛认为可以延缓衰老的方法(间歇性禁食、mTOR功能丧失、抑制生长激素)并没有延缓衰老效果。
研究团队表示,后续将进一步研究其他抗衰老方法的实际抗衰老效果,研究团队开发的新的衰老测量方法可能为抗衰老方法及其有效性提供更全面的评估。
总的来说,该研究证明了5-HT2CR参与了人类食欲、体重和行为的调节,还发现了黑素皮质素受体激动剂可能有效治疗携带HTR2C基因突变个体的严重肥胖。研究团队还建议将HTR2C基因纳入儿童重度肥胖的诊断
血清素(Serotonin),即五羟色胺(5-HT),是大脑中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它是一种神经递质,将信息从大脑的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5-HT通过与携带其受体的脑细胞结合来传递信息,这些脑细胞参与各种功能,包括情绪、食欲和一些社会行为等。
改变五羟色胺(5-HT)水平的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治疗肥胖,以及焦虑、抑郁等神经精神疾病。然而,由于缺乏受体特异性,5-HT信号通过至少14种不同的受体来调节体重、情绪和行为,因此这些药物经常产生不良影响。例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奥氮平等)在减轻精神病症状方面非常有效,但会导致高达60%的患者饥饿感增加和体重增加,这成为长期使用这些药物的主要障碍。
因此,了解五羟色胺(5-HT)究竟是如何影响人类的食物摄入、体重、情绪和行为,可以为一系列临床疾病开发更有针对性的疗法提供信息。
2022年12月19日,剑桥大学I.SadafFarooqi团队与贝勒医学院徐勇团队合作,在NatureMedicine期刊发表了题为:Humanloss-of-functionvariantsintheSerotonin2Creceptorassociatedwithobesityandmaladaptivebehavior的研究论文【1】。
该研究首次发现编码五羟色胺2C受体(5-HT2CR)的HTR2C基因的缺失突变会导致肥胖和适应不良行为。首次揭示了5-HT2CR参与调控人类的食欲、体重和行为,并进一步揭示了背后的机制。这项研究对于儿童严重肥胖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意义。
这些携带了HTR2C基因功能缺失突变的人有严重的嗜食症,以及某种程度的适应不良行为和情绪不稳定,包括强烈的情绪变化,例如无法控制的笑或哭,或高度易怒或脾气暴躁。
研究团队将携带人类HTR2C功能缺失突变基因敲入小鼠基因组,结果显示,雄性小鼠出现肥胖和减少社交探索行为,而相应的雌性小鼠也表现出类似的问题,但严重程度较轻微。这证实了研究团队的猜测,即HTR2C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与肥胖有关。
徐勇教授
徐勇教授表示,从诊断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重要发现,建议HTR2C基因应该纳入儿童重度肥胖症的诊断基因组中。
研究团队进一步确定了这种基因突变导致肥胖的具体机制,研究团队发现,五羟色胺2C受体(5-HT2CR)是维持下丘脑促黑皮质激素(POMC)神经元正常放电活动所必需的,而这些神经元放电是抑制暴饮暴食所必需的。当5-HT2CR发生功能缺失突变时,POMC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就会受损,就会导致暴饮暴食,从而变得肥胖。
徐勇教授表示,这项研究证实,5-HT2CR功能缺失突变导致小鼠的社交能力下降,攻击性增强,在这项研究之前,几乎没有证据表明5-HT2CR是维持正常行为和防止攻击行为所必需的。
该研究还发现,由于5-HT2CR功能缺失突变而导致肥胖的患者,可能受益于Setmelanotide,这是一种黑皮质素4受体(MC4R)激动剂,已在欧美获批临床使用许可。
总的来说,该研究证明了5-HT2CR参与了人类食欲、体重和行为的调节,还发现了黑素皮质素受体激动剂可能有效治疗携带HTR2C基因突变个体的严重肥胖。研究团队还建议将HTR2C基因纳入儿童重度肥胖的诊断基因组。
何洋博士(徐勇团队)、BasBrouwers博士(I.SadafFarooqi团队)和刘鹤松博士(徐勇团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徐勇教授与I.SadafFarooqi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就在同一天,德国莱比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子刊NatureMetabolism上发表了题为:Aberrantexpressionofagoutisignalingprotein(ASIP)asacauseofmonogenicseverechildhoodobesity的研究论文【2】。
该研究报道了与严重儿童肥胖有关的一种新的遗传机制,基因重排将一个ASIP基因拷贝放在了一个启动子旁边,导致了ASIP基因高表达,而ASIP会抑制MC4R的激活,从而导致了肥胖。而这个与饥饿控制有关的基因异常表达导致的基因重排,在大多数肥胖的常规基因检测中无法被检测到。
2022-12-22医诺维
随着新冠病毒的大规模流行,新的病毒突变株不断出现,Alpha、Beta、Gamma、Delta、Omicron等,其中一些突变株具有更强的感染能力或更强免疫逃逸能力
多项研究显示,接种疫苗或感染新冠,内体可以产生抗体,可以提供有效保护,避免了住院和死亡等不良健康后果。
鼻子中的抗体(IgA),当病毒首次进入呼吸道时,它会阻断病毒,提供了新冠病毒的一线防御,这些抗体可以非常有效地防止病毒进入细胞并引起感染。目前,尚不清楚感染新冠后,这道防线能维持多久。
2022年12月19日,英国伦敦帝王理工学院、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SARS-CoV-2-specificnasalIgAwanes9monthsafterhospitalisationwithCOVID-19andisnotinducedbysubsequentvaccination"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在感染新冠9个月后,预防病毒的第一道防线鼻子中的抗体会下降,与早期的变体相比,鼻抗体对Omicron变体的抵抗力更短,解释了为什么新冠康复的人有再次感染的风险,尤其是Omicron变体,可能是反复感染的重要因素。研究还发现,接种疫苗对在血液中产生和增强抗体非常有效,可以预防严重疾病,但对鼻腔IgA水平影响甚微。
在所有参与者中,有141人在住院的当时、六个月、一年分别采集了血液和鼻腔样本。
研究发现,在感染4周后,鼻腔中的抗体开始出现,但在9个月后,恢复至感染前的水平;而血液中的抗体在感染2周后就出现,并在9个月后上升2181倍,此后仍高于感染前,至少会持续一年。
血液中的抗体更持久
在所有参与者中,有323人接种了疫苗,其中307人确认自己在研究期间接种了第一次疫苗,研究发现,鼻腔和血液抗体都增加,然而鼻腔抗体的变化很小且是暂时的。
对毒株的中和反应分析发现,结合原始毒株、Delta和Omicron的鼻腔和血液抗体在感染后28天出现,并在至少9个月内保持升高,但鼻腔抗体结合Omicron是最短暂的,这可能是Omicron反复感染的重要因素。
接种疫苗对抗体的影响
此外,感染1年后,血液中的抗体需要加强疫苗来维持免疫力,才能有效地与原始毒株、Delta和Omicron结合。
重要的是,鼻腔中的抗体与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和性别无关,因此,研究认为血浆和鼻腔抗体反应之间观察到的差异是由疫苗接种驱动的。
研究表明,鼻腔一线防御免疫与其他免疫反应是分开的,尽管它能通过接种疫苗和感染而增强,但只持续约9个月。尽管如此,接种加强疫苗可以略微增强它,可以有效地预防严重疾病和死亡,因此加强疫苗仍然非常重要。
综上,研究表明,预防病毒的第一道防线只能维持9个月,接种疫苗对鼻腔IgA水平影响甚微,进行肌内接种不太可能唤起鼻腔粘膜反应,如果未来的疫苗要完全预防感染和传播,就需要大幅提高鼻腔抗体,鼻内和雾化疫苗在这方面表现出最大的希望。
2022-12-23奇点糕
