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越发盛行的时代,当我们不在年迈的父母身边时,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近两年各地受疫情影响,在外打拼的我们不论离家远近,或多或少都被限制了出行或返乡,因此手机也成为了我们与家乡父母、亲人之间联结情感的枢纽;
自2021年,我国开始了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行动,涉及到互联网主要行业网站与常用移动互联网应用(APP),如今已完成改造的产品使用体验如何?它们又是如何走进老年群体中,为「适老」提供了哪些服务呢?
一、产品体验测试
为方便对比,我选择了iOS同款机型进行体验,分别从APP的模式入口、视觉变化、功能操作三方面进行记录总结。
第一大类:社交娱乐
1.新闻资讯
(1)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分为「微博」与「微博大字版」两个产品,即适老版采用了独立开发应用的形式提供用户使用,并且「微博」设置中也有「大字版」的快速链接,方便用户认知适老版应用与下载安装,如果是已安装的用户则会直接跳转至「大字版」应用中。
底部功能栏以「视频」「搜索」两个板块内容替换了标准版的「超话」「发现」与「消息」,做了功能模块的精简与优化。
(2)今日头条
头条采用了内嵌页面的形式,模式切换路径为「我的」–「更多服务」-「大字模式」,选择后有二次确认开启的简介说明,功能表意较为清晰、好找。
表意更明确:「大字模式」下头条整体UI界面进行了放大处理,底部功能栏文字表意更明确,例如:标准模式下「首页」「视频」「放映厅」,在大字模式下分别替换为「看新闻」「看视频」「看电视」等生活常用语,利于老龄用户理解与使用。
同时底部功能栏信息也改为图标+文字的展示形式,更易于理解操作含义。
新闻资讯类体验对比:
2.社交通讯
「听文字消息」的贴心辅助:在「关怀模式」中开启「听文字信息」,聊天窗口中即可看到有语音读屏的标识,点击信息手机则自动识别并以字幕读取的形式呈现,设计上采用了字体逐字高亮改变的方式,为用户提示阅读进度。
其他视觉改变:开启「关怀模式」后,界面中图标的色值明度整体变深了一些。
公众号的内容显示也随模式改变进行相应的适配调整,整体易读性提升。
(2)移动网上营业厅
移动的「关怀版」同样以内嵌形式切换,但模式入口较为隐蔽,在「我的」-右上角齿轮图标中,老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或会需要借助外界帮助进行开启使用。
模式切换按钮则放置在右上角导航区域,做明显化设计,用户点击时会进行退出模式的二次确认。
语音功能:「语音播报」在页面底部做了突出展示,开启后播报功能可自动对界面中的每一项内容提供定位读屏服务,并对阅读位置提供记忆辅助,即用户在听语音过程中,进入了「套餐余量」详情页中,再回到首页开启语音播报时,会自动从上一次暂停项开始读取,避免重复收听前面的信息。
语音以外放形式播报,并贯穿每一项子功能页面,同时「语音搜索」「联系客服」功能,也便于为更多用户提供更包容的需求服务。
「请说普通话」的提示与「输入文字」的文字按钮展现形式相同,容易引发歧义;
目前语音仅支持标准普通话,部分时候有关键词内容被识别出来,也是会跳转到对应界面。
设置功能:右上角的设置按钮,贴心的为用户提供了「语速调节」「字体调节」的服务,用户可依据自身需求进行部分定制化调整。
社交通讯类对比:
3.生活购物
(1)淘宝
我第一次找模式入口时总会莫名习惯找中心内容区域,而忽略右上角的齿轮图标,并且罗列在众多项目中,对于老龄用户的视觉识别方面不太友好。
