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球在它的椭圆轨道里的运动速度不均匀,这个时刻可能和实际的太阳时相差16分钟。
自1924年2月5日开始,格林威治天文台每隔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
经纬度与本初子午线
经度(Longitude)是地球上一个地点离一根被称为「本初子午线」的南北方向走线以东或以西的度数。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0°,地球上其它地点的经度是向东到180°或向西到180°。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亦称格林威治子午线或格林尼治子午线,是位于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一条经线(亦称子午线)。本初子午线的东西两边分别定为东经记为「E」和西经记为「W」,于180度相遇。
纬度(latitude)是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其数值在0至90度之间。位于赤道以北的点的纬度叫北纬记为「N」,位于赤道以南的点的纬度称南纬,记为「S」。
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每天自西向东旋转,黎明、正午、黄昏和子夜,(从地球南极点来看,也是自西向东,顺时针旋转)依次周而复始地在世界各地循环出现。地球上新的一天究竟应该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呢?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曾有不少争论,也产生过不少的误会和麻烦。据说,19世纪在俄国伊尔库茨克附近一个小镇上有个邮政官于9月1日早上7点钟给芝加哥邮局拍了一份电报,可回电却说“8月31日9时28分收到来电……”这让人简直莫名其妙,9月里拍的电报,怎么会在8月里收到的呢?类似这样的误会那时几乎天天发生。混乱的原因在于地方时的运用。因此,迫切需要规范建立日期变更制度,实现以方便各地方人民生活的地方时计时,避免带来的全球计时混乱。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上人为规定太平洋中的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InternationalDateLine),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当你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在你的计时系统中减去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就必须加上一天。也就是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如果你觉得不好记,那么换个方式来说吧,就是从中国跨太平洋到美国去,日期减一天,从美国回到中国,日期加一天。
这条穿过太平洋180度经线的“国际日期变更线”,实际上不完全和180度经线重合,而是一条大致沿着180度经线的折线,这是为什么呢?为了方便地方生活,避开了一些国家和地区,这是为了使它们不致分成两个日期,因此是有三个曲折的曲线。它北起北极,通过白令海峡,太平洋,直到南极。这样日界线就尽量少穿过国家。
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拐弯大致是:第一处在俄罗斯东部即白令海峡,第二处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地区、阿留申群岛,第三处在南太平洋,向东突出,让斐济群岛等属于东十二区(即东西十二区的西部)。
由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存在,那么在地球上就存在着最早迎来新的一天和最晚迎来新的一天的地区,最早迎来新的一天的地方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地区,包括汤加、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最晚迎来新的一天的地方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的地区,包括美国的阿拉斯加、加拿大等地区。美国的阿图岛位于东经173度附近,在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东侧的最西端,所以应该是世界上最后进入新年的地区。
大洋洲的汤加岛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进入新年元旦的地方,也是最先庆贺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庆贺元旦的地方,他们虽然相距不过二三千米,但日期始终相差整整一天。
基里巴斯是唯一地跨赤道、横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国家,所以它也是世界上最早迎接太阳的国家。
基里巴斯是太平洋中部的一个岛国,位于北纬4°43′~11°25′,东经169°32′~西经150°35′,跨南北两半球,地跨东西半球。由33个岛屿组成,分属吉尔伯特群岛、大洋岛、菲尼克斯群岛、莱恩群岛。岛群,东西长3870公里,南北宽2050公里,散布在约500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上,是世界上国土分布最分散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