这项研究首次阐释了表达PD-1剪切亚型Δ42PD-1的T细胞的功能,以及它们在HCC进展及PD-1抑制剂治疗中的作用,有望为HCC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及潜在药物,同时这项研究的成果和思路也值得进一步推
近年来,以靶向PD-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多数HCC患者对PD-1抑制剂治疗的响应较弱,并不能提供满意的临床疗效,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PD-1抑制剂在HCC治疗中的临床应用[2],不过目前HCC患者对PD-1抑制剂耐药的机制,仍然未被充分阐明。
近日,由陈志伟教授牵头的香港大学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Gut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3],阐明了PD-1亚型42PD-1在HCC进展和纳武利尤单抗耐药中的作用,为这一问题的解决迈出了重要一步。
Δ42PD-1是PD-1的一种可变剪切亚型,先前的研究表明,与PD-1不同,Δ42PD-1并不通过与PD-L1/L2的相互作用发挥其生物学功能[4]。靶向PD-1和Δ42PD-1的单克隆抗体并不能相互识别[5]。这表明PD-1抑制剂在治疗42PD-1介导的疾病时可能疗效有限。
那么42PD-1是否在肿瘤进展中发挥作用呢?它是否与HCC对PD-1抑制剂耐药有关呢?42PD-1能否作为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呢?这些问题引起了陈志伟教授等人的注意。
患者招募及样本收集流程
研究人员首先检测了不同患者PBMC中CD3+T细胞上Δ42PD-1和PD-1的表达,发现与健康受试者相比,HCC患者PBMC中Δ42PD-1+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主要以Δ42PD-1+CD8+T细胞为主。部分患者Δ42PD-1+CD8+CTL甚至占到了总CD8+T细胞的70%。
那么,Δ42PD-1是否与T细胞功能调控有关呢?Δ42PD-1+T细胞与PD-1+T细胞在生物学功能上有什么差异呢?
研究人员收集了HCC患者PBMC中的PD-1+,Δ42PD-1+以及Δ42PD-1-PD-1-T细胞进行单细胞测序,结果发现,Δ42PD-1+T细胞与PD-1+T细胞具有不同的基因表达谱和功能状态。与PD-1+T细胞相比,Δ42PD-1+T细胞表现出更强的细胞应激反应和细胞耗竭水平,同时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受到抑制。
HCC患者中Δ42PD-1+T细胞水平升高
Δ42PD-1+T细胞与PD-1+T细胞表现出不同的细胞功能状态
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体外实验,分析了Δ42PD-1+T细胞与PD-1+T细胞的功能差异:与PD-1+T细胞相比,Δ42PD-1+T细胞VISTA、Tim-3、CD244以及LAG3等抑制性分子的表达水平更高,而IFN-γ、IL-2、TNF-α等细胞因子分泌和细胞增殖水平明显弱于PD-1+T细胞。
研究人员发现,在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后,HCC患者PBMC中Δ42PD-1+T细胞比例呈升高趋势,这种升高趋势在那些治疗不敏感的患者中更为明显。这表明PD-1抑制剂并不能针对Δ42PD-1+T细胞发挥作用。
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后,HCC患者PBMC中Δ42PD-1+T细胞比例升高
研究人员又对接受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前后患者的PBMC进行单细胞测序,发现对于Δ42PD-1+CD4+T细胞来说,治疗后细胞耗竭水平明显升高;而对于Δ42PD-1+CD8+T细胞来说,治疗前后表现出相似的耗竭水平。两类细胞在治疗前后均表现出较低的增殖水平。
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前后Δ42PD-1+T细胞功能变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建立了免疫系统人源化的HCC小鼠模型,接着使用靶向Δ42PD-1的单抗CH101治疗小鼠,结果发现与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CH101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意外的是,研究人员发现CH101的治疗作用依赖于TLR4的表达,在TLR4敲除的小鼠中CH101并不能抑制肿瘤生长。
CH101对小鼠HCC模型显示出更强的抑制作用
TLR4是Toll样受体家族成员,与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的炎症反应有关[6]。TLR4信号通路的活化在HBV/HCV等病原微生物诱导的HCC进展[7]以及肿瘤免疫反应[8]发挥重要作用。
之前的研究发现,Δ42PD-1参与TLR4信号通路的活化[9]。那么在HCC中,Δ42PD-1是否也通过同样的方式发挥作用呢?
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表明,Δ42PD-1可以激活HCC中TLR4信号通路,进一步诱导IL-6等促炎因子的产生,进而促进HCC进展。CH101可以通过阻断Δ42PD-1/TLR4信号传导发挥治疗作用。
CH101通过抑制TLR4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首次阐释了表达PD-1剪切亚型Δ42PD-1的T细胞的功能,以及它们在HCC进展及PD-1抑制剂治疗中的作用,有望为HCC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及潜在药物,同时这项研究的成果和思路也值得进一步推广,比如寻找其它由Δ42PD-1调节的肿瘤,乃至其它肿瘤中调节抗肿瘤免疫的PD-1亚型,都是非常有探索潜力的。
参考文献:
[1]LlovetJM,KelleyRK,Villan,uevaA,etal.Hepatocellularcarcinoma[J].NatRevDisPrimers,2021,7(1):6.DOI:10.1038/s41572-020-00240-3.
[2]FinnRS,RyooBY,MerleP,etal.PembrolizumabAsSecond-LineTherapyinPatientsWithAdvancedHepatocellularCarcinomainKEYNOTE-240:ARandomized,Double-Blind,PhaseIIITrial[J].JClinOncol,2020,38(3):193-202.DOI:10.1200/jco.19.01307.
[3]TanZ,ChiuMS,YangX,etal.IsoformicPD-1-mediatedimmunosuppressionunderliesresistancetoPD-1blockade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patients[J].Gut,2022.DOI:10.1136/gutjnl-2022-327133.
[4]ZhouJ,CheungAK,LiuH,etal.Potentiatingfunctionalantigen-specificCD8TcellimmunitybyanovelPD1isoform-basedfusionDNAvaccine[J].MolTher,2013,21(7):1445-1455.DOI:10.1038/mt.2013.63.
[5]ChengL,TangX,LiuL,etal.MonoclonalantibodiesspecifictohumanΔ42PD1:AnovelimmunoregulatorpotentiallyinvolvedinHIV-1andtumorpathogenesis[J].MAbs,2015,7(3):620-629.DOI:10.1080/19420862.2015.1016695.
