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导致北极熊饥不择食大熊吃小熊
2011年12月,英国摄影师珍妮·罗丝在北冰洋斯瓦尔巴特群岛拍摄到一组北极熊为填饱肚子,不惜同类相食的照片。该组照片显示北极熊面对冬天食物减少,对年幼的熊仔“痛下杀手”。罗丝说,“当我们的船还未靠近时,我一开始还以为它在捕杀海豹,靠近一看,才震惊地发现是一只幼小的北极熊幼崽。”对于北极熊而言,海冰的锐减,猎物的减少,捕食同类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为了生存,它们已经别无选择。随着全球温度继续上升,这种现象可能会更加频繁。
美摄影师航拍人类工业污染颜色可怖丑陋
全球变暖导致大批加拉帕戈斯海狮南漂秘鲁
2010年2月,秘鲁一家监测海洋哺乳动物的组织称,气温升高致使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特有的海狮成群地向南游往1500公里处的秘鲁北部。秘鲁的水生动物研究与保护组织表示,加拉帕戈斯群岛气温升高是全球变暖引起的。专家称此地海狮大批南迁是它们首次在该岛以外的乔迁活动。该组织监测人员称,秘鲁北部皮乌拉岛屿上的气温在过去的十年中由17度上升至23度,现在的温度非常接近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25度。他们预计更多的海狮和其他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海洋物种将会到达这里。
美报告称污染和滥捕鱼类导致水母大爆发
2009年2月,美国科学基金会研究小组汇总的报告称,严重危害渔业的水母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大量繁殖,而水质污染、滥捕鱼类等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是其罪魁祸首。报告称,全球至少有14片海域常常发生水母大爆发,其中包括黑海、地中海、美国夏威夷沿岸及墨西哥湾等。在黑海海域,船舶压舱水带来的外来水母多次大量繁殖,高密度区内每立方米海水甚至聚集着千只以上拳头大小的水母,对旅游业和渔业造成经济损失达3.5亿美元。此外,全球有1.5亿海水浴爱好者和渔民深受水母困扰,美国福罗里达州每年有20万人被水母蛰伤。
全球变暖致北极熊遭灭绝厄运:杂交熊出现
根据英国《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发现,北冰洋的海冰融化导致了另一种危险后果,威胁着物种生存。那就是导致物种的维度间迁徙并引发“种间杂交”,这种杂交可能危及种群的生存。科学家们目前已经至少确认了22起海洋哺乳动物的杂交案例,其中就包括熊。2006年,人们首次捕获并确认了北极熊和灰熊的杂交种,令人大吃一惊。图片显示是吉姆·马特尔(JimMartell)位于美国爱达荷州的家。房间里摆放着一具北极熊-灰熊杂交种的标本。2006年,马特尔在加拿大北部冰原上射杀了有记录以来第一头此种杂交种。
科学家研究发现汞污染让雄白鹮“断背”
汞污染能让雄鸟“断背”。2011年4月,在对动物繁殖能力的研究中,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生态学家彼得·弗雷德里克偶然发现,幼年美洲白鹮(huán)摄入甲基汞,长大后会有同性恋倾向。这很可能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环境污染物改变性取向的科学证据,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卷》。弗雷德里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一研究结果不能简单地推演到其他物种身上,尤其是人类,但汞会干扰内分泌,出于这一原因,应该避免吃鲨鱼、金枪鱼等汞含量高的鱼类。
挪威冰盖惊现“哭泣人脸”气候变暖恶化
