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938年《慕尼黑协定》给主张“集体安全”的苏联以当头一棒,使苏联对素来不怀好感的英法更加顾虑重重。从此,苏联便开始了“脚踏两只船”的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一方面不放弃与英法建立同盟的努力;但另一方面又想在适当的时机以“个人安全”代替“集体安全”,与德国和解。1939年5月,主张亲德的莫洛托夫任外交委员,这表明苏联的外交政策极有可能做实质性的调整。8月3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一致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苏联却公开执行绥靖政策,纵容和支持法西斯侵略扩张,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德国和英法的战局。
——摘编自常县宾《苏联绥靖政策的产生、发展和收场》
——摘编自任祖林《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战前大国关系的演变》
材料一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军事冲突,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1919年1月,一战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建立起世界新秩序——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法国陆军元帅福煦在听到和约内容后就作出了神奇的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结果不到20年,凡尔赛体系就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最终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
材料三雅尔塔体系作为对二战结束后的和平安排,是建立在美苏力量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的。双方认识到要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于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二战后,美苏之间虽有多次冷战对抗,但双方之间始终没有发生过热战。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如果说凡尔赛体系是孕育了另一次世界大战的体系,那么对雅尔塔体系则不能做出这样的结论。它体现在战败国的处置,并使之非法西斯化和政治经济民主化方面,也体现在给予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的支持方面。二战结束后的历史已经证明,就世界范围来说,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主要目标已经得到实现。
——摘编自徐蓝《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
材料1939年3月,法西斯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后,英法修改长期敌视苏联的政策,主动回应苏联关于构建欧洲集体安全的建议,4月,双方展开谈判,但过程中充满着不信任。德国也在此前后展开外交活动,分别与英国和苏联密谈。8月1日,德国驻英大使迪克森发回他与英国政客密谈的情报:"(一)德国答应决不干涉不列颠帝国方面的事务。(二)英国答应完全尊重德国在东欧和东南欧一带的利益范围。(三)英国答应停止其现今与苏联的谈判。”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附加议定书”确定各自在东欧的势力范围:波罗的海国家属于苏联势力范围;双方瓜分波兰;苏联关心东南欧的比萨拉比亚的利益。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
材料中国学术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争论由来已久,至今并没有一直的看法,其原因主要在于确定起点的标准和依据不同。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从1931年到1939年的逐渐发展”等三种看法.但是对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这一现点,中国学术界基本没有异议
——摘编自徐蓝《中国第二次世界大展史研究》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15年各国军舰吨位统计简表(单位:万吨)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1922年《五国海军条约》规定的五国战列舰总吨位限额(单位:万吨)
材料二
日本偷袭珍珠港
中途岛海战中美军轰炸机迎击日舰
材料三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和平和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这种占领必须有利于在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下时,为盟国利益而行动的主要同盟国……在主要盟国中,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
——《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15—1922年美国海军实力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2)有人认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简述理由。中途岛海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所标榜的美国占领日本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质又是什么?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
下表为20世纪美国大事年表(部分),列举了若干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20世纪美国大事年表(部分)
——整理自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一个超级大国的崛起与兴盛》
——-新华网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