[6]SekiE,DeMinicisS,OsterreicherCH,etal.TLR4enhancesTGF-betasignalingandhepaticfibrosis[J].NatMed,2007,13(11):1324-1332.DOI:10.1038/nm1663.
[7]DapitoDH,MencinA,GwakGY,etal.Promotion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bytheintestinalmicrobiotaandTLR4[J].CancerCell,2012,21(4):504-516.DOI:10.1016/j.ccr.2012.02.007.
[8]AndreaniV,GattiG,SimonellaL,etal.ActivationofToll-likereceptor4ontumorcellsinvitroinhibitssubsequenttumorgrowthinvivo[J].CancerRes,2007,67(21):10519-10527.DOI:10.1158/0008-5472.Can-07-0079.
[9]CheungAKL,KwokHY,HuangY,etal.Gut-homingΔ42PD1(+)Vδ2TcellspromoteinnatemucosaldamageviaTLR4duringacuteHIVtype1infection[J].NatMicrobiol,2017,2(10):1389-1402.DOI:10.1038/s41564-017-0006-5.
2022-12-22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
截至2022年12月2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6512.3万剂次。
2022-12-22新京报
原标题:“明年1月3日将调整入境隔离政策”?外交部回应
据央视新闻消息,12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香港媒体报道称,北京将在1月3日后调整入境隔离政策,中方能否证实有关入境的防疫政策是否会调整?
对此,毛宁表示,“我们将根据疫情形势的发展,不断优化便利跨境人员往来的各项安排。”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中国国内疫情表示关切外交部回应
记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周三对中国国内疫情表示关切,称将支持中国疫苗接种工作,并希望中方提供更多关于疫情的信息。请问中方对此如何回应?
毛宁表示,疫情发生以来,中方始终坚持依法、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并坚持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疫情情况。具体情况请向中方主管部门了解。
2022-12-22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孙红丽)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消息,近期,国家药监局按照联防联控机制“二十条”和“新十条”要求,结合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全系统配合优化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药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一是加强应急审评审批。坚持研审联动,依法依规启动应急审批程序,截至目前,已附条件批准新冠病毒疫苗5个,另有8个新冠病毒疫苗纳入紧急使用;批准治疗药物11个、各类检测试剂128个。
对于已经上市但需要扩大供给的,各级药监部门采取多种办法,推动企业快速增产扩能。同时,与有关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各省级药监部门对儿童用医院制剂的调剂使用申请实施快速审批,一些管用好用的医院制剂,可以更快地在更大范围内服务患者。
二是强化药品生产流通监管。要求药品企业时刻绷紧质量安全这根弦,部署各级药监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和质量抽检力度。在生产中,严把原料关、过程关、放行关。在流通中,严把进货渠道、冷链保障、储运管理等关键环节。同时,加强网络销售药品监测,规范网售行为。
三是严查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网上网下全方位监管,对存在风险隐患的,坚决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坚决立案查处;对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防疫期间,敢于铤而走险者,态度鲜明地给予严厉打击。
2022-12-22红星新闻
原标题:感染新冠后身体痊愈的标准是什么?专家解读
感染新冠后身体痊愈的标准是什么?专家解读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从目前执行的第九版诊疗方案,第一,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第二,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第三,有肺炎症状的,在复查CT时,显示肺炎病灶已经明显吸收;第四,连续两天核酸检测阴性,或者Ct值≥35,或者3次抗原阴性。满足上述条件可达到治愈标准。在第九版诊疗方案中没有抗原标准,因为现在很多地方不做核酸检测,我们认为,三次抗原检测可代替两次核酸检测,身体康复了,确实没有传染性了,对周围人没有传染威胁了,这是我们临床医学上的一个金标准。
针对当前保供难题,国家邮政局日前召开会议并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认识邮政快递网络畅通的极端重要性,将药品等防疫物资的投递作为当前要事来抓,特别是做好农村地区医疗和民生物资的投递,满足节假日期间旺盛的寄递需求。
国内各地居民收寄快递的需求近日迅速增长。数据显示,12月以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日均揽收包裹量超过4亿件。与此同时,由于从业人员受疫情影响减员较多,物流业出现运力不足、运转不畅的情形。
国家邮政局此番提前预警,强调保畅的“极端重要性”,并把送药作为“要事”来抓,释放出国家全力保供保畅的积极信号。
这不是小事。对于很多感染者而言,这时候的一盒退烧药不啻雪中送炭。更不要说,很多老年人本身就患有各类基础病,他们的药更是救命药。还有身在农村的老人,也是医药需要护航的重点群体。
12月8日以来,成都涉疫药品销售成倍增长,12月12日达到峰值(约70万盒),超过日常销售水平(约13万盒)的5倍。随后逐步回落,目前日销量基本稳定在20万盒左右,除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止痛类的品种外,涉疫药品的总体供应能力正在向正常水平靠近。
当前,成都正积极推进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全市规划设置接种点位323个,组建流动接种队190余支,通过设立绿色通道、开设接种专场、启用流动接种车、开通爱心专车往返接送、组织志愿者陪护等多种方式,方便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截至12月20日,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有312万余人完成全程接种,275万余人接种加强针。
“大夫,我现在发烧,浑身酸疼无力,没食欲,难受得不行!家里也没啥药,这可咋办啊?”
“别着急!慢慢说,我会根据您的症状开些中药。我们药房煎好药后,按照您留的地址给您快递过去,同时附上用药说明。您注意接收!”
“谢谢大夫!我一个人住,多亏了咱们医院既能煎药还能送药,简直是雪中送炭!”