2009年9月,摄影师迈克尔·诺兰(MichaelNolan)在挪威奥斯特芬那冰盖(Austfonnaicecap)拍摄到处于融化状态的冰川呈现出一副逼真的哭泣人脸形状。猛得一看这与其他融化冰川并无太大差异,但仔细一看却能够看到它非常像正在哭泣的人脸,融化的海水就如同流出的眼泪。这副看上去凄凉的“自然母亲”逐渐地将融化的冰块和积雪融入海水之中。据悉,奥斯特芬那冰盖位于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看上去非常像环境保护者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进行的严重抗议。
揭开巨型鱿鱼死亡之谜:海洋噪音污染损害平衡
欧洲化学污染导致大量北极熊雌雄同体
2006年1月,野生动植物研究人员发现新的证据,因全球变暖栖息地受到严重威胁的北极熊,又受到化学化合物的危害。这些化合物主要是欧洲用来降低沙发、衣服和地毯等家庭用品可燃性的有毒化学物质。来自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丹麦和挪威的一组科学家发出警告称,他们发现一种叫做多溴联苯(PBDEs)的阻燃剂开始出现在北极熊的脂肪组织中,尤其是生活在东格陵兰岛和挪威萨瓦尔伯特群岛的北极熊。据悉,在萨瓦尔伯特群岛,大约每50只母熊中就有1只长着两种性器官,科学家们将此直接与污染联系到了一起。
越南传奇软壳龟生病湖面漂浮垃圾割破龟壳
还剑湖是越南首都河内的第一风景区,那里至今仍生活着一只巨龟,它已经成为神圣与幸运的象征。此前游客们只能看到它偶尔将满是褶皱的脖子探出水面。2011年3月,这只软壳龟却频繁地浮出水面,头部、四肢和软壳上的伤口和划痕十分明显,软壳上还覆盖着一处大面积的白色菌类物质。一名生物学家指出,巨龟的伤痕主要是被湖中垃圾里较为锋利的东西划破的,另外越来越差的水质也使巨龟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阿根廷渔民钓到三眼怪鱼或是核污染所致
2011年11月,阿根廷的渔民在阿根廷中部科尔多瓦省(Córdoba)的一座核电站附近的一个水库里钓到一条三眼鱼。该水库被认为可能已被核物质污染了,才会导致产生基因突变的怪鱼。
全球变暖威胁企鹅生存:上万新生小企鹅冻死
全球变暖日益成为影响地球未来命运的灾难。不仅人类感受到其所带来的危害,而且许多物种的生存也因全球变暖受到威胁。而憨态可掬的企鹅也难逃全球变暖之害,其生存日益受到威胁。2008年7月,南极地区连续爆发反常暴风雨,导致成千上万只新生小企鹅活活冻死。据估计,经此一难,南极企鹅数目将锐减两成。南极专家认为,这是气候变化给南极地区带来的又一灾难性影响。据悉,如果全球气温升高2摄氏度,企鹅主要栖息地面积将减少一半甚至三分之二。
科学家称气候变化和污染导致北极熊“变小”
“憨厚敦实”的北极熊是庞然大物,但相对于百年前的祖先,今天的北极熊则属“苗条型”。2009年8月,科学家在对比20世纪初期和末期的北极熊头颅骨后说,由于污染增多和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的体积变小,体态也发生了变化。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头骨尺寸来推算北极熊的体型。在对比近300个北极熊头骨标本后,科研人员发现头骨尺寸在过去百年里缩小了2%至9%。参与研究的丹麦奥胡斯大学教授佩托尔蒂说:“由于冰雪融化,北极熊不得不用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
由于环境污染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双头怪鱼
2009年1月,澳大利亚专家称,它们在澳大利亚北部发现成千上万的双头仔稚鱼,并认为它们极可能是受到化学品污染而导致鱼类基因突变所引发。澳大利亚兽医学院科学家、水产动物专家马特·兰德斯(MattLandos)表示,这种基因突变的仔稚鱼在努萨河养鱼场孵出后仅存活仅48小时,然后就大批量死去。这使他对这种现象感到震惊,他说:“我们对养鱼场的水进行了采样,并把仔稚鱼带回进行研究,发现仔稚鱼已极可能已经被化学物品所污染,这直接导致了鱼类畸形的发生。”
环境污染导致青蛙变性1/3的蛙类面临灭绝