淘宝的模式切换较为隐蔽,在「我的淘宝」-「齿轮图标(设置)」-「模式切换」-「长辈模式」,共需点击操作5次(最后一次为手动返回界面)。
同样在切换后的首页中,设置有模式切换的快捷按钮,只是显示相比移动营业厅的模式切换弱化很多,并且在不易误操作的左上角,感受上会更贴合老龄用户的使用场景需求。
视觉优化:首页商品展示由双列改为单列,除搜索栏、底部功能栏区域没有明显差异外,其他内容基本都做了放大与精简设计,包括图标、文字内容等。
个人中心页中「我的订单」内容则是进行了重新设计与排版,并突出了「客服」按钮显示,便于用户寻求帮助。
功能调整:首页搜索框下新增了商品分类功能,便于筛选种类信息,不过在界面上焦点区域并不明显。
首页底部增加了醒目的「按住说话搜一搜」功能,方便用户进行语音检索。
不足点1:首屏头部区域仍保留了「金币抵钱」「领水果」「赚话费」「消消乐」等诱导消费类功能,抓住了老年用户消费时倾向廉价、优惠的心理,但作为用户角度考虑,使用安全度性有所影响。
不足点2:部分界面/文字信息未做模式切换适配,易读性较弱。
(2)拼多多
「拼多多长辈版」入口,内嵌在「个人中心」–「设置」中靠下的位置,并不是很起眼,查找切换起来会比较麻烦。
功能大“瘦身”:「长辈版」首页仅保留了搜索框与两列商品展示内容,其余功能、活动类入口均进行了删减,整个页面精简很多。
底部功能栏内容也由常规版的5个入口,精简到「首页」「聊天」及「个人中心」3个基本内容。
视觉改变较弱:部分文字信息有增大的对比感,但效果相比前几款产品并不明显,商品详情页信息同标准版相比,删减了「进入直播间」的类似推广信息,其他基本看不出太多或明显的变动。
关于推广:个人中心页面也精简了诱导类信息,例如「多多果园」「免费领商品」「天天领现金」等,但仍保留了诱导性消费信息「省钱月卡」与存储支付类功能「多多钱包」。
(3)美团
美团「长辈版」同移动营业厅类似,放在「我的」-「设置」中,不同的是美团的「设置」相比齿轮图标,以文字信息显示更为直观、便于理解,「开启长辈版」按钮下提供了版本功能说明,详情中对长辈版模式中,部分不可用功能信息进行了展开说明。
视觉优化:「长辈版」模式下,美团整体UI界面从字体、图标到图片展示,均做了增大设计,但部分产品详情页同淘宝一样,未做适老化适配调整。
功能精简:长辈版界面仅保留了「订购外卖」这一专项服务,满足用户的基本使用需求的同时也避免信息过于冗余,分散用户注意焦点。
(4)优酷
优酷「长辈模式」切换入口在「我的」-左上角「模式切换」-选择模式「进入」-「开启」,点击流程较多。
信息流优化:优酷「长辈模式」信息流页面从多列显示变成了单列,视频封面显示面积增加很多,页面图标用色进行了精简调整,例如底部功能栏由动效亮粉线条调整为蓝色面型图标,便于用户识别。
功能层级精简:「长辈模式」整体页面删减了很多功能服务,首先头部信息仅保留了搜索栏及五项常规视频分类,底部功能栏由原来的五项精简到「首页」「分类」及「我的」三类。
会员、社交、购物等诱导消费类功能也进行了删减,仅保留观看视频、下载列表与历史记录的功能。
生活购物类对比:
第二大类:综合服务
1.金融服务
(2)支付宝
支付宝「长辈模式」界面内容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字体和图标的增大适配。
功能上基本没有过多改变,只在「理财」页减少了一些推广内容,某些情况下仍有可能出现弹窗,且关闭按钮较小,使用感受一般。
金融服务类对比:
2.旅游出行
(1)百度地图
百度采用独立开发形式,区分标准版与「关怀版」。
视觉优化:「关怀版」的整体UI界面相较标准版更清爽一些,部分图标按钮做了底色,易于识别操区域。
「一键」操作:功能上仅保留了查询路线与导航,新增「一键回家」按钮并明显展示,只需设置好住家地址,再次操作点击,地图即可自动匹配当前位置到家的行程路线,同时可进行「路线偏好」设置。