12月13日,吉林长春市民张含(化名)通过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互联网医院,挂了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秀江的号,问诊新冠肺炎病症。通过屏幕前的一问一答,间或上传症状照片、反馈电子处方,不用出门就完成了就医,前后用时不到20分钟。
“最近这几天,在线咨询预防或治疗新冠肺炎的人不少。”王秀江说,自12月11日起,为让市民居家获取预防、治疗等方面的专业指导,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开通了互联网医院新冠肺炎咨询专线。
专线咨询开通以来,已有呼吸科、肾病科、心病科、儿科等多个科室的14名骨干医师专职在线上提供服务,有效缓解了门诊接诊压力和市民的焦虑情绪。
王秀江介绍,市民可通过医院公众号进入“就医服务”。如果需要开方抓药,一键转至“复诊”即可。整个就医流程既方便快捷又科学专业。
2022-12-23人民网-人民日报
随着药品网络销售活动日趋活跃,足不出户在网上购买常用药、急用药,成为很多人的新选择。相比线下售药,网上药店往往没有实体店铺,购药时也没有药师当面指导,销售行为的监管难度更大,因而更容易出现用药安全风险。近年来,网上违规出售处方药、非法销售违禁药的情况时有发生,需要加强对药品网络销售的监管。
网上药店资质审核和销售行为监管需强化。药品网络销售主体类型多、数量庞大,推广和展示方式复杂多样,监管难度比实体药店更大。《办法》规定,“药品网络零售企业应当对药品配送的质量与安全负责”“应当完整保存供货企业资质文件、电子交易等记录”。网上药店基本都有线下实体企业和仓库,加强对网上药店的资质审核和药品检查,就抓住了药品网络销售监管的“牛鼻子”。抓好药品网络销售全过程监管,确保每一笔交易有留痕、可追溯,如有违法违规问题就可以实现快速倒查。
第三方平台应担负起管理和监督责任。第三方平台面向大量消费者,进驻的药店多、药品销量大,容易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办法》对第三方平台建立药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药学技术人员,建立并实施药品质量安全、处方审核、不良反应报告等管理制度做了详细规定,并要求对申请入驻的药品网络销售企业资质、质量安全保证能力等进行审核,对销售活动建立检查监控制度等。第三方平台要完善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专业能力建设,不断强化对进驻药店销售行为的监督,从而更好地履行平台管理责任。
药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办法》对药品网络销售法律责任进行了详细规定,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监管部门须坚持“以网管网”,加强药品网络销售监测,发挥技术手段在保障药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突出优势,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厉查处。药品网络销售企业、第三方平台要把药品安全放在首位,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行业自律。统筹协作、共管共治,一定能持续提升药品安全治理水平,让网络购药更安全、更便捷。
《人民日报》(2022年12月23日05版)
最近很多网友反映,感染新冠后,即使核酸和抗原显示阴性,咳嗽的症状却依然没有消失,有的甚至还比较严重。
新冠感染转阴后,咳嗽症状一般会持续多久?转阴后依然咳嗽不止,可能有哪些原因?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对此,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牛宏涛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采访。
感染后咳嗽通常2周康复,最长可能持续8周
“奥密克戎毒株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常出现继发气管、支气管炎症,从而引起咳嗽。同时,病毒导致呼吸道黏膜破坏,免疫细胞聚集此处‘参与战斗’,完成任务后,通过咳嗽和咳痰将咽喉部、气管以及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体外,清理战场。”牛宏涛说。
据牛宏涛介绍,咳嗽分干性和湿性,病毒感染多为前者,无痰,但部分患者也会出现咳白粘痰或有痰不易咳出,导致咳嗽的持续。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感染后咳嗽是许多呼吸道病毒感染都会出现的情况,因此不必过于紧张。”牛宏涛强调,“转阴后咳嗽不止,建议多喝水、多休息、少说话,提高气道温湿度(用湿热不烫的毛巾敷脸上,吸蒸汽),促进痰液排出。”
咳嗽超过3周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诊
有哪些措施可以应对咳嗽不止?牛宏涛介绍,饮用蜂蜜水或喝用枇杷膏、梨等熬制的汤,以及给环境加湿等有利于缓解咳嗽。“如果想咳嗽,但身边没有水,可以尝试反复吞咽。”
除了上述非药物方法,也可以对症服用镇咳药物缓解咳嗽。“每个人的身体基础状况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如果咳嗽影响了生活、睡眠等,建议及时到医院呼吸科就诊或线上问诊,获得个体化治疗建议。同时,要避免吸烟,远离污染及有刺激性气味的环境。”牛宏涛表示。
还有一些人群出现咳痰,并难以咳出。对此,牛宏涛建议服用化痰药。“如果痰的颜色由白色转为黄色,并且量在增加,甚至脓痰,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合并了细菌感染,建议服用抗生素治疗3天至5天。”
牛宏涛补充道,如果出现咳血(痰中带血)、夜间(或改变体位时)咳嗽加重,咳大量黄脓痰,再次发热、气短、呼吸困难、胸痛等原有症状明显加重,以及下肢水肿或咳嗽超过3周时,建议去医院就诊。
当下有不少家长咨询“孩子‘阳’了,还能戴角膜塑形镜吗?”对此,全国综合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传团团员、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主任李丽华表示:“对于佩戴角膜塑形镜的小朋友,如果确诊感染新冠病毒,或者同住的家人感染,一定要首先停止佩戴镜片。”
而对于那些没有“阳”的小朋友,在疫情期间,一定要勤洗手,不要揉眼睛,避免感染眼部;佩戴角膜塑形镜,一定要严格遵循角膜塑形镜的护理流程,认真地清洁护理镜片。建议每天摘下镜片后,先用多功能护理液揉搓清洗,冲洗干净后,浸泡双氧护理液消毒,戴镜前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方可佩戴。此外,每2周使用除蛋白护理液,定期对镜片进行除蛋白处理。
李丽华提醒,在戴镜期间,如果出现任何的眼部不适症状,如眼红、眼疼、畏光,流眼泪等,一定要先停戴镜片,及时找医生或视光师复诊。
中医药在防疫和治病方面历史悠久。在抗疫过程中,中医药不仅在快速改善症状和减少转重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在预防、康复乃至心理调适等方面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那么,疫情当下,具体应该如何运用中医药为自己和家人的身体保驾护航呢?12月21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牛军强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王金海接受了记者采访。
如果感染,如何对症服用中成药?
王金海介绍,目前市面上推荐的治疗奥密克戎病毒感染的中成药种类繁多。就目前兰州地区的感染者而言,部分症状比较重的患者,在中医辨证方面表现为外寒里热的特征,即外在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肌肉酸痛,在里表现为咽痛,咽干,口渴等。这种情况需要中医专科医生开具汤药服用。
对于一些症状轻微的比如出现发热、热势不高、微微恶寒、咽喉不适等的患者,可以选择荆防败毒颗粒,益气解表,散风祛湿,适合于体质较弱的患者。
用什么方法能缓解全身疼痛、睡眠不佳等症状?
在牛军强看来,“痛入骨头缝”的描述十分形象,肌肉酸痛会导致大家饮食、睡眠受到影响,中医认为“寒主痛、主收引”“湿性黏滞”,二者相合则会使病情缠绵。发散风寒、解肌化湿、舒筋止痛是处方常用的方法,一些解热镇痛的西药也可以缓解疼痛。另外,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适度运动以及自我按摩放松都有助于缓解疼痛,常见的膏药和一些舒筋通络的精油类产品等均可以使用。
如何通过食疗来帮助预防和恢复?
牛军强说,根据西北较为干燥的地域气候特点,可以面食为主。大家可以煮食如薏苡仁、山药、冬瓜、莲子、百合、枸杞、粳米、大白菜、银耳等,润肺健脾利湿。对于体弱者,可以用薏苡仁、胡萝卜、鲜百合、生黄芪、橘皮、大枣、生姜等,凭个人喜好加入瘦肉及适量佐料,煲汤后食用。
“感染中的患者大多数食欲较差,同时兼有疾病表现。”牛军强说,可以用少许兼具解表和驱寒开胃的食品佐餐,如香菜、苏叶、生姜、陈皮、大白菜、花椒、白萝卜、泡菜等。但如果已经出现热盛壅滞、咽干口燥、咽喉肿痛,生姜、红糖、花椒等热性的食物不建议使用,适宜清淡饮食。康复后患者如果胃口渐开,可以用锅巴、炒米、炒麦芽等逐步培养胃气,但需要注意饮食有节,不可暴饮暴食。
王金海说,感染之后,如果服用发汗解表药,同时需食用小米粥,银耳莲子羹等以助药物发汗。同时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耗伤正气,可采用打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促进康复。
恢复期需清淡饮食,忌食肥甘厚味等难以消化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避免食复。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度增加运动量。
康复后,如何避免“重阳”?
