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分钟五堂大课一场媒体融合发展的“头脑风暴”
——河北省媒体融合精品创作培训班侧记
2月25日,河北省媒体融合精品创作培训班在石家庄举办。图为培训班现场。赵丽肖摄
“老师,短视频新闻这个奖项在评选中偏重的是创意性还是新闻性?”“您在基层工作时如何兼顾采访和拍摄?”“内容和技术怎么才能达到有机结合”……2月25日至26日,由河北省记协主办的全省媒体融合精品创作培训班在石家庄举办。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研究所所长王佳航、新华社总编室融合发展中心主任编辑王贞等五位老师围绕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获奖作品特点分析、寻找全媒体报道突破口、新媒体创意互动项目精品打造、新媒体品牌栏目打造、短视频新闻项目精品打造等内容,进行了精彩讲解。
2月25日,河北省媒体融合精品创作培训班在石家庄举办。图为新华社总编室融合发展中心主任编辑、新华社河北分社副总编王贞(右二)在课后与学员交流。赵丽肖摄
老师带来新理念把融媒体意识根植到学员心里
“盘她!”“尬聊”“一图胜千言”“有事找照哥”……课堂上,学员们跟着老师重温了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和最近一年涌现出来的优秀融媒体作品。老师们通过妙趣横生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在融媒体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回顾了这些优秀融媒体作品背后的创作过程。
另一位授课老师、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统筹策划室副主编余荣华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军装照’H5》就是和腾讯的技术团队合作的,只有做到精准内容和先进技术的有机结合,才能出好作品,两者缺一不可。这个过程中,必须突破思维定式,创新方式方法。”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佳航也是第28届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媒体融合奖审核委员、初评评委,她以《新理念、新技术、新表达: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获奖作品特点分析》为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为学员们详解了优秀的融媒体作品应该具备的特质。从组织架构到技术壁垒,从创意生产到内容分发,通过近3个小时的讲解,学员们对“融媒体精品”的诞生有了一个直观的概念,在学员中刮起了一阵“头脑风暴”。“从给读者办报到为用户提供新闻产品,这是一个基本观念的转变!老师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河北日报》视频工作室编辑张晶说:“我们总说做新媒体的产品,那么什么内容适合做成新媒体产品?新媒体的新体现在哪儿呢?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这些党报的新媒体人。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我所困惑的这些问题在这次培训的过程中也找到了一些答案。”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侠客岛”内容总监申孟哲提的最多的就是“融媒体意识”。“新媒体的发展是一个实践过程,‘侠客岛’的成功经验虽然不太容易复制,但对媒体同行们来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起码可以带给大家一些信心。把心里的担子卸掉,把禁锢的思维打开,把融媒体的意识溶进血液里,寻找自己的突破口。”
广西日报社柳州记者站站长、中国新闻奖短视频新闻项目一等奖获得者、《柳州融水突围记|广西日报记者“失联”数十小时,在穿越40出塌方后发回灾区最新画面!》主创之一谌贻照在学员中人气很高,大家亲切地称他为“照哥”。他通过自己多年在基层摸爬滚打的经历,还有现场展示出的一段段用手机拍摄出来的短视频作品,使学员们对新闻可视化的重要性有了清晰的认识。“一部手机就是一个摄制组,我可以自己拍摄、解说、加字幕!”“照哥”在洪水中用手机拍摄的当地干部组织救援的视频在学员中引发了讨论,大家都为当时的场景所震撼,为照哥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更重要的是,深切体会到对新闻现场进行可视化呈现所拥有的巨大能量!
2月25日,河北省媒体融合精品创作培训班在石家庄举办。图为课堂上学员纷纷用手机记录下老师的授课内容。赵丽肖摄
学员有了大收获基层新闻工作者也能做出好作品
课堂开始前,每位学员手里都拿到了一本小册子,上面展示了第28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特别奖和一等奖的获奖作品。学员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欣赏到获奖作品的“真容”。张家口日报的毕瑞翔拿起手机扫描了《柳州融水突围记|广西日报记者“失联”数十小时,在穿越40出塌方后发回灾区最新画面!》这篇作品,“我的专业是做短视频,我特别关心中国新闻奖短视频新闻这个奖项的设置思路。而且同样也是基层的媒体人,谌贻照老师的作品能获奖我很受鼓舞。”
《河北农民报》全媒体编辑发行部主任胡洪月也大受启发,“我们的发行工作也可以运用一些新媒体手段。谌贻照老师通过手机记录基层记者和农民朋友的故事,拉近与农户的距离。另外老师也专门提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很多媒体重视融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却忽视了内容分发这一环节。我们的专业就是推广发行,今后我们也会拓宽思路,多运用新媒体形式,加强这些方面的思考。”
内丘县融媒体中心主任段晓勤刚刚从北京听完一场关于融媒体发展的课,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石家庄。“现在是融媒体建设的关键时期,去年9月份我们县挂牌成立了融媒体中心,迫切地需要学习先进媒体的经验。听了这次课,我发自内心地认为,基层新闻工作者也能做出好作品。要像谌贻照老师那样,扎根基层,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改变自己的传统思维,从群众生产生活中发现选题,以融媒体的意识,采写出更多带着泥土芬芳的新闻精品。”
主办方组织很得力办了一次有针对性和实操性的培训
五堂大课听下来,曹阳葵认为课程针对性强,培训班办得有特点,学员收获大,“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是新闻人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而这个活动就是全省新闻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他说,河北新闻战线一直没有停止过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这次的培训班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外面的新鲜空气吹进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和收获。”
河北省记协联络处处长邓生斌告诉记者,中国新闻奖从去年开始增设了媒体融合奖,其中包括移动直播、短视频新闻、新媒体创意互动、新媒体品牌栏目、新媒体报道界面、融合创新等6个奖项。“这次我们请来的老师既有第28届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媒体融合奖的审核委员、初评评委王佳航教授,还有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一等奖获奖作品的主创人员。请他们来有针对性地讲讲这方面的内容,可以打开大家的思路,提升河北省媒体融合作品的质量,帮助大家多出精品。”
据了解,省记协在春节前就开始谋划这次培训班。去年,在省记协领导的带领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河北10多家省市媒体和139家县区媒体进行了调研,摸清了队伍情况和新闻创新创优急需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课程设计。他们与中国记协国内部有关负责同志多次沟通,请他们推荐了中国新闻奖的专家评委。同时,反复研究第28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所有的一等奖获奖作品,考量哪些作品对河北省的新闻工作者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
课后,学员们一致认为,几位老师就如何提升媒体融合作品质量进行了精准的讲解,对于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我们要认真领会,灵活运用,落实到实际采编工作之中。切实增强新闻报道亲和力吸引力,用优秀的新闻报道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记者赵丽肖)
河北日报客户端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冀网文【2021】18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