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同样也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有道是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入道后反复的人是大有人在,那么如何确定自己是否能够有热情坚持呢?这个非常重要。
首先要从了解道教是什么开始做起:道教不是仙侠游戏,同样也不是给僵尸贴符,道教是给予普通人能够脱离苦海,超脱三界的无上大道的指引。
一、熟读入门道教经文,典籍
作为道教的核心,道教祖师的圣教是必须被后世尊奉的,祖师的金口玉言同样是后学们的必修之路。在入道之前,需要扪心自问,为何想要入道?如若动机不纯,建议早日打消入道之念,在俗世中染苦为乐为好。
如果一心专志,想要了解道教,就需要从经文中入手,道教针对世俗世界的影响是以劝善为主《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是主要的劝善书。其中讲明了善果,恶果分别为何,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也写的十分清晰明了。能够尊奉祖师之言在人世间待人接物,可以最大范围的趋吉避凶。
二、坚持行善积德,忠孝友悌
道教奉行的是“道法自然”,尊崇自然法则的变化来行动是信道者奉行的守则。其中行善积德是需要秉持着“但去行善,莫问前程”的心态去做事。我们要做的是去做善事,至于这个善事是大是小,有无功德,上天自有安排。
不能说捐一百万就能换来一年的阳寿,这个是不一定的。比如一个乞丐捐了1万元,和一个亿万富翁捐了10万元。很难说富翁的功德就比乞丐大。相反,可能乞丐的功德更大。
但是,我们的行为,要持之以恒,要真的能帮到人。不然,做好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个人也没帮到,心又不诚,那上天凭什么给我们功果呢?
有的人说,我想行善积德。那么,要不我每天都捐一块钱吧?要不我每天不吃荤、只吃素吧?细细想来,这或许会有一定的作用。可如果只是表面上、形式上做到了这些,但是内心深处却还是恶念丛生,那怎么可能算行善积德呢?
真正的行善积德要我们发自内心的改正自己的善恶性情,让自己变得良善、柔顺等等即便你没有捐一笔款,依旧每天吃肉,但你内心一片澄净、朴素,处处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与人为善、和睦亲朋,那也照样积大功德。
所以,要真诚的认识自己,不要欺骗自己,也不要欺骗上天。凡人心即神,神即心,若欺心,便欺神。
三、奉行天道自然法则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高度概括而精辟的语言,可谓道教思想精华之所在,不仅是千古不易的做人做事、证道的法则,更是颠扑不破的养生之道,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大道。
其中以“人法地”这个为例:是指人要以大地为法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健康就是顺应这个规律。
春天,大地阳气升腾,地力恢复,人就要去耕种,去顺应百花生长。
夏天,万物蓬勃、葱茏、茂盛,人体与整个大地都处在一种"旺盛"的状态之中。
秋收冬藏,秋天果实成熟,是收获的季节,我们讲的"贴秋膘",就是说要在这个意味着成熟的季节及时修身养性。
冬天,一场大雪覆盖大地,整个地力进入滋养休息的状态,为来年的恢复做好准备。
在道教中,人需要顺应天道自然的法则去行事,通晓万事万物中存在的因果定数和命运应该有的走向,这才能趋吉避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