2007年3月,瑞典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雄性蝌蚪在类似自然界中含雌性激素的污染物环境下,最终会长成雌性青蛙。研究还表明,有些雄性青蛙经过变性后,完全具备了雌性青蛙的功能,但另一些雄性蛙虽然有卵巢,却无输卵管,变成了终身不孕的“阴阳蛙”。环境毒物学研究专家塞西莉亚·博格说:“这一结果让人震惊。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我们只是向青蛙生长的环境中加入了一种污染物,就发生了如此明显的性别变化。而在自然状态下,青蛙面临的很可能是多种污染物混杂的环境。”
英国河流1/3鱼开始变性避孕药等污染所致
珠峰受大气污染严重积雪中查出禁用农药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气候学的“蝴蝶效应”理论。2010年11月,科学家发现了这一连锁理论的现实版:在常年积雪、海拔6000米之上的珠穆朗玛峰上,竟能检测出DDT、六六六等20年前就被禁用的农药。常年监测珠峰环境的科研人员讲述了高原敏感地带令人沉痛的当下——黑雪、高原洪水……中科院珠峰站副站长王忠彦博士忧心地说:当地人对珠峰的影响毕竟有限,气候是全球性的,大气带来的污染任何人都无法控制。
北极新生儿呈阴盛阳衰环境污染是罪魁祸首
2007年9月,科学家发现,由于来自工业国家的污染剧增,北极地区新生儿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女孩的数量是男孩数量的两倍还要多,格陵兰岛许多因纽特人家庭所生的甚至全部都是女孩。科学家还发现,在北极地区俄罗斯境内的某些地方,新生男孩普遍体弱多病,体重也与一般的儿童相去甚远。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认为格陵兰岛和加拿大北极地区的某些地方也存在类似的现象,而这些都与化学物质有关。
广西水污染致大批鱼死亡
2009年3月29日,一名为养殖户龙凤琼养鱼的农民在清理死鱼。龙凤琼所养的鱼已死亡近4万公斤。之前,广西永福县广福乡广福村附近的河水突然变黑,导致村里11户农民在河中网箱内养的鱼接连出现大面积死亡,损失惨重。村民们反映河水变黑是上游几家工厂偷排污水所致。
在海豚身上发现明显石油污染物痕迹漏油余毒未除致20海豚死
2011年2月,英国石油公司的清污人员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海岸地带总共发现20只幼年死海豚。据悉,研究人员在死海豚身上发现明显石油污染物痕迹,可能与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存在关联。
重庆发现猫长翅膀或是环境污染致生理缺陷
“长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还可能是猫,你相信吗?2009年5月,重庆沙坪坝区一学生在网上发帖称,看到一只长了翅膀的猫,全身白毛。真有长翅膀的猫吗?为了核实该帖子的真实性,记者来到了位于玉清寺电机厂的家属区,见到了“长翅膀的猫”。重庆市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侯江称,猫长“翅膀”在俄罗斯、美国等国家都发生过,国内比较少见。“翅膀可能是多长出的器官,这是种非正常现象,可能是由于环境污染的原因,导致猫的基因发生改变,出现生理缺陷。”
俄油轮泄漏污染黑海致3万只海鸟死亡
2007年11月11日,一艘俄罗斯油轮在连接黑海与亚速海的刻赤海峡中遭遇暴风断为两截,泄漏了2000吨燃料油。11月12日,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官员称,刻赤海峡12公里长的海岸已被污染,3万只海鸟已死亡。
养殖场三吨乌龟因工地废水污染死亡损失百万
每天眼睁睁看着养殖场陆续发生乌龟死亡,已损失了近三千公斤乌龟,养殖户陈华痛在心里。2009年4月,事发荆门市掇刀区响岭村特种养殖场。受污染的龟池养殖的是亲龟(乌龟肉食品种中比较高档的品种),死亡的乌龟全部为种龟,估计直接损失近百万元。据养殖户陈华称,2009年3月,龟池出现死龟现象。开始时,每天三五只,以后每天死龟数量增加,最严重时,每天死龟百余公斤,而导致乌龟死亡的原因是附近一施工工地打桩废水污染了养殖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