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西部地区特有的野生动物,每年3月中下旬迁徙到繁殖地,10月中下旬又南迁到越冬地,往返于青海、甘肃、云南、四川等地,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作为青藏高原湿地的“风向标”,黑颈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四川若尔盖迎来黑颈鹤“恋爱季”。
点位四川若尔盖湿地
冰雪消融的若尔盖迎来黑颈鹤“恋爱季”
若尔盖县湿地管理局科长索朗夺尔基说,监控获取的迁徙路线显示,“黑颈鹤去云南、贵州过冬的直线飞行距离有八九百公里,我们观测到,有一年它们只花了两天半就飞到了。”
根据近几年的观测,黑颈鹤大概每年3月中旬从云南、贵州陆续飞回若尔盖进行繁殖,“4月底到5月中旬筑巢,5月底到6月中旬开始产卵,7月小鹤陆续破壳而出,10月底11月初时,它们会一两百只成群,再迁徙到云南、贵州。”索朗夺尔基说。
在如科眼里,守护好黑颈鹤,就是守护好若尔盖花湖湿地,亦是守护黄河的天然蓄水池。数据显示,花湖每年为黄河补水44亿立方米左右,占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7.58%。这里蕴藏着丰富的高原泥炭资源,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和减少温室效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黑颈鹤的重要栖息地、繁殖地和珍稀濒危鸟类迁徙路线的关键节点和中转站。
2022年5月,四川与甘肃共同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获批,对构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保障黄河上游地区生态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有针对性地对核心区牧户采取一次性补偿、季节性限牧还湿补偿、禁牧还湿补偿、草畜平衡补偿等,推动湿地生态保护。
如今,若尔盖国家公园的黑颈鹤从407只增长到1000只左右,保护区内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由原来的9种增加至17种,越来越多的“高原精灵”爱上了这片高原湿地乐园。(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霁月)
这是在青海玉树嘉塘草原拍摄的黑颈鹤。日代摄
点位青海隆宝滩
千里追春风60多只鹤已陆续抵达
隆宝滩被誉为“黑颈鹤的故乡”,是我国第一处以保护黑颈鹤繁殖地为主的保护区,也是黑颈鹤迁徙途中的主要中转站之一。截至目前,隆宝滩记录到的黑颈鹤数量最高达216只,是青藏高原黑颈鹤重要的栖息繁殖地之一。
高原的春天,尽管寒风凛冽、大雪纷飞,但依旧挡不住黑颈鹤的到来。3月底,一对黑颈鹤夫妇不畏艰难,一路飞越喜马拉雅山,率先抵达隆宝滩。它们的到来,让沉寂了一个冬天的隆宝滩热闹起来。随着天气转暖,隆宝滩的气温逐渐上升。从3月底到现在,先后有60多只黑颈鹤陆续抵达隆宝滩。
黑颈鹤的到来,也让巴桑才仁和同事们忙碌起来。他们每天除了用远程设备观察黑颈鹤迁徙动向外,还带着设备到隆宝滩周边巡护。巴桑才仁说,每年到了黑颈鹤迁徙季,他们都时刻保持警惕,防止外界的干扰。
春季北迁到隆宝滩的黑颈鹤,主要来自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西藏、云南等地。“黑颈鹤的一生充满艰辛和挑战,我们要保护好每一只黑颈鹤。”巴桑才仁说,作为黑颈鹤的守护者,他和同事们会保护黑颈鹤在隆宝滩度过一段美好的日子。
此时,与隆宝滩相距千里的青海湖,又到了一年的“开湖季”。这个季节,青海湖湿地一片安静。随着天气转暖,栖息了一个冬天的大天鹅陆续飞走了。难得清静的青海湖湿地,又迎来了黑颈鹤。
黑颈鹤是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鹤类,也是青海省“省鸟”,在青海三江源区、祁连山、青海湖等地有种群分布。随着生态持续向好,位于长江源头的隆宝、嘉塘、班德湖等地,黑颈鹤种群数量稳步增加。(西海全媒体记者赵俊杰)
云南会泽念湖湿地的黑颈鹤。
点位云南会泽念湖湿地
天气回暖上千只黑颈鹤啼鸣北归
一念成水,相思成湖,这里便是念湖。
念湖是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大桥乡和昭通交界处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原叫跃进水库,后更名为念湖。
会泽念湖国际重要湿地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区,属长江上游金沙江一级支流牛栏江流域,面积2260.75公顷,位于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候鸟迁飞通道上的重要越冬地和中途停歇地,也是黑颈鹤在云贵高原上的固定越冬地之一,每年有超过2万只水禽在此越冬和停歇。
今年1月6日,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率先完成第四次全国越冬鹤类同步调查。经实地调查统计,会泽念湖国际重要湿地鹤类总计达1716只,比去年的1482只增加234只,其中黑颈鹤数量达到1360只,占全球种群数量的近10%,念湖也成为全国有名的候鸟天堂,成为云南高原上众多鸟类爱好者游玩、观赏珍稀鸟类的最佳场所。(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蒋琼波)
甘肃盐池湾湿地黑颈鹤逐年显著增加。
点位甘肃祁连山国家公园酒泉片区
黑颈鹤如约而至暂未监测到亚成体
随着冰雪消融,天气逐渐转暖,4月的祁连山国家公园酒泉片区迎来一年一度候鸟“打卡”。在甘肃盐池湾湿地,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等多种珍稀候鸟时而展翅起舞,时而嬉戏觅食,呈现出“飞鸟翔集、千鸣百啭”的景象。
“今年至目前为止,已监测到黑颈鹤60多只。黑颈鹤亚成体还未监测到。”近日,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酒泉分局党河湿地保护站站长杨巨才说,在全球8条主要候鸟迁徙路线中,东亚-西非、东亚-澳大利亚2条候鸟迁徙路线在盐池湾交会,使得盐池湾湿地成为各种鸟类重要的繁殖地和迁徙途中停歇地。在盐池湾湿地境内,有湿地鸟类64种,优势种主要有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红脚鹬等。其中,黑颈鹤为中国特有种,是世界上唯一仅在高原繁殖的鹤类。每年3月下旬,黑颈鹤北迁到甘肃盐池湾湿地落脚,它们常常栖息在沼泽地、湖泊及河滩等地带,4月中旬在这里交配、营巢、繁殖,5月初产卵,雏鸟30天至33天破壳。
“黑颈鹤对爱情十分忠贞,它们终身奉行一夫一妻制,尤其在繁殖期,雌雄黑颈鹤常常轮换孵卵,另一只则会不离不弃地陪伴在身边。它们共同守护着幼鹤的出生、成长,直到9月底,才会带领着幼鹤开始南迁,从甘肃盐池湾湿地迁徙到西藏自治区林周县境内越冬。”杨巨才说,每年“候鸟先头部队”一抵达盐池湾,管护人员便加大日常巡护力度,湿地资源保护宣传、森林草原防火、疫源疫病监测、旅游摄影人为干扰因素等成为日常巡护的重点工作,工作人员尽最大努力守护黑颈鹤的“爱巢”。
记者从祁连山国家公园酒泉分局了解到,盐池湾黑颈鹤种群数量呈逐年显著增加趋势,自2013年开展黑颈鹤常规监测工作以来,总体上较为健康稳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繁殖种群,种群总数已从2013年的86只增加至2022年的208只。(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