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政绩报道“雷同”多现:跨省抄袭标点一致
此类雷同事件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起,有关政府部门或官员政绩报道、讲稿、汇报等稿件雷同的新闻报道至少有6起。
具体事件:有媒体官方微博指出南京市建邺区政府门户网站上两则信息内容雷同,这两篇报道分别是1月8日的《南京市市长缪瑞林来CBD孵化器视察工作》和5月4日的《南京市市委书记杨卫泽来CBD孵化器视察工作》。
山西交城县委书记抄袭所在市市委书记讲话稿被曝光
具体事件:2013年2月26日,吕梁交城县委书记李志安在组织召开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动员稿与一周前吕梁市委书记高卫东在该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做的讲话雷同。网友表示,李志安的讲话稿超九成抄袭自高卫东的讲话。
处理结果:交城县委召开常委会,就网络反映县委书记李志安抄袭讲话稿进行反思和剖析,李志安作了检讨。
贵州修文县政府汇报抄袭邻县国务院督查组当场发现问题
具体事件:国务院安全生产督查组在听取贵阳市修文县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时,发现该县汇报材料与前几天听到的邻县的汇报材料基本相同。后经证实,系修文县抄袭邻县汇报材料所致。
河南两市官员讲话稿雷同出现“开封指导漯河工作”
处理结果:河南开封消防支队宣教中心负责人(“开封稿”作者刘铁柱)承认抄袭,但表示是聘请的文员发表后署其名字,该外聘文员已被辞退。
河南两乡镇政绩报道雷同人口数量、种植树苗量相同
河北邯郸丛台官员抄山东青岛市南政府文件跨省雷同
多地方政府抄袭“政绩”是为哪般?
“抄袭”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学生时期考试抄试卷有将名字一起抄的、大学毕业论文抄个中外古今上下五千年的也不新鲜、工作后各种科研成果“找不着正主”也是常有的事,这样看下来,这政府部门“政绩报告”“汇报材料”“讲话讲稿”抄一抄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表面上看就跟学生时期做作业抄一抄一样,只是为“偷懒”而已,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政绩不是抄出来的,口碑也不是材料写出来的,如此抄袭“政绩”只会得不偿失。
雷同稿“新闻”不应找替罪羊
在雷同稿“新闻”与“丑闻”总难以区分的当下,我总感觉停职当事人无异于给此事找了一个“替罪羊”。对于此事,南京建邺区的官方微博称原因是“未充分掌握领导讲话具体内容的情况下编写了完全相同的信息”,对于这个解释,显然还需要许许多多的追问。比如,编写人员为什么没有掌握具体讲话内容,为什么让一个没有掌握领导具体讲话内容的办事人员去写此新闻稿,难道这不是传说中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必须要说的是,当下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的宣传方式出了问题。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的新闻稿,仍然停留在只报道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领导的思维上,这样的新闻稿,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在意,写稿审稿人想必也正是因此原因而存有了些许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字字要正确,词词都要高大上,说话一定要有高度……这样的宣传思维,已经背离了我国的语言学,于是,只能找一些既有的词汇来做填词游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稿件的正确性。
在网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填空题:_____高度重视,_____当即作出批示,要求不惜_____搜救_____,全力抢救伤员……这个填空题的内容,用“行话”应该是既“非常全面”,又“高屋建瓴”,因此,如果遇到类似的新闻宣传,只需要把领导的名字写进去就行了。稿件看起来,既高大上又无比正确,每一个词,都能表现出比其本身更加正确的含义来。
对于雷同稿之类的新闻,笔者认为,关键的问题不在于办事人员,而在于当下这个体制出了这样一些个“填空题”。于是,你只能按这个套路做题,而不能有所创新。如果在词语上有创新,很有可能弱化领导的重视度,也有可能引发歧义,可能让领导不高兴,更有可能让上级不高兴,后果自然将是很严重。而网友的疑问再实在不过:这样只宣传地方领导的新闻稿,有多少可以报道的价值?又有多少可以阅读的价值?
处理“官员雷同报道”不能成为应付舆论游戏
此类雷同事件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起,有关政府部门或官员政绩报道、讲稿、汇报等稿件雷同的新闻报道至少有6起,如山西交城县委书记抄袭所在市市委书记讲话稿、贵州修文县政府汇报抄袭邻、河南两市官员讲话稿出现“开封指导漯河工作”、河南两乡镇政绩报道雷同,人口数量、种植树苗量相同等。让公众看到了官场笑话的同时,也让公众产生了疑问:这是写作者的问题还是官员执政能力的问题?是文字表述的问题还是政绩观的问题?
当把应对舆论的追问当作一种游戏,就可以明显看出,权力者的傲慢跃然纸上,权力自省意识的缺席也是显然易见。不过,在贪官悔过书也可以抄袭(主角为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张绍仓)的当下,这种“报道雷同”在官员眼中真的就不足为奇了吧?
在我国,官员讲话空话、套话、假话越来越多,甚至发展到连文件也抄袭的程度,出现“报道雷同”也就是偶然中的必然了。但这与官员不用对公众负责有关,更与官场话语体系千篇一律有关。笔者以为,游戏般应对“报道雷同”是官场习性使然。而这种习性是长年累月形成的积弊展示。可以想象,权力者的自省意识缺失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
“报道雷同”暴露的官场痼疾值得重视,不过,更值得警惕的的是权力者所缺乏的自省勇气。处理“官员雷同报道”不能成为应付舆论的游戏,并且,“书记市长雷同报道”的真正责任人不能隐身,否则,就是责任流失和缺乏公共理性的表征。
【启示与思考】
近年来,新闻报道和领导讲话互相抄袭不鲜见。如此“双胞胎新闻稿”,自然引起了社会各界严厉批评。
眼下,一些人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沉不下身来,没读多少书,没有什么深入研究,又想出成果,胡拼乱凑,东摘西抄。这次,“新闻稿内容雷同”,只不过为当前的各种文体的抄袭风提供了新的依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稿件内容雷同”需要的不应是猜疑、指责,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而应是思考、反思,是如何从根本扭转当前的抄袭现象,只有从根本上扭转不良文风,机关工作人员和官员们多做调查研究,多一些紧贴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数据、依据,多一些求真务实精神,才能让新闻稿件和领导讲话不再千篇一律,如果不从根本入手,今天的“内容雷同”偶然现象就会演变成明天必然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