语音辅助:部增加语音辅助功能,可实现快捷指令、搜索等功能,并提供「使用帮助」,目前仅文字版讲解如何通过说的内容触发相应指令。
优化出行方案:出行方式仅保留了公共交通、驾车与步行三种方式,精简实用方案。
(2)高德地图
高德「长辈地图」在「首页」-右侧「图层」-下侧「百变地图」中的「长辈地图」-「开启」,我在查找时习惯性会找设置,找寻半天无果后,还是通过网络问答找到的解决方案,老龄用户使用时或会需要借助外界帮助才能开启模式,操作流程繁琐。
长辈版开启后,需退出后台并重启应用才会直接进入「长辈版」界面,「关闭长辈版」按钮突出设置,若想还原标准版则只需在「长辈版」中点击返回或「关闭」即可,「长辈版」使用体验较差。
字号设置:视觉上仅做了文字与图标按钮的放大,「长辈版」默认为「大字」展示,用户还可选择「超大字」形式浏览页面内容。
功能显示:功能展示上高德默认显示附近的公厕、医院、超市等场所信息,但无法设置住家地址,只能「查找地点」搜索路线。
缺少语音辅助:「查找地点」仅输入键盘右下角有「话筒图标」可语音代替输入,路线导航页仅展示文字,并无语音辅助提供,整体使用感较差。
(3)滴滴出行
滴滴出行的「助老打车」服务入口较为明显,位于首页中的功能导航首屏区域,一键即可进行切换。
打车主功能提炼&重要显示:切换模式后的界面仅保留了「一键叫车」的功能内容,并且以突出显眼的按钮动效引导用户点击操作,点击按钮则自动进入终点输入界面,默认显示近期常去的几个地址提供用户选择。
弊端点–关闭与返回:老版界面上方的返回与关闭按钮,我在开始使用时仅把它们理解为是关闭当前操作,事实却是退回标准版界面,这一点在使用感上会令用户产生疑惑。
(4)铁路12306
12306的「爱心版」可在「我的」-「常用功能」中找到,同时也可在首页搜索栏中进行默认关键词入口查找,便捷高效。
视觉优化:「爱心版」整体界面中的字体和图标都做了增大处理,线性图标转为了视觉占比更明显的面性图标,部分渐变色更改为纯色形式;不过底部功能栏按钮仅做了精简,大小基本没有改变,识别性相比上面内容要弱一些。
版本宣传与使用教程:应用引导界面中有对「爱心版」功能的简介说明,并在关键词搜索中为使用者提供了「爱心版使用教程」,针对购票流程提供辅助讲解,辅助用户使用。
「铁路会员」「重点旅客预约」等功能则放在了「我的」页面中,规避诱导性消费内容。
旅游出行类对比:
3.医疗健康
(1)京东到家
京东到家的模式切换在「我的」-右上角「齿轮」图标–「长辈版模式」,开启后界面有渐变放大的效果展示,给人耳目一新的即视感;
标准模式下,部分时候刷新页面会弹出「长辈版」模式窗口,提供快速切换链接。
视觉上:图标及字号信息增大调整,底部功能栏区域仅保留了文字切换,页面功能进行了大量精简,首页信息流内容由多行改为单行展示,商品信息更清晰。
空间利用:店铺内的商品分类由两行调整为一行悬浮展示,左右拖动展示更多类别,以增加下面商品图片的显示面积。
功能精简:此外「长辈版」还去掉了一些诱导类功能,如发现、金融功能,领券、小弹窗、更多推荐等内容,保障了老龄用户的使用安全与自主性。
(2)叮当快药
叮当快药长辈版同样在「设置」中,切换模式后,界面的功能信息也做了很明显的精简优化。
底部功能栏:关怀版删减了「叮当商城」「助力拼团」这两个诱导消费类功能,同时把图标说明文字明确为「首页」「药品清单」与「我的」。
模式切换:叮当在首页底部与「我的」账户右侧提供了明显的按钮形式,提供标准版与关怀版的切换操作,不会影响「关怀版」主形式的使用,这点好评。
医疗健康类对比:
二、聊聊体验感受
以上是我对这16款APP适老化设计的体验总结,从使用体验上来说:
体验感最好的是微博大字版、今日头条、移动网上营业厅、优酷、百度地图、铁路12306、京东到家与叮当快药这8款应用。
淘宝、拼多多、美团、滴滴出行这4款应用体验尚可,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可以提升优化。
