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应处理好寄宿家庭的关系,而如果住在学校便要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出国留学虽然会觉得外国生活多姿多彩,但是应该要注意安全,尽量避免不要单独活动,学会保护自己。
4、出行之前仔细检查护照、签证等是否带齐
有些“老留学生”在假期回国后,办理了新护照,在返校时多次出现因仅持有新护照,而忘记携带贴有有效签证的老护照而难以的现象。提醒有这类情况的留学生,贴有有效签证的旧护照也要随身带,以免影响出境行程。
同时,须注意不能私自揭下旧护照上的签证贴在新护照上,这属于出入境违法违规行为,视为无效证件。
5、现金携带不能超于2万元
据海关规定,出境时,携带现金别超过2万元人民币或者折合等于5千美元的外币现钞。如果要超出这个标准,需要向海关事先申报,否则一经查出将会被处以相应的行政处罚。
6、随身行李不能超过20公斤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出国生活不适应、不方便,给孩子准备了很多食品及生活用品,结果导致行李超重,因此在过关时将被处以不菲的罚金。所以,切记随身行李每人不能超过20公斤。
7、提前了解想要留学的国家关于携带物品的有关限制,以免蒙受损失
有留学生都想带国内的特产出国,但有的物品会是所到国家所禁止入境的。例如:澳大利亚禁止携带乳制品、蛋制品、肉类制品等入境。
8、大家要尽快调整学习方法
国外的老师比较重视:课堂积极性+随堂小测试+独立作业+小组作业+大考,所以,如果你不去上课或者想用考试就拿到A,在国外是不现实的。
另外,一旦老师说分小组讨论,或者分小组做项目,主动找外国同学结成一组,一方面你可以真正认识到外国学生的思维模式,另外一方面,外国学生相对适应本土教学方法,和他们一起,是省时省力少走弯路。
扩展阅读:孩子出国留学到底好不好,看完这五点再做决定
一、学生本身是核心
孩子本事是否适合留学,能否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海外学习中得到应有的知识之后创造应有的价值是应该作为考虑的第一步,自觉,自立,自强是决定其本身是否适合的关键三个因素。
第一考量自觉的学习,自觉的获取知识的潜力,这不同于每天回家就乖乖写作业的乖宝宝,而是有好奇心,喜欢主动去获取知识的孩子是自觉的本质含义。
第二是自立,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观察,自立可能从小体现在自理方面,成长后或许是独自处理事情的能力,但具有自立潜质的孩子可以在海外生活中更加自如。
后是自强,每个孩子不是出生就具有相应的优良特质,但不断进取,骨子里的自强精神是可以给予持续的动力的。
二、家庭财力是保障
现如今留学的费用已经趋于平民化,各种金融手段,留学贷款也在越发多元化,虽然远远高于国内就读的学费,但出于教育投资的回报率来看,留学所产生的平均价值是远远大于国内教育。
家庭的财力是对孩子出国留学的一种保障,但并不要求特别多得存款和特别富足,很多家庭会把留学的费用想象做天价,但仔细搜索比较会发现其支出并非不可控,在适度的财力保障下进行教育的投资是现今越来越多的家庭的选择,但不建议倾尽所有只为把孩子送出国门,应当进行合理的预算才是科学有效的。
三、科学评估是前提
科学的对留学前学生本身的评估尤为重要,以优势和兴趣为导向,合理平衡就业市场和优势学科才是留学前考虑的问题。例如,如果兴趣和优势都是中国传统文学,当然不建议走出国门,起码现阶段不适合海外的教育,这才是理智和科学的。
四、人生规划是目标
留学规划不应该仅仅存在于求学阶段,应当延伸到整个人生规划,是否走出国门求学应当是关系到孩子整个人生是否快乐,是否幸福的问题,草草的决定是不合理的,当把眼光放眼到整个人生阶段,然后把留学拆分成重要的组成单元,考量这个单元在整个单元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然后在结合客观环境去选择,是否留学和去哪儿留学的问题。
五、预见困难是常态
当考虑留学的问题的时候,就应当预见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困难情况,早有心理准备,小到生活环境不同水土不服,感情寂寞,大到就业形势不好,全球经济危机,都应该在思考的范围之内,当全面有预见性的思考困难,准备应对的时候,本身其可怕程度就随之削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