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猜想,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进度可能是这样演绎。进入白宫不久,特朗普即刻宣布提高中国出口产品关税税率到30%。然后派贸易代表进行谈判,要求中方平衡中美贸易。如果不能大幅缩减中美贸易差额,就威胁进一步提高税率到60%甚至更高。在这样的谈判进程中,中方可能会增加进口,主动平衡贸易差额。
一、特朗普1.0《中美经济贸易协议》,还剩多少未完成?
《中美经济贸易协议》(下称协议)中,中国需在2020-2021年内,在2017年进口水平的基础上,新增进口不少于1621亿美元,合计约为3818亿美元。由于疫情、全球经济下行等因素,2020-2021年,中国仅完成协议进口额的63.2%。其中农产品完成率最高,达到78.3%;制成品约为62.5%;能源品最低,仅为47.2%。特朗普上任后,中国可能要继续履行协议。
2020-2021年,对美进口未完成总额(存量+新增)约1405亿美元。其中农产品最少,约为175亿美元,占比12.5%,能源品、制成品分别约为348亿、881亿美元,分别占比24.8%和62.7%。若中国完全继续履行协议要求,中国拟新增对美进口约占2023年中国对美相应产品进口的112.7%,约占2023年中国相应产品全部进口的8.3%。
二、如果继续履行协议,对国内的供给冲击可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1)农产品:大豆是农产品博弈重点。上一轮中国对美进口猪肉、玉米、小麦、高粱等农产品均超额完成。未完成的部分主要是大豆,要求中国进口大豆可能成为新一轮谈判中美国的核心诉求。
3)制成品:汽车、机械等中国优势制造业进口完成难度大。制成品是美国要求中国进口最多的部分,但上一轮中国对美进口工业机械、电气设备、汽车、飞机、钢材等均远低于协议总额。主要缘于中国此类产品强大的供应优势,无需过度依赖进口,大量进口会导致国内供给过剩。
芯片、半导体等自主可控链条仍具有较大投资机会。上轮中国对美国进口半导体及其制造设备是为数不多完成度高甚至超额的产品,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为封锁中国核心技术发展对华设置的进口额度相对较低,预计后续美国仍会紧缩对华薄弱行业供应,自主可控仍有上升和投资空间。
但如果特朗普政府未来放开低端半导体芯片向中国的出口,可能对中国国内低端半导体芯片生产企业造成巨大负面冲击。
三、如果继续履行协议,我们担心物价下行压力加大
如果特朗普2.0继续履行未完成协议,进口大幅增加,我们担心供给加大,拖累物价企稳。2020-2021年的进口增加,加速了当时CPI下跌。
当前,正处在温和再通胀的关键时期,我们担心类似的情况会再次出现,扰乱我国后续温和再通胀节奏。比如:强美元下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以及即将有可能增多的进口导致国内供给过剩。
2)对美大幅进口会显著增加国内供给压力,尤其是国内生产能力较强的部分制成品,会有潜在的供给过剩。
风险提示:
1)地缘政治风险:导致全球经济增速下行,供应链受阻,影响全球进出口贸易;
2)美国经济衰退:导致美国国内产能收缩,基础设施建设受阻,企业盈利下降;
3)国内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等:国内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微观主体资产负债表修复缓慢,进口需求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