从设计角度来看,我们也能发现「适老版」应用的改造方式,除了“大字体、大图标、大按钮”外,还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的探索。
1.呈现方式
适老化互联网移动应用产品,从呈现方式上大致可分两类:开发单独的适老版APP,或将适老版界面内嵌在APP中作为一种可选择的使用模式。
(1)开发单独的适老版APP
做为一款专门为老年用户及无障碍群体提供专项服务的产品,用户只需在应用商店检索下载相应版本的APP安装即可。
「新浪微博」在设置中设计了「大字版」的快链跳转,节省了用户检索查找的麻烦。
(2)内嵌老年模式
界面内嵌老年模式是大部分应用选择的呈现方式,一方面可以避免名称不同产生的歧义,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我们手机中的内存占比。
但内嵌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问题1:层级过深,不便于操作切换
例如高德地图,模式切换在「图层–百变地图」中,并且切换键易误触,作为年轻人或许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解答模式问题,而以老年人的角度思考,在使用过程中则更需寻求外界辅助。
问题2:按钮歧义,易产生误操作
内嵌模式的单独版面,例如移动营业厅、高德地图、滴滴出行,聚焦用户在主功能使用上,相应的也会在使用页面中明显/弱化展示「关闭模式」「返回」等字样,用户误操作返回/关闭,则会快速回到标准模式,用户需重新操作启用,像「高德」则需退出后台程序重新进入才能再次进行「适老版」的使用,也给用户造成一定的困扰与操作难度。
综上所述,独立开发或内嵌界面两种各有利弊,若以内嵌页面的形式,个人更喜欢「京东到家」的切换效果,或者滴滴出行、12306等设置明显的模式引导,便于老龄用户认知与使用。
2.验证码的优化
京东到家做到了验证码的优化设计,这点是比较凸显贴心的服务,让老龄用户可以看得懂,会用,易上手。
3.语音功能辅助
4.教学引导服务
例如淘宝的验证码教学视频、12306的「爱心版使用教程」与购票流程使用教程等,可以提升老龄用户的学习与理解能力,更好的使产品真正为老龄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
5.提升可操作性
6.仍可提升之处
2021年4月7日,工信部发布《互联网网站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中也有相应的参考建议。
(1)关于功能检索与命名
对于适老化应用的命名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即目前独立产品,或是内嵌模式,「适老版」名称各不相同,例如「大字版」「关怀版」「长辈版」「爱心版」,尤其在搜索适老版app时,难免会使用户产生困惑,无法快速找到相应版本并进行下载安装。
应用可将“长辈版”作为标准功能名,“亲情版”、“关爱版”、“关怀版”等别名作为拓展关键词,便于用户通过搜索功能直达。
或者可考虑在应用商店设立「适老」应用版块,便于用户进行主题类应用搜索与下载。
(2)安全性提升
三、结语
总体来说,适老版产品的改造,在行动上有一些进展。
从这里开始,提升产品「适老性」,做更包容的设计,它将不光能为老龄用户提供服务,也必然能为更多人提供服务,愿未来的时代,能成为一个老年人也能安全、幸福的享受余生的时代。
本文由@Shirley_雪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