牛军强说,虽然感染过新冠病毒后,体内会产生抗体,但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具有“免疫逃逸”的特点,所以,会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而不同毒株反复感染容易导致免疫耗竭而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阳过”之后,不能放松个人防护的警惕,同时调整好心态,通过多种手段干预来清除第一次的后遗症,促进机体免疫修复,增强正气,避免再次感染。
2022-12-22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张文宏:北方有症状的病人比例比南方高很多!上海这波疫情一周内达到峰值
12月22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感染中心举办感染性疾病论坛,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就《感染与免疫研究进展》发表演讲。
张文宏表示,在北方有症状的病人比例比南方高很多,上海有症状病人的比例介于北京和广州之间。他提到,新冠的情况整体上是非常复杂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新冠还没有完全到季节性流感的水平,所以大家都要迈过一个非常大的坎,这个坎就是开放时候的第一波。
关于南北方毒株的致病力是否不同,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南北方这两个毒株BF.7和BA.5.2,在国外大部分国家都流行过,但是没有发现它致病力有区别。首先重症方面两个毒株都一样,其次轻症上,就是发烧,肌肉酸痛、头痛、咽痛,差异其实没有那么明显。相对来说南方人比北方人要轻一些,还是和当地气候有一定关系。我们都知道气候如果湿润了,呼吸道的感受确实会好一些,所以这个差异可能是有的,但是南北毒株在致病力上没有区别。
张文宏:预期上海一周内达到感染峰值
据澎湃新闻,张文宏表示,当前,老年人感染的高峰还没到,当日他去了上海多个区的养老院看了看,发现已经有不少老人感染了新冠,但好在,已感染新冠的老人中,整体出现肺炎、新冠重症的比例很低。
张文宏提及,老年人的营养对于新冠防治来说很重要,他前往的其中一家养老院中,养老院院长在以往每天营养餐基础上,另外免费给老人每天2-3个鸡蛋,补充他们的营养,“蛋白的摄入、营养的加强,对老年人来说很重要,这样一旦他们感染了新冠,也能有很强的身体抵抗力。而老人一旦在养老院发生重症的情况,也有相应的医疗机构可以联系到并进行转运,或者可以采取就地治疗的办法。”
张文宏还表示,目前,老人总体的新冠重症率很低,医疗机构也正在做充分的准备。现在,新冠疫情还是在逐渐攀升,预期一周内达到感染的峰值,感染峰值的到来,也会使得重症率增多,对我们整个医疗资源带来一定的影响。
警惕老年人“沉默性缺氧”
面对新冠防控策略调整的新形势,各地陆续迎来第一波奥密克戎感染高峰,各级医疗机构都面临巨大考验。针对如何做好患者的合理分诊等,张文宏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张文宏说,在病人数量大幅增加的时候,难免产生医疗资源的挤兑,那么应该提升对老年人居家监测的能力,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救治能力。他提醒称,应警惕高龄老人的“沉默性缺氧”,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自己购买、或者居委会也可以给80岁以上的老年人派送简易的指脉氧仪,监测感染的高危人员是否有重症风险;基层医院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基本的氧疗,同时给予小剂量的激素、或俯卧位通气治疗,以减轻高级别医院收治重症病人的压力。
“提升对脆弱人群的救治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问题的关键。在疫情高发期,资源有限,如何优化对脆弱人群的监测与救治,找到更优的流程与机制可能会让很多人获益。”张文宏说道。
2022-12-22上游新闻
原标题:阳性可居家隔离,回国人员还需要“5+3”吗
中国新闻周刊消息,年关将近,越来越多的异国他乡人员踏上了回国旅程。虽然入境政策较之前已经有所放宽,但与本地阳性感染者可以居家隔离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目前入境除了48小时核酸证明外,还要5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
根据国家卫健委11月11日发布的通知,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同时,入境人员的隔离政策由“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随着近期“新十条”开始实行,不少人也开始期待入境政策能进一步松绑。12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发布会上表示,对于入境人员管理等外防输入方面的措施,将依法依规逐步推进、加快推进,进一步优化完善。
由于各地对于入境人员实施的隔离政策有所不同,不少回国人员经历种种波折。而无论是“落地阳”,还是全程未被感染的人员,当他们以“核酸结果阴性”的身份结束了闭环集中隔离后,又将面临周围都是感染者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12月20日下午,成都传来入境隔离政策改为“2+3”(酒店隔离2天+3天居家隔离)的消息,据媒体报道,成都防疫指挥部表示,此举应该是成都的隔离酒店在试运行,目前上级通知的入境隔离政策依然是“5+3”。不过,回国人员开始期待,其他地市的入境隔离政策也能尽快松绑。
曲折的入境经历
连日来,有传言称入境隔离政策将调整为“2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但截至12月21日,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相比之下,年关将近,境外回国人员正逐渐增加。河北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11月11日以来,咨询回国机票的人员暴涨,进入12月,回国人员进一步增加。
12月19日下午5点,在德国留学的戴丽(化名)落地上海浦东机场。作为外省籍人员,她选择了“2+3+3”的隔离方案,即在上海的酒店集中隔离2天,后大巴转运至老家江苏定的酒店集中隔离3天,如果核酸检测结果正常,再由社区派出专门的救护车辆闭环转送到家,继续居家隔离3天。不过,戴丽家的社区明确告知,因为资源有限,无法实现专车转运的要求,她可能还需要在酒店完成最后3天的隔离。
连续坐了13个小时的国际航班,戴丽经历了申报海关黑码、排队做核酸、测量体温、检疫消杀、分配隔离酒店、闭环转运等流程。抵达嘉定区的一家隔离酒店时,已经是当晚9点多。200元一晚的隔离环境令戴丽无法接受——酒店没有电梯,她带了超过36kg的随身行李,房间被安排在4楼;或许是装修还未结束,楼道里堆放了各类装修材料;房间内的一次性拖鞋拆开即破损,照明灯也出现了故障,最难以接受的是,隔离期间,他们不能点外卖、收快递,只能接受50元一天的餐盒饭,“早上的包子拿在手里,基本凉透了,馅料全是我过敏的韭菜、芹菜”。
戴丽忍不住将隔离照片发在了社交平台上,没想到,不少入境人员表达了同样的遭遇。有人在酒店用不到热水,房间照明也被限制在晚5点和早7点之间;有人每天的盒饭只有清汤面条和一包咸菜;还有人被酒店工作人员告知,资源和人力有限,他们入住的房间来不及更换布草,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消杀。
从香港返回广东深圳的艾林(化名)同样经历了波折。按照规定,从深圳湾口岸入境内地的人员需要先到“健康驿站房间线上预约系统”填写个人资料,待系统审核通过,入境人员才可以摇号报名,中签后才有机会返深。不过,像70岁以上长者、14岁以下儿童、孕妇、滞留香港超过5天及以上的国外留学生等特殊人群,可以申请人文关怀通关名额。
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后,深圳健康驿站每天的名额增加至2000个,有媒体统计,近期单日摇号人数已经接近2万。12月17日晚,在摇了14天的号后,艾林才幸运地中了签,她可以在18日返回深圳。
情况紧急,艾林收拾好行李,花了400多块钱做了一份加急核酸检测,又买了500多块钱的药品。“家人和很多朋友阳了,说买不到药,买药给自己救急,也想匀给他们缓急”。
坐地铁、转巴士、过关、验核酸、安检后,艾林抽到了龙华区的隔离酒店。相比于戴丽,她所在的隔离酒店环境舒适,但价格也更高——每天的住宿费450元,餐费100元,在大厅,艾林东拼西凑,交付了2000多元的隔离费,“几千块钱,对学生来说还是不太舍得”。
“我在隔离期间阳了”
对于入境隔离人员而言,除了接受5天集中隔离,更担心的是,如果在落地检测和集中隔离期间检测出阳性,可能会面临更麻烦的境况。
从韩国飞回山东青岛的莉娜(化名)是“落地小阳人”之一。12月17日,在酒店隔离的第5天,她被防疫人员口头告知,第7次核酸检测出现了异常。莉娜一度怀疑,是酒店的防疫出现了问题。回国之前,她在韩国的PCR双检为阴性,身体也没有出现不适,“整个行程都戴了N95口罩,落地检和隔离前4天的核酸都没有问题。但酒店环境并不干净,还有人说,青岛一些隔离酒店的员工也出现了感染”。
在医院里,尚未出现症状的莉娜和另外2名旅客被安排到了同一间负压病房。出现发烧、咳嗽后,她主动向医院要来了一盒连花清瘟胶囊和止咳糖浆,出现呕吐、腹泻等明显症状的人则需要做抽血等检查,“症状轻微的人,除了治疗结束后的核酸检测,没有日常检测和治疗,其实相当于酒店隔离自愈。”
按照医院的规定,入境的新冠肺炎患者需在第6、7天分别做2次核酸检测。莉娜和同一房间的2位病友听说,如果连续2次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才可以转至酒店观察7天,“在这期间没有复阳,才能回家隔离,而且酒店要求家里社区开具接收可以居家隔离的证明,才能同意放人”。
莉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早几天前,她的一位河北籍朋友也在青岛隔离期间出现核酸异常。在同一家医院结束治疗后,这位朋友申请了居家隔离代替酒店隔离观察,但当地防疫工作人员要求,必须由老家社区开具证明,再派出专门的车辆闭环转运。经过报警、反复沟通后,最终,河北的家人带着老家社区和防疫中心盖章的自愿居家隔离证明,连夜开车6个小时,赶到青岛将其接回。
目前,莉娜还在医院隔离治疗,他们还没有收到后续是否还需要再回到酒店隔离的准确消息。“医院没有明确的答复,要等最终的核酸结果出来,才知道后续安排”。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出具的费用结算知情书显示,外籍和境外回国的中国籍新冠肺炎患者,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医疗费用由患者个人承担;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的,由商业保险公司按合同支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由医保基金按规定支付,中国籍患者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全额补助,外籍患者个人负担部分不享受财政补助。
莉娜同病房的一位留学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在国内没有医保,后续出院时,可能会面临较高的治疗费用。
期待入境隔离政策进一步松绑
12月20日下午,入境隔离的政策再次迎来松绑消息。社交平台上,多名从海外入境成都的网友收到防疫人员通知,目前只需要接受2天酒店隔离,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签署一份“入境人员居家隔离申请书”,即可以办理解除隔离手续。
从香港飞往成都的留学生李想(化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按照先前的政策,她将在12月21日晚上9点结束满5天的集中隔离,不过12月20日下午,酒店下发了通知,除了阳性及疑似阳性人员,其他客人可以在当天下午6点离开。她听说,成都的部分酒店,还出现了连夜放人的情况。
与此同时,各地针对“落地阳”的政策,似乎也有所放松。从埃及开罗返回广州的网友可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在11月底入境,按照要求,入境人员检测出阳性后,需要转运至医院治疗,直到核酸检测Ct值大于35,才可以出院。“但最近回国的朋友说,现在落地阳也只需要在酒店隔离就可以。”
上述情况也得到了一位由香港返回珠海的网友证实。12月17日,她在珠海市国际健康驿站隔离期间被查出阳性,驿站人员只是要求她搬至阳性楼层隔离,“后续应该是住够8天,等第6、7天的核酸连续阴性,就能离开驿站,回家也不再需要居家隔离了”。
“外面到处在阳,阴的却被隔离在酒店”,戴丽说,她老家的亲戚已经全部感染,即便安全度过了隔离期,接下来她也有可能会感染,“况且很多人已经中了招。”
莉娜在国内一所高校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申请到了出国留学的机会。2021年抵达韩国时,她曾进行了半个月的校内隔离,课程结束回国后,她又接受了共计28天的隔离——先在落地城市的酒店隔离14天,返回高校所在城市后再集中隔离7天,核酸检测没有问题后,又在家里封门隔离了7天。她的留学经历,几乎被各种核酸检测和隔离占据。
“现在的政策其实已经宽松很多,但国内已经放开,集中隔离就显得格格不入”,莉娜觉得,目前各地对于入境隔离的政策不同,给入境人员造成了许多不便。20日,她认识的一位回国朋友在青岛检测出阳性后,因为拒绝转运,最终被允许在酒店内接受隔离。“其实还是希望能尽快明确统一政策”。
2022-12-23新华网
近期随着阳性病例的增多,一些人在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过程中,因用药不当导致肝损伤。“阳”了吃药该注意哪些事项?能否自行服用抗新冠病毒药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权威专家——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杨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做出专业解答。
1.问: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常见药的使用方面有哪些禁忌和不良反应?公众应如何选择?
杨汀:感染新冠病毒以后,有发热、全身疼痛症状,可以用一些解热镇痛的药。有咽喉肿痛、咳嗽咳痰、胃肠道症状,可以用一些相应的对症药物。在使用这些药物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说明书,看好剂量、使用频次、注意事项。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是很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禁用;有反复的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人群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或者对某些解热镇痛药物成分过敏的人群也要慎用。同时,在用这些药的时候,不要饮酒或者喝含酒精类的饮料,尽量用简单一些的药,不同的药物有时候可能会相互影响,增加潜在的不良副作用。此外,有些患者为了把症状迅速控制好,加倍药物剂量,我们不建议这样使用。加倍药物剂量,效果不一定好,但是增加了肝脏的负担,增加了副作用。
另外,一些中成药或者汤药也可以改善症状,有一定的康复效果,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用。
2.问:是否有必要使用、能否自行服用抗新冠病毒药物?
王贵强:目前,大部分人感染新冠病毒后表现为轻型或无症状,但也有少部分病人尤其是有基础病和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会出现肺炎等症状,对这类重症高风险人群应进行早期干预。
其中,单克隆抗体需要静脉给药,需要在住院期间使用,在门诊或者家里不适合使用;奈玛特韦属于小分子抗病毒药,可以有效降低重症风险,适应症人群是轻型和普通型,使用时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阿兹夫定也是小分子抗病毒药,可以用于治疗新冠肺炎,但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问:对于一些感染新冠病毒的小婴儿来说,他们可以选择的退热药有限,能否用捂汗这种物理方式帮他们退热?
王荃: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孩子,能选择的退热药物只有对乙酰氨基酚;2个月以下的孩子不能口服退热药,包括新生儿在内的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如果出现发烧,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同时,不建议以捂汗的方式给小婴儿进行退热。小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皮肤散热是非常重要的退热途径,如果给这些孩子捂过多的衣物或被盖,就让他们没有办法经皮肤去散热。有一部分孩子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捂热综合征,可能出现呼吸衰竭、脱水、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在这些孩子发烧时,除了医务人员帮助外,还应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凉爽通风的环境,适当减少衣物,以提高孩子的舒适度为主。
2022-12-23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
此次申遗成功,分量几何?
申遗成功背后,是中国茶十足的“底气”。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茶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是传承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说,如今,中国茶叶的种植面积、从业人群、茶产量及产值均居世界前列。
网友“任方”说:“中国茶申遗成功,作为一名茶产业人,我感到非常骄傲。”网友“人生何似”留言说:“看到中国茶申遗成功这则消息时,我手里正捧着一杯绿茶,瞬间感觉茶香更浓了!”
传承体系较为完善
中国茶文化世代相传,有着系统的知识体系、广泛的社会实践、成熟的传统技艺、丰富的手工制品。更重要的是,中国茶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传承体系,这是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重要前提。
12月4日,在“中国白茶第一村”福建省福鼎市点头镇柏柳村的一间白茶作坊中,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梅相靖正在沿用古法制茶。
“利用日晒进行自然萎凋,这样沿用古法加工较好地保留了茶叶最天然的形态和丰富的活性酶、多酚类物质,又使得白茶具有素雅清幽的口味。”在央视网报道中,现年82岁的梅相靖说,手摸其干、眼观其色、鼻闻其香、口尝其味,四关过后,方得一杯好白茶。
为推动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得到更好传承,梅相靖自2012年起每年定期举办技艺培训班,将古老制茶技艺传授给后辈们。他直言:“在有生之年,能看到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我相信中国茶产业会越来越好。”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茶的传承已经走进校园。“我们经常把一些传承人请到校园里来,手把手地教我们的学生,就相当于培养潜在的传承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说,目前,中国有40多所中职和8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茶学和茶文化专业,每年培养制茶、茶艺等专门人才3000多名。
对此,网友“人在旅途”留言说:“向每一位默默奉献的中国茶文化传承人致敬,辛苦了!”网友“楚辉石”说:“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值得好好传承!”
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在接受环球时报客户端采访时,文化学者俞金龙说,作为茶树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的茶叶、茶树、茶文化随着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开展而传遍全世界。唐朝时就开始传入日本、朝鲜、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16世纪传至欧洲、美洲大陆等地区。而在中国茶文化的直接影响下,英国、日本、韩国以及俄罗斯也都形成了各自国家的茶文化。
时至今日,中国茶依然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尤其在北非和西非国家。2021年,中国出口约36.9万吨茶叶,价值近23亿美元,大部分出口到北非和西非国家。
摩洛哥人阿拉米·哈桑说:“我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茶。泡上浓浓的一壶,然后反复加水,一天之中总要喝上好多次。”
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各大超市里,不少盒装茶叶要么是醒目的中文品牌,要么用当地语言标注着产地来自中国。这些中国茶中有两大绿茶品种占主流,一种是“ChunMee”,即“珍眉”;另一种是“Gunpowder”,中文叫“珠茶”或者“火药茶”。
“摩洛哥人都喝中国茶,中国茶能够申遗成功,我们也觉得非常高兴和亲切。”哈桑真诚地对中国表示祝贺,“我们欢迎中国人民更多地了解摩洛哥的茶文化。”
网友“傲雪寒梅”留言称:“中国茶艺,千年传承,今入非遗,世人受益!”网友“慢慢”总结说:“茶叶之路,亦是中国文化的传播之路。”
期待更多中国茶故事
申遗成功并非是终点,而是讲好中国茶的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非遗保护成就的新契机。
央广网发文指出,产业高度介入是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与发展的一个特点。下一步,茶产业人员要积极主动地思考茶文化发展问题,要摆脱作坊生产、经营思维模式,积极探索技术更新,吸收各专业的人才为茶产业服务,实现“茶+文化”,这样才能找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动力。
网友“暖暖小盐”说:“未来,希望商家能多制作一些便捷式茶品,方便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饮用。”网友“小崔”说:“愿有更多的人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如此,我们的中华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叩响人类非遗大门只是起点,更多精彩的中国茶故事,值得世界期待。
跑步是一项大众运动,但也有人担心,经常跑步会造成膝关节磨损等,对膝盖不好。经常跑步会得“跑步膝”吗?在运动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膝关节?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杨渝平介绍,其实临床上没有“跑步膝”这一概念,如果感觉到膝关节不适,一般是软骨损伤、肌腱末端病、滑膜炎等,此时应注意休息,暂时不要运动,直到疼痛减弱或者消失为止。其实,只要运动量控制好了,跑步很少造成损伤。所有的运动都要适度,量力而行非常重要。
膝关节是人体运动最多、负重最大的关节之一。专家提醒,无论是跑步还是其他运动,要尽量选择专业的运动场地和运动装备,尽量按照标准、专业的动作去训练,运动前做一些热身运动、运动后做一些拉伸和放松,从而减少运动伤害和受伤几率。若膝关节发生扭伤,有条件的应进行冰敷,并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膝关节、预防膝关节损伤?杨渝平表示,膝关节并非靠护具去保护,而是靠肌肉去保护。平时应多训练肌肉力量,以及反应性、灵敏性等等。静蹲是一种非常适合普通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的锻炼方法,主要锻炼股四头肌肌肉力量。具体方法为背靠墙,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呈现下蹲姿势,使小腿长轴与地面垂直。大腿和小腿之间的夹角不要小于90度,一般每次蹲到无法坚持为结束,休息1—2分钟,然后重复进行,每天重复3—6次为最好。
《人民日报》(2022年12月23日19版)
前不久,中国制造的电热毯、电暖器、电热水器等“取暖神器”产销两旺,迎来一轮出口热潮。“中国取暖设备火到欧洲”的话题,冲上了国内外社交平台的热搜。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仅7月份欧洲国家就从中国进口电热毯超129万条,同比增长97%。阿里巴巴国际站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中国取暖电器的需求量同比增长超过40%,其中电热毯同比增长超过70%,电暖器同比增长超过50%。中国“取暖神器”走俏欧洲,既与国际局势、气候变化因素有关,更体现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彰显出中国制造的硬实力。
欧洲市场需求量增长,是中国取暖设备大卖的外因。随着俄乌冲突持续,欧洲能源价格高企,欧洲居民纷纷开始寻找更便宜的过冬方案。英国媒体专门算过一笔账:一条额定功率100瓦的电热毯开一整晚(8小时)所需电费仅为0.42英镑,而全屋开暖气每天费用约为4英镑,一个家庭如果选择电热毯,一年能减少300英镑能源费用。这时中国物美价廉的取暖设备,自然成为欧洲消费者眼中的“香饽饽”。
需求侧的变化,也要供给侧跟得上才行。中国制造走俏欧洲,离不开中国完善的工业体系。中国制造业拥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善的制造业。在长期市场竞争中,中国形成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面对市场变化,中国制造的“鼻子”更灵、“手脚”更快、成本更低。比如在取暖器出口重镇浙江慈溪,从原材料到零部件,都可以就地取材、“一网打尽”,不用四处找供应商。这就让慈溪产能稳定可靠,也降低了物流成本,产业集群的协同优势转化为产品市场优势,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综合来看,中国取暖设备走俏欧洲,是中国制造强大能力的又一个生动案例。宏观上,齐全的工业体系、完善的配套能力,是中国制造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坚实底气;微观上,中国企业不遗余力开拓市场、转型升级的奋斗英姿,是中国制造竞争力持续提升的不竭动力。
“像我这种情况,没想到还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珠街街道西海社区来天厨调味食品厂内,残疾工人崔庆粉正在挑拣辣椒,干得格外认真。
食品厂就开在家门口,崔庆粉想去打工,却因为腿有残疾不好意思开口。麒麟区残联听说了她的心事,结合她的需求和特长,主动对接企业,岗位送到了家门口。
一个月2000元工资,加上残疾补助和丈夫务农收入,崔庆粉不仅日子更好过,关键对未来有了盼头。“大家都是老乡,能帮就尽量多帮!”来天厨调味食品厂总经理李吉顺介绍,厂里共有12名残疾员工,人均年收入达2.1万元,厂里还为大家缴纳了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极大改善了残疾人家庭的生活条件。
麒麟区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性和局限性,该区全面摸排残疾人就业需求,不断拓宽残疾人就业门路。麒麟区启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执行主任赵学爱告诉记者,中心专门成立了“蜗牛梦想吧”和“幸福的味道”工作坊,为大龄心智障碍者提供辅助性就业岗位,从事面包烘焙、串珠、十字绣手工制作等工作。有心智障碍的向艳平,两年前来这里学习糕点制作,如今从揉面到面包定型、夹心制作,样样精通。
一个就业岗位,就有可能是残疾人梦想照进现实的机会。
10月14日,为期20天的培训结束后,陆晓萍顺利通过考核并拿到结业证书。根据她的就业意愿,被安排在昆明市官渡区富康城购物中心附近的“妈妈驿站”担任驿站员。两个月下来,陆晓萍已经完全适应了自己的新工作。网点负责人蒋超表示:“工作对陆晓萍来说不仅意味着收入,更是她和外界建立联系的桥梁。”
据介绍,云南省的持证残疾人群体共有147.73万人,处在就业年龄段的持证残疾人共75.35万人。为保障他们的就业机会,近年来,云南省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残联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全省129个县(市、区)已实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全覆盖。今年以来,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到多家知名企业访企拓岗,通过一系列助残就业行动,帮助适龄残疾人群体开发就业岗位。据了解,今年云南全省已新增残疾人就业16033人,提前完成了就业12800人的年度目标任务。
为了更好保障残疾人的生活,云南省还明确了按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兼顾残疾人生活保障和长期照护需求的原则,适时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从2023年1月1日起,将再次提高云南省残疾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充分发挥残疾人两项补贴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功能。
加快推进适儿化改造,提供更适应儿童成长的社区环境、教育配套、活动场所等,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系到广大家庭的切身利益
“构建关爱儿童成长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打造自然趣味的开敞空间体系”“建设适宜儿童出行的道路交通系统”……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印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提出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基本原则,重点工作内容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空间、公园绿地的适儿化改造和校外活动场所、游憩设施建设。
这样的《导则》让人感到暖意融融。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儿童人口大国。近年来,人民群众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弱有所扶”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亿万家庭期盼孩子们成长得更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托育、卫生健康等公共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构建儿童友好空间体系,加快推进适儿化改造,提供更适应儿童成长的社区环境、教育配套、活动场所等,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广大家庭的切身利益。这也是补齐婴幼儿公共服务短板、助力实施“三孩”政策、促进城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高度重视儿童发展,积极构建儿童友好环境,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专门部署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出要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示范,加强校外活动场所、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和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完善儿童公共服务设施。我国深圳、长沙、上海等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目标并付诸实践。有的将儿童友好理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城市发展战略,有的在空间规划制定修订中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的儿童视角,还有的编制了儿童友好社区、学校、医院等建设指引并推动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加快推进适儿化改造,要将儿童友好理念贯穿始终。儿童友好体现在细节上,社区里有没有满足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日常需求的服务设施,公共场所的儿童卫生间、洗手台、母婴室如何配置,图书馆里的儿童阅览室怎么建设管理……这些都需要我们将“儿童优先、普惠公平”等原则落到实处,设身处地、真心实意为儿童考虑,既要在市政建设、公共建筑等方面明确儿童空间、设施等“硬标准”,也要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提升服务质量“软标准”。儿童友好也体现在规划中,更多以儿童视角来创新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扩展儿童参与空间,让孩子们在安全、友好的环境中成长成才。
关爱儿童,就是守护民族的未来。一个对儿童友好的社会,彰显着城市的温度和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让我们一起来关心关爱儿童成长和发展,共同构建适宜儿童成长的友好社会环境。
日前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未成年人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其成长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
2018年以来,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连续四年保持增长,互联网对未成年群体渗透的低龄化趋势更加明显。报告显示,小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达95.0%,28.2%的小学生在上学前就已经接触互联网。未成年群体社会经历不足,网络素养和上网习惯正处于形成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容易受到网络信息影响。在网民低龄化趋势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如何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有效地使用网络,让网络成为他们成长的助力,显得愈加重要而紧迫。
为未成年人构筑清朗网络生态,需持续改善网络安全环境。近年来,一系列网络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取得积极成效,但与此同时,不断出现的新风险新隐患不容忽视。与2020年相比,去年未成年网民中遭遇网上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的比例有所升高;调查显示,过半数的未成年网民、家长和近八成教师对智能手表、智能台灯等新型上网设备的信息安全风险感到担心……针对形式多变、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推出创新举措,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才能更好保障未成年人的网上权益。
互联网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未成年人是互联网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主体。净化网络环境、维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学校发挥主阵地作用,规范未成年人校内上网管理,家长提升自身网络素养及正确管理未成年人上网的技能,平台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作为企业发展的底线,各方各尽其责,形成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定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